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得失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揪揪。”

這首《兵車行》是詩聖杜甫的名作,描述的是天寶八載的一場戰事,在這戰事中,代替王忠嗣出任隴右節度使的哥舒翰,迎來了他的成名之作,當然,是美名還是惡名,時人衆說紛紜,至少杜甫是不以爲然的。

從戰果來看,爲了拿下一個小小的石堡城,唐軍出動了近十萬兵馬,除了隴右的七萬之衆,還有奉命隨攻的突厥同羅部騎兵,帶領他們的就是後來被封爲奉信王,賜以國姓的李獻忠,當時他叫做阿布思。

過程有多慘烈,從事後的統計就可見一斑,唐軍光是戰死的,就達數萬人,這個數萬的概念,有說五、六萬的,也有說八、九萬的,就算只計五萬人,也是全軍的半數了,五萬具屍體是什麼概念,可以將石堡城前的壕溝全部填平,再堆出與城牆一樣高的斜坡。

也就是說,唐軍最後是踏着由自家兄弟的屍骨壘起的高坡,吶喊着衝入城中的,而城中的守軍有多少呢?

不到一千人!

這個結果,王忠嗣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預料到了,城堡越小,防守的成本就越合算,爲了拼掉這一千守軍,唐人是以五十人換一個纔打下來的,戰後,隴右之地家家帶喪,這就是杜甫詩中所描述的那個情景。

一將功成,何止萬骨?

這樣的仗,王忠嗣另可丟官喪命也不願去打,最後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極高,謂之爲一代良將,相反的,哥舒翰就成了反面教材,的確,從戰果上看算,說是雖勝猶敗都是輕的,簡直就是拿將士們的血肉在換烏紗,換了後世的宋明等朝,就等着被前赴後繼的御史們噴死吧。

哥舒翰不但沒有被彈劾,反而一路加官晉爵,成爲了繼安胖子之後,天子最信重的邊將。

這是否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李隆基已經老邁昏聵?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看一看天寶八載前後的大唐西北邊陲形勢,實際上,在天寶六載,由安西和河隴兩地聯合的軍事行動中,吐蕃人就被打得疲於奔命,既沒有守住小勃律,也沒制止王忠嗣對青海一側的襲擊,此後,由於河中地區及大食人的牽制,安西唐軍的目標被吸引過去,雙方得以在積石山一帶展開拉鋸,經常你今天騷擾我一下,我明天打你的草谷,大唐時常還能佔些便宜,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天寶八載拔掉石堡城這個釘子之後,整個青海全都暴露在唐軍的鐵蹄之下,吐蕃人不得不在其後修築一系列的堡寨,卻再也找不出一處如石堡城這般的險地,唐軍則越戰越勇,吐蕃人一路修,唐軍一路拔,僅僅是天寶十年,隴右就新增了三個軍,全都是取之於吐蕃人之手。

這便是戰略形勢的徹底逆轉,吐蕃人失去了一個牢固的前出基地,唐人則得到了一個穩定的戰術支撐,此戰過後,哥舒翰一改之前的戰法,再也沒有同吐蕃人大規模作戰,而是逐步蠶食,步步進逼,將雙方的戰線,由河湟導入到青海一帶,從而徹底解決了本國百姓的戰亂之苦。

此役之後,隴右年年出擊,非但沒有變窮,就連朝廷的負擔也減輕了許多,甚至還有餘力反哺,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這麼記載:是時≮唐天寶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駝,日馳五百里。

這個結果,充分地說明了一點,安居樂業不能靠敵人的慈悲,只能靠戰士的鐵血,唐人從來不修長城,因爲他們有百萬邊軍,這便是他們的長城。

五萬戰士的屍骨,換來兩國攻守易勢,換來河隴百姓的安居樂業,換來一個強鄰步步走向滅亡,值得麼?後世,在遼瀋戰役的關鍵時刻,林帥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可以爲此做一個註腳。

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這就是哥舒翰能得天子信重的原因,在北邊一片安寧,西部毫無寸進,南邊盡是敗績時,只有他,隔三岔五就會送一份捷報入長安城,每年天子的生辰,都會有一隊隊成串的吐蕃人俘虜走過朱雀大道,以供天子一樂,如此貼心貼肺,李隆基安得不喜?

大唐以安史爲界,大致上分爲兩個時期,前期強得不可思議,四夷賓服,這可不是朝貢上佔佔便宜的那種服,而是打服的,後期則爛得令人扼腕,天子盡皆操於宦官之手,從廢立到生死!

然而即使爛到這個程度,北邊統一了大草原的回紇,都沒有動過入主中原的腦筋,基本上做到了與大唐相始終。這與隋末時,羣雄爭相向突厥人稱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因就是大唐前期的一百多年,給周邊各民族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李隆基一個人就包攬了其中的四十多年!

放諸歷史上,像他這樣不遺餘力,矢志開邊的帝王,持續時間又這麼久,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因此,在幾乎滿朝文武皆說安胖子要反,就連其族兄都不例外時,依然固執地相信自己的眼光。

同樣的信任,他也給了哥舒翰,當然,某胖子辜負了他的信任,這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份固執最終葬送了大唐的盛世,更爲關鍵的是,從此以後,中央王朝再也沒有如此信任過邊臣,反而生生逼出了一個又一個叛亂,催生出一個又一個藩鎮。

至少,在天寶十一載,他還是創造盛世的明君,四夷眼中,凜然不可犯的天可汗!

在這一年,由他親自起草的《討吐蕃制》在安西、北庭、河西、隴右、劍南等各個節鎮,向着即將出徵的數十萬大唐將士宣讀。

積石山下,大非川邊,青海之側,隴右、河西兩鎮十五萬之衆,連營數千裡,旌旗弊日,只爲了等待一個人的到來。

就是那位即將成爲第四位身兼兩鎮節度使、傳說中惡名能止嬰兒啼哭的兇人。

他們的統帥。

哥舒翰。

第二百九十七章 想活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詔第一百六十四章 囂張第九十三章 探究第一百五十八章 處置第二百六十五章 餘燼(三)第一章 邊鎮第四百零四章 爭奪(五十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傷勢第二百五十八章 刺殺(七)第八十章 衝突(三)第一百一十章 垂死第二百一十章 危機(二十二)第六十七章 黑暗第二十二章 何從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洗第三百七十一章 爭奪(二十一)第八十四章 衝突(七)第三百一十章 生變(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爭奪(十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較勁第三百六十五章 爭奪(十五)第四十三章 成擒第二百三十五章 告罪第六十章 救治第三百九十八章 爭奪(四十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牆角第一百九十一章 襲擾第三百二十一章 壽王(下)第二百零一章 有理第九十六章 妄想第四章 叢林第二百一十三章 劫盟(七)第二十四章 淺見第十三章 來歷第三百九十四章 爭奪(四十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歸附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簣第一百五十四章 奪城(三)第一百零一章 危機(十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刺殺(六)第六十章 救治第一百零九章 作死第三十九章 出塞第二百六十六章 餘燼(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刺殺(十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簣第二百六十三章 餘燼(一)第十六章 逃離第三百五十三章 爭奪(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餘燼(五)第八章 僵持第一百七十一章 笑話第一百一十一章 掙扎第三百零五章 生變(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奪(十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刺殺(十七)第三百三十章 揭穿第二百七十四章 刺殺(二十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認門第一百章 危機(十二)第三百三十章 揭穿第一百二十七章 顛覆(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故第一章 邊鎮第一百五十四章 奪城(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爭奪(三十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波幽谷敏人 《唐刺史考全編》再訂補第一百一十一章 掙扎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洗第二百零五章 危機(十七)第三百章 車震第二百一十九章 反擊(三)第四十五章 處理`第三百五十二章 爭奪(二)第一百零八章 處斷第二百七十一章 餘燼(完)第三百二十六章 送禮第二百三十三章 星星第一百四十九章 吃肉第三十四章 送神第三百六十六章 爭奪(十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爭奪(三十九)第四百零一章 爭奪(五十一)第三百零七章 生變(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奪(十八)第一百章 危機(十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擊(五)第一百零一章 危機(十三)第二十六章 過節第七十一章 巡夜第一百八十章 對衝第五十三章 豔遇第三十九章 本事第八十九章 誘敵第二百九十三章 無眠(四)第六十二章 做甚第一百二十四章 冤家第十六章 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