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

(感謝妖道無爲的捧場。)

“爹要是知道你來了,肯定分外高興!前番兩軍在河上大戰,我們沒有過去湊熱鬧,爹可是憋了一身的勁兒沒地方使,如今戰事終究還是落到了我們頭上,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之前與樑軍交戰的地方距離鄆州城並不太遠,李從璟和李從珂一路說着話往回行軍,相比之李從璟,李從珂明顯要話嘮得多,一路上嘴就沒消停過,說完這件事,又換了個話頭,略顯鄭重對李從璟道:“前些時候,樑軍來了一羣細作潛伏到了鄆州,石敬瑭追出去幾十裡,卻碰着了那些細作的援軍,差點兒連小命都丟了!要不是咱爹臨時有軍議召開,這才發現石敬瑭不在,令我帶軍出城尋找,你這回來就見不着他了!”

李從璟自然知道李從珂說得那些“樑軍細作”就是自己,表面上不動聲色,佯裝驚訝道:“哦?竟然還有這樣的事,後來如何了?”

李從珂正了正頭盔,“之後咱爹便下令廣佈遊騎,四處探查,但那些樑軍細作卻早已逃得沒了影。不過這回王彥章進軍鄆州,纔到僞樑中都,就被我們發現了,他們先鋒的舉動我們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纔有今日這場交戰。”說到這裡,不無得意的笑了笑,“王彥章前鋒被我們一擊即潰,他肯定是要在中都龜縮一段時間了,我料他不敢再輕易向鄆州進軍!”

李從璟隨聲附和道:“樑軍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李從珂點點頭,隨即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對李從璟道:“不過那夜救下石敬瑭時,三哥我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

李從璟心頭一跳,問:“什麼不尋常的東西?”

李從珂回憶起那日的場景,眼中有不解之色閃過,“那日石敬瑭追樑軍細作出城,既沒有派人向咱爹通報,更沒有帶軍中-將士出營,而是帶的一羣家丁!奇怪的是,樑軍細作的衣着都是一模一樣,一色青衣,但我觀察了他們所用的兵器,卻是我們唐軍制式的橫刀、弓-弩。這還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石敬瑭帶出去的人,也是個個裝備精良,着裝統一,我就納悶了,他的這些人從哪裡來的?”

李從璟臉上仍舊沒有什麼異樣,心頭卻已狂跳:想不到這個平日裡看起來大大咧咧,戰陣之上多是猛衝猛殺的三哥,心思竟然這般細膩。他暗自慶幸,還好這番前來是他領君子都先行,要是大軍直接過來,讓李從珂見着了軍情處的人,那這事還不糟?暗暗下定決心,待會兒得了空,就讓人回去傳令,讓隨行大軍的軍情處換裝。

“三哥既然有這些疑問,可有告知父親,或者詢問石兄?”李從璟決定再試探一下李從珂,看看眼下情景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這些消息,可是軍情處難以打探到的。

李從珂不知道李從璟的心思,對李從璟坦誠相待,“後來石敬瑭跟咱爹說,那日他是帶人出城打獵,偶然發現樑軍細作的,所以來不及通告軍中,也來不及調兵,而那些家丁,他則沒有多言,默認是他養得私兵了。”

李從璟一時沒有言語,談話進行到這裡,他好似不太好妄作評論。

“養私兵護院並不是什麼大事,雖然他手下的家丁看起來有些異常。”李從珂見李從璟不說話,將心中的不安毫無保留告訴了他信任的這個義弟,“但我總感覺這件事有些怪異。石敬瑭的說辭雖然嚴密,但總感覺有些漏洞,而樑軍細作,多到了不尋常的地步。總而言之,細作不像是細作,家丁不像是家丁,倒更像是……江湖殺手!”

李從璟心中暗驚,默唸道:好一個三哥,眼神竟然毒到了這個地步,不愧是能做皇帝的人,有幾把刷子!但比起李從珂的想法,李從璟更在意李嗣源的意見,畢竟他纔是真正能掌握石敬瑭命運的人,如果李嗣源對石敬瑭有了疑心,進而起了猜忌,那對李從璟而言,無疑是十分有利的,於是李從璟問道:“咱爹怎麼說?”

“咱爹並沒有責備石敬瑭,因爲他受了傷,咱爹還關切

備至,一切如常。”李從珂撓了撓頭道,似乎有些不解。

李從璟暗暗點頭,李嗣源的這個表現無疑是合理的,不管他心中有沒有猜忌石敬瑭,都不會這麼輕易表現出來。

在原本的歷史上,石敬瑭後來之所以能成事,滅了李家的江山,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爲早期李嗣源對他的信任,給了他壯大的機會,讓他有了基本的實力。那時,石敬瑭出鎮晉陽,在河東振臂一呼,而羣雄響應,最終成功上位。而如今,若是李嗣源對石敬瑭有疑心,不管這個疑心是什麼,李從璟只需從中添火,就有希望在未來讓李嗣源壓制石敬瑭,不給他壯大實力的機會。到時候即便是李從璟在繼位之前沒能殺了他,最後要滅他也是易如反掌,這是長遠佈局。

所以李從璟決定這回到了鄆州,定要好好探探李嗣源的口風。

早就接到遊騎回報的李嗣源,在李從璟和李從珂的大軍回到鄆州城外時,就已經提早到了城門外。從官面上來說,李從璟現在雖然不是節度使,但麾下兩萬百戰軍,身兼懷孟兩州刺史,不比李嗣源小太多,而大軍前來也要爲他們劃定駐紮區,換作是他人,爲人謙遜的李嗣源也會出迎,何況是他自己兒子領着援軍來了,更沒有不趕來相見的道理,

李從璟和李從珂在城門前下馬,一個交令,一個拜見,好一陣熱鬧,李嗣源在李從璟面前向來隨和,他是打心底喜歡自己這個既懂事又能幹的兒子。父子倆你誇讚我一句“恭喜河上大捷”,我誇讚你一句“賀喜初戰大勝”,其樂融融,讓旁邊的人不忍直視。

石敬瑭也在李嗣源身旁,他和李從璟相見的時候,兩人都像沒事人一樣拉着手噓寒問暖,臉上的笑容要多親切有多親切,石敬瑭要恭賀李從璟大勝連連,李從璟也要感謝石敬瑭照顧自家父親。只不過在相互表示親切的時候,李從璟使勁兒拍了拍石敬瑭的後背——被他一箭射傷的地方,疼得石敬瑭額頭冒汗,也只能咬牙繼續幹笑。

別說旁人要羨慕他們兄弟情深,便是李嗣源也是一臉欣慰的模樣,還不忘指着李從璟、李從珂、石敬瑭三人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對衆將說:“我李嗣源有如此虎子,何愁不能敗王彥章?”

衆將連聲稱是,由衷恭喜李嗣源,又大拍李從璟這個正經公子的馬屁。

莫離自小與李從璟玩鬧在一起,闖禍在一起,讀書習武在一起,兩家交情也極好,這會兒見到李嗣源,莫離也上前拜見,孟平是李從璟伴讀,也來俯身下拜行大禮。

李嗣源望着這兩個他看着長大的年輕人,知道他們現在都是自己兒子的臂膀,或幫自己兒子出謀劃策,或爲自己兒子衝鋒陷陣,也是感慨良多,更兼欣慰無比,拍着兩人的肩膀道:“我兒有今日成就,都賴你二人相助之功,我兒交友如此,老夫心懷大慰。待這回凱旋迴朝,老夫必定親自登門,以謝令翁!”

李嗣源的話讓莫離和孟平很感動,他這也算幫着李從璟收買人心了,雖然以李從璟和莫離孟平從小到大的交情,根本不需如此,但這並不等於說李嗣源如果真登門致謝會沒用,李從璟亦很感念李嗣源的用心。

衆人在城門外寒暄一陣,李嗣源讓部將高從周領着百戰軍去已定好的地方紮營,他自己帶着李從璟等人進城,當晚自然免不了設宴接風洗塵。讓自己老爹爲自己接風洗塵,這種事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李從璟心裡也是蠻感慨的。

當晚酒宴散去之後,李從璟和李嗣源倆父子登上樓,遠望南方。如今唐軍正值大勝,李從璟和李嗣源也各有軍功入賬,加之滅國之戰就在眼前,經過一些酒精的刺激之後,父子倆豪情大發,像兩個好友一般,就在樓上頭頂星辰,腳踩鄆州大城,一起指點江山,評論天下大勢,細數當世英雄人物。

李嗣源手指着月光下的大好河山,對李從璟道:“自古以來,中原都是飽戰之地。你我腳下這片熱土,不知歷經多少曠古爍今的大戰,出現過多少顯赫一時的英雄人物,自齊晉爭霸,經魏武兵鋒,而至隋末羣雄,如今

,又輪到了你我父子,與王彥章一決雌雄!在日後的青史上,也會留下屬於李嗣源和李從璟的大名,供後人瞻仰!大丈夫至此,豈不快哉?!”

李從璟手中還擰着一個酒壺,他仰脖大飲了一口,豪氣的一揮手,將酒壺遞給李嗣源,道:“爹,僞樑勢微,平滅只在反手之間,何其易爾,不足爲誇!要青史留名,供後人評說,當有衛霍之功,封狼居胥,亦當有秦皇漢武之雄,定宙宇,威四方!”

“哈哈……我兒之志,何其壯哉!”李嗣源大笑,接過李從璟的酒壺牛飲一口,又問:“那依我兒之意,當今天下,大勢如何?”

李從璟面對欄杆而不去扶,昂然而立,看向遠方遼闊而蒼茫的天地,道:“當今之世,羣雄並起,諸侯爭霸,其勢比之春秋戰國,不讓分毫;更爲我父說,當今天下,十國鼎立,神州破碎,四夷意動,各行征伐,門閥接踵崩塌,草莽爭先而起,戰火無一刻消停,爭霸無一時休止。天下梟雄,莫不視禮儀若無物,棄道德如敝履,大爭之勢比之戰國猶有勝之!然,天下雖大,在我眼中,強不過四國,銳不過四軍,若想天下一統,重中之重,當在敗此四軍,滅此四國,而後有功成名就之身,彪炳史冊之能!”

“何謂四國,何謂四軍?”

“四國,北有契丹,南有楊吳,眼下有唐、樑。此四國,皆爲當世煊赫之強國,此四國之軍,皆爲能征善戰之軍!”

“唐、樑雄則雄矣,契丹、楊吳之流,也能謂之強?”

“父親有所不知。契丹之族,因居北方苦寒之地,出英勇善戰之民。草原之族,幼兒識馬,孩童知箭,視馬背若家室,拿刀弓如常服,譬若荒原野狼,生而能襲羊。一旦雄主生,則爲禍甚大,而若能仿漢習文通商,則有馬踏中原之虞!”

李從璟繼續道:“楊吳之國,起於唐末烽火燒九州之時,征戰江左而無人能擋,若干年來,大才輩出,人傑不斷,先有吳王楊行密,後有權臣徐溫,今又出奇人徐知誥,皆是治國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何能小覷?況且楊吳坐擁三十餘州廣闊之地,手握江淮漁鹽之利,而韜光養晦,富民強軍,數十年來與中原秋毫無犯,豈非狼子野心?更有甚者,自有唐以來,江南日漸富庶,農興商盛,揚一益二,何是浪得虛名!黃巢作亂唐室至今,中原烽煙不息,而唯獨江左獨安,上至世家大族傑出之輩,下至黎民百姓手工之材,莫不爭先恐後涌入江左,楊吳如何能不強?其國無雄主便罷,但有雄主,豈非不能問鼎中原,與我等共逐鹿乎?”

李嗣源大驚大愕,他沒想到李從璟對天下局勢洞若觀火至此,心中極爲震撼,此時見李從璟論說的頭頭是道,心中已是認同了七八分,這便又問:“四強固然強,其他六國如何?”

李從璟大袖一揮,目光炯炯,眼神睥睨道:“西南蜀國,偏安一隅,自困之地,兵弱主昏,守成尚不足,談何進取!湖南馬楚,一羣鼠目寸光之輩,勇爭於內而怯戰於外,土雞瓦狗耳,何足道哉!嶺南之地,土無長物,國無長材,其主所以能有一地者,列國不屑取耳!”

“東越、閩南、荊南之地,國小民弱,爭一地之利或能爲之,但言吞吐天下之志,何異於螻蟻撼大樹、飛蛾滅烈火?若要征伐,反手之間,以偏師即可平之!”

李從璟一番話,讓李嗣源立即酒醒了大半,他看着此時一腔豪情盡顯的兒子,那棱角分明的側臉,竟是別有一番雄姿英發之態,讓他看在眼裡,心中都涌起一陣驚濤拍岸般的大浪。

這個彷彿昨日還在牙牙學語的幼兒,是何時已經有了挺直的身姿,寬闊的肩膀厚實的胸膛,如鷹似電一般的眼睛?從璟我兒,你的胸中有一副怎樣波瀾壯闊的江山畫卷,你的肚中有多少在翻滾如這濤濤黃河之水的濃墨,你手握長槊橫刀立馬征戰於沙場時,心中又有着多麼驚人的志向?

從璟我兒,你長大了。天空何其廣闊,大地何其浩淼,當任由你縱橫馳騁!

生子當如此。

(本章完)

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二 奮我軀兮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一 王於興師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五 水寨(3)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四十四 忠誠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兩百十二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下)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