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理念(1)

學習和研究社會學出身的王書輝,在穿越之後的工作中常常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想要在封建中國進行社會改革,那麼用哪種理念來作爲支撐,指導自己今後在明末開展的社會改造運動,是個很重要,很核心的問題。

已經腐朽僵硬的儒家學說,是王書輝首先摒棄的。

王書輝不是一個反儒主義者。在某種程度上,他是認同孔子學說的。甚至可以說,他是個反對把儒家的創始人孔夫子的經典語錄和思想,進行考據和引申的原教旨主義者。

他首先不同意儒教非教論的觀點。

在他看來,儒家思想和秉持儒家思想的儒生們,與道家思想和秉持道家思想的道士們一樣。他們通過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與從上古時代開始流傳的中國傳統思想和習俗結合了起來,創造了思想淵源相同,但是具體的禮儀要求和行爲規範不同的宗教體系。

不過在歷史上,儒家思想變成了整個中國的法理思想,儒家宗教體系變成了整個中國政治體系罷了。

他認爲,儒教非教論的觀點,正是明末這個時代,開始進入殖民主義時代的,殖民主義先行者的西方傳教士們發明出來,用來對抗和瓦解儒家體系以傳播基督教的一種理論嘗試。

從歷史事實的角度上講,利瑪竇和他的支持者發明的儒教非教論,沒有實現幫助基督教傳播的實際目的。

王書輝覺得,儒家思想能夠成爲國家宗教,並在這個宗教體系也就是中國封建政治體系中,不斷的與中國人民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得儒家思想變成了中國封建主義的代名詞,孔夫子變成了歷代封建帝王的代言人,中國人把儒家思想和封建倫理奉爲道德和行爲準則。

造成這些結果的根本原因,是因爲孔子之後的歷代儒生們,爲了推銷自己的政治理念,不斷的改造和延伸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以達到通過儒家思想,維護封建王朝封建統治的目的造成的。

中國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在兩千多年的糾纏中,發展到了明清時期的時候。無論是封建主義制度,還是與封建主義制度已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儒家思想,都已經耗盡了他們的生命力。

無論明清時代的中國人,怎麼努力的嘗試挽回這種衰敗和絕望的進程,只要他們是站在封建主義和儒家思想的基石上的,那麼這種努力,歸根結底的要面對失敗的必然下場。

從根本上說,儒家思想兩千年來在中國的發展,實際上和西方世界黑暗落後,破敗腐朽的中世紀基督教神權政權思想一樣,是一個不斷的消解和滅絕其他意識形態的過程。

在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儒家思想的統治之後,中國人甚至沒有了像西方人那樣的,能夠通過本身就是假冒僞劣產品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進行文藝復興的能力。

而在事實上,兩千多年前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是整個地球文明史冊上,最爲強大和完善的各種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武器庫。毫不誇張的說,人類在普遍經歷了封建主義的摧殘之後,所謂的,新的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都沒有能夠超出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思想淵源。

甚至可以這樣說,某主義的中國化,實際上也是一位掌握了中華文明精粹的偉人,總結和完善中華文明所結出的碩果。

無論是哪種思想,什麼意識形態,離開了中國這個定語。對於中國,對於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堆毫無意義的垃圾。

王書輝認爲,明朝末年這個時代,在整個中國的宏觀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性節點。

中華文明發展到這個時代,是重新走上已經僵硬沒落的封建主義思想的回頭路上去,還是打破桎梏,走上獲得新生的重新復興之路。一方面要清除外部因素,抵抗和消滅野蠻種族對中華文明的器質性傷害。

另一方面,就必須通過復興春秋思想,選擇百家思想中的一家與中國發展到新社會階段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發展和創造出一個適合中國實際情況,中國人民能夠接受的,新的理論體系。

王書輝在有穿越門神器的支持下,並不缺乏物質和技術上的支撐。因爲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個人口龐大的國家,他甚至也不缺乏人力資源的支撐。

但是,他急迫的需要一個能個與明末的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相符合的,能夠推動中國向新的社會階段進步的,新的思想理論,來號召和凝聚自己的團體。

雖然掌握着未來世界的先進思想和海量知識,王書輝深深的知道,在沒有經過實踐的思想理論指導下,以此改造社會的話,都會經歷一個可怕的,反覆的,充滿了鮮血和戰火的過程。

好在王書輝雖然沒有偉人的魄力和天才智慧,但是他有一顆文科生外皮下,冰冷的工業主義者的價值觀。他通過對資料的總結做出了一個缺乏智慧,但是充滿了可操作性的決定。

他要把荀子思想,改造成披着荀子外皮的,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爲核心的,結合中國實際國情的思想理論體系。

簡單的說,就一個明末版的偉人思想。他的具體做法,就是要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貫徹唯物論,實踐論和矛盾論三個基本理論觀點。

選擇荀子思想的原因在於,無論明朝末年的思想領域事實上是怎麼看待荀子的,但是荀子仍然是公認的儒家思想家。而在荀子的經典中,他的具體思想主張,又完全與已經僵化和混亂的明末主流的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不同。

荀子的主張是唯物主義的,荀子思想對於歷史和世界的認知,是發展和辯證的。

王書輝在精心的挑選和後世的資源的幫助下,對荀子思想進行了初步的判斷分析。

他認爲荀子“明於天人相分”的觀點,可以發展爲客觀唯物論的觀點。

荀子在對世界運行規律的觀點上,完全不同於孔子,孔子認爲“天命”(物質世界規律)是一種盲目的主宰力。孔子及其弟子和後學力圖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貫通,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獲得存在論的支撐,另一方面又將“天道”(物質世界規律)唯心主義化。

荀子思想選取道家在“天道”(物質世界規律)上的自然觀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論宗旨卻不在於走向自然主義的道路,而在於凸現“天人相分”既物質世界規律與人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凸顯“天道”(物質世界規律)的客觀唯物性。

荀子在《天論》中寫道,“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荀子思想認爲,世界運行的規律是客觀性的,沒有意志、善惡、好惡的主觀性。

“天道”是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是物質屬性的,不是意識屬性的。荀子思想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自然機能看成客觀的,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視爲物質的。荀子思想認爲,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果。

在對世界認識的客觀性和物質性的大前提下,荀子思想對於人類世界的認識更加的客觀和唯物。荀子思想認爲,“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也就是說,荀子思想認爲,物質世界的規律,不會因爲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變,對人的善惡分辨完全漠然置之,人必須要遵循物質世界的運行規律來改造和發展世界。

這種唯物主義的思想延伸到了荀子思想對傳統的宗教迷信的態度,它認爲自然的變化與社會的治亂吉凶沒有必然的聯繫。認爲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種宗教儀式,僅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盡“人道”而非“鬼事”(《禮論》)。

王書輝在認識到荀子思想的核心內容,對整個世界的看法是客觀唯物主義的思路之後,對荀子思想進行了系統的歸納。

他把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總結爲“客觀唯物主義”。

他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總結爲“人對物質世界的主觀能動性”。

他把荀子“化性起僞”的性惡論思想,總結爲“人對世界的認識是通過勞動實踐實現的”。

他把荀子“法后王”的思想,總結成“物質世界是在不斷髮展的。”

他把荀子“天官薄類”和“心有徵知”的思想,總結成“人對世界的認識是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

他把荀子“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的觀點,總結成“世界的發展是在矛盾中進行的,王道和霸道這兩個概念,就是在國家的發展中的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

總而言之,王書輝把唯物論、實踐論和矛盾論,通過對荀子思想的異化解讀,形成了一個適應明末時期中國社會和古代中國人的,成體系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理論體系,並且把這個思想理論體系命名爲“萬物一統律”。

至此之後,王書輝創立的披着荀子思想外皮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萬物一統律”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總結中國歷史發展規律的“萬世歸一律”,成爲王書輝在明末改造中國的領導團體,所接受和運用的,唯一思想理論。

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2章 日常(4)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10章 終結者7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1章 起步(5)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4章 立足(2)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章 穿越(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29章 日常(1)第24章 起步(8)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0章 日常(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33章 理念(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74章 在山東(9)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304章 終結者(1)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2章 日常(4)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4章 穿越(4)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