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母女交心

如此悠閒地又過了幾日後,王玫已經完全適應了家中的生活。她平常也沒什麼事要忙,一天的生活極爲簡單:早晨起來梳妝打扮後,便前往母親李氏的內堂中,一家人共進朝食;上午陪着李氏說說話,或者與晗娘、昐娘、二郎王旼在花園裡走一走,頑耍一陣;中午繼續回到內堂,一同用午食;下午回薰風閣小睡,讀一讀文卷或者打一打鞦韆;傍晚再一次來到內堂,一家人共用夕食,之後再聊一會兒天,便可回去睡了。

這樣簡單而規律的生活,讓她因旅途辛勞而過於消瘦的體態又漸漸地養了回來。不過,不論是王奇與李氏,還是王珂與崔氏,都覺得讓她一直過着這樣的日子大概會悶壞了。這一天,用完夕食又讓孩子們回去睡之後,李氏便將想告退的王玫留了下來。

“玫娘,你的身子也養得好些了,出門逛一逛應是無礙了。”王奇滿面和煦,“若是想出門去,便帶上幾個僕婢,隨意走一走也使得。”

“阿爺阿孃,最近日頭有些烤得慌,實在不想出門。”王玫有些無奈地回答。近來接連幾天都是烈日炎炎,她的身體還有些虛,根本無法在這般炎熱的天氣裡出遊。她並不是不想出門逛一逛這盛世長安城,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已。

李氏眉頭微蹙,搖首道:“出門便暫且算了。待再過些時日,我帶你們一同去寺裡上上香也好。”

“九娘最近很是得閒,便幫你阿嫂處置些雜事罷。免得她常向我抱怨,都沒什麼空閒撫琴習字了。”王珂笑着道,望了崔氏一眼。

崔氏聽了此話,又得了他的眼色,神情不但沒有半分變化,反倒莞爾道:“原本我也不過是幫阿家分擔些許雜務而已。九娘若願意幫忙,我也好偷些懶。”

“饒了我罷。阿爺阿孃也都知道,我哪裡理得了什麼雜事?”王玫當然不願意擔下這種事。王家內宅未來的女主人自然是嫂嫂,而不是她這個歸宗之女。倘若她伸手分理家務,就算嫂嫂毫不在意,僕婢們也不知心裡該如何想了,她又何必去湊這個熱鬧呢?以她的本性,好好地過眼下平靜的小日子便足矣,攬事也只會攬過來一堆麻煩。“阿兄,我陪着晗娘、昐娘、二郎頑耍,也算是幫嫂嫂的忙了。”

王奇、李氏、王珂與崔氏聽了這話,皆是忍俊不禁。仔細想想,這話也不無道理。至少二郎王旼如今不但聽大郎王昉的話,也很是信服這位姑姑,成天都惦記着和姑姑頑耍,聽姑姑講故事,也很少去騷擾忙碌的父母了。

王珂笑道:“我還說,二郎最近怎麼都沒使勁纏着我了,原來是九孃的功勞。”

崔氏也抿脣微笑:“阿孃,眼下確實有件事需要九娘幫忙。眼看着端陽節就要到了,各色的辟邪厭勝之物也都須得備起來了。咱們家中的端陽宴席,當日去曲江池觀看競渡,諸事種種也都須仔細安排。細細一想,事情還真是不少呢。”

李氏笑着將王玫攬進懷裡:“你便去幫你阿嫂這個忙罷,免得她忙得團團轉,連喘口氣的功夫也快沒了。”

王玫完全不懂這個時候端午的風俗到底有些什麼,但如今也只能暫時先答應下來:“但凡有我能做的事情,阿嫂儘管吩咐便是。”

“你身子還未養好,我也不敢使勁地差使你。”崔氏沉吟了半晌,“我先想想,列個單子出來,你從中挑幾件感興趣的事做了便是。”

王玫自是點頭應了。

翌日,王玫展開崔氏遞給她的紙卷,看着上面用秀氣的簪花小楷列出的一長串事情,不禁有些驚呆了。在後世,端午節最爲典型的兩項活動,無非就是吃糉子、賽龍舟了。若是那些傳承保持得完好些的地區,自然也還有吃五毒餅、懸掛艾草的風俗,但那時候的人們也早就已經不太在意這些了。她從來不知道,在一千餘年前,過個端午節而已,居然還有那麼多傳統習俗。作爲內宅主婦,安排過一個節日,也委實是件不容易的事。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因時處夏日,蚊蟲滋生易生疫病,所以被視爲是五毒皆出、邪祟肆虐的“惡日”。因而,辟邪厭勝之物的準備是非常要緊的事。每家每戶門外都懸掛艾草,插着因形似劍而稱“蒲劍”的菖蒲葉。另還須用五色絲繩結成續命長壽縷,或掛在門上、牀上,或纏在手臂上,用以去除邪祟。給孩子做的續命縷又稱長壽索,可以鎖在腕上或戴在頸上,更有祝福之意。當然,除了這些,實實在在驅蟲的藥香囊也需要準備充足,既可自己佩戴,也可贈與來客。

端午的吃食、飲品同樣是重中之重。糉子自然不必提,菖蒲酒、雄黃酒也都是必飲之物。這些在食肆、酒肆中都能買得到,西市中的虞家食肆做的糉子更是聞名長安城。不過,王家這樣的世家大族,通常都是由自家準備這些吃食飲品,外頭買來之物也只是嚐嚐鮮罷了。

端午這一日,曲江池畔還有競渡活動,也便是後世所言的賽龍舟。到了那時候,長安城簡直是萬人空巷,但凡能趕過去的長安人都不會錯過這場熱鬧。王家想要找個好些的位置看競渡,並且從人海汪洋中全須全尾地回來,亦需細細安排一番。

一般而言,端午晚上通常都是家宴,但也可能會有不請自來的客人,自是該早早吩咐廚下好生籌備,以免待客失禮。

林林總總,確實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忙。王玫仔細想了想,道:“若阿嫂不嫌棄,我願領了籌備辟邪厭勝之物等事。只是,阿嫂須得派人來幫我纔好。”其實,年年都需要過節準備這些東西,肯定早就有成例做法在了。她只需要吩咐侍婢僕從按去年的成例好好籌備,再隨時監察督促一番便可。不過,她畢竟對這些事很是陌生,需要一個靠得住的人在旁邊提點。

“好,那些事便交給你了。我身邊可差使的人少,實在分不出人手來,不如求阿家將她的心腹侍婢暫時遣給你用,也便宜些。”崔氏道。

王玫看了一眼她身後立着的兩個十八九歲的貼身侍婢,記得她們名叫桃娘、杏娘,平日確實很得崔氏倚重。嫂嫂不想將自己的人給她,大概也不止是人手不夠,還有一絲避嫌的意思在罷。“那我便向阿孃討要人罷,阿嫂也記得時不時來瞧一瞧,免得我出了什麼錯漏還不自知,也好及時補救一二。”

崔氏笑道:“那是自然,放心罷。若是出了什麼差池,阿嫂替你擔着。”

王玫勾起脣:“有阿嫂這句話,我便放心了。”

說罷,兩人便分開了,各自去忙碌。

王玫回到內堂,一五一十將自己領的事說了,又向李氏討人:“阿孃也知道,我身邊的丹娘、青娘當初隨我去洛陽時都還是小丫頭呢,與家中上上下下都生疏了,哪裡能辦得了這種事?少不得還須阿孃給一個人,我才能幫得上阿嫂的忙。不然,怕是給阿嫂添亂呢!”

李氏瞥了瞥立在旁邊的丹娘、青娘,點頭道:“你身邊確實沒有個經事可靠的僕婢。”她想了想,喚婢女璃娘過來:“璃娘過些日子便要出嫁了。嫁的是你阿爺身邊的小管事,往後也大小算是個管事娘子。以後,便讓她去你身邊幫襯着你,如何?”

王玫怔了怔,她本來只想借個人使一使,沒想到母親卻乾脆把人給她了。雖說似乎不好推辭,但她實在不願意身邊多一個陌生人。目前,她與身邊的婢女都有患難之情,私下言談也很是隨意自然,璃娘一來,恐怕會影響她們相處時的氣氛。而且,她也有些擔心她瞧出自己有什麼不對勁,便報給母親李氏知道。

“怎麼?只想借人,不想要人?”李氏挑起了勾畫精緻的蛾眉,嗔道,“阿孃的人,還能害了你不成?”這話一出口,她便像是想起什麼似的,眼眶又微微一紅,輕輕握住女兒的手,對周圍使了個眼色。

待婢女們靜悄悄地退出了內堂,李氏這才接着道:“玫娘,阿孃也仔細想過了。你在家中長住,身邊沒有個熟悉家裡的人怎麼能行?璃孃的性情溫和穩重,與你身邊的丹娘、青娘應該也處得來。而且,她到你身邊時,又是已出嫁的管事娘子,你那些貼身婢女的差使都不必變,讓她將外頭往來的事情挑起來便是了。還有你嫁妝中的鋪子、田莊的出息,阿孃也不能一直替你管着,你也得學着自己接手纔好。”

說着,她流淚道:“阿爺阿孃都想過了,以前真是太寵着你了,又以爲你身邊的僕婢都是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的,必能全心全意地服侍你,夫婿也是仔細看了又看的,必能讓你安樂無憂——如今想想,哪裡有什麼人能一直忠心不二?哪裡又能有那麼好的運氣遇上如你阿爺、阿兄那般的佳婿?如今你歸宗回家,就算阿爺阿孃眼下能顧着你,我們百年之後,你也尚可靠着你阿兄。但若你阿兄不在了,大郎、二郎又只是侄兒,你還能靠他們多久呢?靠這個靠那個,倒不如靠自己。玫娘,阿孃可得狠狠心,好好教你些家務之事了。你身邊的婢女,也須得由你來調教,讓她們個個都能獨擋一面纔好。”

“阿孃……”王玫心頭一震,大爲感動,忍不住撲進她懷裡。她覺得李氏說得實在是太對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努力適應這個時代的生活,融入這個時代,成爲一個能夠半獨立生存的女子,她的後半生纔不會淪落到無依無靠的境地。兄長確實待她很好,但天有不測風雲,她不能像蒲草一樣失去依仗就只能等死。即便不能扶助兄長,至少也應該做到不拖累他,不讓他有什麼後顧之憂纔好。

“你也想通了,是麼?”李氏愛憐地撫着她的頭髮。

“以前兒不願意學這些,覺得這都是些俗務。”王玫想了想,從前身留下的文卷和讀詩文的喜好來看,確實可能是清高不通庶務的性子。也只有這樣的性格,纔會在年少時誤託終身,後來又在內宅中四處碰壁。“如今想來,人身處在俗世當中,哪裡能脫得開俗務?吟詩作對撫琴都是風雅,但若是沒有衣食住行,又如何能做得了這般風雅之事?”

李氏一怔,接着長長一嘆,垂淚道:“我的兒,真不知受了多少苦,才轉過這個彎來。”

“阿孃,能轉過彎來,便還不遲。”王玫安慰她,“我便從這回籌備端陽節的事開始,多幫幫阿嫂的忙,接觸這些庶務便是了。”

“你阿嫂是個好的,心也寬,性子又細緻。”李氏拭淚笑了,讚了崔氏幾句,“以前你總覺得她看起來清雅,實際卻俗得很,不願與她多親近。十五娘是清河崔氏嫡支女,骨子裡也有傲氣在,所以對你也頗爲不喜。阿孃此前還擔心,你回來後,你們會處得不好。如今看來,卻像是姊妹一般了。”

王玫雙頰微紅,輕嗔道:“以前都是兒不懂事,阿孃如今提起來,兒都覺得羞愧呢!阿嫂對兒赤誠,兒當然須得還一片真心。以真心換來真心,自然便親近多了。仔細想想,兒還須得跟着阿孃、阿嫂好好學呢。”

“確實懂事了。”李氏將女兒緊緊摟在懷中,喃喃道,“懂事得,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王玫心中微微一緊,不免嘆息:這軀殼中確實是換了一個人。但她如今,也已經完全當自己是王家的女兒了。

“阿孃,兒當日確實已經死過一次了。”感覺到李氏的身子因她這句話竟微微顫抖起來,王玫輕輕地摟住她的腰,“被救活之後,兒原本不願意再活下去,但見到阿兄,便想到了阿爺阿孃。兒便想着,若是兒死了,阿爺阿孃阿兄不知該有多傷心,豈不是令親者痛仇者快了?所以,以前執着不放的那些事,便都想通了。從今往後,兒哪裡都不去,只管侍奉阿爺阿孃。”

“好,好。”李氏溫柔道,“玫娘想做什麼便做什麼。橫豎,阿爺阿孃一直都陪着你呢。”

王玫心想:有這樣慈愛的父母、這樣體貼的兄嫂、這樣可愛的侄兒侄女,她如今便已經很滿足了。

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9章 端陽來臨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34章 心生抉擇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2章 放妻之後第96章 親迎之禮第72章 初次交鋒第90章 共度元日第20章 曲競渡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46章 宴飲邀請第48章 來是他第58章 互相試探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7章 兄妹深談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5章 和離之因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0章 啓程歸家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65章 吹皺池水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章 放妻之後第60章 盧家拜訪第3章 長秋尼寺第7章 兄妹深談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72章 王大婚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31章 惡人求親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39章 形形□□第48章 來是他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27章 解困之恩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40章 何人出手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7章 兄妹深談第66章 坦誠溝通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0章 啓程歸家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1章 路過潼關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章 大唐棄婦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章 大唐棄婦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32章 尚無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