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武昌起義(3)

有很多事情,事後去看的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不過,客觀的講,這種似乎可以避免的事情,如果放到宏觀的歷史上去觀察的話,又是不可避免的。

就以武昌起義來說吧。這件事情,在當時的角度上來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湖廣總兵顧大珺的幕僚和家丁們處置得當的話。武昌的衛所士兵不見得就會立即造起反來。

當然,隨後因爲武昌府所有士兵都參與進去的這場暴動,也不會對大明王朝在湖廣的統治造成那麼大的破壞。

但是,從宏觀的角度講,武昌起義的爆發也不是一個獨立性的特殊性的事件。整個大明朝在天啓年間,各種兵變和民變都是此起彼伏的。

土地的過度集中,朝廷徵稅的不斷增加,自然災害的頻繁爆發,使得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都無法保障了。自然而然的,老百姓以及和老百姓差不多的衛所兵的造反和鬧事,也就成了一種常態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武昌起義的爆發又充滿了必然性。

事實上,即使武昌起義沒有的爆發,明王朝各地的起義也是在不斷的爆發的。只不過,除了幾年前的聞香教起義和未來的陝西農民起義之外,沒有哪個起義會有武昌起義的規模這麼大,帶來的影響有武昌起義這麼深刻。

實際上,無論是生活中還是歷史上,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碰巧了。

比如說,被認爲是武昌起義的發起者和領導者的何祖賢,在主觀上根本就沒有想要領導士兵,發動起義的願望。他之所以第一個發出“什麼時候才能發糧餉”的問話,實際上也並沒有奢望真的能夠領到什麼糧餉。他不過是想借着這樣的問話,發泄一下因爲自己的熟人將被砍頭所導致的內心的憤懣。

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這句普普通通的問話,會引起整個武昌左衛到場士兵的共鳴。

其實,如果前來執行“殺雞儆猴”任務的那幾個總兵幕僚和家丁能夠認清現實,認識到人民羣衆憤怒的力量。對現場處正在吵吵嚷嚷的士兵們進行一定的安撫。甚至都不用安撫,只要他們做一些簡簡單單的敷衍的話,事情可能都不會向着爆發起義那個方向發展。

但現實是,顧大總兵那幾個有點缺心眼兒的幕僚和家丁,先是對突然爆發的情況一愣。之後,他們就按照他們日常的習慣出發,發出了一些類似於“你們想要造反不成”,“大膽刁民,成何體統”之類的威脅。

好像是緊怕事情鬧得不夠大似的。在士兵們變得逐漸安靜下去的情況下,顧大總兵的一個缺心眼幕僚,洋洋得意公開提出,要把幾個鬧得最歡,喊得聲音最大的士兵抓出來。

敢於在這種公共場合下吵吵鬧鬧的士兵,他們絕大多數可不是像何祖賢這種有家有業,有老婆有孩子的人。何祖賢今天的表現屬於因爲情緒失控導致的行爲失常。在正常情況下,無論事情有多麼氣人,遭遇有多麼鬱悶,出於要養活一家老小的考慮,作爲一家之主的何祖賢是不會出頭鬧事兒的。

凡是喜歡鬧事兒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像那七個敢於跑去搶劫糧車的士兵一樣,是那種沒爹沒媽,娶不上老婆生不了孩兒的光棍士兵。對於像他們這樣的身份的人來說,他們處於一種已經一無所有,除了爛命一條,啥也不剩的狀況了。

對於這種人來說,實際上他們都已經能夠很清醒的面對現實了。他們要面對的現實就是,未來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事情了。他們的人生只剩下早死和晚死兩條路可走。

沒有土地,靠給衛所軍官種地當農奴爲生的他們,時刻處於被餓死的邊緣。任何一場氣候異常,都可能會要了他們的命。他們早就已經把自己的爛命不當回事兒了。只不過因爲慣性的原因,他們還老老實實的接受着現實,而沒有揭竿而起。

現在,那幾個蠢貨總兵幕僚和家丁突然對他們進行了嚴重的刺激,使他們遵循慣性活活餓死的可能被扼殺,轉而只剩下了一條馬上就要死去的情況。這個時候,拼死一搏變成了一個有意義的選擇。

我們得說,武昌起義的爆發,沒有陳勝吳廣起義,也沒有黃巾起義那樣,有着比如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或者“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之類的聽起來很漂亮的口號。

幾個落魄的光棍士兵看到前來逮捕他們的總兵家丁接近他們的時候,他們紛紛說了些,“我們餓着肚子眼瞅要餓死了!你們這些狗奴卻吃得飽飽的,養的肥肥的!幹你母!”然後就開始反抗這些家丁的逮捕,進而對他們進行拳腳反抗。

雖然這些士兵喊出來的話,現在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是幾句有些粗俗的罵人話。但是,在當時這個環境下,能夠吃的飽飽的,養的肥肥的家丁們,已經足夠引起那些餓的要死的衛所士兵們的共同的仇恨了。

最開始的時候,不過是那些要被逮捕的士兵的一些熟人和朋友,主動的幫助自己的朋友和熟人反抗和抗拒總兵家丁的逮捕。然後,不知道怎麼回事,大家好像突然就被刺激了一下子似的,先是有幾個和要被逮捕的士兵不相干的人,偷偷的打幾拳太平拳,偷偷的打了那幾個家丁幾下,發泄一下心中的不滿。

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打人這件事情變成了一種傳染性的事件。周邊所有的人,都開始向那幾個家丁揮拳相向。最後,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兒呢。那幾個從臺子上下來抓捕鬧事士兵頭領的家丁,就被大家打得倒在地上,進氣少出氣多了。

死人這個東西,實際上古代人見過的不可能很少。就比如說現在吧,正處於冬天的武昌府,每天都要往城外運送一些在城裡被活活凍死或者餓死的“路倒”。但是,顧大珺總兵大人派來組織殺雞儆猴大會的這個幕僚,是個純粹的京師地區的文人。你讓他寫寫字,他寫的龍飛鳳舞。他讓他畫畫畫,他給你畫的滿紙生風。不過,你要是讓他看到幾個倒在地上滿臉是血的死人的時候,他就受不了了。

只聽到好像是一陣太監一樣的叫喊聲,從這個顧總兵的幕僚嘴裡喊了出來:“造反啦!造反啦!”

這情形有多麼奇怪啊。本來應該造反,主動造反的衛所士兵們,被最不想士兵造反,本來要壓制士兵造反的總兵官的幕僚的這一陣陣刺耳的叫喊聲,弄得糊塗了好一會兒。不少人還在想,“誰要造反,哪兒呢?”

直到過了幾分鐘的時間。看到剩下的幾個總兵家丁拉着那個太監一樣瞎叫喚的總兵幕僚上馬狂奔而去的時候,大家才一下子反應過來。原來這個造反指得是大家啊!

目前聚集在武昌左衛大校場上的士兵,總共有兩千多人吧。理論上,一個衛所本來應該有着5600人的。可能是因爲武昌左衛地處省會城市武昌府,所以謀生比較容易吧。和那些一個衛只有千把人的外地衛所不同,武昌左衛居然有兩千多個正兵還在呢。

在正常情況下,實兵能夠達到定額百分之五十左右,武昌左衛的指揮使是應該受到朝廷表彰的。但是,在羣體性事件即將爆發的這種情況下,這兩千多個正兵的存在,對於武昌府裡的官員們可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了。

兩千多個士兵面臨着這樣一種情況。本來,造反是他們可能的,最後的選擇。現在,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想要造反,造反的名頭已經被那個總兵大人身邊的親近人物和家丁們,用實際行動安到了他們的腦袋上。

現在,這些士兵面臨一個簡單的選擇。是就這樣被不明不白的安上個造反的名頭,老老實實的等着那幾百個全副武裝的家丁前來剿殺大家呢?還是正好就藉着由頭,直接就把這個造反事情坐實算了呢?

那幾個原本就要被抓走,無論造不造反都是死路一條的光棍士兵,這個時候開始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

他們開始向大家鼓動了起來。他們對大家的鼓動,甚至都不是什麼太高明的話語。他們先是把綁在高臺上的六個士兵放掉,然後提出了一個非常可行的建議:“大家跟着這六個兄弟,一起去搶劫總兵大老爺的糧庫。哪怕是死,也當個飽死鬼吧。”

說起來也真夠好笑的。即使是要造反,士兵們也想着要有一個地位比大家高,職位比大家重的人來領導大家,大家纔會覺得心裡有底。

而最早發出質問的何祖賢,這個時候就顯露了出來。

是的。從職務上講,何祖賢是個八品的小旗。從地位上講,何祖賢何家比一般的農奴士兵的地位還要高一些。根本就不容頭腦已經冷靜下來的何祖賢推脫。大家就一同推舉何祖賢做大家的領頭人了。

不能不說,這些準備搶劫、造反的武昌左衛的士兵,根據他們的習慣做出了一個非常英明的選擇。何祖賢真的很具備作爲起義領袖的條件。

身上有武功,頭腦裡有見識,以前參加過幾次實戰的何祖賢,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軍事行動的指揮者。

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8章 開始(4)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39章 妖僧(3)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38章 妖僧(2)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7章 起步(1)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26章 開始(2)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4章 理念(2)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3章 理念(1)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4章 立足(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307章 終結者4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0章 婚事(2)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36章 理念(4)第77章 大練兵(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04章 終結者(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307章 終結者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9章 婚事(1)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7章 起步(1)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6章 準備(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