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

日空久不見湛藍,然則於此時而言,陰沉亦或烈陽,都已不再那麼緊要。前線李紹城一舉戰勝契丹北路軍的消息,猶如一支強心劑,讓大明安等人打起了精神。

身陷困境,鬥志往往比實力更加重要,李從璟雖然口中不言,實則內心裡並非不希望渤海軍振作,只不過他向來不喜歡多言。相比較來說,用戰果來說話,要實在得多。

伊臺距離李紹城與契丹北路軍交戰之地並不太遠,兩日路程而已。在接到李紹城破陣的消息之後,連接又傳回聯軍徹底擊潰契丹軍的軍報,不過李紹城並未多作追擊,見好就收,轉而迅速打掃戰場,收攏傷員,之後就撤離了交戰地點。

原本東進顯德府的耶律阿保機,比之伊臺,距離李紹城要遠一些,只不過軍情處發現其行蹤,再將情報傳回伊臺,這中間不必避免要耗費一些時日。到了目下,李從璟距離李紹城,也僅是比耶律阿保機稍近一些而已。

“契丹多騎兵,設若耶律阿保機以精騎爲先鋒,率先開赴戰場,未必不能比我等先追上李紹城將軍,當務之急,是否應讓李紹城將軍率軍後撤?”大明安在他的不安與焦慮被戰果洗淨之後,難免爲自己先前的失態感到羞愧,此時心思活泛起來。

李四平也想拿出幾分見解,他道:“我軍兵力並不佔優,要突圍,合兵一處,無疑是持重之選,唯有合六萬大軍之力,方能與耶律阿保機一戰。”卻是贊同大明安的意見。

大軍行進的速度很快,遠遠俯瞰,猶如羣蟻,附殼而行。李從璟稍作尋思,道:“合兵一處,固然持重之選,卻非破局良策。”

行軍爭分奪秒,因是便是商討這樣重大的軍情,衆人也沒有停下來的打算。亦或者說,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李從璟已無暇去顧及渤海軍方面的心情,而是要以己方之判斷,“獨斷專行”了。

李從璟話中之意,大明安已聽出些許,遂問:“敢問李將軍打算如何破局?”

李從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轉顧莫離、王樸,“你們認爲該當如何?”他無需與渤海軍客套,那是不想浪費時間,但莫離、王樸的意見,他卻是必須考慮的。

論軍謀,當下莫離可謂是遠勝王樸,事實上,在李紹城取勝的消息傳回之際,他就已經在考慮接下來的征戰之策,這時李從璟問起,他心中已初步有些成算,便說了四個字:“乘勝而進。”

莫離之論,正與李從璟心中所想,不謀而合,這既是兩人的默契,也是局勢使然。特定事情面前,選擇固然多樣,甚至勝法也不止一種,然則,最恰當的路,卻永遠只有一條。

聞琴聲知雅意,王樸眼前一亮,嘿然笑道:“出人意料。”

“更是爲了掌握主動權。”李從璟補充了一句。合兵固然穩妥,卻不能改變眼下被動的局面,而對於此時的聯軍,贏取主動權比什麼都重要,因爲只有如此纔有騰挪的餘地。

“方經大戰,不做休整,又百里趨利,似有疲軍之嫌。”大明安沉吟着,這回他沒有表示質疑,只是用商量的口吻。

李從璟淡然道:“爲常人所不能爲,方爲豪傑;勝

常軍之不能勝,纔是精銳。”

這樣的話要是常人說出,自然狂妄,然而有李紹城之勝在前,這話便是底氣。李四平皺着眉頭,想了想,還是道:“百戰軍之精銳,無可辯駁,然則契丹軍畢竟兵強馬壯,此舉風險不小。”

“軍爭豈非沒有風險?更何況局勢危急,要逆勢而上,於死地開生門?”李從璟平靜的說道,“古往今來,但凡征戰,誰也不敢言有必勝把握,無非拼命而已。狹路相逢勇者勝,憂敗,便不能勝,懼死,又何能生?”

說完這話,李從璟揮動馬鞭,奔馳向前,寒風捲起他黑色的披風,在軍列旁肆意飄揚。

與此同時,一聲大喝在軍中響起。

“君子都聽令——隨我出戰!”

......

美的地方都有故事。

戰爭的豪情與熱血,或許令人心馳神往,值得大書特書,但戰爭畢竟充滿血腥,客死異鄉的殘酷與悲壯,足以撕裂任何美的畫面。陌生的地方總有忐忑和不安,某些情況下,甚至讓人不由自主心生抗拒,甚至是想要逃避,想要回家。但當冰冷的土地,灑下同袍的熱血,埋下兄弟的屍骸,再陌生的地方,也會變成故地。落葉歸根固然美好,但對將士而言卻猶如遙不可及的夢,對他們來說,天下之大,何處不能埋白骨,纔是大丈夫情懷。

天色漸漸暗下來,寒風似乎更冷了些,吹打在身上和刮骨刀沒什麼兩樣。荒野上空有禿鷹盤旋,它在俯瞰大地的同時,也在注視原野上的萬千將士。尚有屍體堆積的戰場,凝固的鮮血異常顯眼。

最後一抔黃土覆上土堆,李紹城揮了揮手,數百名將士們退回他身後,整齊列隊。他們在掩埋同袍屍骨,在他們身旁,更多將士在忙碌的各司其職。

李紹城的左臂纏着紗布,血跡斑斑,他凝視着眼前墳堆,沉靜的眼眸一如既往看不見情感,他低頭沉默着。

熟悉的將士埋骨在陌生的異鄉,生離死別也不過寂靜無聲,冷風中的鐵甲沒有溫度,滾燙的胸腔卻似熔漿在噴薄。

良久,李紹城行了一個軍禮。他身後的將士,同時行禮。

禮畢,他們轉身,跨上戰馬,馳騁而去,奔赴下一處戰場。

或許終其一生,他們都不會再回到這裡,就像他們永遠都無法再看到離去的同袍。

但同袍音容,與此地山河,卻會一直刻在他們腦中,直到他們死去。

“副帥,軍帥傳令,命我等摒棄輜重,輕軍前行,尋機與北上之契丹中路軍先鋒作戰!”副使跟上李紹城,將最新軍令送到他手中。

李紹城接過軍令,看了一眼,隨即道:“讓渤海軍分出一部,護送傷員、輜重轉移,去尋找在後面的聯軍。再讓其挑選精銳,與我百戰軍同行。”

先前擊潰契丹北路軍後,大軍並未追擊,此時接到李從璟令其趨前求戰之令,李紹城卻無半分遲疑。

軍令下達之後,李紹城讓人將孟平等各部主將叫到近前,停下來商議接下來的行動,同時,以大明邢爲首的渤海軍將領,也匯聚過來。當然,中間少不得有人充當翻譯的

角色。

“要尋機與北上的契丹中路軍作戰,首先得了解其行蹤。依據之前的情報推算,其部主力據此應當只有一兩日的路程,其先鋒若是趕得快些,恐怕據此已經不遠。”大明邢是老將,也是渤海王族,深諳征戰之道,乃是渤海軍中少有的良才了,“倉促之下應戰,實非明智之舉,以我之見,此戰應該從長計議。”

孟平嘿然道:“百戰軍征戰,最不缺的就是敵軍情報。”

“老將軍說得不差,我軍情處已有消息傳回,四五十里之外,已發現契丹先鋒精騎行蹤,人數在一個萬人隊上下。”李紹城道,看向大明邢,“依老將軍看,此戰該當如何?”

大明邢撫須沉吟,尋思着說道:“白日之戰,契丹北路軍爲我所敗,大潰而逃,此時想必已與其先鋒精騎相遇。當此時,其先鋒精騎或有兩種反應。”

“哪兩種反應?”

“一者,見北路軍敗,心生警惕之心,所以緩軍慢行,並且嚴加防範,若是如此,則我等難有可趁之機;二者,見北路軍之敗,不僅不緩行,反而認爲我等方經大戰,必定疲憊,方經大勝,必定鬆懈,遂急進而來,既爲北路軍復仇,也爲立功。”大明邢緩緩說道。

“兩種可能,老將軍以爲孰大孰小?”

“沒有孰大孰小。”

“哦?老將軍是認爲兩者可能性相同,還是不好分辨?”

“非也!”大明邢呵呵一笑,胸有成竹道:“前者斷無可能,契丹賊軍,只會選擇後者!”

這樣果斷的論斷讓李紹城有了興致,遂追問道:“爲何?”

“耶律阿保機傾舉國之兵,親率二十萬大軍進犯渤海,其勢也勃焉,其志也雄焉,帝王如此,上行下效,戰士自當也如此。又其初克扶州,大掠州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底層將士,皆收穫頗豐,此正當其志得意滿、壯志雄心倍增而貪慾暴漲之時。眼下,契丹軍分三路席捲渤海,睥睨山河,誰不視渤海爲魚肉,可任意宰割,誰不視渤海千里錦繡山河、無數珍寶爲囊中之物,可任性收取?當此之際,驟聞北路軍之敗,契丹賊子哪裡會因此而膽小甚微?只會惱羞成怒罷了!再加之其認爲我等必定疲憊、會鬆懈,又怎會不趁機而上,欲取我等性命,以爲軍功?”大明邢侃侃而談,眉目軒昂,風姿不凡,“由是,我斷定,契丹中路軍之先鋒,必定須臾而至!”

李紹城肅然起敬,由衷讚歎,“老將軍目光如炬,佩服!”

孟平等將,也無不喝彩。

千百人中,必有英豪,十萬軍中,必出霸王。渤海畢竟海東盛國,山靈水秀,百萬生民,豈會沒有人傑?

只不過能否當其所用罷了。

李紹城對大明邢高看不少,便問:“老將軍既然認爲契丹先鋒必定急速而至,我等如何對敵,老將軍可有計策?”

李紹城固然謙遜納言,然而大明邢卻已看穿一切,他好整以暇笑道:“李將軍分明已有成算,又何必多此一問?”

李紹城露出一絲笑意。

孟平緩緩吐出兩個字,“伏擊!”

(本章完)

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三十五 心思章四十二 董璋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七 三個錦囊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四十五 宿命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三 水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