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

眼前的火光猶如一頭張牙舞爪的巨獸,在向世人拼命展現它的兇惡。趙象爻望向堙沒在火海中的宅院,臉色陰沉到了極點。在他身周,數不清的人手正在試圖救火,但趙象爻如何能不知道,這座宅子救不下來了。

更何況,救得了宅子,救不了人命。

半個時辰前,趙象爻得到消息,有簡州官吏被發現自縊於家中,等他帶人趕到時,呈現在他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座被熊熊大火包裹的宅院。

無人知曉是何人縱火,就如無人知曉那名官吏爲何要自殺一樣。

火光映照在身上很溫暖,趙象爻的心卻寒到了極點。

死者自縊的消息被告知他時,他還從報信人那裡得知了死者自縊時房間的狀況。異常在於:房柱上有兩豎大字。字的內容是——昏君當道,民不聊生!

簡單而惡毒的八個字,似乎就是死者自縊的理由。

趙象爻自然不相信那就是事實。他到簡州來的早,對簡州官吏頗有了解,在他的印象中,這位官吏不過一個尋常人罷了,絕不會有這種“壯烈”的舉動。

所以趙象爻懷疑那八個字不是死者所寫,就如他懷疑死者不是自殺一樣,但如今宅院都毀在大火中,趙象爻已經沒有機會去求證這點了。

這無疑是一件棘手的案子,而且很不合常理,以趙象爻多年來養成的靈敏嗅覺來看,這裡面透着一股陰謀的味道。

趙象爻感到事關重大,他必須要做點什麼。眼下朝廷官吏正到簡州來接管權柄,正是簡州改換天日的時候,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但是不等趙象爻有所命令,意想不到的事情再度發生。

當趙象爻聽到這個新的消息時,他臉上的肌肉都抽動了一下。

又有簡州官吏自縊於家中。在死者自縊現場,同樣發現了那兩豎大字:昏君當道,民不聊生!

接踵而亡的兩名官吏,就如同對這八個字血淋淋的控訴。

夜風從樹梢間躍過,吹打得樹葉颯颯輕響,趙象爻手腳陣陣發冷,面前的火海也不能給他半分暖意。憤怒從心底陡然升起,轉瞬間就比那火海更加猛烈,他感到這個被他和無數同袍心血灌溉的帝國正在遭受侮辱。

“調回軍情處所有人手,將朝廷官吏的護衛職責移交軍隊!查!就算將整座城池掘地三尺,也要將兇犯給我揪出來!”趙象爻緊緊咬牙,“自明日起,簡州只開一座城門,對進出者嚴加盤查,一個可疑者都不能放過!”

在趙象爻身旁的軍情處銳士記下命令,連忙趕去傳令。

簡州的官吏死了,此時在現場的自然不止軍情處的人手,一名官吏此時出聲提醒道:“趙統領,人是自殺,哪裡來的兇手?”

“閉嘴!”趙象爻迴應這個愚蠢問題的方式,就是一巴掌甩在那人臉上。

“今夜很可能還有命案發生,傳令下去,全城警戒!”趙象爻吩咐下這句話後,便去找蘇逢迎商量如何應對這件事。蘇逢迎是朝廷派來簡州的領頭官員。

殺人放火,這件事動靜鬧得這般大,想捂都捂不住了,趙象爻必須和蘇逢迎做些籌謀。

不出趙象爻所料,第三個死者馬上又出現了。

三個死者被發現的時間相隔不久,前後之差不超過一個時辰。

趙象爻連夜寫了信,將這件事火速上報成都。

......

“只怕這兩日中,還會有西川各地官吏被殺的消息相繼傳來。”

對莫離的這個推斷,李從璟是認同的,然而這也是最壞的局面,它意味着剛剛結束戰爭的西川,將再度陷入到

風捲雲涌的局勢中,若是這件事不及時加以控制,對朝廷在西川的統治極爲不利。

簡州的命案出現了不同於成都的情況:縱火,並且留下文字。

縱火、留字是爲將命案公之於衆,更是爲了擴大影響,這說明成都對命案消息的封鎖,使得命案沒有達到案犯預期的效果。

當然也不排除案犯一開始就有在其它州縣犯案的謀劃,遍地開花式的命案,能將命案的影響力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只是情況果真如此的話,案犯的實力和勢力就太令人忌憚了。

留下來的文字,內容已經表明了命案的用意所在:動搖朝廷在西川的統治。尤其是在朝廷剛剛軍事征服西川的時候,這樣的命案無疑是在表達一種不服與反抗——假如死者都是自殺的話。

到底是誰在攪-弄西川風雲?

這是縈繞在李從璟與莫離心頭最大的疑問。

然而這個疑問並不能靠思考來解決,不願看到帝國掌控西川的勢力太多了,且不說那些如同吳國般的割據諸侯,便是帝國中的那些藩鎮,難道就沒有作案意圖?

當然有。

帝國國勢的蒸蒸日上,是以天成新政和削藩爲基礎和墊腳石的,別的姑且不言,五萬禁軍便是來自各個藩鎮中的精銳力量,眼下的帝國藩鎮,軍力與四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不願失去權柄而又無法公然站出來反抗朝廷的藩鎮,如果不想坐以待斃,就必須要有所行動,那麼借兩川做些文章就理所當然了。他們無法左右王師對兩川的戰爭,便只能在戰後做些齷齪事,一來給帝國惹下些麻煩,尋求擾亂帝國的機會,二來發泄他們心中的憤恨。

心懷叵測者太多了,防不勝防。

從作案動機上不能找到追查案犯的線索,現在李從璟就只剩下一條路。

逮捕作案兇犯,從他們身上審訊出幕後主使。

天下大爭這盤棋,遠比李從璟最初預想的要水深得多。

“到底是誰在攪-弄西川風雲?”莫離的摺扇不停敲打在手心,“他們還有沒有後續謀劃?”

波瀾壯闊的路上,挑戰總是不期而至,平庸的生活自然水波不驚,接踵而至的磨難才意味着正走在偉大的路上,李從璟心頭雖然不免憂慮,但更多的卻是乘風波浪的堅定意志。

他對莫離道:“有句‘古話’是這麼說的:騎驢看唱本——走着瞧。莫哥兒且記住這句話了。”

接下來的兩日,不出意外,李從璟收到了來自各個州縣的數封急報。

命案累積達到二十一起,涉及包括成都、簡州、漢州、眉州在內的六個州縣。二十一條人命,二十一名西川大小官吏的“自縊”——不算葬身火海的那些非官吏者,以及留在除成都外各個案發現場的文字,猶如一連串重磅炸彈,在西川驚起了滔天巨浪。

結合各地案發日期,可知從成都的第一起命案,到眉州最後一起命案,中間相隔還不到二十四個時辰,一連串命案來的太快太突然了,以至於各地根本來不及反應,李從璟傳達給各地的警訊、要求各地加緊防範的命令,往往還沒落實成具體措施,命案就已經發生。

事到如今,有些事情已經顯而易見: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

李從璟看着手中的書信,心中暗暗猜想:這場陰謀的水到底有多深?

......

連日陰雨後天色終於放晴,冬日的陽光總是顯得寶貴,家家戶戶都免不得走出房門,去享受老天難得的恩賜。午後的陽光有些倦態,街巷坊牆都是一副懶洋洋的眉眼,張金秤在院子裡擡頭四面觀

望了一眼,目光最後落在屋檐上。

他很想躍上房頂去眺望眺望東市的熱鬧景象,因爲他知道那裡必定是極爲熱鬧的,彼處的繁華對他這個生長在沙洲的苦漢子來說,是種致命的誘惑,別說置身其中,就是遠遠看一眼,都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前些時日的戰爭與幾名官吏的死亡,並沒有讓市場從城中消失,雖說繁華早已比不得當初,但仍不是窮鄉僻壤可以望其項背。

然而,如今並不缺銀子的張金秤最終還是收回了熱切的目光,別說去東市了,連攀上屋頂這樣並不出格的舉動,他現在都不能去做。

因爲那意味着風險。

這座普通的宅院裡地方並不小,住上十幾口人不成問題,眼下卻只有張金秤一人。張金秤往廚房看了一眼,他知道那裡還有些蒸餅冷菜,但已經見識過“山珍海味”的張金秤,在接連忍受了多日蒸餅冷菜之後,終於再也提不起興致——雖說這裡的蒸餅確實做的不錯,若是放在幾個月前,他很樂意這輩子都吃那東西。

瞧了一眼暖烘烘的日頭,張金秤猶豫了半響,還是打開院子走了出去。

當然,出門前他沒忘記把剔骨刀藏在身上。

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刀不離身就跟手不離體一樣。

這座坊區的名字張金秤一時沒想起來,但坊東一家小店裡的小菜風味他卻記得清楚,雖說那個小店不過三張桌子,連招牌都欠奉一副,實在算不得一個酒家,不過那個細腰肥-臀的老闆娘,卻是風韻十足,比菜飯更加可口。

想到這,張金秤腹中就竄起一股邪火,他瞥了一眼日頭,盤算着今日是不是多吃兩盞酒,好捱到天黑的時候,找機會把那守寡的老闆娘給辦了。

左右現在他有大把的銀子。

反正在那件事沒做之前,一時半會兒他不能離開這裡,也不能拋頭露面去逛窯子,總不能一直這麼憋着。

張金秤走路的時候頭微微低着,這樣他可以用眼角的餘光去觀察四周,而別人卻看不見他轉動不停的眼珠子。這種走路姿勢也有利於他察覺到危險時,驟然發難或是奪路而走,別人因爲看不見他的表情,所以也不能通過神色變化來判斷他將要做什麼。

路邊有賣菜的老婆子,也有四處亂跑的小孩子,還有揪着自家男人喋喋不休的潑辣婦人,更有擺着湯餅小攤的少女。

一切都沒有異常,張金秤特別留意了,賣菜的老婆子和擺湯餅攤子的少女還是原來的人,小巷裡也沒有可疑的身影,他擡頭看到要去的那家小店,加快腳步走了進去。

店裡只有三個兒郎在一張桌子前吃酒,大冷的天他們衣衫單薄,更有隻穿一件短褂的,露出結實的花胳膊,擺明在炫耀自身的不懼寒冷,好似這樣便能說明他們強壯似的。

這三個兒郎嗓門奇大,動作誇張,吹牛不停,俱都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樣。張金秤撇撇嘴,這種人要是放在沙洲,絕對活不到次日天明,不過他也沒有多看他們的意思,這幾個地痞他見過不止一次了。

在臨窗的位置坐下,一名小廝跑來伺候,張金秤望了櫃檯一眼,沒有瞧見那位身材豐腴惹火的老闆娘,便詢問了一句。

小廝回答說老闆娘有事出去了。

張金秤又問何時歸來。

小廝回說不知道。

張金秤站起身就走。

沒在店裡的老闆娘,是張金秤出門遇見的第一個異常——甚至談不上是異常,所以他的反應其實已經極快。

但還是晚了。

那三個地痞已經圍了上來。

(本章完)

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四十八 劫道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十九 何衝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二十 天下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四 水寨(2)章十六 決心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六 水寨(4)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四十四 相親(下)【第三更】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三十五 心思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四十八 劫道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