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

說起來也真挺有意思的。在集中營裡,比起那些地主紳士之類的傢伙,那些所謂讀書人的數量往往要比地主士紳要多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大地主之類的傢伙要是不接受工業資本家改造的,往往就會直接被複興黨滅門。畢竟這幫傢伙身上的血債太多了一些。

能進復興會集中營的地主,一般都是大地主。這種大地主能夠活到集中營的都不多。而且進了集中營的地主都的算是比較有眼色的傢伙,這幫人在集中營里老實的很。

反倒是那些因爲反對反抗復興黨而被抓進集中營的封建讀書人,這羣其實連自己讀的書都沒理解透的傢伙,腦袋被讀書人高人一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混賬思想把腦袋塞迷糊了。就是進了集中營,他們居然還是嘚嘚瑟瑟的瞎咋呼。

不過,勞動改造這種事情它是這樣的:不勞動者不得食。吃不上飯,自然也就咋呼不起來了。而要是長期吃不上飯,連咋呼的機會就都沒有了。所以只要沒有死志的封建讀書人,基本上都會逐漸的在勞動改造中被自然消耗掉。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對於封建讀書人,在復興黨內部從勞改部門傳出了個蔑稱——“知了”。

復興黨看不起讀書人,或者說,復興黨看不上大明朝的這些封建讀書人。除了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之外,復興黨看不上大明朝的讀書人的原因還有非常實際的一方面:這些人對於復興黨沒有什麼用處。

那些底層的自耕農出身的讀書人還好一些。這些人本身就是在自己家的田裡面勞動慣了的人。就是在復興黨的治下,他們仍舊有像普通百姓一樣勞動的本事。那些徹底的脫產,完全不從事任何勞動的封建讀書人,他們把四書五經背的是不錯,可是對於復興黨來說,他們還就真的就是什麼用都沒有的。

別說復興黨內部了,就是在復興黨目前的核心統治區域的荊州和武昌地區的老百姓也都覺得,那些光會背些高頭講章的讀書人對他們也是屁用沒有的。和那羣人比起來,反倒是那些在商鋪裡學徒幹活的那種能寫會算的夥計、賬房和掌櫃們,對於大家的用處更大些。

畢竟,就是大家都接受了掃盲教育,自己也都能寫會算了,但是和那些數字感更強,實踐經驗更豐富的夥計、賬房和掌櫃們比較起來,還是人家的速度快,水平高。

商鋪的夥計、賬房和掌櫃在荊州和武昌地區的地位變化不是別的原因導致的。這完全是復興黨本身不僅不排斥和壓制商業活動,而且還提倡和鼓勵商業活動的原因。

在中國的歷史上,能和明朝的商業興旺程度相媲美的就只有宋朝了。相比較宋朝而言,明朝的商業繁榮程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作爲長江中游的主要城市,明朝的荊州和武昌都是華中地區的商業重鎮。別說荊州武昌這樣的大城市了,像枝江縣這樣一個荊州府下屬的普通縣城的商業都那麼繁華,以至於因爲商業的繁榮都催生出董灘口這樣的專門的工商業城鎮來了。那麼可以想象,像荊州和武昌這樣的人口幾十萬的大城市的商業會有多麼繁榮了。

當然了,大明朝商業的繁榮只是一種相對狀況而已。其實無論是對於大明朝這個政權來說,還是對於目前中國的絕大多數的老百姓來說,這種相對的商業繁榮其實都沒有什麼意義。

大明朝政府在這種商業繁榮上不能有效的進行稅收。明初的時候還好一些,文官集團那個時候還不是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他們還沒有辦法和代表國家利益的皇權相抗爭。

可是,自從明朝中後期文官集團形成利益集團之後,明朝除了嘉靖和萬曆兩個皇帝的時代,因爲皇帝的強勢所以國家的稅收在商業方面的分潤比較多以外,其他的時候,因爲文官集團作爲利益集團強力的把持着行政權力,以至於明朝政府除了像張居正那樣進一步的掠奪平民增加稅收以外,在增加財政收入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在大明朝,商業利益是被大地主大官僚所把持的。依託大地主和大官僚的中小商人勉強也能分潤一些商業繁榮的好處。可是對於老百姓來說,特別是對於張居正之後的老百姓來說,商業的繁榮對他們不僅沒什麼好處,反倒是壞處不少。

張居正改實物稅爲貨幣稅的辦法,確實進一步的刺激了明朝的商業發展。可是對於老百姓來說,手中根本就沒有任何貨幣的他們不得不接受更多的盤剝。

大地主和大官僚一方面用高利貸盤剝他們,另一方面這些把持着糧食和生活必需品貿易的大地主和大官僚們,還可以通過操縱市場的手段進一步盤剝他們。

要不是這樣的原因,怎麼會在大明朝整體因爲小冰河的氣候處於農業生產衰退,糧食大減產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在秋收時節糧食收購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低的情況呢。

青黃不接的時候放高利貸,賣高價糧。秋收的時候壓低糧價進行糧食收購。因爲商業的繁榮,幾乎所有的大明朝的地主都會這一手。

從這個角度上看,大明朝發達的商業並沒有給老百姓帶來什麼好處,反而對於老百姓是個非常倒黴的事情。

不過,這種情況在復興黨的治下可完全沒有。

原本在湖北地區從事商業經營的大地主和官僚,不是死在鎮壓的過程中,就是消耗在繁重的勞動改造裡了。開礦採石,燒磚運土等等等等繁重的重體力勞動,就是普通的勞動者幹起來都是非常傷身體的,更何況那些傢伙了。

復興會治下的大地主們除了被消滅掉的之外,都被複興會轉化成工業資本家了。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的刺激下,這些人可是賺了個腦滿腸肥。看到這些人的情況,那些頭腦靈活的中小商人們立即聞風而動。

荊州和武昌這樣原本就商業繁榮的地區,因爲復興黨的設備和技術支持,也因爲復興黨完善、合理、公平、公正的商業政策,重新煥發出她們本身的商業活力來。

更主要的是,原本的湖廣地區在大明朝的主要角色比較單純的是糧食生產。所以本地商人主要從事糧食貿易爲主。

現在,雖然復興黨的糧食政策是隻進不出,可是,因爲復興黨相對於大明朝這個環境強大的工業品生產能力,湖廣本地商人依託復興黨大量的、充足的、豐富的各種優質和先進的產品,反倒能夠開始向各個商業領域發展。

作爲原本就是商業城市的武昌府,現如今就是一個普通的夥計都是非常的難找的。因爲這座城市的市民,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參與到商業經營活動中去了。時空之門1619

———————————————————————————————

第383章 東改編2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173章 審判(1)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7章 準備(3)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章 穿越(4)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308章 終結者5第8章 準備(4)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2章 起步(6)第382章 東改編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5章 準備(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06章 終結者3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7章 開始(3)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4章 立足(2)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章 穿越(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24章 起步(8)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6章 準備(2)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84章 東改編3第383章 東改編2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