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

王書輝在幹部培訓課程上曾經對學員們說:“對於想要和我們講道理的人,我們要和他們講道理。對於那些不想講道理的人,我們自然就不和他們講道理。”

在閆愛華看來,只要是個正常人,只要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上,復興會的道理都是很簡單,很容易理解的。那些不想聽復興會講道理的人,自然就不必和他們講道理了。復興三式(村田步槍)步槍是幹什麼用的。就是收拾那些不講道理的人用的。

傳統文化修養比較充足,而且能夠把儒家的書本知識很人性化的應用到生活中的人,往往都是有着很大的人格魅力的。肖文龍雖然是個中醫大夫,可是他的傳統文化修養非常的足。無論在和上層人物打交道還是和底層人民打交道的時候,大家往往都會被肖文龍那儒雅博學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可是,肖文龍身上的那種儒雅風度在對上覆興會的時候就不靈了。

復興會黨員閆愛華通過一個星期的接觸對肖文龍的理解比較充分。閆愛華深知“有比較纔有鑑別”的道理。接觸過復興會近現代醫療體系,親身感受過復興軍中軍醫治療的閆愛華,已經把肖文龍和復興會人民醫院的一個普通大夫作過比較了。

一個復興會的普通大夫,每天接治的病人一般超過二十個。而肖文龍這一個星期來在勞改營醫療所裡,每天接治的病人也超不過三個人。

單單從這個角度上,閆愛華就對被勞改們非常感激和喜愛的中醫大夫肖文龍非常的不以爲然。

在閆愛華眼中,肖文龍這個人不過是個掌握着落後技術的落後階層的一個落後的邊緣分子。用不少復興會一線黨員們的話說,封建統治階級的水平真的不怎麼高。就是他們的那些狗腿子們的素質,也是相當的糟糕的。

比如說,閆愛華就發現,在各個地主老財家佔據着重要地位的賬房先生們,在最基本的數據統計能力方面,連參加復興軍幾個月的普通小戰士都不如。非常簡單的數據計算,不借助算盤等工具,這些賬房先生根本就無法處理復興會對地主老財抄家之後的統計工作。

當一個專業人士比不上一個業餘選手的時候,這個所謂的專業人士面臨的肯定是全方位的否定。在閆愛華眼裡,肖文龍這個所謂的湖廣名醫,連復興會裡普通小戰士都知道的“細菌”、“感染”的概念都聞所未聞。在處理病患的時候,他連殺菌消炎的概念都沒有的時候,在閆愛華心裡,肖文龍就已經變成了個不怎麼重要的落後分子了。

肖文龍在勞改營衛生所一個星期來的工作,已經在閆愛華的要求下進行了諸多的改進。比如在接觸患者的時候一定要用消毒劑洗手。比如在處理外傷的時候,使用的工具,病患的傷口一定要進行殺菌消毒等細節,都是在閆愛華的要求下進行改進的。

閆愛華對於肖文龍的指導工作,進行的是非常小心和謹慎的。對於這些改進的原因和操作方法,閆愛華對肖文龍的指導又耐心又認真。肖文龍作爲一個行醫經驗豐富的人,在認真的琢磨了閆愛華的話之後,也有不少恍然大悟的感覺。

閆愛華的做法讓肖文龍產生了閆愛華對自己很重視和看中的想法。畢竟從肖文龍的角度出發,這種醫學方面的獨到見解,一般不是門內弟子是不會教導的。他渾然不知道,閆愛華教給他的那些“高深”“獨到”的專業醫學知識,根本就是每個復興會黨員和每個接受過復興會教育的普通人都學過的普通常識。

正是因爲肖文龍對閆愛華有了這樣的誤解,才使得他鼓起勇氣來像閆愛華討教問題的。看到閆愛華聽了自己的話若有所思的樣子,肖文龍有着學生爲難住了先生的那種沾沾自喜的感覺。

肖文龍不知道的是,閆愛華之所以若有所思,完全不是因爲被肖文龍的話爲難住了的原因。而是他有些不知道怎麼和肖文龍這樣的落後分子明明白白的解釋這個問題。

在閆愛華看來,肖文龍的問題就是個最基本的立場問題。和復興會黨內的同志,哪怕就是和復興會裡最普通的農場和工廠職工們,都可以很清楚很明白的討論這個立場問題。因爲大家在很多概念上都是有着共同的認識的。

肖文龍這種封建分子,還是個封建統治階級的狗腿子幫兇。想要和他解釋明白這樣的道理真的不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想了好一陣兒之後,閆愛華纔對肖文龍說到:“肖大夫,這個問題我還不好直接的和你解釋,我跟你討論一下這樣一種情況吧。比如說有一百畝地,這一百畝地每畝地的產量是兩百斤。一共有五十個人種這一百畝地。每個人每年需要的糧食是三百斤。”

“你看,一百畝地,每畝地產糧兩百斤,一百畝地一年就可以出產20000斤糧食。每個人每年吃三百斤糧食,五十個人,五十個人一年也不過吃掉糧食15000斤。這樣一來,這一百畝地的產出,每年還能多出5000斤來。我們是不是說,一百畝地養活五十個人綽綽有餘呢?”

肖文龍自己不種地,他也不經營農業。幹這些事情的,是被稱爲大善人的他的父親。可是作爲地主的兒子,肖文龍也知道一畝地產不了三百斤糧食。而每個人一年消耗掉的糧食也絕不止三百斤這麼少。可是他在聽了閆愛華的話之後,還是安靜的點了點頭。

閆愛華看到肖文龍點頭之後,笑着對肖文龍說到:“肖醫生你看,如果大家一起勞動,公平的分配勞動成果的話,每一個人都能吃得飽,甚至還能產生多餘的糧食。但是,現實中的農業生產是這個樣的麼?不是吧。”

閆愛華這個時候情緒上激動了一點,他大聲的說到:“同樣是一百畝土地,五十個人進行勞動,可是一年20000斤的糧食,要被一點勞動也不參加的地主收走一半甚至更多。只剩下10000斤甚至更少的糧食,這五十個勞動者,連最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你說這種情況對不對呢?”

肖文龍即使是個地主的兒子,可是他也是懸壺濟世一心治病救人的李時珍親自教導的再傳弟子,他不僅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講道德的人。聽了閆愛華的話,他一下子就感到地主是很壞的人。可是,那句否定地主的話,就在他嘴邊上,他就是說不出來。

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07章 終結者4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37章 妖僧(1)第24章 起步(8)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5章 準備(1)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310章 終結者7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3章 立足(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70章 在山東(5)第7章 準備(3)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2章 起步(6)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5章 理念(3)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22章 起步(6)第369章 在山東(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73章 在山東(8)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69章 在山東(4)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5章 準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