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

“朕前日接到愛卿密奏,說是山東曲阜的孔府賬金有些出入,錦衣衛覈查後已確係屬實,而山東總兵劉澤清去年上報,說是山東的巡按御史去年被賊人所屠。”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笑了笑,看向黨崇雅,繼續道:

“朕已經看出來愛卿對大明忠心耿耿,如此,便任命你爲新的巡按御史,替朕監察山東,看管劉澤清,卿等可有異議?”

崇禎皇帝這一手,不僅讓自以爲摸清皇帝套路的馮銓面色震驚,更是讓東林黨們又驚又嚇,有些人聽到開頭那句話,更是對黨崇雅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態度尤其憎惡。

驚的是崇禎皇帝沒有直接了當的黨崇雅給抄家滅門,反而將他從此打發出朝堂班子,扔到山東那種窮兇極惡之地去了,嚇的則是崇禎皇帝居然對曲阜的孔聖人府如此關心。

黨崇雅張大了嘴一時說不出話來,說道:

“臣...這...不是臣上的摺子啊!臣...”

黨崇雅沒說完,馮銓便是跳出來打斷,笑着說道:

“哎,恭喜黨御史,賀喜黨大人了,沒想到黨大人如此愛國,真是令下官汗顏哪!”

魏藻德笑了笑,也是裝腔作勢的拱手道:

“黨大人此番代天子監察山東,若是飛黃騰達,回來可不要忘了我這個糟老頭子纔是。”

東林黨已經被殺怕,無論心底驚嚇成什麼樣,也是一句話都不敢多說,只是在心底不斷猜測。

崇禎這昏君妄殺忠臣,此番黨崇雅把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屁事兒沒有卻還混成監察御史出京享福去了,看來定是先前昏君口中那個摺子的原因。

黨崇雅背棄東林聲譽,和那昏君有約在先,實在可恨!

看着臣子們的反應,崇禎皇帝無聲的笑了笑,顯得非常滿意。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朝堂上東林黨的勢力需要彈壓,閹黨、勳戚和保皇黨的勢力也需要培植,但卻也不能讓他們對自己套路摸的太清楚。

不然像馮銓這等自以爲熟知天子的人,很容易蹬鼻子上臉,這次也算是給所有人一個警告。

崇禎皇帝以準備動身爲由把黨崇雅支出殿外,沒事人一樣的繼續說道:

“這下一件事嘛,是朕讀了《天工開物》一書,再三思慮之後,決定裁撤兵仗局與軍器司的無用官員。”

“裁撤官員以後,軍器司更名爲軍器局,在東直門外新設一個工仗局,此工仗局暫時隸於工部,與兵仗局和軍器局一齊負責今後的將士們的兵器、盔甲、過冬衣襖以及宮中御用儀仗等物。”

看崇禎皇帝這意思,在東直門外新增設的這個工仗局似乎是要專門負責民間各種器械、農具與民房的籌建事宜,看來油水很多啊。

工仗局隸於工部,兵仗局隸與內監,而軍器局整改後卻自成一派,今日商議過後,在京便是要形成三局分別管理各種興建工作的系統。

“對了,李若鏈,速派緹騎出京前往奉新,召宋應星進京,就說朕拜他爲工仗局局長。”說到這裡,崇禎皇帝不等李若鏈道是,卻忽然擺擺手,頗爲慎重的補充道:

“不,你派一個得力的千戶親自出京,告誡隨行的緹騎們,一定要恭恭敬敬的請宋老先生進京,有如對待藩王貴戚,不許有絲毫的怠慢。”

“若是宋老先生進京少了一根頭髮,朕誅了他們的九族!”

李若鏈趕緊躬身說是接旨,崇禎皇帝無論啓用馮銓入閣,還是啓用王紹微爲吏部尚書,都沒有達到如今這樣極爲重視的地步。

“難道這宋應星是什麼神人不成,居然能讓皇上重視到如此地步。”帶着這樣的疑問,李若鏈也是不敢怠慢,歸列之後便是在心中細細思索出京的合適人選。

正待此時,上任不久的內閣次輔範德璟忽然出班,躬身道:

“啓奏陛下,陛下已足半月未朝,通政司文武官員奏章堆砌小山一座,臣請陳事上意。”

崇禎皇帝看了一眼範德璟,覺得現在東林黨總算沒有自己剛穿越過來時候那麼囂張了,決定改日復朝,點頭示意繼續。

“立秋之後,天氣轉涼,如今陛下廣施仁政,取消遼餉,免一年天下賦,誠然,宣、大軍餉皆已補足,三軍慶功,爲陛下所賀,然形勢依然危急,不可大意。”

“遼左吳三桂所呈奏摺昨日已抵通政司,其言遼東軍民急需過冬之物,請陛下撥銀八十萬兩,以解燃眉之急。並且吳三桂在奏章中說,遼左軍民爲朝廷兢兢業業御邊數十載,若想補足軍餉...至少需三百萬兩!”

“什麼?這吳三桂竟敢獅子大開口,索要三百八十餘萬兩餉銀,真乃賊子!”

“陛下,吳三桂要挾朝廷,此乃大逆不道!”

範德璟這話說完,冬暖閣裡面當時就炸開了鍋,崇禎皇帝也是將臉色沉了下去,冷哼着自語道:

“果然,無論朕死與不死,大明亡與不亡,這吳三桂終究還是一個只爲自己利益着想的軍閥而已!”

“陛下?”一旁的直殿監掌印李春明顯是沒聽明白,頓時詫異的詢問過來。

三百八十萬兩,現如今的國庫倒是能輕而易舉的拿出來,但是這樣巨量的白銀,就因爲吳三桂這一紙奏章便是拱手相讓?

而且這賊子在摺子裡也寫的明明白白,八十萬兩隻能解燃眉之急,三百萬兩軍餉則只是個開始。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甚至能看見此刻在山海關之中吳三桂那狗漢奸險惡的嘴臉,不由得捏緊了拳頭。

“好個賊廝,真當我大明無人,吃定了朕!”

新上任的內閣首輔範德璟論才學、論能力,都是遠遠超出當今的內閣首輔魏藻德,對於這些,崇禎皇帝心中明白。

崇禎皇帝有心直接處理掉吳三桂,但是奈何時勢不許,如同吳三桂的遼東軍一樣,現在中原各地實際上全都是這樣的軍閥。

真正聽自己調派的,只有高傑、白廣恩、周遇吉、黃得功等區區幾鎮而已,況且新軍剛剛編練,有些營還在招募兵士,未曾操練。

現在看來,千萬不能和吳三桂撕破臉皮,一邊穩定內部的同時,一邊要將吳三桂這賊子穩住。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從前是八大蝗商們有錢有勢,東林黨有名有權,但卻比不上手握刀把子砍人的崇禎皇帝,現在情況反着來了。

崇禎皇帝手中的力量遠遠不如吳三桂,而遼東軍手中又握着山海關這個命脈,倉促開戰,只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轍。

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