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嘹亮而整齊的讀書聲,如飄蕩在林間的晨霧,洗滌着昨日的雜塵。

青山深處更青山,君子林就在青山之畔。青山之畔有青竹,青竹腳下流淌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

農田錯落,小橋流水,田舍依依,雞犬相聞。

當李從璟站在這副畫面前的時候,他不由自主停下腳步,一夜不曾相合的眼眸,分外清明。他閉上眼,張開雙臂,如在輕撫田埂上的讀書聲。

“這便是君子林了。”

緩緩睜開眼,李從璟輕聲道。

“見識不錯。”桃夭夭捧着水杯,站在李從璟身旁。

兩人穿過小道,往村舍行去。看村舍中房屋的數量,僅二十來戶,還不足一里,應該不是一個裡的建制。地裡或者路上的村民,望見李從璟和桃夭夭,眼神中有好奇之色,但也僅此而已。相面碰見了,這些村民還會主動向兩人行禮。

路上沒有跑鬧的孩童,孩童都在私塾裡。

私塾建在一個沒有柵欄的院子邊,僅一面有牆,其餘三面用吊着竹簾。竹簾裡,十幾個年齡不一的少年,正在誦讀《大學》。

李從璟在私塾外停下腳步,一時竟然有些不忍上前去打斷這些讀書聲。山外烽火連天,山裡這一個小角落,卻有一片難得的寧靜。

盤膝坐下,李從璟輕聲道:“許久不曾聽先生授課,今日便再做一回學生也好。”

桃夭夭奇怪的看着李從璟,一時無話。她發現她越來越不懂,這個年輕的有些過分的一軍統帥。認識他越多,就會越多發現他身上的矛盾。

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桃夭夭環保雙臂斜靠在柱子上,擡頭望着天外天。

許久之後,李從璟已經和私塾的主人對坐在竹亭中。

此處號稱君子林,私塾的主人跟君子自然有關,坐在李從璟面前的,是一個年齡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儒生,一襲青袍,舉止從容,而眼神清明。從風度上來說,確實像是一個君子。

在老儒生旁邊,還有一個年輕的儒生,不到而立之年。

“君子之德,風。李某一路行來,見村民皆知禮,且神態安寧,無憂懼之色,私塾學生皆精神飽滿,識學上進。衛先生居一地,則教化一地,的確無愧君子之稱。”李從璟由衷道,他先前不信此地有大才,現在開始有些信了。

老儒士衛行明,是這君子林的主人,他從年輕儒生手中接過茶杯,遞到李從璟明前,緩緩道:“道之不行,久矣。道之不可行,當此之世。然我輩既是讀書人,總得不辜負那幾卷聖賢書。”

李從璟飲茶一口,讚一聲“好茶”,然後道:“君子中庸。衛先生何必耿耿於懷,有所爲總比什麼都不爲的要好。”

衛行明微微搖頭,似是有些惆悵,“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夫子之言,猶未敢忘。當此亂世,本是我等書生爲生民立命,爲天地立心之時,衛某苟活于山野,已是忘本,如何擔得起將軍之贊。”

說着,衛行明又問道:“將軍也知中庸之道?”

“不出誇張之言辭,不行極端

之事,便是中庸。”李從璟道,“君子不坐垂堂,先生無咎。”

“想不到將軍也是飽讀之人,失敬。”衛行明作了一揖,嘆了口氣,“道家之士,求獨善其身,是以可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不看世道之艱難。而我儒家學生,蒙夫子之教,莫不以入世爲途,以天下黎明百姓之難爲己任……罷了,且不說這些,將軍此行,必有所圖,不妨說來。”

小院裡有黃毛幼雞一羣,嘰嘰喳喳跟在母雞身後,在院中找些吃食,你來我往玩鬧得不亦樂乎。桃夭夭饒有趣味打量着這些卑微的生命,臉上依舊是一副沒睡醒的慵懶模樣,雞羣在她腳前停留,她便蹲下來,仔細注視着這些小生命,默不作聲。

“嬸嬸,嬸嬸!”一個五六歲的女童不知何時跑過來,怯生生站在桃夭夭身旁,拿手指尖輕戳她的胳膊。

桃夭夭這才發現原來“嬸嬸”這個稱呼,卻是眼前這乾淨的女童給自己的,一時間有些啞然失笑,心裡問自己:我已經這麼老了麼?

“怎麼了,小妹妹?”桃夭夭柔聲問道。

女童拿手指指了指桃夭夭的腿,小眼睛裡充滿了好奇,“嬸嬸,天這麼涼,你膝蓋露出來,不會冷嗎?”

長皮靴,短皮褲,桃夭夭膝蓋上下部分確實是常年露在外面的。但是天地良心,這跟冷真的有關係嗎?

桃夭夭哈哈笑出聲。

亭子裡,茶香四溢,李從璟將陳致遠的信物交給衛行明,然後將樑子山眼下局勢簡單對衛行明說了,躬身問道:“樑子山困局,先生何以教我?”

衛行明撫着額下的鬍鬚,眉頭微皺,“樑子山大當家與某有舊,此時他有難,某定然設法相救。在將軍看來,此番樑子山困局,最核心問題在何處?”

李從璟道:“自然是安義軍的援軍。”

衛行明沉吟片刻,忽然笑道:“安義軍援軍之危,解之倒是不難。”

衛行明有法子解決安義軍援軍的問題,李從璟自然高興,於是他問道:“那先生需要些什麼?”

“需要什麼?”衛行明微微一笑,“什麼都不需要。”

“什麼都不需要?”李從璟怔了怔,他很少去重複別人的問題,這隻有在他覺得特別不可思議的時候纔會如此,“先生一人足矣?”

“一人足矣。”衛行明笑得愈發從容。

“一人退千軍,先生大才!”李從璟心想:我雖能亂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但這種事我卻想都不敢想,你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竟敢誇下如此海口,逗我呢?“不過先生可否告知,你打算如何去做?”

李從璟覺得這衛行明太裝逼了些,他忽然想起,古時候的人貌似都有裝神弄鬼的愛好,越是面對別人難解決的問題,他越裝逼,愈發胸有成竹。但李從璟可不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所以他必須問得清楚些。

不等衛行明接話,院中忽然傳來喧鬧聲,聲音不大,但也足夠打斷李從璟和衛行明的談話了。

衛行明身旁的年輕書生,聞聲走了出去,片刻之後回來,向衛行明彙報說:“趙二家的狗,吃了王生家的雞,死了。王生要趙二賠雞,趙二卻說王生故意毒死他的狗,要他賠狗。兩人自己不能解決這事,所以來找父親決斷。”

衛行明向李從璟拱手道:“鄉里瑣事,將軍見笑

,容某先去處理一二。”

李從璟笑道:“先生德行服人,鄉里有事纔會請先生決斷,先生不必過謙,請。”

三人從屋裡出來,那趙二和王生正在爭論,王生一言不發,趙二卻言辭甚激。李從璟也想看看衛行明除了書讀得好,處理事情是否得體,所以旁觀不語。

衛行明招呼兩人坐下,又將事情從頭到尾問了一遍,確認無誤,這纔不急不緩道:“趙二,你的狗爲何要吃王生家的雞?”

“我怎麼知道。興許是他家的雞跑到了我家地裡,我的狗才會吃他的雞。”趙二道。

“我家的雞,纔不會跑到你地裡。你地裡什麼都沒有,我家的雞怎會跑到你地裡?”王生不服氣道。

衛行明伸手製止王生,嚴肅道:“我沒讓你說話,你便不要插話。”然後又對趙二說:“你看到他家的雞,到了你家地裡?”

“雖然沒看到,但如若不然,我家的狗怎麼去吃他家的雞?衛先生,你也知道,我家那狗最聽話了。”趙二辯解道。

衛行明搖搖頭:“你沒親眼看到,說的話便不能作數,事實存在於耳目,而不存在於猜想。子仁,你去問問鄉親,有沒有人看到趙二家的狗,是如何去吃了王生家的雞的。”

“是,父親。”衛子仁應聲而去。

衛行明這時對王生道:“狗要追上雞,很難。但你的雞卻讓趙二家的狗吃了,而趙二的狗偏偏還死了,此事不同尋常。我且問你,你是否對你的雞做了手腳?”

“這,衛先生,我怎會對自己的雞做手腳。”王生連忙道。

衛行明擺擺手,“有沒有做手腳,口說無憑。劉老,你識得藥理,就麻煩你一趟,看看雞的殘骸和狗胃裡是否有毒。”

“好,衛先生稍等。”村中一個老人道。

李從璟看到這裡,已經暗暗點頭。衛行明解決這件事,順着事情發生的順序去問,邏輯清晰,且斷事不受人情與經驗困擾,而是尋求證據,這做事的方法便是沒問題。

衛行明卻又開始說話了,“狗一般不能逮到雞,今雞卻被狗逮;狗吃雞一般不會死,今狗卻死。事出反常,必有其因。此事之因,只能是在人爲。趙二,王生,你倆之間,必有宿怨未解。”

說着,衛行明又開始讓人去了解他們的宿怨。

聽到這裡,李從璟已經暗暗讚歎,這衛行明邏輯縝密,行事章法明晰,是個幹才。且態度隨和,德行非常,讓人信服,看來是個人才。念及於此,李從璟心中已經暗暗動了心思。

李從璟出鎮淇門,有了孟平、李紹城、蒙三等人,再加上軍中培養提拔,手下將才並不缺,幕僚也有了莫離;但政事方面就差得多了,僅有鎮治的章子云和王不器兩人。四族年輕俊逸雖也能用,但日後李從璟必然不會侷限一縣一州之地,對真正的人才,尤其是日後若是升任刺史節度使,對政才的需求量就大了。

眼下接觸到的衛行明,無疑讓李從璟“胃口大開”,若是他真能退了安義軍援軍,那便是軍政全才。聽說他有兩個兒子,有其子必有其父,就算他兒子暫時差些,也能培養。

看來這次樑子山之行,註定收穫不小啊。

想到這,李從璟再看衛行明時,就像趙二家飢餓的狗,看見了王生家肥美的雞。

(本章完)

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四十四 忠誠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四 水寨(2)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三十八 踏營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