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被戳破,作爲經濟龍頭的神羅損失最大;作爲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第二大工業國的不列顛,損失自然是第二大了。
甭管政治上兩國是否已經對立,但是在經濟上大家早就綁在了一起。神羅帝國經濟泡沫嚴重,不列顛的經濟泡沫也少不到哪裡去。
事實上,歐陸戰爭結束後危機就該爆發的,只不過被各方勢力聯合壓制了下來。
維也納政府採取了措施,倫敦政府也沒有閒着。格萊斯頓內閣主政時期,不列顛的外交戰略近乎全面崩盤,要是經濟繁榮也沒有了,估計英國民衆會生撕了他們。
內閣想要平安的度過最後的任期,財團需要時間撤退,雙方一拍即合,人爲製造了後半場的虛擬經濟繁榮。
原本該1893年就爆發的經濟危機,硬是被拖到了現在。如果不是維也納股市暴雷,估計危機還會向後延續。
在這種背景下,剛剛上任的羅伯特·塞西爾就悲劇了。屁股還沒坐穩,股災就來了,眼瞅着經濟危機也要爆發了。
這年頭英國實施的是自由經濟,政府是不能干涉市場的。當然,這話聽聽就好了,要是認真那就輸了。
不能直接干預市場,不等於完全就不干預了。事實上,政府的經濟政策、法令法規都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差別只在於干涉力度的問題。
包括調整稅率、社會救濟、聯合財團救世、發動對外戰爭轉移危機等等,都是政府幹預市場的一部分。
“怎麼樣了,財團同意出手救市麼?”
由不得羅伯特·塞西爾首相不着急,自從經濟泡沫被戳破後,倫敦股市也步了維也納股市的後塵,開啓了連綿不絕的下跌模式。
不同於神羅那種保守國度,有一大幫的家族企業死死捏住股份不上市,不列顛可是金融業最發達的國度,但凡是上了規模的企業都是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更加容易獲得融資,有利於加快企業發展,後遺症就是企業要受股價波動的影響。
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模式,看似非常科學,但公司的錢畢竟不是自己的。企業管理層爲了在短期內獲得更高的回報,制定戰略的時候通常都比較激進。
平常時期還好,一旦股價大幅度下跌,企業融資變得困難後,激進的發展戰略往往容易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
相比之下,不上市、偏保守家族企業更喜歡穩紮穩打。雖然發展速度慢了一點兒,但是企業本身很少有大筆債務,大多數時間都保持着充足的資金流,沒有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最最重要的是不上市的大企業,通常都是盈利能力良好、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優質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就是最強的。
具體可以參考文弗朗茨的皇室財團,拿出來上市的企業大都是高風險的科技企業、或者是盈利能力不足、發展前景不明朗的企業,以及發展潛力已經觸摸到行業瓶頸的企業。
真正利潤豐厚、或者是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企業,一個個都窩在下面悶聲發大財,什麼時候發展到了行業上限瓶頸,什麼時候就是上市兌現的時候。
什麼共同成長、共同分享,這種騙人鬼話聽聽就行了。穩賺不賠的高收益買賣,自己捏在手中不好麼,幹嘛要拿出去分享?
或許有企業做到了,但這樣的企業卻是鳳毛麟角,上千家上市公司中也就那麼百八十家,絕大部分企業上市後都是表現平平。
能夠一直穩定運營.、跑贏通貨膨脹、跟上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沒有暴雷的企業,都是良心企業。
要是臺下這些優質企業全部上市,縱使市場給出的估值再怎麼低,以神聖羅馬帝國的經濟體量,維也納+法蘭克福兩大金融中心的規模也不可能比倫敦小。
在這種背景下,股市下跌最慘的神聖羅馬帝國,在經濟上受到的衝擊反而沒有不列顛的大。
經濟大臣阿奎納搖了搖頭:“非常遺憾,他們拒絕了我們的提議。財團認爲目前的股市仍然存在泡沫,現在出手拉昇股價存在非常大的風險,還需要再等等。
如果政府真的要他們出資救市,財團還提出了條件,那就是必須要聯合維也納一起出手,他們擔心被人漁翁得利。”
羅伯特·塞西爾眉頭一皺,不爽的說道:“再等等,再等下去企業都破產了,還救個屁的市。聯合維也納一起出手,虧他們想得出來。
現在的情況非常明顯,歐陸戰爭後神聖羅馬帝國經濟出現了大問題,現在正處於經濟調整期,有沒有這次股災他們都會爆發經濟危機。
而我們不一樣,只是被牽連進去的倒黴蛋。如果不能穩住股市,就要陪着他們一起經歷經濟危機。
不把大家一起拖下水,維也納政府會出手救市纔怪,他們現在就恨不得把所有人一起拖下水,替他們分擔損失。”
抱怨也沒有用,倫敦股市上又不只有英國資本,同樣還有來自歐洲大陸的資本。
如果各方不能達成一致,英國財團出手救市,人家趁機拋售,他們就成爲了接盤俠。
儘管從年初的時候,歐陸資本就開始迴流,但是對他們那種鉅額的體量來說,流出去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維也納股災爆發後,英國財團就利用坐地戶的優勢,搶先一步採取行動,給國際資本當頭一棒。
現在要考慮救市問題,他們自然擔心別人效仿了。自己花大代價把股價拉上來,別人趁機抽身跑路,他們就苦逼了。
畢竟,財團也不是萬能的。在爾虞我詐的資本市場上,任何人都必須要小心謹慎,要不然早晚會被市場所淘汰。
何況,企業大量破產雖然對國家來說非常不利,但是對財團來說卻是一次資本盛宴。他們完全可以利用企業破產重組的機會,以白菜價將一些優質企業收入麾下。
……
頭疼的不光是英國政府,面對一心要拉大家下水的滾刀肉,所有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都頭疼萬分。
往日裡都是各國在抨擊維也納政府幹涉經濟自由,這次是不需要噴了,結果卻更令人難以接受。
維也納政府好不容易遵循了一次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結果大家都被拖入了經濟危機中。
事實上,弗朗茨現在也很爲難。如果可能的話,他也不願意現在發生經濟危機。但是沒有辦法,不知不覺中神聖羅馬帝國的經濟就給跑偏了。
尤其是北部邦國,不光產業發展不均衡,還存在着大量的產能過剩。比如說:鐵路、建築業就是兩個重災區。
歐陸戰爭結束後,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北部幾個邦國玩起了大基建。本來搞基建也沒有問題,問題是他們搞了一大堆不需要的基建。
重複建設的鐵路線,支線甚至深入到了村落,遍地開花的房地產項目,根本就不實用的水利工程。
如果不是經濟危機爆發,普魯士王國政府宣佈破產,弗朗茨都不知道居然有人玩得這麼嗨。
事實上,就算是提前知道了,他也沒有辦法去幹涉。邦國自治可不是說着玩兒的,怎麼發展經濟是人家的自由,不需要向皇帝報備。
唯一的利好是北德意志地區去年糧食欠收了。沒錯,糧食欠擱在這個時候也是利好,至少在現在是如此。
如果要是出現糧食大豐收,弗朗茨還要考慮農產品過剩的問題。畢竟經濟爆發後民衆要勒緊褲腰帶,即便是糧食這樣的剛需產品,銷量也會出現下滑。
去年北部糧食欠收,起碼保證了帝國農業的穩定。至於糧食欠收帶來的後續影響,那都是小問題。
除了因普俄戰爭變窮的普魯士王國,其他北部邦國的經濟條件都是很不錯的,要不然他們也沒錢造作。
經濟危機爆發以來,除了威廉二世親自跑來維也納求助外,其他的幾個邦國都只是打了幾封電報抱怨困難,順便哭窮要錢。
看得出來,他們暫時還撐得住,不願意讓中央政府插手邦國內部的經濟問題。
這種省心的小弟,弗朗茨是最喜歡的。只要不給中央政府添麻煩就行了,要不是吃飽了撐着,誰願意去幹涉邦國內政啊?
甭管他們是不是作死,單純從發展經濟的結果來看,這些邦國政府幹得比絕大部分直轄省份都要強。
普魯士王國主要是歷史遺留問題太嚴重,戰爭帶來的鉅額賠款,影響到了國內經濟發展。
不過總得來說,經濟恢復的還是不錯,雖然比身邊的鄰居們落後了一點點,但人均收入還是超過了西班牙和俄羅斯,都快要趕上戰前的法蘭西了。
經濟危機的影響雖然大,但現在纔剛剛開始,遠沒有到最困難的時候。以普魯士王國的家底兒,就算是撐不住,也不會第一波就跪了。
尤其是普魯士王國是突然宣佈財政破產的,事先一點兒預兆都沒有。正常情況下,在宣佈破產前,他們應該先向中央政府求助。
哪怕是出於帝國面子上的考慮,只要資金缺口不是太大,維也納政府就會拉他們一把。
現實卻恰恰相反,在政府宣佈財政破產前,除了折騰出一堆爛尾工程外,根本就沒有向維也納求過援,彷彿就是一心想要破產。
等柏林政府宣佈財政破產之後,威廉二世才跳出來,跑到維也納哭窮賣慘,這明顯不正常。
今時不同往日,作爲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員,普魯士已經有了和英國人討價還價的能力。
弗朗茨完全有理由相信,普魯士政府就是故意把自己搞破產的,經濟危機只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破產藉口”。
縱使沒有這次經濟危機,過一段時間他們也會用別的藉口破產,比如說:政府資金鍊斷裂,無力支付工程款……
畢竟,現在普魯士政府破產的好處多啊!國內的經濟問題,可以向中央政府求助,維也納政府不可能坐視不理;欠英國人的那筆下個世紀也不一定能夠還清的債務,也可以合情合理的要求債務重組。
在這方面普魯士王國也是有前科的,一年前“德意志聯邦政府”鬧破產的時候,柏林政府就跟着學樣了。
可惜最後棋差一招,英國人只是接受了德意志聯邦政府的債權轉移。畢竟德意志聯邦政府當時是今天不籤合同,明天就要解散的政府。爲了避免找不到債務人,英國人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普魯士王國就不一樣了,縱使解散了政府國王還在,威廉二世不可能因爲債務連王位都不要了。只要國家還在,政府沒有了重新組建就是,反正欠下的債務是跑不掉的。
加上當時神聖羅馬帝國還在組建中,沒有中央政府頂在前面遮風擋雨,柏林政府承受不住英國人施加的壓力,在爭取到幾個月時間的債務延期後就慫了。
現在不一樣了,只要柏林政府臉皮足夠厚,英國人就拿他們沒辦法。
債務的“抵押品”?
沒有問題,儘管派人來拿好了,保證全力配合。
關稅,現在歸中央政府收取,只要英國人認爲能夠從維也納政府拿走關稅,那就沒有任何問題。
港口碼頭,雖然在普魯士王國的手中,但是涉及到領土主權,那也是中央政府的活兒。要談也是找外交部扯皮,只要維也納政府肯答應一切好商量。
鑄幣權,那也歸中央政府了。想要就和外交部商量,作爲地方政府普魯士現在無權過問。
……
總之,債務違約發生後,普魯士政府曾經和英國人簽訂的一系列抵押合同,現在就沒有一份能夠落實的。
儘管這些條約在神聖羅馬帝國成立之前,現在仍然具備法律效力,但是想要兌現這些條約上約定的內容,卻只能去和帝國外交部交涉。
“故意賴賬”和“沒錢還債”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要受到國際社會的鄙視,後者只要移交抵押品就算完事了。
現在威廉二世只要捨得放下臉面,做出一副願意移交抵押品的架勢,然後把問題往維也納政府身上一推,事情就算結束了。
最後究竟是英國人妥協,還是維也納政府替他們還債,這些問題就不需要他頭疼了。
明知道是麻煩,弗朗茨卻也只能硬着頭皮接下。不管是因爲什麼,他這個帝國皇帝都不能放任國家主權流失。
想到了這裡,弗朗茨就想捶死哪些鍵盤俠。誰說威廉二世是鐵憨憨了,人家的政治手段玩兒得賊順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