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

……

……

就在趙俊臣啓程離開花馬池營的同時,紫禁城的御書房內,德慶皇帝也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此時,德慶皇帝面前的御案之上,擺放着厚厚一沓奏疏,皆是最近三個月以來陝甘境內各級官員呈送到京城中樞的奏本。

這些奏本的來源並不相同,有些是來自於趙俊臣,有些是來自於樑輔臣,有些是來自於李如安,還有一些則是來自於陝甘境內的諸位封疆大吏。

這些人的立場不同、見識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有不同,所以他們的看法與觀點,往往也是截然相反、大相徑庭。

若是見識與經驗稍有不足的皇帝,見到這些觀點各執一詞、意見相互衝突的奏疏,必然是無所適從、頭昏腦漲,只覺得紛繁蕪雜、撲朔迷離,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相信誰纔好。

但德慶皇帝的經驗與見識皆是不缺,又精擅於帝王心術,輕易就可以去蕪存菁、辨明真僞,這些奏本之中有哪些觀點是屬於客觀事實、又有哪些觀點只是屬於個人偏見,有哪些說法是誇大其辭、又有哪些說法是刻意遮掩,德慶皇帝一眼就能判斷出大概。

最終,綜合了所有奏疏的觀點之後,陝甘三邊這段時間以來的局勢全貌,也就盡數展現於德慶皇帝的眼前。

看完了這些奏疏之後,德慶皇帝的眉頭微皺,表情有些凝重。

愈是瞭解陝甘三邊這段時間以來的局勢變化,德慶皇帝對於趙俊臣就愈發是心中忌憚。

接着,德慶皇帝又從自己手邊拿起了兩份奏疏。

這兩份奏疏,一份是趙俊臣剛剛送到京城的請功奏疏,另一份則是樑輔臣同時送到京城的密疏。

樑輔臣的這份密疏之中,只是詳細向德慶皇帝說明了花馬池營的目前局勢,並沒有透漏自己被馬匪綁架的事情,這一方面是因爲樑輔臣準備這份密疏的時候,尚還沒有確定趙俊臣就是指使馬匪綁架自己的幕後元兇,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這件事情並不光彩,即使是樑輔臣也不會主動自揭己短。

至於趙俊臣的這份請功奏疏,自然是全殲蒙古聯軍之後的請功名單了。

請功名單之中,總計有五十二人名列其中——趙俊臣自然是毫無爭議的名列於第一位,屢立戰功的何漳則是名列第二位、陝西巡撫章晟德名列第三位、禁軍援兵的主帥關武元名列第四位、監軍李如安名列第五位、固原總兵方振山名列第六位、禁軍同知張成勳名列第七位、西安知府吳啓凡與陝西按察使周勃則是並列第八位……

請功名單的前半部分,倒也算得上是有理有據,所列官員的軍功政績皆是不容置疑,最多也就是排位順序有些問題。

但請功名單的後半部分,卻是讓人忍不住心中生疑,陝甘境內的高層文武官員大都是集中於此,趙俊臣爲他們請功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根本經不起推敲!

再一次審閱了請功奏疏的內容之後,德慶皇帝不由是面現冷笑,輕聲自語道:“哈!還真夠完整的!陝甘境內所有三品以上官員,所有人皆是分到了軍功與政績……這算是什麼?花花轎子人人擡?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全殲了蒙古聯軍十萬兵馬,這確實是一場百年未有的赫赫戰功,所以朝廷必然要封賞全體有功官員……目前的局勢之下,朝廷也根本沒有逐一取證查實的時間與精力。

趙俊臣就是算準了這一點,所以纔會把這些毫無建樹、投機取巧的官員也加入了請功名單之中,趁機賣出人情、營建人脈、甚至是達成某些利益交易……當真是以爲朕看不明白這些門道嗎?”

冷笑兩聲之後,德慶皇帝就不再關注請功名單的後半部分了。 шшш▪тTk ān▪c o

歷年以來,陝甘三邊的火篩入寇結束之後,總是有大批大批的文武官員謊報軍功政績,騙取朝廷的封賞與嘉獎,德慶皇帝對於這種現象早就見慣不怪了。

事實上,朝廷中樞的袞袞諸公皆是人精,對於地方官員謊報軍功政績的事情,並非是毫不知情,但他們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除非是特別顯赫的重要戰績,否則也不會刻意派人查實真僞。

這一方面是因爲調查取證困難,另一方面也是刻意賣給地方官員一個人情,但最主要的原因,卻還是爲了營造一種“局勢一片大好”的氛圍。

若是各地捷報頻頻,那就說明朝廷識人有術、官員勤勉有爲,這有助於提升朝廷威望,也有助於民心之安定;但若是各地官員對於蒙古人的南下劫掠皆是束手無策,只懂得向朝廷告急求援,那就說明朝廷用人無方,地方官員也全都是酒囊飯袋,這就會損害朝廷的威望,民心也會不穩。

相較而言,趙俊臣這一次還算是懂得分寸,那些寸功未立、投機取巧的官員,皆是集中於請功名單的後半部分,朝廷給予他們的封賞也不會太高,也就是記功一次、今後有缺優先提拔罷了,所以德慶皇帝只是冷笑兩聲之後,就不再留意了。

對於德慶皇帝而言,重點在於請功名單之中排位靠前的這些官員。

排位靠前的這些官員,皆是功績顯赫,也皆是需要重賞,即使是連升三級也有可能,說不定還會影響到廟堂格局,所以德慶皇帝必須要仔細分辨這些人與趙俊臣的真正關係,然後才能做出決定。

簡而言之,封賞是必須要封賞的,但究竟要如何封賞,卻是大有講究!

德慶皇帝的目光盯在了何漳的名字上面,表情間滿是沉思之態。

“根據周尚景剛剛傳來的那份密疏,名列於請功名單第二位的何漳,乃是一位邊疆老將,這些年來也算是戰功顯赫,只是他性格固執容易得罪人,所以纔是遲遲不能晉升,趙俊臣主持陝甘軍政之後,很快就對他委以重用、讓他屢立戰功,這個何漳也是知恩圖報,對於趙俊臣可謂是馬首是瞻,趙俊臣把他位列於請功名單第二名,顯然也是把他視爲心腹……這樣一個人,就算是戰功再大,也決不能讓他掌控實權!

恩,推斷一下時間,不出意外的話,陝甘境內各軍目前已是出征河套了!何漳既然是擅長統兵作戰,到時候也會再建戰功……這樣一來,他的功績就足以是進入五軍都督府了!五軍都督府的官職皆是位高而權輕,倒是他的好去處!”

暗思之際,德慶皇帝很快就做出了決定,然後又把目光轉向了請功名單第三位的陝西巡撫章晟德。

“這個陝西巡撫章晟德,朕倒是有些印象,此人的官譽不錯,也一向聽話,他的歷任上司皆是對他評價不俗,但他從來都不會參與黨派之爭,一直是保持中立、和光同塵,這樣一名官員應該不會死心塌地的追隨趙俊臣……

樑輔臣的判斷也是與朕相同,認爲章晟德並沒有被趙俊臣收買,任誰出現在趙俊臣的位置上,這個章晟德都會忠心辦事……這樣一名官員,倒是可以提拔一番,但也不能大意,暫且先把他調入京城中樞、暗中觀察一段時間,然後再做決定……”

接着,德慶皇帝的目光不斷往下移動,心中也是不斷做出了決定。

“請功名單的第四位,乃是禁軍援兵的主帥關武元,不論是樑輔臣還是王壽,皆是對她評價極高,倒也稱得上是朕的嫡系,據說還是關公後人,在禁軍二十六衛之中的威望極高,顯然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人的軍功也是極高,若非是他鎮守階州城期間死死拖住了蒙古聯軍,趙俊臣也絕無可能有後來的全殲蒙古聯軍的赫赫戰功!按理說,這般功績即使是位列於請功名單第二位也不會有多少爭議,但他最終只是位列於請功名單的第四位,這顯然是趙俊臣暗中打壓他的緣故……

恩,樑輔臣的密疏之中也有證明,說是趙俊臣與關武元之間的關係較爲惡劣……這樣一名將領,倒是值得重點提拔!正好是京營大都督肖勉已經老邁,關武元倒是一個合適的接替人選!”

(注:明朝禁軍分爲京營與親軍都護府兩部分,其中京營負責京城中樞的守備,而親軍都護府則是負責守衛皇宮與護駕皇帝的任務,明朝禁軍二十六衛皆是由這兩個衙門負責轄制。)

“關武元的名字下面,則是監軍李如安,此人乃是御馬監出身,頗得御馬監掌印太監吳敏的看重,倒也是忠心耿耿、辦事勤勉,這段時間以來屢次送來密疏,向朕詳細稟報了趙俊臣的一舉一動,而且天水城的民亂也是由他出手平息,在內廷之中也算是一個難得人才……吳敏曾是向朕提過,想要讓李如安進入御書房辦事,倒是可以答應下來……藉着這件事情,也能讓御馬監與司禮監相互制衡……”

“李如安的名字下面,則是固原總兵方振山……趙俊臣掌權之初,此人屢次上呈密疏,彈劾趙俊臣的胡作非爲、倒行逆施,但隨着趙俊臣在陝甘境內的權勢影響愈來愈大,他的立場也很快就發生了變化,不僅是不再彈劾趙俊臣,反而是屢次爲趙俊臣說好話……這明顯是牆頭草的作派!

再按照樑輔臣的說法,方振山與趙俊臣的心腹何漳可謂是勢如水火,也未必就是真心降服於趙俊臣,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就給他加封一個上將軍的榮銜,讓他暫且留在陝甘三邊好了!如今陝甘三邊正值多事之秋,也不能調走太多官員……”

“再下面,則是禁軍同知張成勳……又是一個被趙俊臣所收買的武官!此人是絕不能留在禁軍之中了!但他的功績不似何漳一般耀眼,年紀也太輕,卻也不能安排進入五軍都督府架空兵權,倒是有些麻煩……恩,暫且先把他調到南方邊遠之地,不論是廣東、廣西、又或者是福建,讓他擔任總兵之職,這般封賞足以服衆!那些地方距離京城萬里之遙,就算是讓他掌握一些兵權也是無關緊要了,今後再找機會慢慢整治他……”

*

德慶皇帝的眼光與手段皆是高明,不過是短短半個時辰時間,就已經設想好了所有人的晉升安排。

德慶皇帝已是知天命的年紀,精力不似年輕時候一般旺盛,一切皆是考慮妥善之後,不由是深感疲乏。

所以,德慶皇帝舒展了一下身體之後,就打算回後宮歇息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大太監張德進入御書房稟報道:“陛下,七皇子殿下請求晉見。”

德慶皇帝的臉上多了一絲笑意,點頭道:“老七他終於是願意見朕了?讓他進來吧!”

自從德慶皇帝心中產生了換儲的念頭之後,就一直在暗中考察七皇子朱和堅,卻是越來越滿意朱和堅的性格與心智,只覺得朱和堅除了進取心稍有不足之外,各方面皆是近乎完美,簡直就是德慶皇帝心中下任儲君的理想人選!

至於朱和堅在進取心方面的不足,在德慶皇帝的眼中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進取心”與“野心”往往是同義詞,德慶皇帝認爲自己如今依然是春秋鼎盛,至少還可以繼續統治大明江山十年時間,朱和堅的進取心不足完全可以慢慢培養,但若是朱和堅的進取心太強的話,德慶皇帝反而會有些擔心。

不過,德慶皇帝心目中的完美儲君人選、一向是謹守孝道的朱和堅,最近卻是主動與德慶皇帝鬧起了彆扭。

然而,見到朱和堅的耍性子、鬧彆扭,德慶皇帝不僅是沒有生氣,反而是愈加欣賞朱和堅的秉性了。

而朱和堅這次與德慶皇帝鬧彆扭的原因,卻是與太子朱和堉有關!

事實上,就在三天之前,太子朱和堉因爲一場莫須有的“失德之罪”,被德慶皇帝再次禁足於東宮了!

……

叮咚!恭喜您解鎖成就“前功盡棄”!

恩,今天第一更!

……

第1033章.歷史進程.第七十八章.權臣貪官們的聚宴(上).第1233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六).第六百八十七章.我現在就要見他.第七百二十四章.真相(四).第1235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七).第一百三十九章.搶人!(上).第四百二十六章.此時的趙府.第1074章.神棍重生.第二百三十四章.“兩敗俱傷”(下).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師回營.第九百七十九章.回府.第三百零七章 .陰差陽錯(下).第三百六十三章.儀式(上).第1352章.功成身退(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術”與“臣子心機”.第二百八十三章 .蟻穴與種子(上).第1085.最好的破壞手段.第1104章.朕不高興(一).第七百八十六章.戰兵新軍(六).第四百三十章.野心勃勃的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京城裡的變故(中).第1409章.連鎖反應.第五百六十一章.第1322章.意外收穫.第三百一十一章.攤牌!(上).第四百一十五章.嘎然而止!第九百二十一章.解散戰兵新軍(一).第1139章.成熟需要代價.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一次第三百一十八章.陳芷容的“長遠眼光”.第六百六十五章.敵友.第1277章.手腕(四).第七百六十二章.趙俊臣的伏筆(三).第1382章.興州東部.第1242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十四).第一百五十六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下).第六百零一章.人心.第七百三十八章.菜雞互啄?.第1425章.小小震撼.第1366章.輿情風變.第1300章.在握(九).第七百八十三章.戰兵新軍(三).第七百二十二章.真相(二).第一百七十三章.趙家來人(中)第九百七十五章.趙俊臣病倒了(三).第1441章.大亂鬥(一).第六百一十八章.書房內(下).第六百八十四章.消息.第1435章.皆爲正義(四).第三百一十一章.攤牌!(上).第1020章.與此同時.第三百七十五章.保障湖?瘦西湖!.第1282章.手腕(九).第二百零四章.伏棋與收網 上 .第十四章.秋闈弊案(中).二合一第二百二十八章.這是一門學問(下).第九百零三章.捷報傳天下(二).第1386章.陰陽怪氣.第八百二十章.戰鞏昌(九).第1074章.神棍重生.第1185章.風雲際會(二).第1054章.思索.第1450章.又做嫁衣.第三百七十四章.趙俊臣的構想(下).第四百九十一章.風波(二).第七百六十二章.趙俊臣的伏筆(三).第1420章.最後通牒.第二十五章在路上上第二百四十三章.聚議.第七百六十九章.七份公文.第一百七十六章.那我也只能大義滅親了.第六百七十五章.善意.第八百七十一章.勢(九).第1375章.計劃開始.第九百一十六章.民族英雄趙俊臣.第1231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四).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六百五十三章.德慶皇帝的警惕.第六百五十九章.舌辯百官.第八百九十三章.爭功百相.第四百六十七章.串聯(下).第1428章.南京大案.第二百一十九章.對幕僚團隊的構想.第1309章.在握(十八).第1266章.遼東劇變(十六).第十四章.秋闈弊案(中).二合一第1224章.僵持.第五百一十五章.成立(下).第四百四十三章.大朝議(三).第1215章.接觸.第七百六十七章.遠在京城的變故(完).第1127章.朱和堉返京.第六百四十九章.德慶皇帝的賞賜.第1313章.錦州大營.第七百六十一章.趙俊臣的伏筆(二).第五百零七章.哭訴與做戲(下).第四十九章.豆花攤旁(上).二合一第六百九十六章.計劃進行中(六).第三百一十三章.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