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

郭崇韜道:“我大軍西征,意在直搗黃龍,攻滅蜀國,因此速戰破其國都、擒殺王衍纔是最重要之事,至於沿途各境,既然他們願意歸順大唐,能讓我軍兵不血刃拿下領土,又有何不可?臣以爲,當同意宋光葆的請求。”

李繼岌微微頷首,“郭將軍所言甚是,正合我意,就按照郭將軍的意思辦,准許宋光葆投降。”

“殿下英明。”郭崇韜抱拳道,“臣這就給宋光葆回信,派人送去。”

郭崇韜給宋光葆回信沒多久,宋光葆便領梓州、綿州、劍州、龍州、普州等五地投降。

宋光葆投降之後,與之臨近的武定節度使、山南節度使、階州刺史,因畏懼唐軍兵威,各派使者前來唐營,求見郭崇韜、李繼岌,表示願意舉城投誠。李繼岌、郭崇韜一一應可。

秦州節度使王承休是王衍的寵臣,素受其信任、倚重,當他聽聞唐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城拔寨如入無人之境時,立即大惱,召集秦州軍,準備出兵襲擊唐軍。

秦州節度副使安重霸,在軍中素有威信,爲王承休所倚重,王承休找他來商議此事,他領命去見王承休前,其心腹對他道:“唐軍威不可擋,蜀國恐怕難以倖存,即便蜀國能夠苟延殘喘,但我秦州軍此時襲擊勢頭正盛的唐軍,無論勝敗,都會遭受莫大損失,而一旦戰敗,更會城毀人亡,將軍應該早作打算。”

安重霸問自己這個心腹,“你意是讓我投降唐軍?”

“識時務者爲俊傑,當今唐朝強盛,而蜀主昏庸無能,投降唐軍,不失爲明智之舉。”心腹道。

安重霸尋思了一會兒,“你說的有道理。只不過王承休襲擊唐軍的打算似乎很堅決,他必定不肯投降唐朝,而若是你我只身前往唐營投誠,只怕即便是被郭崇韜收納,地位也不會搞,而手裡沒有軍隊,日後的日子怕也不會好過。”

“的確如此。”心腹道,“將軍可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疑難?”

安重霸沉吟片刻,計上心頭,笑道:“你且稍待,我已有定計。”

見到王承休,安重霸對他道:“唐軍連戰連勝,而我軍連戰連敗,大勢已去了。但我等累受國恩,國家有難不能不管,末將願隨軍帥一道,去支援我大軍,抗擊唐軍。“

王承休本是個沒什麼本事的,秦州軍大多願聽從安重霸的命令行事,眼見安重霸如此言語,王承休大喜,當即傳令,整軍出城。

待安重霸跟着王承休帶着一幫心腹幕僚、官吏出到城外,他突然勒住戰馬,停下腳步,在王承休面前說道:“國家取得秦隴何其費力,末將若隨軍帥遠行,誰人來鎮守此地?安重霸願替軍帥留守!”說完,不理會王承休,竟然帶着親軍直接回頭。

進到城中,關閉城門,完全不理會城外跳腳大罵的王承休。

王承休無奈,只得悻悻離開。

數日後,安重霸帶着親軍,以秦州作爲獻禮,投降了唐軍。

李從璟得到唐軍在蜀地接連大勝的消息,尤其是在得知安重霸率衆投降唐軍的經過後,笑着對莫離道:“這個安重霸倒是有趣,如此做派,當真是真小人。大軍在蜀地勢如破竹,看來我軍要滅蜀國,據蜀地,已經爲時不遠了。”大唐伐蜀,是一件大事,李從璟對其不可能不關注。而現在,凡是他想知道的事情,只需要下達一個指令,就有人去爲他獲得詳盡的消息。

莫離輕搖摺扇,也笑道:“蜀國本是當

世強國,錢糧不缺,兵甲不缺,更有山河之險,奈何蜀主昏庸。在我大唐軍威下,蜀國不能抵擋,識時務者競相投誠,也是大勢所趨。”

李從璟來了興致,“如今西征已經一月,你我何不就滅蜀之事對賭一局?”

“依照目下形勢,大軍滅蜀,乃是必然之事,這還有什麼可賭的?”莫離興致缺缺。

“倒不是賭我大軍能不能滅蜀,那也太無趣了些。”李從璟搖搖頭。

“哦,那你要賭什麼?”莫離來了興致。

“賭滅蜀之期限。”李從璟笑道。

“滅蜀期限?”莫離搖動了兩下摺扇,啪的一聲收起,“這倒是有些意思。依我看,滅蜀之期,不會超過三個月。”

李從璟道:“三個月?那太久了些。照我看,兩個月左右,大軍必定滅蜀!”

“好,一言爲定,就這麼賭了!”莫離生怕李從璟反悔一般,定下賭局,然後又問:“既是賭戲,就不可沒有彩頭,你準備拿什麼出來賭?”

李從璟看了莫離一眼,早有打算,悠悠道:“若是此局我勝了,你便爲我走一趟薊州,親自坐鎮薊州,指揮戰局,如何?”

“這有何難?”莫離毫不介意,“但要是你輸了,那又如何?”

“你意如何,便如何。”李從璟大手一揮,大度道。他可是知道此戰結局的,是以絲毫不在意莫離要求什麼。換句話說,這個賭局,本就是李從璟坑了莫離一把。

莫離卻不知道這些,反倒是認真地說道:“我若勝了,也不求其他,你將我府中那些小娘盡數接走!”

這下輪到李從璟詫異了,他看怪物一般看着莫離,“莫哥兒,這麼多沉魚落雁,竟然都不能入你法眼?你到底是不喜歡小娘子,還是另有口味?”猛地一拍額頭,作恍然大悟狀,驚恐的看向莫離:“你該不會……”

“滾!”莫離發出一聲怒吼。

在李從璟和莫離就蜀國之事約賭的時候,大明安已經親自帶着援軍,到了扶州。扶州會戰,開始已經逾月,戰事雖然激烈,但看形勢,還未到分勝負的時候。大明安親自坐鎮扶州,一方面固然是想守住扶州,但在他心中尚有一個秘而不宣的想法,那就是在扶州一舉擋下契丹馬蹄,甚至是擊敗契丹,送耶律阿保機歸國。

扶州會戰,雙方共投入兵力接近三十萬,方圓數十里的地方,都化作地獄,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修羅場、絞肉機。

如在遼東戰場親臨前線一樣,大明安渾身披掛,在戰鬥間隙,走上扶州城頭,在扶州諸位大將的陪同下,眺望城外。

城外景緻,無非戰場與契丹大營。戰場固然慘烈,屍骨橫陳,而契丹大營,綿延數十里,虎踞龍盤,堅不可摧,放眼望去,一片雪白帳篷。

“契丹軍隊初至扶州時,我軍列陣城外,與其陣戰,旬日內交戰十餘場,斬獲頗多。後因敵衆我寡,不得不退入城中,踞城而守。連日來,契丹大軍猛攻城池,雖其用力甚孟,但卻始終無法站上城頭一步。”扶州守將對大明安說道,簡單彙報了之前的戰況。只不過言語間,總有些避重就輕。

大明安不出聲,隨在他身旁的李四平冷哼道:“契丹大軍來攻扶余,這是殿下很久之前就曾告知過將軍的事,及至契丹大軍現身於此,這中間有許多時間,將軍理應準備充分纔是。然而扶州守軍,既不曾出城於半道伏擊契丹大軍,也不曾在對方紮營的時候襲擊之,平白

錯過許多戰機,只是一味選擇固守。城前陣戰,交戰十餘場,我軍以逸待勞,而卻幾無一勝,不僅如此,更是丟了城外的營寨,被迫撤入城中防守。這月餘大戰,說起斬獲,固然會有,但是作爲守城一方,本就戰局地利,然我軍傷亡竟然還高於契丹大軍!將軍言語中頗有自得之意,在下卻不知,將軍這些自得之意,從何而來!”

守將臉色頓時有些難看。扶余乃是渤海國西部重鎮,在軍事上是抵擋契丹的前沿陣地,若是讓契丹攻破扶余,則龍泉府幾乎無險可守;同時,扶余也是渤海國轄下的富裕之地,境內物力財力都是扶餘國政的基石。綜合起來看,扶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正因如此,大明安纔沒有將扶余作爲此戰緩衝地帶的想法,沒有想着要憑藉扶余去消耗契丹大軍,遲滯契丹馬蹄。他這回親率援軍趕來,就是希望能保證扶余不被契丹奪取,因爲一旦失去扶余,對渤海國來說,打擊太大。即便是最後渤海國在契丹此次征伐下得以倖存,一個被毀掉的扶余,也會給渤海國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僅是渤海財政受損,復建扶余也會很艱難。

如今渤海過內憂外患,國政經有大明安治理,已有起色,但在經濟上,渤海國現下的情況依然很混亂,國家仍舊處在一個入不敷出的局面。大戰本就是件極度消耗錢財的事,必定給渤海經濟帶來巨大創傷,這個時候若是扶余被毀,對戰後的渤海國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爲政治服務,向來如此。

李四平作爲大明安絕對心腹,如今在渤海國也是身居高位,他對這其中的是非曲折自然清楚得很,而作爲看着大明安一步步走來的見證人,他很清楚大明安這幾年來走得有多麼辛苦,爲這個行將倒下的國家付出了多少血汗,所以在面對作戰不力的扶州守將時,大明安作爲統帥不好發怒,李四平卻不能不表達不滿。

扶州守將也是知道大明安在遼東的戰績的,他雖然沒有參加那場戰爭,但對大明安能夠從契丹手中奪下半個遼東,也不免欽佩、敬畏。雖說後來遼東被契丹幾乎完全重新奪了回去,但那卻是發生在大明安歸國之後,身在龍泉府而不是遼東的大明安,不必對遼東戰事後半段的失利,揹負太多責任。是以在面對大明安時,扶州守將的心情有些忐忑。

但雖然如此,契丹軍威卻也是他不能不考慮的東西。且不說這些年契丹軍在草原所向披靡,此番帶領契丹軍東征的,可是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本人,那是草原上如今的絕對雄主,讓人望而生畏的存在。面對這樣的軍隊、統帥,扶州守將如何能不畏手畏腳?

半道伏擊契丹軍,在其紮營時襲擊契丹軍,這些扶州守將並非沒有想過,只不過他沒有膽量去做罷了。作爲扶州守將,守住城池纔是第一要務,至於主動進擊,斬獲軍功,那是在確保城池不失的情況,纔會去爭取的東西。

大明安開口道:“契丹軍強,耶律阿保機名顯,你此戰求穩,不擅自行動也不是沒有道理,這些本王能理解。過去的事無需再提,現在本王既然親至扶州,還希望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諸位能齊心協力,也希望爾等不要再畏懼契丹兵鋒,能勇武敢戰!唯有如此,我等方有一線勝機。”

扶州守將凜然,連聲應是。

李四平的話是敲打,大明安的話則是安撫,兩人角色、地位不同,故而言語不同,兩人一個白臉一個紅臉,一唱一和,纔是恩威並施之道。

(本章完)

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三十八 踏營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三十八 踏營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四 神仙山(3)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四十八 劫道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