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天,下午申時。
萬衆矚目之下,德慶皇帝的南巡御駕終於來到了淮安。
在德慶皇帝駕臨之際,諸般禮制、迎接流程,看似莊重熱鬧,但只是千篇一律,毫無驚喜意外之處,所以自是不用多提。
卻說德慶皇帝來到了淮安府的臨時行宮之後,第一時間招來了趙俊臣、霍正源、鮑文傑三人,詢問前任淮安知府李欣貪污案的查案進展。
面對德慶皇帝的詢問,三人不敢隱瞞真相,將案情詳細向德慶皇帝解釋了一遍。
聽到趙俊臣等人的解釋後,德慶皇帝若有所思,沉吟道:“這麼說,李欣確實是被冤枉的?他爲官期間當真沒有任何把柄可抓?”
不待趙俊臣與霍正源說話,鮑文傑已是搶先說道:“陛下,李欣確實受到了冤屈,他的貪污罪名根本經不起推敲,爲官期間也是出了名的清廉有爲,在民間有口皆碑,所以臣懇請陛下爲李欣翻案、還李欣清白!”
得到了肯定答覆之後,德慶皇帝的眼神中閃過了一絲失望,對於鮑文傑的建議,則是沉吟不語,沒有任何迴應。
德慶皇帝這次派趙俊臣、霍正源、鮑文傑三人複查李欣的貪污案,是因爲李佳敏的緣故,想要減免去李欣一些罪名,讓李欣免去牢獄之災,但絕沒有想要將太子朱和堉的判決徹底推翻,因爲這樣會影響太子朱和堉的聲望!
所以,趙俊臣等人這次查案,最好是平反了李欣的貪污罪之餘。再從李欣身上找出一些不輕不重的罪名,最後由德慶皇帝避重就輕的下一道旨意——李欣確實有罪,但太子也有些量刑過重,所以特免去李欣的牢獄之災——這樣一來,德慶皇帝既是對李佳敏有了交代。也是維護了儲君的威望,可謂是兩全其美、面面俱到。
然而,德慶皇帝萬萬沒想到,李欣竟然真是一位沒有任何把柄的大清官,趙俊臣等人審查了兩三天時間,竟是一點罪行都找不到。如此一來,卻是讓德慶皇帝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究竟是爲李欣翻案、任由太子的威望受損?還是不再理會李佳敏的請求、假裝不知道李欣的冤情,將這件事掩蓋下去?
就在德慶皇帝考慮着下一步應該怎麼辦的時候,趙俊臣卻突然說道:“李欣此人,確實是一位清官。但要說他沒有任何把柄可抓,卻也不一定。陛下,太子當初查抄李欣家產的時候,足足抄出來近十萬兩銀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銀子,李欣根本說不清楚來歷。”
“哦?”德慶皇帝擡眼看着趙俊臣,雙眼微眯,問道:“什麼意思?”
趙俊臣解釋道:“臣的意思是。李欣的這些家產,數目十分巨大,但它們究竟是乾淨銀子、還是貪墨受賄所得。誰也說不清楚,甚至連李欣自己也說不清楚,不妨以‘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爲罪名,維持太子殿下的原判,也未嘗不可。”
另一邊,霍正源注意到德慶皇帝的失望神色。再結合趙俊臣的提醒,也確定了德慶皇帝的真實心意。於是連聲贊同,道:“臣也是這個意思!李欣身爲地方父母官。卻擁有鉅額家資,偏偏又說不清所有家資的來歷,這未嘗不是一個罪名啊。”
鮑文傑依然堅持着自己的意見,反對道:“此策絕不可行!陛下,臣等已是查清楚了,李欣的祖輩皆是商賈,生意規模不小,直到李欣這一代纔開始從事仕途,所以這筆銀子皆是李欣的祖傳家產,只是李欣沒辦法解釋與證明罷了,又豈能以此爲罪名?這天底下的官員,又有誰可以將自己手中每一兩銀子的詳細來歷都解釋清楚?若是此例一開,怕是天下所有官員皆是人心惶惶啊!更何況,李欣確實是一位貪官,他受了冤枉,理應爲他翻案,又怎能羅織罪名維持原判?這豈不是讓忠臣寒心?”
霍正源搖頭道:“鮑大人,你一向與太子殿下關係親近,怎麼不明白這個道理?如今李欣他究竟是清官還是貪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欣的貪污罪是太子殿下親自審定的,若是翻案了,豈不是會損害太子殿下的威信?這關係到朝廷大局!相較於太子殿下的威信,李欣的個人榮辱只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霍正源說的很嚴重,但鮑文傑卻是寸步不讓,堅決道:“太子殿下的聲望固然是至關緊要,但百官的想法心思也同樣是朝廷大局!若是李欣以‘鉅額財產來歷不明’定罪,百官必然會人人自危,誰也不知道這個莫須有的罪名今後會落在誰頭上,到時候一旦廟堂局勢不穩,又該如何?”
就這樣,在德慶皇帝面前,鮑文傑與霍正源再一次的辯論了起來。
不過,和昨天晚上一樣,兩人各有觀點,誰也說服不了誰。
只是,在兩人辯論的時候,趙俊臣並沒有表述觀點,只是偷偷打量着德慶皇帝,而德慶皇帝也沒有表明態度,只是若有所思。
事實上,自從趙俊臣提出了“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之後,德慶皇帝就轉移了注意力,並想到了許多更加深遠的事情!
自從封建王朝出現之後,“皇權”與“臣權”一直明爭暗鬥着,時而“皇權”佔據上風,時而“臣權”扳回一局。
到了明朝,通過控制軍隊、設置廠衛、廢除宰相等等手段,“皇權”已是漸漸佔據了優勢,但依然不能徹底壓倒“臣權”,明朝數百年來,還是會時常出現一些足以抗衡“皇權”的臣子,比如張居正、比如三楊、又比如現在的周尚景,許多時候,皇帝並不能一言九鼎,許多事情都需要內閣的支持,不免受到了掣肘。
對於這種局面,德慶皇帝自然不會滿意,所以他一直都在想辦法壓制“臣權”、擴張“皇權”,這即是爲他自己考慮,也是爲子孫後代考慮。
正因爲如此,趙俊臣提出的“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罪名,讓德慶皇帝十分感興趣,因爲這種罪名的出現,讓皇帝增加了一種威懾臣子的手段,有利於皇權的增長。
所以,從本心上講,德慶皇帝很贊成趙俊臣與霍正源的提議——以“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維持太子朱和堉對李欣的原判,然後再隨便找些藉口,免去李欣的牢獄之災。這樣一來,德慶皇帝對李佳敏有了交代,也保住了儲君的聲望,最重要的是,還形成了一項“先例”,而一旦有了先例,“鉅額財產來歷不明”就會真正成爲一項罪名,今後德慶皇帝就可以揮舞着這根“大棒”威脅朝廷百官了!
但是,鮑文傑的觀點也很有道理,“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一旦出現,百官一定會人心惶恐,也一定會出現反彈,到時候朝廷局勢就會不穩,這是德慶皇帝絕不願意看到了。
所以,德慶皇帝不免有些猶豫,對於霍正源與鮑文傑的爭執,也遲遲沒有表態。
最終,就在鮑文傑與霍正源的辯論越來越激烈的時候,德慶皇帝突然揮手,打斷了兩人的激辯,並將目光轉向趙俊臣,問道:“俊臣,朕認爲霍大學士與鮑侍郎的說法都各有道理,只是這個‘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終究是由你提出來的,朕還是想聽聽你的看法。”
趙俊臣微微垂首,平靜的說道:“陛下,事到如今,案情已經很明顯了,李欣確實無罪,也確實是太子殿下當初錯判了案件……當然,這件事也不能怪太子殿下,當初留給太子殿下的審案時候確實有些緊促,廠衛們也是欺上瞞下、誤導了太子的判斷,所以太子殿下出現了些許疏漏,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德慶皇帝點了點頭,並示意趙俊臣繼續講下去。
趙俊臣繼續說道:“臣冒昧揣測聖心,認爲陛下您這次派臣等複查此案,是不忍心忠臣蒙難,想彌補這個疏漏、併爲李欣平反,但如此一來,太子的聲望就會受損,所以局面就有些進退兩難了。然而,臣認爲,因爲南巡前後的一些事情,太子殿下的聲望已經出現了一些損失,現在絕不能再有波折了,否則太子殿下的聲望在短時間內連連受損,所產生的影響實在是難以估量,所以太子殿下當初的判決必須要維持!這既是前提、也是底線!”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再次點頭,表示贊同。
另一邊,鮑文傑的神色也是微微一變,顯然他之前只是孤立的看待這件事情,如今聽到趙俊臣的提醒,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是啊,因爲南巡前後的一些事情,太子的聲望已經接連受損,如今確實不能再有波折了。
想到這裡,鮑文傑原本的立場也有些動搖了。
同時,趙俊臣又說道:“不過,李欣爲官期間,確實沒有任何把柄,想要維持太子殿下的原判,也需要一個理由,所以臣纔想到了‘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這既可以維持了太子殿下的原判,也讓陛下您有了充足理由減免李欣的刑罰,當然,鮑大人的顧慮也有道理,這項罪名一旦提出,必然會引起百官擔憂,但依臣看來,只要換一種說法,就不會有麻煩了。”
……
ps:工作上的原因,這幾天一直沒有沒時間更新,現在恢復,且明天會有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