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

“呵,篡奪?”坐在龍椅上的多爾袞倍感舒適,現在的他,只是爲自己從前的婦人之仁而感到可笑,“我早該取代福臨,登基爲帝,不然我大清,也不至於到今日這種地步。”

“宣讀吧,孫學士。”

范文程忠於老奴酋黃臺吉,當初就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之時,他便不斷獻計,與前者百般爲敵,這次幫着豪格逃出盛京,實際上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因范文程之事而剛剛晉升爲內院大學士的孫之獬點點頭,拿出親自草擬的所謂即位詔書,開始一板一眼的宣讀。

明崇禎二十一年正月,清攝政王多爾袞在關外忽然發動政變,殿上擊殺林親王代善,先行下手,一舉肅清了盛京內外所有反對勢力,並且將福臨與布木布泰囚禁在鳳凰樓之中。

消息傳出,韃清八旗不可避免展開了一場血腥內鬥。

先是鑲黃旗固山額真鰲拜、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揮兵來攻,而後又有鑲紅旗兩位都統盛京城內反叛,頗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不過多爾袞事先謀劃充足,每個方向都考慮的非常完善,這些反對自己的活動,很快就都被他一一擊滅。

多鐸殺潰鰲拜,陣斬其首,多爾袞更率兩白旗剿滅譚泰和鑲紅旗的背叛,在盛京城內誅殺了譚泰。

譚泰是韃清開國元勳揚古利之弟,原屬東海女真庫爾喀部,所屬家族曾是奉明廷旨意圍剿建州的女真諸部之一。

他的背叛,直接導致多爾袞對原本兩紅旗和兩白旗大臣展開了一次性的清洗,其中就包括將揚古利死後遺留下來的一家老少在盛京當衆斬首,這在盛京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

政變七日之後,內外反對勢力幾乎都被多爾袞肅清得差不多,這時才由內院大學士孫之獬宣讀即位詔書。

一六四八年一月十七日,愛新覺羅·多爾袞正式繼韃清皇帝位,改元宣統,大赦天下(遼左)。

這個消息傳到大明紫禁城的時候,崇禎皇帝正在暖閣喝茶,起先面色凝重,直到聽見多爾袞取的那個“年號”,纔是“噗”地一口噴了出來。

正稟報的王德化自然不明白這麼大的事皇帝爲何笑得前仰後合,他只能從皇帝的反應中看出來,他應該是胸有成竹,對建虜能否被多爾袞統合並不是很在意。

實際上,崇禎皇帝聽到這個年號就是想到了後世愛新覺羅家族的那個亡國之君溥儀,纔是單純的感到好笑。

這不是天意是什麼,老天,你讓我穿越過來,這是不是你給我的第一個信號,韃子他嗎的要玩完了!?

多爾袞取這麼個年號,意思崇禎也明白得差不多,就是在向大明挑釁,寓意他大清乃是正統,殊不知卻陰差陽錯的撞上了後者的笑點。

且不說皇帝對這件事笑成肚子疼的反應,朝野上下自然是震驚不已,兵部朱大典的摺子上也說了,關外適逢如此鉅變,若禁軍主力還在,必定是收復遼東的好機會。

朝臣的意思,是對退位的小皇帝順治表達惋惜,藉着這個因由,向世人宣稱多爾袞的殘暴不仁和衆叛親離,大明纔是正統。

在崇禎皇帝看來,大明本來就是正統,建奴就算自立了一百個皇帝,那也還是蠻夷,這他孃的還用特意去宣示。

這不是多此一舉麼?

包括李自成、張獻忠在內,他們起義小運動整了大半輩子,頂了天也就是來上一句“暴明運數將終”。

誰敢說朕不是正統的,說出來,看天下人不笑話死他!

崇禎皇帝是個不安生的主,宣示正統這個傻子的事不會幹,直接給pass掉,但是朝臣建議也有好的一面,韃子這個亂下來的功夫,得趁他病要他命。

便是如今京軍主力不在,要不了他的命,這麼好的機會也不能浪費了,那也要鬧他一鬧,讓他傷筋動骨。

實際上崇禎皇帝心裡明鏡似的,就算主力在,傾巢而出,那也不可能要了建奴的命,沒準還一不小心又把他們整合起來。

於是崇禎連夜給東江鎮的總兵黃蜚下旨,這前去傳旨內宮司禮監的人選,自然還是回到京師不久的李鳳翔當仁不讓,反正這貨東跑西跑的也習慣了。

讓他多出點差,見識見識市面也好。

最主要是用這小子放心,除了貪點份子和孝敬以外,這麼多次了也基本沒別的心思,事兒都辦的利利索索,省心。

該多說的讓他說的大張旗鼓,不該多說的向來也是絕口不提,偶爾還能把自己宣旨的意思揣測的八九不離十,來一個完美配合。

小李子傳旨的功夫可以說是練到家,快晉升成“人旨合一”的境界了,這樣的機靈鬼誰不喜歡用。

......

“大帥,建奴出這麼大的事兒,朝廷這次的旨意不用猜,肯定是叫咱們配合大軍,來一個東西夾擊,收復遼東吧。”

東江鎮遊擊將軍唐世榮在黃蜚他舅黃龍做東江鎮總兵的時候,就跟隨在麾下走南闖北,雖然不算怎麼出名,如今卻也是黃蜚的左膀右臂,頗有能力。

後來黃龍在旅順口被清軍伏擊戰死,因爲他沒兒子,所以朝議選了外甥黃蜚繼承爲守備。

爲什麼不叫他繼承總兵?

一是於理不合,當時的黃蜚太年輕了,而且屁軍功沒有,直接做總兵很難服衆,二便是東江鎮已經被建奴攻陷了,哪來的總兵可做。

從崇禎六年開始,黃蜚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大捷雖然沒有,卻是小功不斷,順順利利的從守備升署都督同知、援剿遼東水師總兵,已經算得上是久經善戰的一名總兵。

崇禎皇帝穿越過來之後的十幾天,兵部還給他加了提督關遼通津淮海江鎮水師便宜行事的銜頭。

這個事兒當時崇禎是不知道的,畢竟忙於保命無法自拔,對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事兒可能一晃眼就掃過去了,壓根沒在乎。

要麼說金子在哪都能發光,當時的關外渤遼之地,毛文龍死後幾無明軍將帥,但黃蜚不光在如此惡劣的形勢下活了下來,還不斷建功,遼左人皆稱“小毛帥”。

他不斷打游擊,時不時還率兵登陸,策應遼左揭竿而起的漢人義軍,讓金、復一帶的清軍十分頭疼。

崇禎十九年的時候,崇禎皇帝從兵部任命公文上發現了這顆金子,剛巧當時有重建東江鎮的心思,便派他任了總兵。

要說當時崇禎給了黃蜚什麼,除了總兵的空名和所謂皇帝信任你相信你的激勵言語之外,幾乎就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東西。

如今再一看,東江鎮不僅叫黃蜚建了起來,而且還愈發的發展壯大,便是連朝鮮境內的鐵山都已經插上了大明的國旗。

李鳳翔來到這裡時,見到軍容嚴整的東江鎮兵馬也是驚歎不已。

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