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

天已晚,大雨如瀑,官道上泥濘不堪,積水處處,孔循遠走的馬車留下幾道深轍,左右的林子像極了一個個無聲的草人,偏偏雨聲又大的離譜,像是能掩蓋世間一切聲響。

雨聲如鼓聲。

受大雨沖刷的人,艱難擡頭。

成羣結隊的宣武軍,從官道旁的林子後露頭,黑壓壓的人頭、馬頭、兵刃與甲冑,頓時讓每一滴雨水,都充滿了肅殺與金戈之氣。

蘇禹珪一手持劍,一手提繮,始終目視前方,帶領隊伍筆直向前。道上的泥濘與險阻,他不是看不清楚,筆直進行的後果他不是不明白,但他不能退卻。大雨打歪了田地裡的莊稼,讓他們低頭,大風吹彎了林子中一棵棵樹木,讓他們彎腰。但他不彎腰,也不低頭。

他心中的那柄傘,他心中的律法,從來不需要彎腰、低頭。

哪怕雨聲淹沒了萬物,弓弦被拉開的聲音,還是清晰傳了出來,如在耳畔。

宣武軍的馬隊,已經踏上官道。

蘇禹珪甚至笑了一下。

天下之衆千千萬萬,不是每個人都能守得雲開見日,現實中多數人撐不到雨過天晴,在漫長的風雨中即已倒下,還有更多人,他們的生命中其實沒有雨後彩虹,這個世道的大多數人一生受制於人,一生平庸艱苦且沒有作爲。

所以沒有道理,他蘇禹珪一定能走到最後,能揚眉吐氣建功立業。

生由天命,死不由己,但他可以選擇怎樣活着,並且怎樣死。

蘇禹珪心頭默唸一句我不必得善終,神色恢復堅定,眼中充滿決然,雙腿用力一夾馬肚。

大雨如箭雨,他身如猛士。

另一邊,孔循剛要說出口的命令,到最後不得不咽回肚中,他撩開車廂窗簾,朝車後望了一眼。而後,他連忙起身走下馬車,在官道旁躬身迎候。

宋王李從厚,率隊從雨中馳來,泥漿濺了駿馬一身,卻又被雨水沖刷掉,騎隊中沒有塵土,只有泥漿翻飛。

李從厚面容冷峻,在孔循面前勒住繮繩,面對孔循的見禮,明光鎧在身的他沒有下馬,只有蘊含怒火的聲音傳來,“孔節使,你好大的膽子,連朝廷人馬都敢截?!”

他身後甲士數百,盡皆騎兵,這也是他能迅速趕來的原因,這時火速散開立於道路兩側,更有一部與蘇禹珪等人匯合,與他們合兵一處。

孔循露出苦澀笑容,一臉冤枉道:“宋王殿下可是誤會下官了,下官絕無攔截刑部官員之意,不過是眼見今日大雨滂沱,想要略盡地主之誼,招待諸君稍事歇息一番罷了。”

馬鞭指向左右宣武軍軍卒,李從厚喝道:“攜千百甲士招待?孔節使的招待方式,可真是別具一格,也不知陛下聽了,會不會信!”

孔循委屈道:“下官對朝廷一片忠心,陛下自然是能體諒的。不瞞殿下,因爲大力推行新政的緣故,宣武軍裁汰士卒千百,那些裁汰下來的軍士,昔年也是征戰沙場的猛士,血性勇武性子暴烈,如今要他們務農,自然不免多有怨言,平日裡沒少惹出事端,又加之近來境中盜賊橫行,下官也是周全起見,才帶甲士隨行——下官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刑部官員的安全着想,還請殿下明察!”

李從厚臉色微變,他望着老神在在站在傘下的孔循,心中怒火更甚,“孔節使,你不要把孤王當三歲小孩來哄!刑部官員與所押之犯人,若是在你轄內出了事,無論你事後是推脫給盜賊,還是推脫給因裁汰而作亂的軍士,也無論你事後要對這些‘盜賊’‘亂卒’如何處置,更無論朝中有哪些人庇護你,讓你大罪化小小罪化了,今日孤王既來,就不會容你胡作非爲!”

孔循微微色變,這纔開始正視眼前這位“囂張跋扈”,年齡不過弱冠的少年。

他今日敢用宣武軍截殺刑部官員,事後的確會說是裁汰軍卒與其軍中親友合謀,當然更會平定這些“亂卒”,事後有朝中那些大佬庇護,雖說不至於無罪,免不得受到貶謫,但總比徹底丟掉富貴甚至是性命要強。

“甲士聽令!”不等孔循說甚麼,李從厚陡然大聲下令,“護衛刑部官員與所押犯人走!”

甲士應諾,蘇禹珪等人又開始前行。

孔循臉色微沉,他看着李從厚,“殿下果真要這樣做不成?”

李從厚雙目一凜。

雨打兜鍪,順着縫隙滑落脖頸,又滑進胸膛,卻半分也無法冷卻他心頭的怒火。

雨落傘上,噼啪作響,沿着傘檐成串滴落,在孔循腳身周砸出一個個小水坑。

李從厚冷笑不迭,“看來孤王真是小覷了你,在孤王面前你都敢說這樣的話,你背後到底站着何人?!”他挺着腰板,“但無論是何人,今日都休想從孤王手中搶走刑部官員與犯人!”他盯着孔循,“宣武軍若真敢叛亂,不妨試試,你若想戰,孤王便陪你一戰!”

孔循眼神閃爍,面沉如水,比這暗淡下來的天地還要陰沉。

蘇禹珪已經行到了李從厚身旁,他在李從厚身後停下來,與李從厚一起立馬道中。

“年

少膽雄,三弟器量,爲兄刮目相看。”

僵持之際,那輛華貴馬車中,卻是再度走出一個人來。

李從榮。

李從厚怔了怔,而後死死盯着李從榮,“果然是你!”

孔循行禮,李從榮笑容淡然,“三弟人中龍鳳,假以時日,必將成國之重器。”

李從厚冷哼一聲,“二哥不要多言,我就奇怪孔循怎敢膽大至此,連我都敢攔,原來是有二哥相助!二哥可真是一代賢王,庇佑貪官污吏,阻礙朝廷政事推行,今日更是公然與奸佞爲伍,與朝廷爲敵,你到底想做甚麼?!”

李從榮笑意不減,“三弟,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很多事情你現在不懂,就不要瞎摻和,聽爲兄的話,趕緊回去,這裡的事不需要你來插手。”

“住口!”李從厚怒不可遏,跳下馬來,一把扯翻打給李從榮的傘,頂着對方的鼻子大吼:“我不需要你來教訓!父親與大哥的心血都讓你糟蹋全了,他們的臉都讓你丟盡了,你竟然還有臉教訓我?你知道你現在在幹甚麼嗎?!”

雨水夾雜着唾沫,噴到李從榮臉上,濺了他一臉。

孔循臉色大變,一時上前也不是,不上前也不是。

李從榮擺擺手,示意孔循退到一邊,到了這步田地,他還能笑了笑,頗有唾面自乾的架勢,望着面前的兄弟,他道:“三弟,雖然你的話,字字刺骨,句句錐心,但爲兄不怪你。你還年輕,不知實情,爲兄可以體諒。你回去吧。”

李從厚的兜鍪已經快要刺到李從榮臉上,雨水打在兜鍪上濺入李從榮眼中,讓李從榮眼眶通紅。兩人身後,雨簾如幕。

“我要是不回去呢?我要是一定要帶他們走呢?”李從厚字字逼問。

李從榮道:“那爲兄就不得不攔你。”

李從厚步步後退,連道三聲好,退出數步,驟然拔出橫刀,在腳前泥地中劃出一道線,而後舉刀平指李從榮,雙目通紅道:“今日我爲朝廷,爲父親與大哥,更爲大唐律法,在此劃線與你斷絕來往!”頓了頓,他咬着牙,一字字道:“我必須帶他們走,你和你的人,若敢越過這道線,休怪我橫刀無情!”

李從榮頓時臉色蒼白,以至於身子都微微顫抖起來,他仰起頭,雨滴落面,不知打落幾許淚水。

只是須臾,他看向李從厚,眼神複雜到無法言狀,笑容慘淡道:“橫刀無情?好,好。那爲兄......今日就來試試你的橫刀無情。”

李從厚雙目睜大。

李從榮看着李從厚,一步步走向那柄無情橫刀,直指自己胸口的橫刀。

“殿下?!”孔循等人大驚。

李從榮:“滾!”

衆人遂不敢言。

五步,三步,一步。

眼見對方離橫刀刀尖越來越近,李從厚手臂顫抖。

雨水落於刀身。成滴成流,覆蓋刀身,又從刀身落下。刀身沉,刀鋒冷。

唯獨,刀尖依舊充滿鋒芒。

李從榮腳步穩健,步步逼近。

李從厚禁不住搖頭,雙目噙淚,聲音嘶啞,大喊:“二哥,回頭吧,你不要逼我!”

“回頭?你知道回頭是甚麼後果嗎?上了路,就回不了頭!”李從榮紅着眼嘶吼,“握緊你的刀!手抖成這樣,日後上了戰場,莫說殺敵,只能死在敵人刀下!”

李從厚淚流滿面。

李從榮步履堅定。

終於,刀尖接觸到衣袍。

身軀再向前,刀尖入肉。

“殿下?!”

“殿下?!”

李從榮沒有去看前胸的傷與刀,只是看着李從厚,面露笑容。那眼中的神色,竟然輕鬆無比,就如卸下了揹負的沉重巨石,那笑容,坦然無愧。

白袍上露出一個紅點,須臾擴散,不時便紅了一片。

李從厚幾乎站不住腳,幾乎忍不住棄刀而逃。

李從榮這時卻搖搖頭,目光堅定的看着他,那目中的神色,讓李從厚驚詫無比,因爲他在那目光中,竟然看到了鼓勵——就像在說,不要退!

兄弟兩人,已被雨水淋的面目全非。

雨有千萬言,人無一字語。

一陣馬嘶,數騎飛奔而至。

不同於四周甲士,這數騎並未着甲。當先一人,長髮亂舞,身着青衫。

數騎在對峙的兩兄弟身旁停住,當先的那人,見到場中的情景,面色大變,怒斥道:“你倆瘋了嗎?!還不把刀放下!”

她翻身下馬,踩着泥濘大步走來。

李從厚收了刀,刀尖滴落數滴鮮血,混入泥地裡。他一把取下兜鍪,狠狠丟在地上,身體如墜火爐,燥熱難擋。

李從榮捂住胸口,笑容無奈。

“啪!”

“啪!”

兩聲響亮的脆響,李從榮、李從厚臉上相繼捱了重重一耳光。

“你倆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嗎?你們要氣死父親不成?!”她滿面怒容,淚水混雜了雨水。

“拜見公主殿下!”

道路上的

人,悉數下拜。

此人的到來,讓所有人心頭都鬆了口氣。方纔的場面實在是太過壓抑,殺機猶如實質,與雨水一起落在所有人肩頭,這暗淡的天色幾乎要禁不住崩裂,哪怕只是看李從榮與李從厚的對峙,都讓人嗓子發乾。而兩人對峙的後續發展,又必定影響場中的局勢,到最後到底是多方火拼還是和氣散場,都取決於那兩兄弟的言行,取決於那柄橫刀。

而橫刀總是無情,這讓人實在難以抱有希望。

“姐。”李從榮笑了笑。

“姐姐。”李從厚心頭有些發虛,不敢看來人。

來的是大唐公主,她有一個美好到極致的名字,永寧。

永遠安寧。

青衫是男服,李永寧抽完兩個弟弟的耳光,又檢查了一遍李從榮胸前的傷口,見只是皮肉傷不禁大鬆一口氣,隨即她滿面怒容伸出兩隻手,一手揪住一個弟弟的耳朵,拖着他們就走,“跟我回去,別在這丟人現眼!”

兩兄弟全無反抗之力。

李永寧毫不客氣徵用了孔循的馬車,帶着宋王甲士、刑部甲士、刑部官員、刑部犯人、軍情處青衣,悉數從宣武軍身前走過,在雨簾中遠遠離去。

孔循站在道旁,執禮恭送。

好半響,孔璋忿忿不平道:“這......趙王這就走了?就這樣放他們都走了?”

孔循渾身無力,聞言惱火的甩了孔璋一巴掌,卻因爲手掌拍在兜鍪上,被震的生疼,他捂着手,唾罵道:“不然還能如何?你要去截殺兩個皇子、一個公主?你截殺得了嗎?!”胡亂指了指宣武軍,“帶他們滾回去,沒的在這丟人現眼!”

......

最後馬車讓給了受傷的馬元直和其他傷員,這讓衆人受寵若驚,李永寧卻表示不用客氣,她甚至高度評價馬元直,說道:“君乃國士,自當以國士待之。”這讓馬元直又是感動又是激動,一直病怏怏好似堅持不住的身體,竟然重新精神奕奕起來。

趕回洛陽的路上,李從厚一直給李從榮甩冷臉子。看來雖說刺傷李從榮讓他心懷愧疚,但是在國家大事面前,他還是不打算妥協,對李從榮人品已經深爲不屑的他,關於先前所謂劃地斷交的言論,也是打算貫徹執行。

李永寧同樣如此,不同於李從厚的冷面相向,她一路上都在教育李從榮。因爲本身浸淫詩書史籍的關係,李永寧的說服教育引經據典、入情入理,上至三皇五帝下到朱溫李存勖,都被她用在教育言辭中。

然而李永寧即便是說的口乾舌燥,李從榮也沒甚麼反應,打定了主意以沉默作爲反抗的武器,這不僅讓李永寧氣得暴跳如雷,也讓對此有所耳聞目睹的蘇禹珪、張從直和衆甲士,都是十分不忿。

路上倒是再無襲擾,畢竟兩名皇子一名公主的駕,怎麼都不好攔。而蘇禹珪安排對太原犯人的看管,更是精細到滴水不漏,除卻固定的甲士,旁人根本無從靠近他們十步之內。

到了洛陽近郊,則有孟松柏帶領數百甲士迎接,最大限度保證了在洛陽城人多混亂的地方,也不會有甚麼意外。

李永寧已經叫李從榮氣得渾身不舒坦,進城後她沒有放李從榮回府,還是揪着對方進了宮裡,把他帶到李嗣源面前,要李嗣源好生教訓教訓他。

不得不說,這個舉動,真是魯莽到了極處。

但是關心則亂,家中有事,讓家長裁決,總是不能算錯的。

李嗣源看到李永寧的架勢,聽了對方的控訴後,臉上看不出甚麼深淺來。

而後,如李永寧期望的那般,李嗣源狠狠教訓了李從榮一通——主要是教訓對方與孔循勾連,隨後就讓怒氣得到少許平息的李永寧先回去,把李從榮又留了片刻。

這等家事,知曉的人也不多,但風聲還是傳到了有心人耳朵裡,於是他們得知,李嗣源最後罰了李從榮不少錢,並且讓他閉門思過一個月。

這個懲罰,說重也重,說輕也輕,就看從甚麼角度看了。

無論如何,孫芳傳案的相關犯人,都有驚無險到了洛陽,於是以李從璟、李琪、任圜爲首的“吏治整頓辦”,對此案進行了深入挖掘與審訊。不久之後,許多官員都被傳訊,其中被下獄的更是不在少數。一時之間,對某些人來說,洛陽可謂風聲鶴唳。

與此同時,有更多官員進出趙王府。

不日,李嗣源傳詔,讓孔循進京。

——————

PS:目前只能寫到這種程度,有偵探嗎?沒有也不要急,本卷沒有太多了——其實我個人認爲,本捲回洛陽後的內容是全書精華...

PS2:感謝毒蛇兄、海葉子、趙者道之、墨香冰糖、好文是享受、書友31288975、霸王巡洋艦、來了個土豆、vhjd4398668、keyunhe、猛獁小學、moming的家、sunlight1001、書友25458003、書友6030900、夢夢俠衆位兄弟的捧場和月票,感激不盡。

PS3:感謝完竟然滿了五千字,這就很尷尬了...

(本章完)

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封推感言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七 三個錦囊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二 神仙山(1)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十八 攻克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三十八 踏營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