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時間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也算是將李世民的注意力引到打仗那邊去了,讓王況可算有了喘息的時間,說真的,王況一時間還真沒想到什麼好辦法能夠讓李世民滿意,能夠有一定的高度及速度做到整體的提升大唐百姓的財富。

跟李世民舉的例子,王況也沒指望會收到什麼效果,只是讓他明白,商人的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只要他有這個認識,還應該有至少九年的時間讓王況慢慢的改變他的想法,本來李世民在位的時間應該是二十三年,但現在,長孫皇后依舊健在,李世民就不至於因爲悲傷而加重工作量而傷了身子,多活個三五年應該不成問題。同樣的,李世民多活三五年,也就讓李治在接班的時候心治智更加成熟,到那個時候,即便自己沒幫李治找到一個即漂亮,又溫柔的熟*女的話,被武媚娘迷得神魂顛倒的可能性也會降低很多。

所謂希望越大,失望也會越大,王況沒有速成的法子,所以不能給李世民太大的希望,但這並不代表王況真的沒有了法子。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後世人人都懂的道理,但現在的工程技術,想學後世一樣,只要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全國一年增加的高速公路都是以萬公里算的效率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現在的大唐人少,李世民的馳道策略也已經執行了一年多,但到目前爲止,全天下修成的路加起來還不足千里,千里是聽起來不少,一分到三百多州去,平均一個州不過幾裡而已,就算扣除掉那些本來就交通便利的州,比如說河南府,比如說建州,比如說揚州這些地方,一個州也不過完成十幾裡左右而已。

所以,想等到由交通便利而帶來對大唐經濟的正面影響,依王況估計,至少也要到五年之後纔會有人看到效果,在這之前,只能是帶來一點點的間接影響。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解放生產力了,讓百姓多了空閒時間,就可以多去搞副業,副業生產興旺起來,產出多了起來,就會促使人們去主動的尋求交換,如此也就等於刺激了經濟的發展,雖然短期內效果不是很明顯,但只要堅持兩三年,絕對可以得到可以感覺得到的效果。

解放生產力,倒是有不少的辦法,新犁也已經可以將原來的犁田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但這三分之一卻是杯水車薪,不夠用,也是隻將將的將原來大家搶時間春耕的緊張緩解下來而已。而農耕中所花時間的大頭卻是秋收,要趕着時間收成,曬乾入庫,再晚一些,就是立秋,隨着立秋的到來,秋雨也將如期而至,留給人們的時間並不多,因此,許多的農戶,爲了不至於趕上第一場秋雨,而不得不提前開始收割,無他,費時罷了,所以只能用減產換時間。

作爲一個農村出身的七零後,王況知道有兩件寶貝是可以拿來用的,一個是腳踏脫粒機,即俗稱的打穀機,一個則是禾扇,就是利用手搖風的吹力將空的穀殼和飽滿的稻穀分開,這兩件東西對麥子也是一樣實用的。

打穀機和禾扇對於當時農村出生的孩子來說都是難得的好玩的玩具,只要家中大人一將其搬出來,孩子們都能興奮得玩上個半天也捨不得離開,那腳輕輕一踏,打穀機的谷輪就飛快的旋轉起來,那手輕輕一搖,禾扇的木葉片就能轉上半天,在那個年代,就這兩樣就能吸引孩子一整天的時間花在上面,是以,那個年代的禾扇和打穀機,不管是生產隊的也好,還是自己家的也好,都是放在比較顯目的位置,就爲的是給孩子們一個玩耍的地方。

禾扇最簡單,除了葉輪的兩個軸瓦要用到鑄鐵外,其他全是木頭的,只要畫出圖紙來,蒲熙亮就能打出一個來,打好後,穀子倒入上面的進料倉內,一手調節下料的速度,一手轉動葉片,如果做得精確的話,甚至可以把砂石和穀子分開,一石的穀子,一盞茶的工夫都不要就完成了,比起現在農戶們要一簸箕一簸箕的揚要快得多,而且這樣人力去楊還需要挑有微風的日子。

打穀機相對難些,主要涉及到了齒輪,而且有一個大齒輪是又當飛輪用的,靠飛輪的慣性,當腳踏板供應的動力沒了後,打穀輪繼續轉動帶動腳踏板歸位,然後再一腳下去,如此反覆,幾個人收割都不夠一個人脫粒的,這樣一來起碼可以省下一大半的時間下來。

時間省下來了,也就意味着秋收的時間變得充足了,也就不用趕着還沒成熟就開始收割了。而且用打穀機脫粒的話,脫粒的效果比起捧着一捆谷禾在木架上摔打要高多了,摔打的話,如果穀子沒有完全成熟是很難摔下來的,而脫穀機不同,高速旋轉的打穀輪可以把百分之九十九的穀粒全“咬”下來。

打穀機最關鍵的部件就是一大一小兩個齒輪,這些倒也難不倒鐵匠,棘輪的應用已經很是普及,所不同的是後世的齒輪很便宜,這時候的棘輪很貴,所以,想做出個全鐵的大棘輪,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幸好打穀機對精度要求不高,所以,王況大可以採用大齒棘輪,只用外圈一層,裡面用木頭做輪,至於說飛輪的大質量並不難,用石盤加重補充就是了。

但光有這兩樣遠遠不夠,所能節省下來的時間還是有限,滿打滿算,一家如果有三個勞力,三十畝的永業田,最多也只能省下二十天左右而已,一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夠。

王況頭疼了,二十天,其實做不了什麼事情,還是隻能用來開開溝渠修修路,對長期的利好是肯定的,但短期內是難做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談不到真正的將勞動力解放出來。

但是總得做,哪怕是能有一天的節約也是好的,大唐千萬人口,一人節約一天,那就是千萬天,集合起來也是不可小覷的。

果然,蒲熙亮一見到王況畫的禾扇圖紙就知道是要做什麼用了,嘴上大呼小叫的直叫妙,見到打穀機的圖紙就不知道是做什麼的了,不過,王況給的東西,絕對不會是無用的,自己只要將其做了出來,最後還是會知道結果的麼。

蒲熙亮自去忙去不提,王況又讓人找請來了閻立德,閻老頭爲人是古板了點,但他畢竟已經間接的向自己示好,如果自己還是一味的捧着蒲熙亮和萬海的話,那也太說不過去了一點。

皇帝前些天找王況進宮去談話的事,閻老頭也是知道的,在陪李世民去洛陽的路上,他就不止一次的聽到皇帝自言自語:得找那小子想想辦法,得找那小子想想辦法。那小子,自然指的就是建安侯。作爲工部尚書,能涉及到農耕的器械基本都和他脫不了干係,水利也是歸他管,皇帝的心思,他又怎麼能不明白呢,因此他一回來就關注着建安候府的一舉一動。

先是幾天的沉寂,然後是蒲熙亮進了候府,呆沒多久就興沖沖的走了,自然是得了什麼好東西了,這讓閻老頭很是有點吃味,還沒等他吃完呢,侯府就派人來了,說是請他過府一敘。

王況不上門而是派人來請他,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建安侯有點拿架子了,但身爲將作少匠的他卻是不敢馬虎,王況越是這樣,就讓他越是覺得王況要交代他的,或者說要找他商量的事必定重大,重大到了不能相信他閻府家人的地步,所以,一接到信,也顧不得年紀大了,也不管建安侯府離他家用步行的話也不過一柱香的工夫,吩咐家人牽了馬來,上馬就走。

王況交給閻立德的圖紙有厚厚一沓,第一張圖很簡單,一座房子,這個不用王況細畫,閻立德知道怎麼蓋,但奇怪的是那房子上有四個大大的芭蕉葉形狀的東西,你說像水車吧,是有點像,可水車也沒這麼高呀,而且水車外面是一圈,這個可沒有。

再下來的圖紙就讓閻立德看不大懂了,大大小小的棘輪,還要求棘齒面要打磨光滑,這個也不難,無非就是多費點工時而已。但又有不少鐵棍呀什麼的,也是要求兩端打磨光滑,要圓,還要兩端不能有錯位,也就是說如果兩端各套進一個固定的孔洞內後,這鐵棍得轉動自如。

這就是機械上的同軸度問題了,如果一根軸的兩端不同軸,可能只能轉一各角度就會被卡住,再也動彈不得,這個在後世有車牀,並不是什麼難題,但在唐時,只能靠匠人一點一點的研磨出來,幸好也不是做不到。

中原及關中地區,並不如江南地區多河流,除了有數的幾個外,其他的都是小河流,水流不足以帶動大型水車,但這些地方還有個資源是可以用的,那就是風,王況要做的就是風車,關鍵的部件,就是個簡易變速箱。

不敢抱希望,王況只想先做出一個樣本來看看,到底所需要的費用是多高,風車的作用不是用來汲水,而是用來芻米,用來磨面,用來芻去穀子,麥子乃至黍米的外殼的,這樣一來就能節省下不少的畜力,也能節省一些人力,只是,一切還需要驗證,如果一個風車的造價高到沒多少人能承受得起,也就只好作罷。

暫時就只能先做這麼多了,打發走了眼睛盯到圖紙就捨不得挪開的閻立德,王況不禁嘆了一口氣。

“夫君爲何不試試讓京畿一帶也學了建安,養魚養鴨呢?”王況連續幾天把自己關在書房裡寫寫畫畫的,林穎芝每天都是抱着兒子陪在旁邊,王況要做什麼,她是知道的,想的是什麼,她也知道,打穀機和禾扇對她而言並不新鮮,建安就有,只是沒推廣開來而已,因爲走得比較匆忙,所以只將東西交給黃良後就出發了,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養魚養鴨,談何容易呀,這個世上,總得有個帶頭吃螃蟹的,然後纔有人跟着,在建安好辦,大家都搶着吃螃蟹,但這是長安,怕是難。”王況有自知之明,哪怕全天下再將他傳的神乎其神,在沒見識到效果之前,大多數人還是執觀望態度的,而養魚養鴨初期的收益不高,又不是程老魔王他們這些人能瞧得上眼的,總不能自己爲了鼓動他們去養而誇大了收益吧?

這個從江南地區的養魚養鴨的推廣進度緩慢上就看得出來了,建安人養魚養鴨成規模化也已經有幾個年頭,但到現在爲止,還沒擴散到揚州去,這裡面,交通不便是個原因,從一州到一州近的步行就要好幾天,遠的來回花上一個多月也不鮮見,而那些能用得起馬車的,大多都是有其他更賺錢的營生,也是瞧不上養魚養鴨這點利潤的,所以消息傳遞得就慢。

另一個原因就是王況怎麼也改變不了的事實,那就是觀念的落後,環境可以輕易改變,生產條件要改變也不難,最難的就是觀念的變革,後世知識大爆炸的年代,改革開放都要用了二三十年才能改變人們的觀念,但就是如此,在王況穿越來的那一年,還有不少的地區,依舊是恪守着故老相傳的觀念,比如說大學生去養豬這個在國外司空見慣的事就會引起一片爭論,許多新思想新觀念都要經過好多年才能被人接受,那就別談這個時代了。

自己養也不是不可以,但自己養的又如何能說服別人相信這個真的能賺到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個困苦人家,肯按了王況的指點去養,街坊都看到眼中,自然也就眼見爲實了,如果是在建安,這個根本不成問題,王況只要放出一句話,說有個從來沒有人做過的賺錢營生,保證來找王況的建安人是絡繹不絕,但這是建安,王況可沒自大到認爲還能跟建安一樣,虎軀一震,就有許多人跟着跑。

“何不找牟掌櫃試試?讓他養魚,反正他店鋪裡做魚丸每天用的魚是不少,春夏秋還好辦,有河魚,可一到冬天,魚價就高起來了,若是夫君出面勸說,牟掌櫃肯定肯做的。”

“倒是可以讓牟掌櫃試試,還是穎芝心細。不過這北地養魚,卻是要從頭開始,氣候不同,水質不同,前面很是容易虧了本的,估計這第一年,能少虧就不錯了,想要收效,怕是沒個兩三年的摸索也是不成,還是要想個其他的法子的。”這纔是王況最頭疼的問題,李世民在問王況有沒有讓那些農戶們有活幹的時候,王況第一個就想到了這點,也正是考慮到時間要長,所以當初只是一閃就過了,時候再也沒細想。

但現在林穎芝又提了出來,倒是讓王況也想開了,對呀,當初自己也跟李世民說過,僅建州就花了自己十年的時間,那麼想要惠及天下,可就不是十年這麼簡單了,李世民又沒規定自己的時間,還是自己鑽了牛角尖了。

第228章 大比第231章 南柯之夢第21章 紙削筷子第538章 煥發第二春的老船匠第95章 有人要拜師第168章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第34章 又來個王大郎第356章 神秘馬車第455章 半年(上)第316章 病坊第147章 夜光杯第260章 以花烹食第679章 鞠智利第645章 很大的棋盤第722章 一代聖君第670章 苗九歸第558章 螃蟹煎來吃第643章 信號第23章 淪爲乞丐的李大膽第216章 迷一樣的王二郎第334章 梅蘭竹菊的出路第150章 老魔王堵門第219章 人口問題第509章 線索中斷第281章 南語諸島規劃第349章 各有心思第573章 聖人來了第34章 又來個王大郎第440章 房陵(續)第443章 房陵紙貴第94章 蒜香燒排第532章 徐吃貨要寵物第79章 金陵第531章 只值一貫第564章 權爭之弊第329章 換骨第220章 客隨主便第215章 老神仙第194章 成活率很高的嫁接第307章 邋遢和尚的意第351章 徵近江(上)第629章 圈地第398章 分某一杯羹第69章 婚禮(下)第192章 需要改變第287章 要找咖啡第168章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第718章 選對人了第87章 第一部動物保護法第426章 案件並不複雜第308章 要做水果罐頭第492章 徐國緒燙傷第616章 不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東西第632章 質押第420章 殺雞儆猴第257章 支持和擁護的差別第96章 紫宸殿第708章 安息詭局第509章 線索中斷第186章 又見認親第173章 玉蠶第547章 牡蠣如丁香第225章 孫嘉英烤鹹肉第49章 大年夜第381章 萬都事的人生逆變第49章 大年夜第1章 穿了第607章 肉燕第422章 小王晟是紈絝?第108章 還是需要從長計議第251章 尋親第371章 捉弄第151章 李世民玩震撼(上)第619章 夜光第89章 坐看百年小杜第66章 王凌的親事(下)第394章 綠豆澱粉第156章 將震撼玩到底第320章 土法流水線(上)第299章 真“師父”現身第99章 算不上火鍋的火鍋第347章 硬幣第60章 螞蟻食療法第22章 好大的一桶金第181章 三十里亭(下)第703章 拿捏第105章 小公爺(續)第13章 富來客棧的春天(下)第501章 小二第188章 忙碌的冬天第269章 和皇帝討價還價第309章 七種武器第181章 三十里亭(下)第164章 端倪第538章 煥發第二春的老船匠第392章 偏食緣由第30章 幹燜豚腳第623章 東平第468章 收穫海露第715章 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