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

“...經內閣議定,武舉與文舉同,設新建伯王先通等十八人爲同考官,設城防軍都督董琦等四人爲主考官,爲期九日,分先、後、末三場,每場三日...”

幾天之後,開始有順天府衙門的差役上街張貼告示,將朝廷銳意改革武舉之事通告,這時候已經有不少百姓圍攏在告示旁邊,一些尚認得字的人便開始好心的爲其他人一句句念出來。

這次武舉改革,其實也是崇禎皇帝臨時起意,改革不深,考試程序、辦法等並無多少變化,但重視程度卻大大提升,進而擡高武人的地位。

這人唸完,其餘人都變得有些興奮,一箇中年男子抹着眼淚道:“皇上聖明,皇上聖明啊!老頭子我這輩子沒趕上,但是我家那渾小子趕上了。”

“是啊是啊,考武舉能做官,還能光宗耀祖哩!”又一個婦人說道。

這時候,周圍騰起的議論聲讓不少關注武舉的人有些煩躁,一閒着屁事兒沒有路過的精壯漢子聽聞武舉二字當即過來旁觀,扯着嗓子喊道:

“別吵別吵,聽他繼續念!”

攝於此人渾身的大肉塊頭,旁人都有些懼怕,不再出生,卻又開始小聲議論。

那人清清嗓子,一字一字的道:“...此次武舉爲先例,規定期限內趕至京師者,皆可參試,三年後再行舉辦,便要由院試、鄉試中舉者纔可來京參加會試、殿試...”

實際上,由於改革倉促,並且原先並沒有武舉的院試和鄉試,讓這些武人按照文舉的規定來,顯然是強人所難,也看不見自己的誠意。

所以崇禎皇帝特准此次武舉爲先例,但凡入京者皆可參加,這樣以來,雖然想混進來的雜魚多了,可很多心存顧慮的人卻可以來大展拳腳,保不齊會出一個霍去病那樣的人才。

正當衆人感慨議論之時,那人又繼續念道:“武科童試,在縣、州、府進行,考中者爲武秀才;武科鄉試,在省城進行,考中者爲武舉人;武科會試,在京城進行,考中者爲武進士。”

“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通過殿試分出等次,定製三等,稱爲‘武三甲’,一甲是前三名,頭名爲武狀元,二名爲武榜眼,三名爲武探花。”

“前三名世稱爲“鼎甲”,獲賜‘武進士及第’資格;二甲十二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二甲以下的都屬三甲,獲賜‘同武進士出身’資格。”

自有明以來,朝廷如此詳盡的規定武舉制度還是頭一次,許多人得知後都是雀躍歡呼不已,他們中不乏那些大字不識一個,卻渾身力氣的糙漢。

對於這種人而言,考文舉顯然不可能,參軍從最底層幹起又因爲種種原因不想去,唯一的出路,便是武舉。

按這上面所寫,殿試的規格應當很高,而且是由當今皇帝親自主考。

武科殿試成績揭曉後,在養心殿唱名,紫禁城西門外掛榜,並賜給武狀元盔甲,然後由城防軍兵士組織護送武狀元歸第,炫耀恩榮。

殿試結束後第二天,將在兵部舉行盛大的“會試宴”,由兵部尚書朱大典親自將崇禎皇帝賞給武狀元盔甲、腰刀等交予其手,並且還會賞給衆進士銀兩和稱號殊榮等。

就從此次朝廷改革武舉上看來,雖然都是武科,但等級差別依舊甚大。

武進士一、二、三甲的等級和榮譽大不相同,自然萬中挑一的武狀元將會出盡了風頭,登第後的三天內,更可以披紅掛綵,上街誇官,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了。

聽到這裡,周圍衆人都是嚥了下口水,照這麼看來,當今陛下重視武人那傳聞是真的了,那麼自己要是去參加,能達到什麼地步?

殿試以後,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將職,但這正是到了此次丙戍武舉改革與歷代武舉的不同之處。

大明在去年增設了類似軍校的學院,如今已經籌建完畢,更名爲“順天皇家武學院”,靜待第一批學員的到來。

有一段時間,崇禎皇帝曾對學員從哪裡招生煞費苦心,這次總算是找到了好生源。

在殿試結束之後,三甲之內的武進士們都可以進入學院就讀,因爲他們的武藝在武舉上已經得到考證,接下來要學習的,便是謀略與兵法,還有一些簡單的識字、寫字。

當然了,畢竟是武學院,最基本的武藝還是每月都要大試,以便綜合評定,爲各學員定級。

而且朝廷這次吊足了胃口,說但凡是經過武舉出身,又在順天皇家武學院就讀研習畢業出來的,都可以直接授予從六品到從五品不等的武勳。

注意,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每人都有。

除此之外,畢業生將按照學院中綜合成績,授予參將、遊擊、都司、守備、衛所等各級實權軍職,外出統兵,爲朝廷效力。

武舉各級考試,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每科錄取人數也有定額。

考慮到武人多不能文,歷朝所考策、論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場成績突出者又往往敗於內場,於是崇禎皇帝乾脆直接下旨廢除策、論和默寫《武經七書》的成規。

崇禎皇帝明旨規定,武舉只“試武”,也就是說,本朝之後的武舉,就算你大字不識一個,只要其它方面都有過人的才能,一樣可以成爲武進士,甚至是武狀元。

當然,到了學院裡你若是想正常畢業,起碼出來以後自己名字還是要會寫的,不過如今社會上歧視武人之風很盛,經此一改,自然是有好有壞。

武人覺得弊政已除,紛紛銳意進取,想要參加武舉,可文士們卻冷笑不止,徹底將武者看成纖纖武夫,粗鄙俗氣。

畢竟有明至今,文人骨子裡的優越感不是幾年就能祛除的,不少士子都當個笑話去看,畢竟武舉現在就連最基本的四書五經都被廢了,就算會耍大刀,那也不會有太高成就。

“武闈但以弓馬技藝爲主,內場文策不論工拙也。”那人剛剛讀完,便有一個士子冷笑幾聲,搖頭晃腦的說道。

“所言不錯,武夫試文,其策有極其可笑者。如‘一旦’二字多作‘亙’字,‘丕’字又作‘不一’字,蓋緣夾帶小本字畫甚密,不能分晰,故抄謄訛錯耳。”又一個青衫翩翩的士子應道。

第三個士子趕緊大笑接道:“又如‘國家’字應擡高一字,則凡論古今地名處,如‘國家四郊多壘’、‘社稷危亡’之類,亦無不擡頭。”

“有極可笑之武夫亦自稱‘生員’,則應於行內稍偏,乃又將‘生人’、‘生物’、‘生機殺機’之生字,一概偏在側邊。”

“如此者不一而足,然外場已挑好‘雙好’字號,則不得不取中。幸武闈無磨勘之例,可不深求耳。”

士子們越說越來勁,紛紛說起曾經武科會試時發生的事情,其實想來也不會覺得意外,讓那些習武之人拿着筆桿子做卷,的確會錯漏百出。

“如此看來,當今陛下果真賢明,革除弊政,武夫當真便成了‘武夫’,妙哉,妙哉!”最開始說話那士子一拍手中摺扇,哈哈大笑着揚長而去。

武人們個個都是憤怒異常,不少人已經攥緊了拳頭,殊不知,這批士子說完話離開之後,人羣之中某幾個微微皺眉,不動聲色的跟了上去。

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