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魏王冕

公元216年春,曹操在取得漢中後司馬懿建議乘勢去取西川,但曹操並沒有聽他的,而是留夏侯淵督張郃、徐晃等留五萬人馬駐守漢中,以丞相長史杜襲爲司馬督尉督漢中事,自己則率大軍返回鄴城,到鄴城時已是五月。

曹操有他的打算,那就是想借攻取漢中以爲功勞要漢獻帝封他爲魏王。曹操自感年邁,如果在自己還能率兵征戰的時候不討封王位,恐怕以後就難有機會了。因此,曹操在取得漢中後便返回了鄴城。

曹操返回鄴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董昭瞭解曹植這幾個月來在鄴城的業績,董昭當然不敢隱瞞,說曹植經常與丁儀、丁廙兄弟倆及楊修在一起喝酒,而且經常喝醉,曹操十分生氣。曹操知道曹植愛喝酒,平時可以,可作爲鄴城的主政人責任重大,如果再時常喝醉酒豈是一個領導者所爲?曹操之所以留曹植守鄴城,那也是曹操的偏愛,曹操想培養曹植爲接班人,讓曹植在主政上來磨練一下,可惜曹植不珍惜,也沒重視。

待曹操來到曹植的府邸時,見曹植正與丁儀、丁廙兄弟倆對飲,曹操大怒,當即踢翻了酒桌,嚇得丁氏兄弟跪地求恕,不敢擡頭。曹操對二人怒道,“快給我滾!”

喝走了丁氏兄弟,曹操怒視着曹植,斥責道,“整日喝酒!整日喝酒,象你這樣以後怎成大事!”

曹植已經站不住了,道,“父親,我,這是,處理,完了公事才,,纔回家喝酒的。”

曹操怒道,“處理完了公事就喝成這樣?哼!晚上寫份悔過書與我送來!”說罷,曹操轉身離去。

曹操返回府邸,令人將曹洪、曹仁、夏侯惇及董昭、陳羣、劉曄、賈詡、司馬懿等人找來,向他們說明白自己想進位魏王之事,夏侯惇首先發言,道,“主公,你還要求封什麼王啊,直接稱帝算了,我看漢獻帝也是草包一個,哪有能力統治國家。”

陳羣也道,“夏侯將軍說的對,自古以來朝政更替這是常事,當一個國家的國君昏庸無能之時,有賢能人士出來代之,這是萬民之福、天下之福,還望魏公代漢另立。”

曹操看了看衆人,見沒有再發言的了,便道,“天下的大事,只掌握在一個人的手裡,這叫權力,現在我就掌握着這個權力,手裡有了這個權力,對政治就能產生影響力,這就叫執政,未必非要一個皇帝的虛名,假如上天確定曹家能出天子,我甘願做周文王,象他一樣爲他的兒子打開一個局面,這不更好嗎?”

衆人聽罷當即明白,曹操的意思就是自己不稱帝,將來叫自己的兒子稱帝。武王伐紂就是這個道理。

董昭道,“魏公言之有理,自古君禪位於臣,那也是君先封臣一個國號,然後這個國家纔有名份、才興旺起來,我的建議是魏公進封爲魏王。”

羣臣都點頭稱是,曹操看向司馬懿,問,“仲達有何高見?”司馬懿慌恐,忙拱手道,“附議、附議。”

於是商議已定,曹操令賈詡進見獻帝,向獻帝爲曹操討封。

曹操每次受封爲什麼都是讓賈詡去奏請獻帝呢?那是因爲賈詡在李傕、郭汜挾持獻帝東歸時賈詡保護過獻帝,獻帝對他很是信任。現在朝庭的大臣幾乎都是曹操的心腹,原班舊臣都已老去,所以,賈詡之言獻帝還是聽進去的。

在朝堂上,賈詡拜見了獻帝,具言曹操取漢中之功,奏請獻帝冊封曹操爲魏王,獻帝一開始還猶豫了一下,大理鍾繇奏曰,“皇上,今四海未平,梟雄劉備與孫權各據一方不服王化,唯魏公披荊斬棘、不辭勞苦地爲國家掃平叛逆,可謂嘔心瀝血、肝膽相照,問世間能有誰與他相提並論?如果進封魏公爲魏王,則使皇上的權威盛於四海,使叛逆者相形見拙、漸而歸於王化,這何嘗不是一件大好事呢?”

獻帝無言以答,笑道,“卿言有理,准奏,朕就封魏公進爲魏王,擇日讓御史大夫劉艾持節到鄴城去冊封,鍾愛卿可起草一份冊封令。”鍾繇謝過退下。

其實鍾繇不諫言獻帝也會冊封曹操的,因爲曹操現在是獻帝的老丈人,獻帝對曹操還是感恩的。

到了良辰吉日,獻帝令御史大夫劉艾持節、拿着鍾繇寫的詔令前去鄴城,曹操推辭不授,劉艾次日又去,曹操還是不授,劉艾爲難了,他還以爲曹操真的不想進位魏王,便找賈詡道,“魏國公兩次冊封而不授,這該如何是好啊?難道魏國公真的不想進位魏王?”

賈詡道,“御史大人,魏國公爲國家社稷瀝心操勞、鞠躬盡瘁而不願拜王受封,真乃一忠臣也!問世間誰與比之?象這樣的忠臣越不想冊封就得越冊封他,待我去勸勸魏國公,明日你再去冊封。”

次日,劉艾持節又到魏國公府,曹操引衆家人及文武跪迎節杖,劉艾又打開聖旨念道,“自古帝王,雖號稱相變,爵等不同,建立功德,光啓氏姓,延於子孫,庶姓之於親,豈有殊焉。昔我聖祖受命,創業肇基,造我區廈,鑑古今之制,通爵等之差,盡封山川以立䉒屏,使異姓親戚,並列土地,據國以王。今特封魏國公進爵爲魏王,使持節行御史大夫、宗正劉艾奉策璽玄土之社,苴以自茅,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君其正王位,以承相領冀州牧,其上魏公璽綬冊封。”

曹操拜謝接印璽、虎符,受魏王之封,加九錫,設天子旌旗,出入稱敬蹕。自此,曹操的身份與天子只有一階之差。行天子車杖,實際上他就以天子自居了。

曹操受封魏王后,他就加快了立世子的進程,在曹植和曹丕之間,他起初相中的是曹植,但最近他發現曹植不能勝任世子之職,因爲曹植嗜酒如命,往往一喝就大醉,曹操也多次訓斥他,他仍然不改,這讓曹操十分失望。於是他便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這一天,賈詡前來道賀,曹操便試探着問他,“文和,你看我日益衰老,在立嗣之事上由不得拖延了,你看我立曹植好呢還是立曹丕好。”

曹操問完之後,原想賈詡會回答自己,卻不想賈詡好象沒聽見一樣轉頭去看窗外,曹操疑惑,便說道,“文和,方纔我說的話你沒聽見麼?”

賈詡這才轉過頭來道,“魏王啊,我方纔想到了袁紹與表。”曹操聽罷哈哈大笑道,“文和已答覆我也。”

於是曹操便決定立曹丕爲世子。

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108章,定河內(2)第147章,長阪坡(1)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4章,宮庭事變(2)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34章,董卓入京(2)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87章,孫策稱霸(6)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72章,界橋之戰第15章,收許褚(1)第76章,獻帝東歸第26章,斷案第64章,幽州易主(1)第16章,收許褚(2)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8章,張飛賣肉第42章,英雄的初鳴(1)第139章,銅雀臺(1)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42章,英雄的初鳴(1)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23章,十常侍第55章,長安事變(4)第39章,袁紹的初衷第5章,盧植、劉備與公孫瓚第144章,銅雀臺(6)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3章,宮庭事變(1)第105章,白門樓(3)第28章,西涼兵變(2)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6章,收許褚(2)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07章,定河內(1)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52章,長安事變(1)第23章,十常侍第141章,銅雀臺(3)第146章,銅雀臺(8)第22章,較量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05章,白門樓(3)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29章,許攸的計謀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5章,盧植、劉備與公孫瓚第143章,銅雀臺(5)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84章,孫策稱霸(3)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86章,孫策稱霸(5)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64章,幽州易主(1)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6章,收許褚(2)第182章,魏王冕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104章,白門樓(2)第172章,劉備取西川(2)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51章,赤壁之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