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

法國政府的能量可比幾個資本家要大的多,得到了巴黎政府的授權後,湯姆公使的底氣一下子就足了。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從哥倫比亞政府手中拿到了巴拿馬運河開發權,付出的代價僅僅只是一批物資援助。

主要還是軍火,哥倫比亞國內的武裝力量沒有打起來,最主要還是迫於外來壓力。

大家怕內戰爆發,被人有機可趁,再次淪爲殖民地。

尤其是忌憚隔壁的奧地利,光奧屬中美洲殖民地,就已經有威脅他們生存的軍事力量。

由於中美洲各國的前車之鑑,現在哥倫比亞政府連歐洲移民,都不敢隨便接收,生怕被從內部巔峰了政權。

哥倫比亞本身人口就不多,又不敢大量接收歐洲移民,經濟發展自然不快。

現在將巴拿馬運河授權給法國人,除了爲了物資援助外,還有引入法國人力量制衡奧地利的意思。

這都是小問題,法奧兩國都沒有把哥倫比亞當成一回事。想要玩兒平衡,也要看自己能否駕馭的住,駕馭不住就要遭到反噬。

如果巴拿馬運河已經通航,那麼爲了利益,法奧兩國確實可能爆發衝突,遺憾的是現在的運河只停留在紙面上。

不可能讓兩個大國,爲可能存在的利益爆發衝突。說白了,開鑿運河也是需要前提條件的,如果地質條件不適合,挖不通也不奇怪。

大家都是很現實的,能夠考慮到十幾二十年後的事情,那都是高瞻遠矚了。

要是考慮百年後的事情,那就是在扯淡。世界變化這麼快,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法國人給出的價錢不錯,維也納政府沒有出面干涉。

運河公司建立的非常順利,尼諾這位背鍋俠總裁,正意氣風發的組織人員勘探地形。

巴黎運河公司總部,已經開始籌備上市融資了。勘探報告都沒有,設計計劃沒有出爐,上市計劃就先出來了。

這不是笑話,而是現實。在利益面前,這些程序都不重要,資本家們有的是辦法規避。

資本市場上這種騙局還有很多,只要能夠賺到錢,項目的成敗都沒關係。

尼諾還是有些能力的,要不然也成不了背鍋俠。看着手中的的調查報告,尼諾總裁頭疼了起來。

巴拿馬海峽屬於熱帶海洋氣候,當地雨水充足、土質疏鬆。

單純從施工上來說,土質疏鬆看似是一件好事,容易開挖土方。但是對運河工程來說,卻是一場災難。

在尼諾總裁看來:“雨水充足+土質疏鬆=滑坡+淤泥”,這不但意味着運河開發過程中成本增加,就連後期運營成本也會增加。

除此之外,當地叢林中毒蟲衆多,時常出現疾病,也是運河施工中要遇到的麻煩。

“死人”尼諾總裁不在乎,有蘇伊士運河的經典案例在,他非常清楚巴拿馬運河要是沒有幾萬條人命,怕是挖不出來。

巴拿馬海峽看似更窄一些,只要短短的61公里,只有蘇伊士運河的三分之一略多,施工難度實際上反而更高。

對手中不全的資料,進行初步評估後,尼諾無奈的得出這個他最不想要的結論。

秘書拉爾夫沉聲彙報道:“總裁,使館剛剛傳來消息,哥倫比亞政府藉口勞動力不足,拒絕給我們提供勞工。”

誰都知道挖運河人員傷亡大,爲了開鑿蘇伊士運河,死亡十幾萬勞工的事情,在高層根本就不是秘密。

哥倫比亞政府自然也有所耳聞,埃及政府就是跳了這個巨坑,搞得國內民不聊生,才讓法國人趁虛而入佔領了埃及。

哥倫比亞的人口更少,要他們提供幾十萬勞工,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徵召土著勞工也就罷了,要是敢用白人當勞工,估計勞工沒湊夠,國內就先狼煙四起了。

尼諾眉頭一皺:“和使館聯繫,讓他們繼續和哥倫比亞政府溝通,無論如何也必須要讓他們先提供一批勞工應急。

董事會正在想辦法尋找廉價勞工,只要度過了工程初起,後面就不需要他們了。”

沒辦法,這年頭坑太多了,投資者也不好騙。必須早點兒開工,才能夠更容易的圈到錢。

紙面上項目,又怎麼比得上已經落在實處的項目呢?運河公司的招股計劃,都把牛吹上了天,董事會天天催他開工。

秘書拉爾夫:“是,總裁。”

正欲離開,尼諾又補充道:“等等,把我們手中勘察到的資料彙報給董事會。

記得,將可能爆發疾病這一條隱去。就算是本土都有可能爆發疾病,這樣的備註,股東們不會想看。”

沒有做成本分析,尼諾也知道運河計劃已經超過了最初的成本預估,想要用蘇伊士運河三分之一的經費修一條運河出來,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好不容易纔成爲了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尼諾可不像看到運河計劃夭折掉。要是錯過了這一次機會,或許這輩子他都沒機會更進一步。

最好的辦法是讓運河計劃先啓動,到時候投入的資金多了,資本家們也就捨不得放棄,只能硬着頭皮做下去。

至於坑了幕後的大佬,會不會惹來麻煩,尼諾完全不擔心。巴拿馬運河公司是要上市融資的,這些成本都可以轉嫁到投資者身上。

在工作中出現漏洞,那是很正常的,只要沒有給大家帶來的豐厚的回報,一切都不是問題。

對巴拿馬運河項目,尼諾可是信心十足的,只要運河通航,他有信心在十年內收回成本。

這還只是明面的收益,暗地裡的收益應該是通航費的好幾倍。這麼豐厚的回報,足以平息股東們的怨氣。

……

倫敦,本傑明首相正對着戰報發愁,他已經想到了明天的報紙上會寫什麼。

在野黨肯定會趁機搞事情,打擊政府的威望。

大家都是這麼幹的,在臺上的時候努力工作,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順便撈取好處;在臺下的時候,就拼命給競爭對手拆臺。

內閣會議上,本傑明首相把電報往桌子上一丟:“這是伊斯梅爾那個廢物的求援電報。戰爭纔剛剛開始,我們就損失了五分之一的部隊,其中還還包括一個陸軍團被打殘了建制。

至於戰果,可真的是非常輝煌,殲滅敵軍二十萬。

我寧願相信太陽會從西邊出來,也不相信這份戰果是真的。都殲滅了二十敵軍,還有請求遠兵,難道敵人有幾百萬部隊麼?”

虛報戰國,這已經成爲了英國陸軍的頑疾。尤其是打了敗仗的時候,爲了逃脫責任,更是要製造出一份輝煌戰國來。

只是這次玩兒的有些過分,要是報個萬兒八千的,倫敦政府也就認了。畢竟蓋子揭開了,政府也會跟着捱罵。

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通常發生了這種事情,大家都是悄悄的遮掩過去。

陸軍大臣福克斯一臉尷尬的說道:“首相閣下,這可能報務員搞錯了,多打了一個零。

我們已經派人覈實過了,我軍傷亡5876人,其中四分三都是印度殖民軍,共計殲滅敵軍15796人,四捨五入也就兩萬了。”

這個數據,就要讓人能夠接受的多了。傷亡了五千多人,殲滅了近三倍的敵人,勉強也可以說得過去。

第一百七十七章、平民傷亡第五十五章、亂世用重典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十二章、爲了貴族的榮耀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八十章、黑山人的奮鬥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兩百三十一章、融資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難產的國王第八章、奧地利的準備第兩百九十章、大帝之殤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三十二章、最廉潔的部門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三章、輸出英鎊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兩百二十七章、靈活外交第十五章、轟動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兩百三十一章、融資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一百六十六章、填出來的通道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十四章、挖美國牆角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六十八章、都在玩借刀殺人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兩百八十二章、驅逐難民第一百二十四章、戰爭倒計時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三章、法國的應對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鐵路第兩百三十七章、成功沒有僥倖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六十二章、奧斯曼帝國危機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一百一十章、善意提醒第兩百三十四章、發現第六十九章、實用主義者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七十五章、危機第七十章、籌備完成第二十四章、長子誕生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六章、努力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十四章、誤中副車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一百九十八章、鈔能力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六十四章、偏離軌道的計劃第兩百四十八章、岌岌可危的南美戰爭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五十九章、皇子總督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一百五十八章、海上歲月第一百六十二章、謀生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兩百一十六章、風起雲涌第一百五十一章、進擊的法國人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八章、債務延期第三十九章、不正常的商業貸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九十三章、日奸在奮鬥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七十八章、錢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四十五章、聯姻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