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百萬征討大軍

朱允炆“嗯”了一聲,正待召喚郭英與耿炳文前來。

原本一臉沉靜的李景隆見齊泰出來壞了他的好事,再也不裝了,出班反駁道:“長興侯、武定侯雖然都戰功卓著,但他們都六十好幾的年紀了,還能帶兵長途跋涉嗎?滿朝文武上千人,就無人可用了嗎?”

齊泰朝上忙拜道:“曹國公說的是。朝廷里人是很多,將才也是不少,不過長興侯與武定侯皆是跟隨太祖起兵的開國功臣,能力與經驗自不用說,他們還有着旁人永遠無法永遠的名望,號令諸路人馬也會得心應手一些。”

李景隆聽到這裡不由大怒,這齊泰明面上是在向皇帝推薦主帥,暗中卻也嘲諷自己繼承的是先父的爵位,根本沒有資格與耿炳文、郭英他們相爭主帥之位!

他正待向齊泰發難,不想前面的徐輝祖卻是站了出來,擋在他的身前,附和齊泰道:“陛下,齊部堂言之有理。臣遍觀湖廣、北平的所有塘報,發現兩個叛王攻城略地幾乎都是不費吹灰之力,投降者甚多。他們是太祖的子不假,但臣認爲,諸官搖擺不定,無決戰之心的根本原因卻是因爲兩個叛王在當地威望甚重的緣故。”

徐輝祖根本不給李景隆插話的機會,滔滔不絕地道:“即便此刻兩個叛王藉助曾經的威望成了一些氣候,但也只是一時而已。陛下統御四海八方,強兵百萬,攜泰上壓頂之勢,故此,朝廷選擇平叛大將不必是曠世之才,只選既有威望又有忠心的主帥討伐即可。有了長興侯與武定侯的威望壓陣,必不會再出現投降的情況。

湖廣水系發達,主帥必須要熟悉水戰才行,武定侯跟隨太祖打過鄱陽湖大戰,水戰功夫了得。早年武定侯又隨軍攻過武昌、嶽州、嶽州、廬州等地,熟悉湖廣地形的武定候實在是征討朱柏的最佳人選!

而長興侯則以御守聞名天下,曾駐守長興十年,抵禦張士誠的進攻,將太祖的後方重鎮長興守的固若金湯,給鄱陽湖大戰的勝利創造了充分的時間。長興侯可謂是朝廷最強之盾,最強之盾正是攻擊性極強的朱棣之剋星!”

衆人也是紛紛點頭,很認同徐輝祖的對策,連對其不滿的朱允炆聽了都是不住額首。

至於郭英與耿炳文的忠誠,沒有人會懷疑,郭英早已明確站隊,而且拉着女婿遼王站到了朝廷這邊;耿炳文的嫡長子耿璇則是娶了皇帝的姐姐江都公主,耿家更是絕不會附逆的。

連黃子澄與方孝孺也只能出班表示了附議。李景隆見此,根本沒辦法出言反對,只能保舉駙馬都尉李堅爲耿炳文的左副將軍,後軍府都督寧忠爲右副將軍;保舉盛庸爲郭英的左副將軍,剛立大功的宋忠爲右副將軍。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李景隆安插自己的人的提議,黃子澄當即帶頭附和,方孝孺見狀自然忙是跟從。

黃子澄認爲齊泰跟鬱新、楊靖他們走到一塊,是背叛了自己,而且在東暖閣外齊泰給了他好大的難堪,此刻又跟徐輝祖、耿炳文、郭英這些武勳勾搭到了一起,這是徹底走到了己方陣營的對立面。

以前老瞧不上的李景隆此刻在他的眼中竟是如此的可愛。

齊泰他們推薦了兩主帥的位置,也不好跟黃子澄他們爭四個副帥的位置,雙方算是各讓一步,定下了兩路領兵將領的大名單。

朱允炆見滿殿“和諧”,衆臣精誠合作的模樣,大感欣慰,立馬下詔:

令武定侯郭英爲西征討逆大將軍,青州衛指揮使盛庸爲左副將軍,孝陵中衛指揮使宋忠爲右副將軍。中軍右都督郭鏞、中都副留守郭鑑、旗守衛指揮使郭鈁等部兵馬,一齊隨郭英西進討湘。瞿能三父子與湖廣、贛鄱、貴黔三省的所有朝廷兵馬、衙門輔助郭英討逆。

令興侯耿炳文爲北伐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爲左副將軍、都督寧忠爲右副將軍。並飛檄徵調雲滇的江陰侯吳高,都督僉事耿瓛、平安、潘忠、楊松、徐凱、李友、李暉、等部兵馬一齊北上徵燕。遼王、遼東總兵楊文以及北方所有的朝廷兵馬、衙門輔助耿炳文討賊。

等朱允炆蓋好印璽之後,齊泰、鬱新、徐輝祖等人也同時爲朱允炆制定好了詳細的後勤保障章程。

齊泰負責在兵部調兵遣將;徐輝祖等勳貴掌的五軍都督府配合兵部調撥軍械,將最好的軍械及時分發到各軍士手中;新掌工部的楊靖負責架橋鋪路,好讓朝廷兵馬儘快發往兩地;鬱新的戶部則負責籌集兩路大軍的錢糧。

不知不覺重新站到衆臣中間的徐輝祖再次建言道:“陛下,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便是穩住其他藩王。要防止湘、燕兩叛王未平的情況下,讓其他藩王趁機作亂。尤其是與湘王府交好的寧王,朝廷應當速派欽差宣慰諸王,使他們不會附逆。”

“是極!還好有魏國公言!那此事就勞煩魏國公擬個人選名單遞上來,朕過目之後,立即執行。”徐輝祖的才能的確不是黃子澄與方孝孺能夠比擬的,哪怕朱允炆對他再有意見,在徐輝祖爲其兢兢業業出謀劃策的情況下,也是消弭了大半。

打了多時腹稿的梅殷,也是站到了徐輝祖的一旁,向朱允炆建議道:“陛下,但凡造反,都會冠以某些大義的理由,湘、燕二王在他們的叛逆檄文上,對太祖說的奉天靖難斷章取義,想以此來贏得天下士子百姓的民心。自古名不正則言不順,朝廷也必須儘快拿出反制手段纔是!”

朱允炆忙道:“姑父有何妙策還請教朕?”

“陛下應當拜祭先祖聖廟,再傳令宗人府,革除朱棣、朱柏兩個叛王以及他們的嬪妃、子女的爵位、封號,向天下宣稱他們的叛逆身份,此爲其一。”梅殷雖也是尊的儒學,學得孔孟之道,但他的邏輯分析能力,明顯強於黃、方二人。

朱允炆聽得連連點頭,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示意梅殷繼續。

“其二,朝廷應該也拿出一個平定叛亂的詔書出來。”說到這裡,梅殷從懷中拿出了一封長長的奏疏,雙手捧起,高聲道:“臣已連夜寫好了一篇文章,還請陛下過目。”

“快快拿上來。”朱允炆迫不及待地招呼王中。

王中連忙小跑了下去,接過梅殷上手奏疏,遞給朱允炆。

朱允炆飛快地打開,一邊觀看,一邊飛快地念叨了起來,“朕奉先皇帝遺詔,纂承大統,宵衣旰食,思圖善政,以安兆民。豈意國家不幸……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周庶人橚僭爲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楩同謀,楩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爲庶人。朕以棣、柏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棣、柏乃忘祖逆天,稱兵構亂,圖危宗社。

悖逆如此,孰不駭聞?昔先皇帝時,棣包藏禍心,爲日已久。印造僞鈔,陰結人心,朝命窮極,藏匿罪人,先帝震怒,遂以成疾。至於升遐,海內聞知,莫不痛忿。今不悔過,又造滔天之惡,雖欲赦之,而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

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奉職平燕、湘,與國同心,永安至治。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好好好!姑父的文章整篇下來行雲流水,不僅講得分明,字裡行間更是處處透着大義,將這兩個逆賊的罪行與險惡居心向世人展現了個淋漓盡致!痛快,痛快,痛快!實在讓人拍案叫絕!”朱允炆這叫一個興奮,居然真的對着桌案連拍了幾下,發泄着內心的激動。

梅殷的文章很簡單,沒有任何掩飾,就是堂堂正正地告訴天下人,湘、燕二王矯枉不法,犯上作亂,無視君王。如今更是公然起兵污衊朝廷,後面又把湘、燕二王傳的檄文,逐條痛批。朱允炆看完之後,只覺自己已經從法理、道德的高度上重新奪回了光明的大義,讓官軍也再度成爲正義之師。

隨着梅殷建言完畢,兩件看似天大的變故在這些能臣的梳理下,慢慢理清了頭緒,朱允炆的情緒也徹底平靜下來。

“諸位愛卿都乃朝廷的棟樑,剛纔提的建議都很好,朕都同意了,事不宜遲,就按照商議的章程,抓緊時間辦吧。”

此刻朱允炆臉上甚至又有了以前那種莫名的自信光彩。

湘王、燕王加起頂多才二十萬叛軍,朕坐擁天下,擁兵百萬,又如此這麼多的能臣良將忠心輔佐,怎麼看都是朕佔了優勢,朕急什麼?搞反了吧!?着急的應該是湘、燕兩個叛藩的逆賊纔是!

……

出了皇宮之後,鬱新、齊泰、楊靖、梅殷與即將出徵的耿炳文、郭英、來了徐輝祖府上。

能來到這裡的,都是朝廷的重臣,他們當中有忠君愛國,心中無私的人,比如徐輝祖、齊泰、梅殷、耿炳文;也有愛國愛民更勝愛君的人,比如鬱新、楊靖,也有愛家更勝愛君的人,比如郭英。

他們也都清楚不管各自擁有什麼樣的立場,大的方向是沒錯的。那就是他們都擁護着朱允炆這個皇帝,至於國、君、家、民這四者在各自的心中是如何排序的,這是國家穩定下來後纔開始考慮的事,這是他們的共識。

徐輝祖還是在衆人的推舉之下坐到了首座,其餘人等分上下入座。

在衆人即將商議的時候,門外又有通報,說是盛庸在府外拜會,說是來對郭英這個主帥進行庭參,也就是正是來拜上官的碼頭。

經過今天的朝議之後,其實朝廷已經徹底分裂了開來,分成了兩派。

以黃子澄、方孝孺爲首的文官當權派勾連上了李景隆,這一派實權第一;而武勳以及文官當中的實幹派,則以徐輝祖爲旗幟,連梅殷都逐漸看清楚了李景隆的爲人,站了過來。

盛庸是通過李景隆的推薦才能坐上西征二把手的位置,此刻卻立即跟着他們來到徐輝祖府外求見,也不知李景隆知道後會如何抓狂?

對於盛庸,諸位大臣是心存好感的,他們一臉微笑地看向徐輝祖,徐輝祖朝門子點頭道:“帶盛將軍徑直來這兒,不可有絲毫怠慢。”

“是。”

盛庸進屋後,沒有多餘的話,一本正經地對衆人見禮罷,而後一絲不苟地對郭英進行了庭參之禮,被郭英微笑扶起後,便退到了郭英的身後,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徐輝祖欣慰點了點頭,開始主持會議,他先是代表衆人朝着耿、郭二人祝福幾句“旗開得勝,一舉剪滅叛逆”的話。

耿、郭二人回禮稱謝後,會議正式開始。朝廷這次派出了兩路大軍,耿炳文與郭英各領二十萬,總兵力四十萬,加上二人到了地方後能夠指揮的各路守軍,已將近六十萬,號稱百萬。

這麼多人的出征細節與後勤保障工作是巨量的,禮部要會同翰林院學士修繕梅殷的討逆檄文;戶部要日夜籌備糧草,調派各地的稅賦;工部要緊急架設長江、淮水、黃河等地的浮橋;通政使司要將各道命令下發各州各府各縣。最忙的還是徐輝祖與齊泰,不但要調兵遣將,打開兵庫,分發各式刀兵軍械,還要準備各州府的詳細地圖,給兩路大軍的將領備戰。

各個部門必須精誠合作、及時協調,才能保證前方戰事的順利,任何的掣肘都有可能對戰果產生不可預知的變故。

衆人沒有了東暖閣裡的拘謹與顧慮,出謀劃策、各抒己見,將自己工作上的難處直言了出來。能馬上解決的衆人一起解決;不能解決的慢慢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想方案代替;連代替方案找不出的,此刻說出來,大家夥兒心裡也有個譜,以後就不也相互疑心。

這裡的氣氛說是真的衆志成城,比之東暖閣中不知要好了多少,很多問題都得到了實際性的解決,沒有任何的爭奪、扯皮、推諉,耿炳文、郭英與盛庸三人臉上的信心更足了。

第三十九章 決鬥 下第六百六十九章 朱允炆的魔咒第七百二十七章 “完美政客”第七百二十七章 “完美政客”第兩百章 皇族衙門來傳票第三百六十八章 咱還沒到聖人的境界第十章 出宮迎客 (精修)第二百零五章 各懷心思的四位親王第二百一十章 永安王的天賦演技第五百二十三章 認慫的吳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挑戰藍玉第八百一十六章 攻打秦王府!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人敵’第八百零三章 政治家朱棣 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兵圍紫禁城第五十二章 洗冤 下第五十一章 洗冤 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朕,朕不能當亡國之君第八百一十五章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第八十一章 扯皮第三百三十二章 殊死抵抗第七百六十八章 恢復齊藩第七百二十六章 二王會第三百六十八章 咱還沒到聖人的境界第二百二十九章 惡人須得惡人磨第六百六十三章 武昌見聞第五百五十八章 朱允炆的爆發第二百六十一章 船隊疑雲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四十八章 橡膠人朱柏第六百一十八章 痛快淋漓第一百零六章 整軍追擊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三十二章 軍陣第一百二十五 直奔江陵第七百零四章 今夕是何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倒黴的安陸候第三百五十五章 成王敗寇第八章 王妃 (精修)一百六十六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中第八百零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三十八章 臺下臺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賊訊第三百八十一章 謀主道衍第八百一十八章 秦王之威第二百一十八章 帝王之道 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燕王府的鴻門宴 上第六百六十四章 九歌.東君第四百零一章 馬皇后的手段 中第七百六十二章 兩廣歸附第九十五章 屠殺 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朱高熾 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刺眼的血紅 (第三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徐家兄弟第六百七十章 太祖顯靈第五百一十一章 喜相逢第三百五十一章 厚積薄發第五百八十五章 羲和過後,望舒發威第六百六十三章 武昌見聞第一百一十三章 往生極樂第八百一十三章 愛妃,你這是?第一百七十八章 驅着敗犬找惡狼第三十章 爭奪 上第一百六十章 朱久炎的黃埔軍校 中第三百九十七章 查遺補缺的朱柏第三十五章 反轉第二百一十一章 敲悶棍的完美演繹第五百九十一章 朕爲什麼這麼難啊第七百九十九章 燕王:“三寶!”第六百五十五章 飛奪荊門關 上第五百八十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七百二十九章 勝利會師第六百五十六章 飛奪荊門關 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輕紗幔帳第六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桑人的自信來源 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厚道太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調兵遣將第五百八十八章 我相信朱久炎第四百二十五章 朕要立刻弄藩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現三段式射擊第六百零五章 準備起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打了再說!第二百零三章 寧王的惡趣味書裡金手指的問題,我決定聽書友們的意見。第五十三章 驗屍第三百一十章 處境堪憂第一百二十二章 給本宮跪下說話第七十九章 欺下必定媚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你們全部要死!第五百三十六章 上躥下跳的李景隆第五百五十一章 皇爺爺教了些什麼?第五百八十六章 支援燕王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體貼第七百六十四章 鳳陽考察第三百八十五章 全球中華村第一百一十六章 羲和與望舒第六百八十二章 “龍鳳和鳴” 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湘王世子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