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

與閬州戰事幾乎不分先後發起的,是劍門關之役。

劍門關,位於劍門縣北,屬劍州。劍州,隸屬劍南東川節度使,爲其北面門戶,而與利州相鄰。大小劍山,爲劍州與利州交界所在。

利州往北,過興州、鳳州,便是散關,散關之側,陳倉所在。陳倉往北,乃是鳳翔,即鳳翔節度使治所,邠州,更在鳳翔之北。

邠州距離劍門關,有千里之遙,李紹城率靜難軍急行軍走完這段路程,只用了十五日。十五日行千餘里,算下來,日行六七十里。凡行軍,日行三十里爲底線,是爲緩行,日行六十里,是爲疾行,謂之“倍道兼行”。

半月奔波,抵達大小劍山外時,靜難軍未見疲態,這份本事,已是達到了精銳的標準。

軍情處入蜀繪製地圖的事,李紹城之前並不知曉,戰前,李從璟專門遣人相告。

李紹城作爲疾火先鋒,負擔襲奪劍門關的重任,制定作戰計劃時,沒將軍情處考慮進去,他完成奔襲劍門關的戰術意圖,依託於四個字:疾行急攻。

換言之,出其不備。

這也是大軍主力未動,先鋒先行一步攻城掠地、打開局面的不二法門。若不能做到這四個字,所謂先鋒,便失去了大半意義,名不副實。

趙象爻在東川暴露行蹤,被李紹斌的耳目察覺,繼而爲其爪牙追殺,遠在洛陽的李從璟,自然不知道這件事。原本李從璟下達給趙象爻的指示,是在李紹城攻下劍門關後,趙象爻再將地圖送往劍州。

如今,局面發生了變化,趙象爻被迫先行一步,故而李紹城方抵劍門關,前者即已攜地圖歸來。這對李紹城而言,是意外之喜。只不過要將這個意外之喜用到實處,卻並不容易,這意味着靜難軍原本的作戰計劃,要被改變。

——因爲趙象爻的地圖上,有不正面經過劍門關,而抵達關內的路線。

白露前日,也即李紹城剛抵達劍門,而趙象爻剛出大小劍山的當日,得知這一情況的李紹城,隨即召集諸將、幕僚軍議。

靜難軍抵達大小劍山後,在山外紮下了營寨,當日夜,營地中燈火不顯,李紹城、第五姑娘,並及靜難軍高級將領丁茂、史叢達等人,齊聚帥帳。

在衆人面前,軍情處繪製的詳盡地圖高懸架上——對劍閣附近山川地形,軍情處繪有專門的局部地圖,現在衆人看到的便是此圖。

地圖不僅巨大,而且詳盡,與會者圍在圖前仔細端詳,無不嘖嘖稱奇,史叢達更是撫掌而贊。

看罷地圖,衆人各回各位,李紹城高坐北面主位,諸將、幕僚分作兩邊,坐南面客位,第五姑娘也位列其中,因其身份特殊,又獻此圖,便居了右前的位置,以備衆人諮詢。

帳中燭火搖曳,衆人神色更不相同,爲將者躍躍欲試,爲幕僚者斂眉深思,權衡利弊,以便儘快理出頭緒,好迴應李紹城接下來的問詢,總體而言都振奮積極。

李紹城取了兜鍪,置於帥案上,手撐膝蓋,面色沉靜問帳中諸人:“情況諸位都已瞭解,擺在我等面前的,無非兩種選擇。其一,依照原定計劃,攻永定關、拔劍門七寨,長驅直入,打通劍閣;其二,以此圖提供的隱蔽山道爲憑,大軍入大小劍山,繞過永定關、劍門七寨,直取關內。諸位有何見解,但可盡數說來。”

在從馬直時,李紹城只是個都頭,沒什麼機會接觸到戰略、戰術層面的事,職責所在,衝陣殺敵而已,自打跟隨李從璟在淇門建軍,爲其左膀右臂,遂得以參贊軍機、繼而統領萬千兵馬作戰,故其帶兵與征戰的風格,都源自李從璟。

但凡謀戰,李從璟必定召開軍議,先讓部將、幕僚暢所欲言,而後集思廣益,制定策略,此種方法李紹城自然熟稔。

李紹城話音落下,諸將有言當依原計劃進軍的,也有言當出奇兵的,各執一詞,意見不一。諸將說得差不多了,李紹城沒作置評,看向他的謀主,也即軍師,問道:“先生有何高見?”

他的軍師不急不緩道:“用兵之道,當正奇相合,有正無奇,失之靈動,有奇無正,失之穩重。今,朝廷伐蜀,大軍在後,而我靜難軍爲先鋒,疾馳千餘里,急扣劍門

關,是爲出其不意也,出其不意,自然是奇計,正面扣關,則爲正道,故此,靜難軍急攻永定關與劍門七寨,已是正奇相合,若是再走險道,無異於孤擲一注。一旦情況有變,我軍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必敗無疑。”

“另,我軍至劍門後,大帥與我等曾同觀永定關,其關雖有防備,而士卒憊懶,多有懈怠之色,城頭防禦工事,亦不甚嚴密,由此可見,永定關未知我軍突至,守備不嚴也,故而,以我精銳之軍,作一夜休整,明日扣關,必能一舉攻下。”

“永定關如此,窺一斑而知全豹,劍門七寨的情況,想必相差不多。但凡我軍勇猛疾進,將領敢戰,士卒用命,劍門旦夕可定。又,世間奇計之所以出,乃因正策無法破敵,而不得不另闢蹊徑也,眼下,我軍用堂堂正正之法,可平定之敵,何用再行險計,徒然大費周章、平添風險?故此,卑職主張正面急攻,言盡於此,但憑大帥決斷。”

李紹城微微頷首,“先生說得有理。”未作明顯評價。

見李紹城如此反應,當下有位幕僚,離座拱手,道:“在下略有淺見,與軍師不同。”

李紹城微笑道:“但說無妨。”

那幕僚這便道:“劍門關,天下雄關,自古難渡,那金牛道,何其險要,並不易於。昔年郭公領王師伐蜀,之所以能斬關而行,因其守將降也,魏晉時鄧艾能入劍門,也是出隴西,而行之險道。此兩者,皆未正面強攻劍門,何也?無他,但因強攻,劍門天險,極難攻破!況乎李紹斌早有防備,不僅修築劍門七寨,更兼設立永定關於前,層層設防,不可小覷。”

“今我雖是疾行而來,頭番接戰,東川守軍或許不及防備,而戰不過三,東川軍豈能仍不嚴加防範?如是,我軍便是能斬得二、三關,也斷難盡數將七寨拔除。我靜難軍,爲朝廷大軍先鋒,此番攻奪劍門,務求迅捷,豈可與敵陷於鏖戰、彼此拉鋸?是以,卑職主張,當出奇計,行他道,直入關中!”

這番話說得也有道理,李紹城卻也不置可否,同樣是微微頷首:“先生所言有理。”

接下來,又有數人發言,或支持正面進攻,或支持借道險要,彼此都有讓人信服的理由,站在各自角度上,着實都有道理。

然則,劍門關在前,攻克劍門關,卻必然只有一種最合適的方法,其他所謂看似有理者,不過偏頗之見,說到底,不得要領罷了。

末了,第五姑娘瞥了李紹城一眼,見他氣定神閒,好似成竹在胸,便沒多言。

拍板的時候到了,李紹城當斷則斷,起身道:“破劍門之法,本帥已知。傳令,明日三更造飯,四更聚兵,襲奪永定關!”

接下來,細分作戰任務。

諸將各領軍令,無不應諾,自去準備不提。

當日夜,出了帥帳,第五姑娘自去探望趙象爻。趙象爻一路奔逃,氣力消耗殆盡,身體虛脫,李紹城軍議時,他尚在昏迷中,故而未去參加。

第五姑娘掀開帳簾時,看見趙象爻已經離了牀榻,披衣趴在案前喝粥,見第五進來,雙眼放出一絲亮彩,“如何?李紹城預備如何斬關?”

第五姑娘在趙象爻對面的案桌後坐下,提了裙襬理順,淡淡道:“李二這廝,賣關子呢,只言明日攻打永定關,未曾明說真實用意。”李二這稱呼,卻是源於李紹城之前是李從璟副將,爲百戰軍第二號人物。

趙象爻哼了一聲,有些不滿,“李紹城這廝,謹慎有餘,魄力不足,他這是信不過咱軍情處的地圖,不願冒險!”

第五姑娘一笑了之,不多作評價,把玩着髮腳,待趙象爻將一碗粥喝完,慢悠悠道:“這些年來,劍閣通道,軍情處往來不知走過多少回,便是李二自個兒,也不會不派密探多加勘察,咱們的地圖分量如何,他不會不知。依我看,過不了過久,他便該來尋你我了。”

趙象爻抹抹嘴,不解的望向第五姑娘,“他來尋你我?作甚?”

第五姑娘婉兒一笑,正欲說話,李紹城掀簾而入,人未至而聲先到,“第五統領的心思愈發玲瓏了。”進了帳,抱個拳,“我的確有事拜託二位。”

“何事?”彼此都是

老夥計,犯不着虛禮客套,趙象爻站都沒站起來。

李紹城看向第五姑娘,“第五統領可能猜得到是何事?”

第五姑娘撇撇嘴,“這有何難猜的,你來尋我,無非是找我借人,給你做嚮導罷了。”

在趙象爻將信將疑的目光,李紹城頷首道:“確乎如此。”

趙象爻大爲驚奇,對李紹城道:“既要借人,緣何不在軍議上明言,而要等上這許久,親自來跑一趟?總該不會是爲了保密吧?”

“軍議諸將、官,皆靜難軍砥柱,自然沒有保密之說。”李紹城道,卻是不肯正面回答趙象爻的問題。

第五姑娘朝趙象爻示意一聲,“你犯不着問他,先前軍議,他雖看過軍情處的地圖,卻未必完全肯相信。軍議散了,說不得,招來先前派遣劍閣的斥候,相互印證——對了,爲配合靜難軍取得首功,秦王派了不少軍士來,都是往先跟隨郭崇韜入過蜀中,對劍閣十分熟悉的,想必李二你也讓他們來觀圖了吧?如何?現在知曉我軍情處所繪地圖的確準確,這便打定主意,要發奇兵了?”

第五姑娘這話,不無嘲諷之意,然李紹城面不改色,他生性謹慎,眼前戰局又太過重要,自然不肯輕易行冒險之舉,當下道:“第五統領之聰慧,實爲在下生平僅見。”

第五鼻尖微翹,淡淡哼了一聲,“說罷,要多少人?”

李紹城將計策合盤托出,“目下,靜難軍主力,仍從正面強攻,以吸引劍閣守軍之注意。正面強攻,戰事難度頗大,而靜難軍兵力不多,滿打滿算,只五千人,故而能分兵用作奇兵的,頂多千人上下。千名將士,便是出得劍閣,未必真能從內部破關,故請第五統領,傾盡全力,助我斬關!”

李紹城這番話,說是主力吸引敵軍注意,實則卻是兩手準備。

第五姑娘柳眉都豎起來,“李二,你倒是好算計,軍情處的銳士,可不是用來正面與敵甲士廝殺的!”

李紹城不作多言,抱拳行禮,“如此,先行謝過第五統領。”

合舟共濟、破敵爲重這樣的道理,李紹城沒說,他知道第五心中有數,必是能顧全大局的。

果然,第五雖咬牙切齒,也沒拒絕李紹城的請求,末了,只是惡狠狠道:“李二,算你狠,今日這茬,你給我記着!”

翌日,靜難軍驟襲永定關,因守軍不備,故而戰不一日,奪得雄關。

當日,李紹城未作休整,揮師進入劍閣,當夜,拔寨一座。

此後四日,連奪三寨。

第五日,被險關所阻,日夜猛攻,數日不能下。

李紹城大怒,遂親爲先鋒,率軍奪寨。

鏖戰一日,因東川軍殊死抵抗,靜難軍死傷慘重,關隘不能破。

又一日,兩軍正激戰之際,軍寨中的東川軍驟聞後方急報,一支靜難軍,出深山,如同天降,從背後相擊,已破後方軍寨,殺傷千百人。東川軍遂亂,爭相奔逃。

是日,李紹城奪得此寨,並傳下帥令:降者不殺。

當日,劍閣之東川守軍,或戰死、或投降,劍門關遂爲靜難軍所有。

這一日,八月十五,中秋,疾火先鋒李紹城,攻下劍閣,是爲初捷。

八月十六,靜難軍克劍門縣。

八月十七日,李從珂、石敬瑭率軍逾萬,增援至劍門關。兩相合力,遂引軍攻向劍州州治普安。

——————

PS:感謝神冰Ah、海葉子、王爺的親戚、書友6030900的捧場和月票。

注1:有別的道入劍門關內。“馮暉...從晉高祖討蜀,蜀人守劍門,領部下兵逾越險阻,從他道出於劍門之左掩擊之,殺守兵殆盡。”又,“辛巳,西面軍前奏,今月十三日,階州刺史王宏贄、瀘州刺史馮暉,自利州取山路出劍門關外倒下,殺敗董璋守關兵士三千餘人,收復劍州。”其中提及的“他道”“出於劍門之左”“倒下”可證,大小劍山中,的確另有通道可入關內。

注2:昨天說的留蜀精兵三萬人。“先是,兩川隔遠,朝廷兵士不下三萬人,至是,知祥上表乞發遣兵士家屬入川,詔報不允。”

(本章完)

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三十八 踏營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二 奮我軀兮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七 三個錦囊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六十七 搜刮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六十九 名將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六十三 陣斬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九 破軍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三十八 踏營章三十一 君子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五 神仙山(4)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