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成了

“等等,小皮猴,你們剛說的是上天?朕沒聽錯罷?”李世民好一會才緩過神來,用懷疑的口氣問徐國緒,該不會真的自己老了?連別人說的話也聽不清了。

“陛下,是上天沒錯,已經開始在做了,不過不敢保證能成,目前已經在準備材料了,關鍵的東西已經着人去找,若是一切順利,約摸着兩年後就可以開始試驗,若能飛天,對我大唐兵士來說,將不存在任何的天塹,任何地方都可去得。”

“何人去做?”李世民敏感的覺得,這個飛天技法如果能成,大唐軍隊甚至可以直接的撇掉攻城車,雲闌和雲梯投石車等器械,就連過河架橋也變得簡單起來,再也不用擔心敵人半渡而擊,可以說,如果有了這個辦法,大唐軍隊將無往不勝,管你茫茫大漠還是無邊沼澤,管你是懸崖絕壁還是萬丈深淵,在大唐軍隊面前,將變得有如坦途。

所以,這個技術必須保密,嚴格保密,絕對不能讓他國得去,有了這個技術,敵人的城牆築得再高,護城河挖得再寬再深都是白搭,以前可能需要圍城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的戰爭,在飛天技術面前都變得非常的簡單,如此的攻城拔寨速度,將是難以想象。

“材料一是由內府採買,另一個重要材料,璃已經給陳國公去信,請他協助尋找了,想來應該不難。製作的人手,就限定在船廠的幾個老工匠範圍內,其他再無人知曉,就連內府採買和陳國公也不知道他們幫璃找的東西要做什麼用。另外,關鍵的部件。璃準備讓黃大郎的義兄來做。”王況當然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是什麼,也不隱瞞,一一的把幾個關鍵部件的掌握人都說了出來。

“侯君集?你讓他找什麼啊?朕可是聽侯君集他自己說過,當初若不是二郎你提醒,他已經是一錯再錯了,你倒會賣人情。”

“就是火油而已,高昌以西百多裡應該就有,璃以爲,火油日後必定成爲各方覬覦的東西。我朝當派重兵守衛纔是。”王況突然想起來,玄奘一路向西,結果就歷經了一百一十個國家,這中間,有四五十個小國是在天竺,也就是說,目前的阿三,還是一城邦爲中心的一個個小小的國家,但到天竺之前,也還有五六十個小國。這五六十個小國裡,比如說月氏,比如說于闐等等,他們忽爾向東對中原王朝稱臣。忽爾向西,倒向西亞大國,而高昌也纔剛納入大唐真正意義上的疆域不久,可以說,那裡的勢力錯綜複雜,如果大唐尋找火油的消息走露。或者說被別國發現熱汽球的燃料就來自於火油的話。那麼搞破壞是非常容易的。

是的,他們不知道蒸餾,但是卻可以遣人到油湖去放一把火,只要那火燃燒起來,那是無法撲滅的,一個是油湖所在地嚴重缺水,二是氣候乾燥,三是火油一燒起來就是成片。溫度極高,根本沒法靠近。而失去了火油的供應。熱汽球你造得再好,也是白搭。只能當做擺設用。

李世民沉吟不語,王況也沒再說什麼,高昌地處邊疆,派誰去更放心,這個是李世民考慮的問題,王況纔不會去管,他也不想插手影響戍衛軍隊的格局,有很多時候,皇帝需要考慮到平衡問題,最能幹的將領未必能派到最需要的位置上去,這和世族的勢力範圍有關,比如說王家是太原爲根基,所以水軍可以是太原王家的人,但是整個北面地區的守衛將領就通常不會選王家子弟。

說話間,已經到了甲板,因爲有千牛衛在前頭開路,且大樓船的船工水手又多是從水軍解甲後的老兵士,早就得到了碼頭上的兵士通知,說是建安侯要上得船來,所以這一條跳板的那一頭,早早的就派了人攔着不讓人從船上往下走了,要走去別的跳板。是以,王況他們是一路暢通無阻。

甲板上的最高層是屬於甲字號的高級套房,再往下兩層是屬於乙字號,甲板當層和甲板下的第一層是丙號,第二層是丁號,也就是大統鋪,第三層開始就是庫房,主要是樓船上的補給存放和旅客的貨物存放空間,共有兩層,每層三十多個庫房,其結構都是非常有利於通風的,只有最底層溫度最低的地方,用來存儲重要又不太容易保存的貨物。

從第三層開始,李世民跟着王況一個庫房一個庫房的看了一遍,但此時的他,早已沒了先前的好奇心,那庫房裡一筐筐的熱帶物產已經絲毫引不起他的興趣,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飛天帶給他的震撼呢?

但畢竟是自己答應了王況來看的,而且王況要帶他來看的意思他也知道,無非就是想要讓朝廷投入龐大的人力物力來開通從長安到東治港的直道而已。這時候,他自己已經是完全的同意了修直道了,就因爲一個飛天,只要王況真的能實現飛天,別說一條直道,就是再修幾條,只要朝廷負擔得起,他也會答應,但修一條直道,不是他這個皇帝一個人就可以決定的。

所謂直道,並不是真的一條路筆直到底,這是相對於馳道而言的,馳道只考慮了寬和路面的平坦,但坡度和直度並沒有怎麼去考慮,直道呢,則是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儘可能的將一條路分割成若干段,每一段都是筆直的,而且對坡度的要求很高,能剷平的就要剷平,只要可以做到,並不去考慮成本,比如路修到一座小山腳下,馳道可能是直接就繞山而過了,但直道首先考慮的就是把這山給推了,給直道讓路,如果山實在太高,又或者說這山整體都是石頭,那麼纔會考慮繞山而過,但是決不會搞什麼盤山路的,直道考慮的是軍事用途爲主,許多的器械一碰到坡度,行進速度就會突然的放慢許多,這就不是直道的便利了,相反的,即便是繞山而過可能路變長了許多,但實際上行進所花的時間卻要少得多。

一直到離開這艘樓船,李世民依舊沒給王況一個答覆,這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工程,雖然李世民也知道這個工程的重要程度,但牽扯實在太廣,前隋修運河而造成民怨沸騰的先例纔過去,許多百姓談到那時候被徵爲民夫所受的苦和累,至今依舊心有餘悸,所以,李世民必須回去和諸位相公商量,要衡量一下國庫的收入和其他重要工程才能給出個答案。

王況也不是太急,不要說這一條直道,後世一條高速公路,哪怕只有幾百公里,其論證的時間都要長達三五年直久,何況現在的直道是從長安到東治呢?其浩大程度只比大運河大,而不會比它小的。所以,這事即使急,也是要等,不可能一蹴而就。

“走,再去船廠看看。”從樓船下來,李世民突然道。

這是要去看看許老他們了,王況當然無可無不可,而且,也可以讓許老頭他們再演示一遍孔明燈給李世民看,增強他的信心。

於是又去船廠。

從船廠出來,李世民並沒有立即的回到客棧去休息,自己又帶着王況信步來到了碼頭,看着茫茫的大海,沉思了良久,回身又跑到碼頭對面的飯鋪裡尋了個靠窗的地方坐了下來,王況知道他心中在權衡着利弊,便招手讓那幾個一路捧着喝完汁的椰子殼的千牛衛過來,將破開的椰子殼分開,又找店家要了幾把湯匙就開始挖起椰肉來。

熟透的椰肉白,且硬,脆,入口後除了椰肉那獨特的香之外就再無其他味道,而且口感不好。但沒熟透的嫩椰子肉則不然,是一種半透明的果凍狀,比果凍稍微硬一些,但也是入口即化,滑,彈,而且Q勁十足,口感極佳,賣相也非常的好。(木有吃過椰肉的,就去超市買椰肉罐頭就知道什麼樣子,什麼味道了,許多面點所說的椰茸,就是全成熟的椰肉絞碎後的,取的只是其香和其白。)

徐國緒包括了千牛衛也是學着王況一樣的用湯匙從椰殼上剮了椰肉來吃,李治小子先是自己吃了一勺,然後又剮了一勺,卻是送到了李世民的嘴邊:“阿爹嚐嚐味道,不錯呢。”這也是他,常在宮裡被寵的,所以十多歲了,孩子心性依然十足,而王冼在他這個年紀,已經是十分的老成了。

李世民下意識的張嘴接了,嚼了幾下,突然回過神來:“好,這味道不錯,口感佳,沒想到這越王頭其貌不揚,內裡卻是所含甚多,不錯。”他這是聯想到了王況,王況除了比一般人高那麼一點點外,卻是相貌不怎麼出衆的,體格在這個尚武的時代裡,別人看起來還是偏瘦,甚至一些文弱書生看起來都要比王況壯實得多。

王況鬆了一口氣,成了。

第75章 黃大夜半送人頭第106章 璃第77章 竈神的能耐第651章 夜歸第17章 友粉面世第570章 有好消息第235章 跪第464章 建安侯府的年夜飯“危機四伏”第368章 “六啊”第75章 黃大夜半送人頭第541章 沒人賣賬496章 竹子開花第671章 建南消息(上)第220章 客隨主便第96章 紫宸殿第587章 李敢第284章 長安故事第650章 手無血腥第699章 神速的安息使團第22章 好大的一桶金第565章 神兵利器是不可能的第222章 魚丸第498章 另有目的第125章 上樑揭瓦第581章 人口激勵政策第477章 衝突第390章 三疊第89章 坐看百年小杜第390章 三疊第415章 有人記掛第477章 衝突第675章 兵分幾路第330章 春蘭的第574章 換個握刀的人第655章 覬覦第534章 找到人了第555章 換個人盯梢第354章 討賊和定商第314章 打開市場第352章 徵近江(中)第305章 麥芽糖帶來的革命(下)第242章 長溪特產第90章 提前登上舞臺第241章 沐浴更衣第378章 溼煤易燃第605章 四門博士第519章 送你一個功勞第316章 病坊第463章 定第253章 王家第486章 傳言第478章 逆轉第680章 謀安息第523章 金錢魚的價值第370章 王況上當第217章 閨房之樂第185章 王冼和三丫的親事第427章 帶王凌認門第694章 魏相公臉紅了第65章 王凌的親事(上)第143章 蒲造辦的懊惱第149章 忍第219章 人口問題第62章 使君面授機宜(上)第202章 各顯神通第657章 武才人到訪第386章 青雀第16章 培芽(下)第545章 地是圓的第63章 使君面授機宜(下)第486章 傳言第239章 於御史的悲催種子第203章 月白袍衫第508章 天外來物第719章 大戰無殤(上)第645章 很大的棋盤第632章 質押第374章 縣伯府第399章 論局第338章 用狗搜捕第355章 看建東第12章 富來客棧的春天(中)第172章 又湊了一堆第577章 兵多將少第166章 當局者迷第173章 玉蠶第178章 可以回建安了第563章 破桎梏第370章 王況上當第178章 可以回建安了第225章 孫嘉英烤鹹肉第339章 湛盧誕生之地第435章 奇才第555章 換個人盯梢第247章 怎麼才能不漏?第18章 貞觀三年第686章 重修永安宮第64章 花梨和長生苗第34章 又來個王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