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九回 古陣法十三

劍僕可謂是真正的兩世爲人,從前也不知是數千年前還是上萬年了,他只知道當時自己最初習武,不到十二三歲便打遍週近數咋,村子無敵手,那些三十歲正值壯年的漢子都不是他的對手,在武功一途上,劍僕表現出了一個絕對的天才的天份。而後。他已經不甘心繼續窩在那個小村子裡,十三歲的時候便孤身上路,去了當時羣雄割據的中土之地,並且很快便讓天下人都知道,有一個武癡,甚至都還沒有成年。卻從未嘗過一敗。

這樣的一個天資卓越的傢伙。自然引起了一些修禪之士的注意。當時天下的禪修們也都保持着散修的狀態,即便有門派也都是一些數人或者十數人的小門派,像是現在這樣天下八大教宗鼎立的情況還不曾出現。而且那個時候,天下局勢混亂。各國都想逐鹿中原問鼎天下,是以對修禪之士的崇敬程度更是比現在強烈的多。各方散修之間也是爭鬥不已。那會兒類似於卓知遠這樣實力遠超過修持的人不計其數。只是像卓知遠這般差距這麼大的,倒是也極爲少見。後來的劍僕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一名修持已經到了第七層末那識的散修找到了當年不過十五歲的劍僕,仔細的查探了他的根骨之後。發現這的確是一個天縱奇才,不單練武成就可能是凡人界數萬年也未必能出現的一個奇葩,走上修禪之路也絕對是有可能創造奇蹟的人選。

在看到那名散修的神通之後。對於修禪只是停留在傳說層面上的劍僕,當即毫不猶豫投入了散修的門下。事實上。漫說是這個修持到了第七層末那識的散修。便是隨便來個可以駐劍飛行,可以使用一兩介。火焰法術的散修,施展了神通之後。都可以讓劍僕頓時爲之折服,畢竟,武功再如何高絕,也抵不過一把飛劍。這根本就是天與地的本質差別,力量上的懸殊是實在無法彌補的。

劍僕邁上修禪之路之後,果然表現出讓那名散修足夠欣喜的資質來。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便已經追上了他師父的修持,並且實力幾乎已經冠絕天下,整個通玄界裡修持比他高的還有,但是實力能夠勝過他的,卻一個都找不到。

在這些年裡,劍僕就沒有嚐到過敗仗是什麼滋味,和卓知遠有一點特別類似的地方,那就是他每次瀕臨絕境的時候,都能發現自己的修持和實力在他幾乎就要完敗的時候,會陡然增進,從而戰勝原本無法戰勝的對手。

而且他的實力表現遠遠超過他修持的境界,這是一個天生追求武道極限的人所擁有的一種強大的優勢。

一般的修禪之士。雖然在當時那種年代,彼此之間的爭鬥遠比現在要多的多,但是修禪的目的更主要的都是爲了日後的飛昇以及永生,修禪之士還是很惜命的。像是劍僕這種古怪的傢伙,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追求如何使用出更大威力的法術上了。一般的法寶他都不屑於使用。彷彿天地孕育的靈胎一般。根本無畏生死,所求的無非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在這種狀況下,那些修禪之士想要戰勝他。又談何容易?大家修禪,更注重的永遠都是防禦多過攻擊,而劍僕通常一出手就不留餘地完全憑藉強悍的攻擊力,迫使對方根本無法施展出真正的進攻實力來。防禦再強也有被攻破的時候,這也造成了劍僕被打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等到他的修持追趕上了他的師父,也達到了第七層末那識,並且悟通了三五個鏡界之後,整個通玄界幾乎就沒有敵手了。畢竟,到了第七層末那識之後,真正的高手距離飛昇可謂是隻剩下一牆之隔,誰還願意把面對有可能讓自己灰飛煙滅的戰鬥?第七層末那識的高手通常都會尋找無人能夠打擾的地點進行閉關修煉。只求突破天地屏障,飛昇仙界。也只有劍僕這種戰鬥狂人,纔會不斷的到處尋釁鬧事,找人比試,能夠被他找到的人,往往貪戀紅塵凡事。被各種**牽絆,修持上自然很難有什麼重大的突破,所以他很快就做到了表面上看起來的天下無敵。

就連他的師父,也在他終於找不到人對戰了之後,被他當成了戰鬥的目標,最終他的師父居然也慘死在他的手上,這大概是他那位散修師父收他爲徒的時候再也想不到的結局。殺師這種事。對於別人而言或

心境上的一大牽絆。但是對於劍僕來說。卻是毫無賊的,他根本就不覺得天地之間除了不停的戰鬥有任何的值得去做的事情,至於對手的下場他是不會掛心的,他連自己的生死都不放在心上,又怎會掛念別人的生死?他所追求的,只是武力的極限。所以說,劍僕其實是一個特別單純的人,他這一生已經完全交付給了每一場的戰鬥,除此之外,他別無二心。什麼權勢、財富、男女之慾,對他而言根本就是浮雲,通通沒有出現過在他的腦海之中。

那個時候的仙界本身也處於動亂當中,和欲界的爭鬥經常惹得凡人界都有了動靜,劍僕也開始發現,他想要追求更高的武道,唯有存昇仙界,去找那些仙人對敵。

待及他就要飛件仙界的時候,他終於遭遇到了一個強敵,那便是後來將其禁錮在天墨琉璃劍當中的那個欲界的神仙。

一場大戰之後,劍僕領悟到自己如今的實力居然已經隱約可以跟神仙抗衡了,但是修持的不夠。還是讓他吃了個大虧。第八層阿賴耶識代表着永生,也代表着身體的金網不壞,而他現在的修持卻在這方面吃了大虧,是以他施展出最強大的一招,自以爲能夠斬殺那名神仙的時候,卻遭到了那個神仙最強大的反擊,最終幾乎被打的灰飛煙滅。若不是那個神仙可憐他一身超絕的實力着實令人歎爲觀止,將其最後一縷禪念封印在了天罡琉璃劍當中,劍僕早就被抹煞在天地之間了。

那一戰。可謂是劍僕此生唯一的失利。並且當他逐漸恢復神智之後,他也開始明白,更高的修持能夠爲他帶來更強大的實力,否則。他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和仙界的那些神仙們抗衡,而無論他的攻擊力已經達到了什麼樣子的階段。

今天,可謂是他生平當中的第二敗,並且敗的更讓他無話可說。如果說當年和那個神仙一戰,他吃虧是吃在自己的修持不夠,身體和魂魄還不足夠堅實上。那麼今天,卓知遠也沒有這樣的便宜,甚至於卓知遠都沒有用到七寶妙樹以及御魔金鋼這樣的仙界法寶,而是僅憑着強大的法術和實力,徹底的將劍僕打敗。跟欲界的那個神仙一戰,劍僕還可以不服,但是跟卓知遠的這一戰,卻終於讓劍僕領悟到什麼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原來,天地之間還有你這樣的實力,我服了!”

一句話,石破天驚,卓知遠微微一笑,頜首道:“看來你果真是服了,這天罡琉璃劍便賜予你吧,你和它也算是淵源頗深了,以後你當盡心爲我守護這口寶劍,從今天起小你往日的名姓當真隨風湮滅了,你如今只得這一個名字,便叫做劍僕,你可願否?”

從劍僕不再口稱老夫,而是說“我”卓知遠就知道,這個劍僕是當真的臣服於自己了。其實劍僕真的是個極爲簡單的人,只要你的實力真正的能夠超越他,他也無話可說,但是如果你是用法寶或者藉助外力等等其他的手段贏了他,恐怕就是殺了他,他也不會服的。卓知遠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堅持沒有使用任何一種法寶,而完全是依仗自身強大超絕的實力來征服了這個平生只追求戰鬥的傢伙。

“劍僕願意,從今而後,劍僕就只是劍僕,爲主上守護天罡琉璃劍,主上但有驅縱,劍僕莫敢不從。”

卓知遠滿意的笑了,回首望向五十里外的渡天童和緋羽,二人有數,當即整頓兵馬,回到了卓知遠的面前。

渡天童苦笑着說道:“賢弟。你如今的實力着實叫爲兄歎爲觀止了。”

卓知遠雙手拱拳道:“知遠實力再強,您也依舊是我的大哥,這卻是永遠也不會變的。”

渡天童哈哈大笑:“好!好兄弟!我們這便去將欲界那些傢伙驅逐出去,爲兄也古怪了三年多了,不知道月太師究竟玩的什麼把戲。現在想來,倒像是他故意在等着你來,然後再將欲界軍團驅逐出去一般。你我兄弟,今日便並肩殺敵,他們撤軍倒也罷了,若是不撤軍,今日便是決戰之時!”

一聲令下,旌旗招展,戰鬥的號角被吹的震天價響,一場惡戰便在眼前!

()

第一百六七回 修持停滯第四百三一回 仙籙宮一第200回 四劫九鏡第三百六一回 退兵第一百五三回 奇女妙色第三百八五回 重見神獸一第307回 所圖爲何第二百五六回 七寶妙樹第三百七三回 賭注第1回 清源山始教第一百七三回 初窺無人相第416回 父子之戰(六)第70回 美酒美酒第三百三九回 古陣法三第三百六三回 歷練第73回 無法明白的莫詢!第210回 以一敵二第三百六六回 小虛空鏡一第407回 傳道授業(四)第三百二五回 大戰伽羅僧二第一百六四回 真氣輸送大隊第1章 !第53回 事出反常第40回 留下來修煉第48回 闖出深淵第26回 真訣升級第二百六四回 天地至情第87回 濁土三叉戟第69回 突飛猛進!!!第二百六九回 進殿面君第120回 四靈齊放第240回 再上清源山第四百三五回 牟尼老祖二第一百四三回 欲界第六天第二百八四回 寶幢第二重第一百三三回 疑竇重重第414回 父子之戰(四)第四百三八回 大結局及尾聲第190回 合二爲一第一百四三回 欲界第六天第1章 !第一百四七回 升級舌識第一百七八回 通教掌門第2章 !第二百八七回 匕挈海果教一第42回 昊陽無極第三百二二回 小無相鏡三第411回 父子之戰(一)第三百四一回 古陣法五第1章 !第308回 天地不仁第31回 舌綻春雷第130回 下山第190回 合二爲一第四百三八回 大結局及尾聲第一百四三回 欲界第六天第一百二一回 雖敗猶榮第74回 又見秦斐第三百四一回 古陣法五第9回 十萬深淵(二)第二百五五回 萬念俱灰第413回 父子之戰(三)第三百四七回 古陣法十一第109回 原諒第106回 真氣本源猛烈的!第203回 法術增幅第二百一二回 對拳第一百三五回 山精樹怪第109回 原諒第74回 又見秦斐第1回 清源山始教第1章 爆發!第18回 陳老頭第304回 蒼脊山因教(三)第91回 異曲同工第三百八一回 大天穹鏡一第三百九七回 生靈之力三第3章 !第39回 升級耳識第416回 父子之戰(六)第一百四五回 戰意消退第一百五八回 三年之期第87回 濁土三叉戟第37回 三色尾翼爆發第二百八二回 動手第三百九六回 生靈之力二第三百六七回 小虛空鏡二第四百三一回 仙籙宮一第380回 種善因第三百三九回 古陣法三第6回 刑堂莫詢第三百六八回 小虛空鏡三第二百九七回 無壽者相第二百一四回 一探金獅爪第三百四九回 古陣法十三第二百九三回 奪寶樹二第二百六六回 不認爹第一百五五回 東海天嶽島第一百九四回 緋羽一笑第33回 十八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