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式的選拔
中國在實現載人航天夢想的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與此同時,載人航天的主角——航天員的選拔工作隨即展開。
顧名思義,航天員是指乘坐航天器進入太空飛行的人員。航天員有職業和非職業兩類,一般分駕駛員、任務專家和載荷專家,或指令長、駕駛員、隨船工程師、飛行工程師。航天員是開拓太空之路的先鋒,作爲一名航天員需要具有崇高的獻身精神、高深的學識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優秀的環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身體條件。
在中國航天員的選拔標準中,參選人員都需要具有近千小時的飛行時間,高超的飛行技術、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強健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反應能力。
在所有職業中,只有戰鬥機飛行員的工作環境和自身素質最接近航天的要求。高速噴氣式戰鬥機速度快,操作複雜,對人的協調性和反應能力要求高;戰鬥機的超音速飛行、高空飛行和各種高難度的戰鬥特技,要求飛行員能夠習慣高低氣壓迅速變化帶來的不適,在承受七八倍體重的載荷情況下,仍能對飛機上數百個複雜儀表電門進行正確操作處理。因此,中國航天員的人選全部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
飛行員本來就是在經歷航空學校和飛行部隊不斷淘汰後留下來的精英,而航天員的選拔,又是精英中的篩選,條件更爲苛刻。中國航天員的選拔比例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基本一致,大概是百分之一。
1995年10月下旬,空軍、國防科工委機關及有關單位成立了航天員選拔領導小組及其工作機構——航天員選拔辦公室。隨後,在選拔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選拔辦公室具體運作,開始進行航天員的選拔。航天員選拔分爲檔案審查、療養院初選、住院臨牀醫學檢查和特殊功能檢查、評定錄取四個階段。
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進行檔案審查。首先由各軍區空軍根據航天員選拔基本條件,對空軍所有飛行員的婚姻狀況、政治面貌、入伍時間、畢業航校、畢業時間、現飛機種、飛行時間、健康狀況、身高和體重等進行初步審查,在3000多名飛行員中確定了符合基本條件的飛行員1506人,後又通過更進一步的篩選,確定了886名飛行員作爲預選對象。
緊接着,這886名預選航天員又要接受療養初選。4月8日,選拔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航天員初選工作會議,向空軍各療養院佈置了任務:先由空軍各療養院進行內科、外科、神經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的常規檢查,進行血、尿、便常規、乙肝五項、心電圖和X線檢查。有條件的療養院進行了腦電圖和超聲多譜勒的檢查。在此基礎上,由空軍總醫院和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臨牀醫學、航天醫學和航天心理學專家組成的兩個複檢組,對療養院的檢查工作給予指導,並對檢查結果做了必要的複查。
療養初選過程中,886名預選航天員有些由於執行任務、調動、生病等原因未能按時療養參加初選體檢,最終參加療養初選的共有617名飛行員。經過空軍10個療養院的一一篩選,確定97人初步合格。10月中旬,選拔辦公室召集複檢組及其他有關專家對97名初步合格者的體檢資料進行了認真仔細的分析,最終確定了60名飛行員參加此後的住院檢查。
航天員的選拔工作持續不斷地進行着。住院檢查於1996年11月4日開始,1997年4月1日結束。住院檢查過程中,60名預選飛行員被分爲四批,每批15人。住院檢查分爲臨牀醫學檢查和特殊功能檢查,分別在空軍總醫院和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進行。
wωω◆ тTk án◆ ¢Ο
前三批預選飛行員採用滾動方式進行檢查。即空軍總醫院臨牀醫學檢查結束後,綜合評定合格者再接受特殊功能檢查,同時空軍總醫院開始進行下一批檢查。
臨牀醫學檢查,包括內科、外科、神經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骨科及心電圖、動力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腦電圖、24小時腦電圖、超聲多譜勒、X線、CT、核磁共振、胃腸鏡、血常規、生化、免疫、內分泌等檢查。值得一提的是,在60名預選航天員中,只有先過了臨牀醫學檢查這一關,被確認爲身體合格者
才能繼續進行特殊功能檢查。而特殊功能檢查則包括下體負壓耐力、頭倒位耐力、心肺功能、腦功能、超重耐力與適應性、缺氧耐力、高空減壓病易感性、前庭功能、心理測試、心理會談和精神病會晤等17項檢查。
特殊功能的檢查,淘汰率很高,這同樣也在考驗預選飛行員們的心理素質。這其中就包括一項航天環境因素耐力選拔,這項選拔僅聽名字就夠特別,是最具特色的項目。而在預選飛行員們看來,卻是最不舒服的檢查。
在這項檢查中,有最特別的設備和過程:
其一,受檢人不但要赤裸上身,還要在前胸後背插滿電極電線。口鼻處帶有面罩,連接着一根很粗的管子。受檢人隨着跑步機履帶的速率踏步走、慢跑或快跑。在他的身旁,是幾名專注於記錄數據的科研人員。他們有的觀察受檢人的身體反應,有的邊操作儀器,邊隨時發出指令:“快呼,快吸,小點勁!”“用力吸,用力吹,堅持!”有的則在旁邊查看數據結果。
這一項主要是動態肺功能檢查,由此來評價受檢者的心肺功能情況。當然,對於預選航天員檢查的精細程度和要求,要比一般心肺功能詳細很多,從最大通氣量,最大氧耗量,到氧脈搏等幾十個指標都必須記錄在案。檢查過程大約需要持續一個小時,而且不止一次。凡有潛在性心肺功能障礙或體力耐力不好的預選航天員都不能進行下一輪的檢查。
其二,出現在預選航天員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旋轉裝置。一隻橢圓形不鏽鋼封閉吊艙被一條長達16米的旋轉鋼架緊緊抓住,使得這隻吊艙可以呈一定角度轉動。這個大型旋轉裝置叫做“人用離心機”,主要測試受檢人對超重因素的耐受能力,同時也能檢測出他的心血管功能,前庭植物神經功能和大腦供血狀況等。“人用離心機”上裝有各種生理、物理測試儀器、通話裝置,攝像頭就在受試者上方。測試者需要坐在密閉艙中的座椅上進行測試。
所謂超重,就是物體所受限制力(拉力或支持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當物體做向上加速運動或向下減速運動時,物體均處於超重狀態,即不管物體如何運動,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體就處於超重狀態。超重現象在發射航天器時更是常見,所有航天器及其中的宇航員在剛開始加速上升的階段都處於超重狀態。所以,對預備航天員進行此類測試是極其必要的一環。
測試開始後,離心機像一個“小地球”一樣,開始不停地自轉和公轉。被測試者身上插滿電極接受“頭—盆向”和“胸—背向”的超重耐力檢查。航天器在發射和返回的過程中,由於加速度的關係,則會出現超重現象,通常採用G值的方法來表示。G值又稱“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在僅受重力作用時具有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G”來表示。如果一個50公斤的人在1G的環境下他的體重是50公斤,在2G的環境下就是100公斤,3G的環境下就是150公斤,以此類推。
預選航天員在超重測試過程中,“頭—盆向”過載值是重力加速度的3倍,即3個G值,這個峰值持續時間大約是30秒,隨後慢慢降下來;而“胸—背向”的過載值則高達4個G到8個G值,它的峰值持續時間大約是50秒。通常情況下,“頭—盆向”耐力不低於3個G,而“胸—背向”耐力爲“頭—盆向”耐力的3倍纔算合格。
人的面部在超重因素的影響下,會無法控制地嚴重變形:嘴角像是被用力扯向兩邊,兩頰的肉“不聽話”地或橫向或縱向地“挪動”,很明顯,一會兒變長臉,一會兒變寬臉。與此同時,整個頭部開始充血,眼睛明顯有腫脹感。心臟感覺憋悶,好像有塊巨石壓在胸口,而五臟六腑也彷彿即將被壓碎了一般,呼吸變得困難。可想而知,預選航天員需要具有多麼強大的耐力才能夠順利“過關”。
相比之下,“胸—背向”測試比“頭—盆向”測試的滋味更加難受。因爲“胸—背向”的G值要求更高,約爲9個G。8個G就相當於8個人的重量壓在身上,一般人很難承受這樣的重量。接受測試的預選航天員們,有的呼吸變得急促,有的面色蒼白,出虛汗、黑視等
各種症狀相繼出現。在嚴格的測試面前,採集數據的工作人員是嚴肅的。他們不會因爲測試者難受的表情而暫停這一切。工作人員們一邊詳細記錄着各種傳輸出來的生理數據,一邊仔細觀察測試者的表情反應,通過話筒詢問其感受。經過這樣一輪“難耐”的考驗,一些飛行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也不得不在通往航天員的道路上止步了。
其三,預選航天員要進入模擬太空中低壓缺氧的環境進行測試。測試者穿着特製的背心進入低壓艙,身上同樣佈滿各種電極電線。艙內設有按鈴,當測試者感覺不舒服,或是堅持不住時,可以主動按鈴。同時艙裡也安裝了攝像頭和通話裝置,便於外面的工作人員觀察。
艙門關閉後,艙壓先是模仿5000米的高空壓力。人在其中會產生睏倦和腹脹,同時會感覺喘不上氣。由於壓力過大,人的耳朵會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感。即便如此,艙壓還是會逐漸加大,再模仿10000米高空的壓力。這時,測試者需要戴上氧氣面罩。在模擬萬米高空的情景下,人會出現頭痛惡心,血壓下降,心率減緩等症狀。而在艙內接受測試的預選航天員都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堅持,這一點令外面的觀察員十分欽佩,“這些被選者十分堅強,只要有一點力量能夠堅持,他們就不會去觸碰艙內的電鈴,可是從外面採集到的生理數據顯示,有個別人已開始出現暈厥前兆了,爲了測試者的安全,就會人爲地中斷測試”。
在經過了檔案審查、療養院初選、住院臨牀醫學檢查和特殊功能檢查、評定錄取的四個階段期間,預選航天員還經過了一系列的心理測試。一名航天員所要承擔的是高風險的工作,這就要求合格的航天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征戰太空的旅途中,世界上已經有20多名航天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選擇航天員這個職業必然面對的考驗。同時,面臨多變的飛行狀況,航天員要以鎮靜的心態進行靈活準確判斷、高效處置。除此之外,航天員還要能戰勝寂寞的太空生活帶來的孤獨感,善於與他人溝通,有很強的團結協作精神。
在心理測試的環節中,進行了心理訪談、心理測試、情景測試、電腦答題、明尼蘇達問卷、心理調查幾個步驟,充分地走進預選航天員的內心。
比如,心理測試中有一個觀察題:圖像中有表情悲傷的年輕人和一個女人。測試者需要僅靠這個圖像展開想象,而每個人又都會有不同的情景設置。其實,這道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而是可以從測試者的描述中瞭解他們潛意識裡的想法。
心理測試在這裡如同“測謊儀”,如果測試者所表達的與內心波動不吻合,即透露出他有很強的防範意識,這種情況下,測試者就會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作爲心理測試的專家,他們對每一個測試者的情況進行詳細調查,找最熟悉他們的領導、航空醫生、同事瞭解從生活、爲人處事、學習訓練、飛行到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對測試者進行綜合評價並打分。
當然,最後一個環節不止評價這麼簡單,仍然需要預選航天員的參與。專家們在電腦上設置了很多題目,通過測試者答題的反應和速度來考覈他們的記憶能力、學習能力和注意力分配等。專家們還讓測試者分成幾個小組,共同就一個問題談看法、出主意,以此來評定他們的合作精神,並結合平時的各種檢查和各種場合中的言談舉止進行詳細的心理觀察記錄。
經過近半年的檢查和篩選,60名預選飛行員中,有38人臨牀醫學檢查合格。前一輪的篩選概率過半令人欣慰,但特殊功能檢查過後卻僅剩下14名預選飛行員。
數據是殘酷的,最後的評定錄取於1997年進行。1997年4月14日至4月18日,514醫院對合格飛行員的配偶及子女進行了以傳染病爲主的體檢。根據臨牀醫學和特殊功能檢查結果、專家意見、政審結果、家屬體檢結果及家庭醫學查訪結果,最終確定12人成爲中國首批航天員。
12名飛行員無一不是空軍的驕子,他們在層層苛刻的選拔中脫穎而出,成爲了爲中國載人航天備戰的戰士——預備航天員。然而,成爲預備航天員,並不等於拿到了進入太空的通行證,等待他們的將是千百次的錘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