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

當皇帝的人可以有文青氣質,但是讓文青來當皇帝肯定不行。

在正常的歷史上,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檢的表現,相當的文青。他哥哥朱由校給他留下來的勉強可以維持住的朝局,讓滿腦袋四書五經君子之道,沒有接受過正規帝王教育的朱由檢,破壞的非常徹底。

沒有了宦官內廷勢力的制約,在正常的歷史上,整個崇禎年間的大明王朝都陷入到徹底的黨爭泥潭之中。而在本時空裡,因爲王書輝和復興黨的出現所造成的蝴蝶效應,整個中原地區都陷入到農民造反軍肆虐的危機之中。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農民造反軍的勢力發展的特別的壯大。他們把明王朝的整個陝西、山西和河南,乃至北直隸地區都拖入到了一片混亂之中。

在這種局面下,朱由檢就是再文青,也不敢把江山社稷託付給道貌岸然,僞善到骨子裡,只知道撈錢的文官官僚集團手中。瞭解軍事,至少能把天下局勢捋清楚掰明白的魏忠賢,機緣巧合的成了朱由檢可以清楚的瞭解到天下實際情況的唯一渠道。正是這個原因,他纔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徹底的失勢,並最終被朱由檢暗中處決。

朱由檢現在只能捏着鼻子用魏忠賢這個他眼中的“大奸”來維持朝局。甚至在己巳之變中讓朱由檢恨到了骨頭裡的袁崇煥,他都咬着牙沒有殺掉。

因爲剛剛掌握了點帝王平衡之術的朱由檢知道,他需要用袁崇煥的性命,來拉攏住朝中唯一一個不是隻知道黨爭,能夠在軍事上有點建樹的東林黨大學士孫承宗。

畢竟,通過祖大壽的事情(祖大壽在1629年的京師之戰裡臨陣脫逃,帶領麾下士兵無視朝廷命令撤回遼東。)朱由檢已經充分的認識到朝廷對邊鎮軍閥徹底失去了控制的險惡現實。現在的他,不僅需要孫承宗所在的東林黨來制衡魏忠賢,更需要藉助孫承宗的資歷和威望來壓制邊鎮已經失去控制的軍閥們。

復興黨掐住了陝西到湖北的武關和河南到湖北的武勝關,徹底的斷絕了農民造反軍進入湖北地區的路徑。通過打擊農民造反軍頭目,吸收和改造流民的方式,復興黨一方面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民造反軍的實力。但是在另一方面,因爲復興黨卡住了湖北地區,也使得農民造反軍的勢力更加集中。

更主要的是,復興黨在王書輝的指示下,一方面通過軍事打擊的手段不斷的消解那些不同規模的農民造反軍的實力,不斷的吸納勞動力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和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等農民造反軍的大小頭目們展開了貿易上的交流。

優質的滑膛槍、滑膛炮,以及各種板甲、長矛等高質量的冷兵器,被複興黨用來和各路農民造反者之間展開人口交易。

缺乏糧食和兵器的農民造反軍雖然在各地聚攏了大量的人口,並將這些人口用在針對明王朝政府軍的作戰中,承擔炮灰的角色,但是因爲在惡劣的小冰河氣候導致的農業生產衰退和嚴重的土地兼併,大量的破產農民主動和被動的聚集在各路農民造反軍的麾下,也讓各路造反勢力產生了相同的煩惱。搶來的糧食實在沒辦法養活這麼多的人,就是炮灰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在這種情況下,軍事實力強大的復興黨居然能夠用寶貴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和本時空產品相比,復興黨兵工廠生產那些鑄鐵槍炮的質量是無人能及的)的“先進”兵器以及質量比本時空的所有產品都高的冷兵器,來和他們交換他們擁有的,數量最多,已經成爲累贅和負擔的人口,各路的造反軍對於和復興黨交易當然都是相當爭先恐後的。

在陝西和湖北之間的武關,以及在河南和湖北之間的武勝關,因爲這種兵器和人口的交易,甚至產生了兩個巨大的集市。

隨着交易的正規化和常態化,除了人口交易之外,各路造反軍在劫掠的過程中所得的各種財物也被用來和復興黨交換糧食和軍事物資了。

畢竟,因爲普遍的自然災害,特別是因爲復興黨在糧食政策上採取了只進不出的政策,明王朝政府的統治區域裡,依靠大運河的補給,糧食價格還能勉強維持在十五六兩銀子一石的水平上,但是不論是遼東地區還是農民造反軍肆虐的,當地糧食生產遭到徹底摧毀的陝西、山西和河南地區,這些地方的糧食價格全部崩潰,無法維持,形成了一種有市無價的狀況。

在造反軍肆虐的中原地區,糧食價格普遍高達每石二十七八兩、三十兩左右的水平。但是市場上仍舊基本上看不到什麼糧食。

在這種情況下,只知道破壞不進行生產建設的造反軍,只能通過將劫掠所得低價賣給復興黨以換取高價糧食。

在和復興黨的交易中,造反軍無疑是吃虧的。人口換武器不說,因爲人口在造反軍裡不值錢。但是復興黨通過低價收購造反軍的劫掠所得,高價賣出糧食的形式,確實是在各路造反軍身上吸血的。

高迎祥就曾經因爲不滿復興黨的低買高賣政策,派遣麾下的“老回回”馬應守率領五千“大軍”進攻復興黨駐守的商洛地區,準備給復興黨嚐嚐厲害。

不過隨後馬應守的五千“大軍”,轉眼就被複興軍在商洛城外的一個二百五十人的連隊擊潰。馬應守本人也在作戰中倒黴的被複興黨的炮彈擊中,徹底的變成一堆碎塊兒。在這之後,高迎祥以及高迎祥領導下的各路造反軍才徹底的老實了下來。

即使這樣,復興黨湖北根據地還是懲罰性的關閉了三個月對造反軍的交易,並派遣了一個臨編團深入河南地區,將在這個地區裡佔據兵力優勢的羅汝才造反軍勢力徹底擊潰。在這次軍事威懾行動中,羅汝才麾下的“東山虎”和“轟塌天”等幾員“重將”被複興軍當場擊斃。羅汝才本人還是在換了女裝之後才僥倖的趁亂逃脫,最終投靠了高迎祥。

從這次事件平息以後,整個中原地區的幾十支造反軍勢力對於復興黨徹底的服軟。他們在和復興黨交易中也徹底的守起規矩來。

從這個角度上看,造反軍在和復興黨的交往上確實是非常的吃虧的。在某種意義上,他們處於一種非常委屈的地位。他們一方面要爲復興黨提供人口換取各種軍事物資,另一方面還要用劫掠所得換取糧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完全扮演了一種背黑鍋頂屎盆子的“臨時工”角色。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講,復興黨的所作所爲也在使得原本分散的造反軍勢力不斷的合流。更主要的是,通過和復興黨的人口交易,造反軍本身脫離了原本的歷史上那種使用木棍、石頭憑着人數往上堆的無奈方式和明王朝政府軍作戰的“土賊”狀態。

使用復興黨的兩個小機械廠生產的“精良”武器,正在不斷火器化的造反軍主力,在裝備上不僅快速的追平明王朝政府軍,而且正在全面的超越明王朝政府軍。

在原本的歷史上明王朝方面對農民造反軍的鎮壓非常得力的楊嗣昌和洪承疇,在中原地區和陝西地區面臨的不再是各方面都非常落後的造反軍了。

和歷史上的情況不同,像原來的歷史上一樣得到重用的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沒有在剿滅造反軍方面取得任何戰果,反而在和陝西造反軍的作戰中被打得丟盔棄甲屢戰屢敗。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差點消滅農民造反軍,捧着尚方寶劍總督五省兵力的兵部尚書楊嗣昌,現在落魄的只能在洛陽城裡困守城池。

糜爛的中原,失控的邊鎮,萎靡的財政,嚴重的通脹,飛漲的物價和肆虐的民變、兵變,使得勉力維持朝政的朱由檢心力憔悴。

他怎麼也搞不明白,明明前幾年哥哥在位的時候大明朝還好好的。怎麼才幾年的功夫,到了自己上臺的時候,天下就亂的徹底的不可收拾了呢?

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368章 在山東(3)第6章 準備(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25章 開始(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8章 起步(2)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40章 妖僧(4)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383章 東改編2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72章 在山東(7)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5章 立足(3)第5章 準備(1)第14章 立足(2)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5章 理念(3)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20章 起步(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305章 終結者(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