409 盛唐高歌

明德門,始建於隋開皇二年,是長安城的正南門,也是規格最高的五門道城門,與皇城朱雀門,宮城承天門構成長安城南北中軸線,是李唐名付其實的國門。

作爲大唐的“國門”,明德門平日都是中門緊閉,文武百官、百姓都是從兩側的四個門道進出,然而開元八年十月初八這天,不僅緊閉的中門大開,城門的兩側更是旗幟林立,一列列鮮衣怒馬的士兵整齊地站立着,城門的兩邊,全是翹首以待的長安百姓。

旗幟中,還有象徵着皇權的金色華蓋和天子坐駕,坐駕的兩邊,文武百官整齊地站列着。

能讓皇帝和文武百官等侍的,只有英雄,大唐的英雄。

金秋十月,秋風輕拂着旗幟,馬兒打着呼兒,明德門了聚集了超過十萬人,人雖然多,可所有人都自覺地保持着安靜,就是有人說話,也會下意識地壓低聲音:

“沒想到皇上和百官都來了,好大陣仗啊。”

“肯定要重視啊,吐蕃、大食勾結叛亂分子在西域作亂,朝廷一發兵,不僅把敵人都趕出西域,還反攻進大食國,威名遠播。”

“好可惜,聽說監察御史張孝嵩被打下天牢,本來他是最大功臣。”

“他要不是功臣,就不止打下大牢那麼簡單,知道在他西域做也多少天怒人怨的事嗎,抄家滅族不說了,看中人家的女兒,也不顧是大唐的附屬國,直接把王族屠戮一空,還大肆收賄刮錢,唉。”

“皇上下旨,他以將在外君令有所有授拒絕,還把欽差關押起來,那是作死。”

西征大軍班師回朝,到長安接受封賞,可監察御史兼主將張孝嵩卻不在功臣的行列之中,引起不少百姓的非議,非議歸非議,並不影響他們對戰場奮勇殺敵英雄的敬重,自發前來迎接大唐的英雄歸來。

“踏踏”

“噠噠噠”

“踏踏”

“噠噠噠”,,,,,,

就在衆人議論紛紛時,先是感到地面有些顫,然後隱隱到整齊的腳步聲和馬蹄聲,隨着馬蹄聲越來越響,慢慢地,一支隊伍慢慢地出現衆人面前。

走在前面的,是一隊隊旗幟,遠遠看到,走在最前面是大唐的軍旗,緊跟着的兩面旗幟上面分別繡着“馬”和“張”,再後面還有十多面寫着不同字的旗幟,有代個人的旗幟,也有代表着西域少數民族圖騰的旗幟。

“鄭將軍,怎麼沒見你的旗幟呢?”迎接的人羣中,一名叫黃立本的武將小聲問他身旁的鄭鵬。

鄭鵬是定遠將軍,閒職,本來沒不夠資歷跟在李隆基後面歡迎山凱旋而歸的將士,不過鄭鵬曾是監察副使,還在西域立下汗馬功勞,李隆基特地派人把鄭鵬召到迎接的人羣中。

一會還要喝慶功酒。

這時已經看得清歸來將士的臉,沒出意外,走在最前面是安西鎮鎮守使馬堅和宣威將軍張銳,除了張孝嵩,唐軍精銳是這兩人品階最高,後面是西域各大小勢力,突騎施、葛羅祿、西夜國、伊循國等等,鄭鵬一邊看一邊解釋道:“皇恩浩蕩,賜了一個定遠將軍,在西域也就是一個監察副使的職務,身邊是一支護衛隊,再說人不在隊伍裡,哪有旗幟可舉。”

封建社會,有一套非常嚴格的儀仗準則,旗幟的大小、樣式都有要求,不是想打就打。

“可惜了”黃立本有些可惜地說:“要不是鄭將本中途負傷,這領軍之士,必有鄭將軍一席之地。”

鄭鵬搖搖頭說:“戰場瞬息萬變,說不定沒機會站在這裡呢。”

“也對,就以張孝嵩爲例,要不是被彈劾,憑戰功升官晉爵,必能創下一番事業,可惜世事造化弄人,正所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鄭鵬只是笑了笑,不再答話。

有關朝廷決策的事,說少錯少,跟這個黃立本只是泛泛之交,沒必要跟他掏心窩子。

這時回朝之師已抵達明德門外,距離明德門還十多丈時,隊伍停下,除了手持旗幟的旗兵,所有人都下馬,馬堅、張銳一行十數人,走向走出幾步,然後向被御前侍衛簇擁的李隆基單膝跪下,齊聲叫道“拜見皇上。”

一聲令下,後面跟着的士兵也一起單膝跪下,大聲喊道:“拜見皇上。”

西征之戰,主要是以西域將士爲主,包括西域依附大唐的各部落,班師回朝不是所有人都回長安接受封賞,而是將領和立了大功的將士人,大約大約一千二百人,這是兵部商量過的。

人少顯示不出大唐雄師的威武,人多耗費巨大,一下子那麼多訓練有素的將士進京,安全也是一個問題,討論過後確定一千二百人的規模。

雖說只有一千二百人,可喊的時候一千二百人一齊用最大的氣力喊,營造一個巨大的聲浪,站在很遠的百姓也感受到鐵血雄師的氣勢。

行軍禮的人中,有高大威猛的將軍,有白頭髮的老人、有臉上還帶着稚氣的少年郎、有隻剩一隻手的士兵、有扶着柺杖的勇士.....、

不同的,是一張張形色各異的臉,相同的,是他們臉上的堅毅和自豪、眼中燃燒的忠誠和激情。

一聲振見,把軍隊的精氣神都喊了出來。

看到如此威武的雄師,李隆基臉上出現激動的神色,走上前,朗聲地說:“好,你們是朕的好兒郎,是大唐忠實的衛士,朕以爾等爲傲,衆將士,平身。”

“謝皇上。”

這時站在前面的馬堅、張銳還有突騎施的代表烏代很有默契地再次單膝跪下,雙手把戰利品奉在李隆基面前。

張銳一臉正色地說:“奉旨討伐,幸不負皇命,請皇上收下。”

李隆基饒有興趣地說:“哦,說說這是什麼?”

張銳恭恭地說:“皇上,這是撥汗那國王阿了參的感謝信及禮單,感謝皇上助他復國,以及表達對皇上的敬仰之情。”

“撥汗那對大唐稱臣納貢,一向對大唐恭敬有加,朕出兵也是合乎實情民意,好,這份禮好,朕收下了。”李隆基高興地說。

高力士連忙接過張銳手中的信件和禮單。

這可是大唐傳播仁義、威名遠播的鐵證,也是李隆基文治武功的見證,自然要好好保管。

“皇上”突騎施年青將領烏代雙手把一把鑲着寶石的彎刀奉上:“這是吐蕃賊子畢而斤的佩刀,畢爾斤是吐蕃入侵撥汗那的最高將領,在潛逃回吐蕃的路上被我軍所擒,特將他的佩刀獻給陛下。”

李隆基一臉正色地說:“吐蕃賊子,行有恥言無信,屢犯大唐,若然不知悔改,他朝朕一定把它荑爲平地。”

吐蕃仗着地勢,成爲不服大唐管教的異數,大唐試過安撫它,例如太宗在貞觀年間把文成公主許配給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成全一段佳話,文成公主不僅嫁到吐蕃,還帶去大量的先進技術和知識,大大的促進吐蕃的發展,然而,強大後的吐蕃卻多次出爾反爾,現在成了大唐的心腹大患。

可惜唐軍雖說強盛,可在對吐蕃的軍事上討不到什麼便宜,守有餘而攻不足,處於被動防守狀態,李隆基做夢都想教訓吐蕃,最好是把它從地圖上抹掉。

最後奉上禮物的是馬堅,只見他雙手捧上一封信,恭恭敬敬地說:“陛下,這是大食王阿卜杜勒了.麥立克的降書和納貢清單。”

“好,好,好!“李隆基連叫三聲好,然後開懷大笑。

阿卜杜勒了.麥立克爲了讓大唐撤軍,早就和大唐達成了相關協議,這封降書是爲了這次儀式,是爲了在天下百姓前面宣揚大唐的強盛威武。

結果早已知道,可李隆基還是很高興。

做皇帝君臨天下,要什麼有什麼,李隆基追求的,是像先帝李世民一樣,史上留名,千古流芳。

此時作爲宰相的宋璟大聲喊道:“天佑大唐,國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宋璟的聲音好像一個信號,在場的人,無論文武百官、侍從衛兵還是平民百姓,齊聲喊道:

“天佑大唐,國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天佑大唐,國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天佑大唐,國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十多萬人的聲音匯成一股巨大的聲音洪流,以明德門爲中心,向四面八方擴散,此時,日當空,風清雲淡,碧空萬里。

不少百姓喊得聲嘶力竭、青筋暴露,那種發自骨子裡的驕傲自豪,就是鄭鵬也這種國在民驕的氣勢感染,握着拳頭大聲吼出來。

鄭鵬注意到,隊伍中西域那些少數民族的將士,一個個也跟着忘形地叫起來,在他們心中,肯定也爲自己是大唐的一份子感到驕傲。

等口號聲停歇,在李隆基的示意下,高力士大聲叫道:“起樂,爲凱旋的將士唱讚歌!”

好像變戲般,門樓上、城牆上、城門邊很快站滿了身穿教坊服飾、手持各式樂器的女伎、樂官,先是城門樓上一個赤着上身用力擊打那面一人多高的大鼓開始,接着各式樂器開始齊齊演奏起來,在音樂聲中,女伎還有城門的衛兵,開始齊聲唱了起來: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大唐要讓四方....

來賀!”

足足有三千多名樂師,女伎和唱歌的衛兵也有五六千人之多,鏗鏘有力的樂聲、無懈可擊的詞調、女伎的柔和精銳衛兵的剛,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成了一曲讓人終身難忘的樂章。

激昂的樂聲、振奮人心的歌詞和歌聲中橫溢的豪氣,好像一團熱血,一團融到心窩中的熱血,聽到這麼激昂有力的歌樂聲。

在場人先是震驚,然後沉醉在一片歌聲中。

不少將士聽着熱淚滿腔,就是最有風度的文臣,也聽得緊握着手中的拳頭,四周的百姓一個個屏氣凝神,偌大的明德門,君臣百姓超過十萬,可四周一片寂靜,好像天地之間只有一個聲音,就是《精忠報國》的歌聲。

一曲唱罷,四周一片寂靜,過了好一會,人們纔回過神來。

不知誰先鼓掌,越來越多人的鼓掌喝彩起來,就是一向穩妥地的宋璟也用力地拍掌,一時間喝采聲不斷,掌聲雷動。

“沒想到,聽曲也聽得人熱血沸騰。”

“就是,以前聽曲,多是聽到骨子發軟了,想不到還有這麼高亢的歌。”

“不行,聽到我都想去參軍了。”

“陛下真是大厲害了,光是那句讓四方來賀,就值得喝彩。”

衆人議論紛紛,馬堅再一次單膝跪下,把手放在心口,大聲喊道:“皇上,末將願爲皇上守土復開疆,萬死不辭!”

“願爲皇上守土復開疆,萬死不辭!”跟隨馬堅回京的一千多號人,齊齊單膝跪下,大聲吼道。

城衛軍、禁軍、御前侍衛也齊齊行禮:“願爲皇上守土復開疆,萬死不辭!”

“好,好,好,都是朕的好兒郎,都平身吧。”李隆基面色有些漲紅,高興地說。

準備一首曲歡迎凱旋歸來的將士,沒想到收到這麼好的效果,李隆基心情大好。

一衆將士謝過後站起來,李隆基示意衆人靜下,大聲說:“衆將士受苦了,兵部和禮部準備了巡遊,先讓長安的百姓看看大唐的鐵血雄軍,朕在皇城廣場舉辦慶功宴,到時再好論功行賞。”

班師回朝,就是宣揚大唐軍威,增強大唐百姓信心和自豪感,也讓那些外蕃見識一下唐軍的風采,最重要的一點,讓將士得到應有的榮譽,從而達到軍民收心。

李隆基一聲令下,一輛輛敞蓬的馬車使開,從西域回長安慶功的將士在禁軍的安排下,一一跳上馬車,準備在長安各街道巡遊,接受百姓的歡呼。

長安城那麼大,全是騎馬容易出亂子,走路會累死人,讓將領騎馬,其餘將士乘馬車最合適不過。

眼看巡遊的隊伍快要開始,忽然間,有人突然對着李隆基單膝跪下,大聲地說:“皇上,末將有事啓奏。”

寫這種題材的書挺不容易,請多支持,最好能正版訂閱一下,謝謝!

021 天塌不了571 鴛鴦湯池263 任人唯親?706 我們可以打個賭469 質疑與努力393 新宅峻工794 好的不靈壞的靈222 畫工張萱640 將星墜落726 赦免令552 無聲的戰場317 老謀深算的張孝嵩737 兩國交戰,攻心爲上273 沒必要跟錢過不去434 個人崇拜773 被圍烏古拉252 宴無好宴082 人就別掂記了(求收藏)230 皇帝也不能免俗602 人神共憤(第一更)340 吉鴻王氏747 女人的戰爭178 一個小測試749 示威543 男人喝的酒666 西門四軍715 夜襲鎮北大營046 一拍即合221 又見故人726 赦免令137 開撕268 金鷲小白051 內心不平衡的鄭程893 真有不怕死的408 郭子儀的喜好086 張九齡的鬱悶576 無情最是帝王家460 大水衝了龍王廟125 機會來了017 口舌生花145 救命稻草(第二更)050 天價豪宅278 發財了716 死於安逸709 語出驚人208 強詞奪理的蘭朵014 敗家的少爺459 巧妙撈錢402 需要購房了346 心有靈犀(求收藏、訂閱)363 一物治一物874 遲到的燒尾宴170 栽髒嫁禍851 好事連連749 示威074 詩會開始532 花雕的故事476 洪水的考驗405 不速之客434 個人崇拜249 抵達西域099 苛富貴,無相忘527 討價還價252 宴無好宴320 奉旨回京718 天降橫財649 這個護衛有點冷191 第一輛自行車524 隱形土豪300 吐蕃人的遠見365 驛站,又是驛站093 知恥而後勇279 張孝嵩的憤怒126 虛職樂正626 救援646 風向要變?287 兵發撥汗那152 打的就是你596 李顯城的請求(第一更)067 辭舊迎新369 妹妹的呼喚123 林薰兒的表白521 惹人羨慕了346 心有靈犀(求收藏、訂閱)804 征途漫漫人終還452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六)982 鄭鵬獻策714 第一塊硬骨頭376 上任三把火489 一片苦心?159 孔雀東南飛187 千金博一笑?202 灞橋贈馬736 分歧484 崔玉芳最後的努力262 花式調整職務825 先讓小人得意320 奉旨回京706 我們可以打個賭481 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