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東線的冬天

138、東線的冬天

1941年底,戰火又重新燃燒到了伏爾加河畔。

在德奧陸軍的支持下,高加索和頓河聯軍終於將蘇俄紅軍逐出高加索地區。在庫班草原,德奧裝甲集羣所組成的滾滾鐵流,如決堤的江河,沖垮蘇軍層層防線,沿着頓河,涌向伏爾加河畔最重要的內河樞紐察裡津。

在烏克蘭,德國和烏克蘭聯軍在夏秋之季取得的基輔會戰的重大勝利,到10月初,整個戰役結束時,大約有大約有一百五十萬蘇俄紅軍成了戰俘,而到聖誕節前,又有一百多萬人被俘。

許多蘇軍官兵把這場戰爭看作是俄國改變制度的機會,他們希望德軍勝利,所以便大批地投降……許多蘇維埃的高級官員也跑到敵人這邊來了,並表示要對蘇維埃作戰。德軍被當作解放者而受到了烏克蘭人甚至是俄羅斯人的歡迎。烏克蘭人把威廉二世當作是“歐洲的救世主”,而白俄羅斯人也急於要與德軍一起並肩作戰。

在這個時空,軸心國的軍事力量要比另一個時空同一時期強大得多,德軍在烏克蘭和頓河一線共出動了12個裝甲師近5000輛坦克,而奧匈帝國也出動了8個裝甲師近3000輛坦克,加上烏克蘭、頓河、高加索和意大利軍隊,在東方戰線上的軸心國坦克數量超過了10000輛,出動的軍用飛機數量也高達7000多架。

到1941年底,德軍已經裝備了大約460輛“虎”式重型坦克和大約800多輛最新的“豹”式中型坦克,而且還裝備有大約2800輛裝備有75毫米長身管坦克炮的改進型馬克四型坦克,其性能遠超另一時空中的德軍裝備。

而奧匈陸軍也裝備了2000輛重32噸的bt35型坦克和1000輛重達42噸,裝備有83毫米坦克炮的bt39型坦克,而且烏克蘭、頓河和高加索軍隊所裝備的坦克本身就是德奧兩國的產品。只有意大利裝甲部隊的裝備略顯薄弱。

朱亞什維利在在30年代爲了防止軍隊威脅其權威,對訓練有素、最有才智的高級軍官進行了殘酷清洗。整個“大清洗運動”對於需要大量優秀的專業指揮軍官和技術軍官的裝甲部隊和航空部隊的影響更爲巨大,蘇軍由於缺乏專業的指揮官,造成了戰鬥力急驟下降。

在航空部隊方面,蘇軍雖然裝備了近20000架作戰飛機,但大部分性能落後。只有大約不到2000架新式的作戰飛機,整體處於劣勢。

戰爭只進行了一年半的時間,蘇軍的這些老式作戰飛機就已經損失殆盡,若不是美英援助的近4000架飛機和大量的發動機和鋁材,此時恐怕在戰前裝備數量佔據世界第一的龐大蘇俄空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即便如此,軸心國航空兵還是在東線戰場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在軸心國開始大規模反擊戰役開始後的6個月內,俄國人損失的裝甲車輛也像飛機損失一樣巨大,總共損失大約17,000輛。佔到了戰前蘇軍裝備總數的百分之七十。雖然蘇軍也裝備了大量性能不錯的kv1型和t34坦克,但戰爭的進程表明蘇俄紅軍坦克人員訓練極差,戰術生疏,而且指揮系統混亂,在戰鬥中很快就會被擊潰。

對於同盟國而言,1941年,無疑是黑暗深重的一年。英國人徹底喪失了海上的控制權,陷入被全面封鎖的境地。而美國人雖然已經參戰,但到年底仍然沒有作好戰爭準備。其戰略依然是固守本土。在東歐戰場,俄國人節節敗退,現在已經幾乎退回到了戰爭爆發之前的狀態。在東南亞戰場,軸心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日本海軍損失了一半的航空母艦,隨着菲律賓的淪陷。一直叫喊着要誓死保衛馬來亞的英日聯軍開始放棄馬來半島,沿着荷屬東印度羣島,向澳大利亞全線敗退。

猶如上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一樣,嚴寒成了俄國人最好的武器,1941年的冬天顯得特別寒冷。大雪終於阻止了軸心國進軍的步伐,使得俄國人又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時間進入到1942年1月中旬,烏克蘭邊境重鎮和與頓河共和國之間最大的鐵樞紐第聶伯羅彼得洛夫斯克附近的交通完全被大雪所癱瘓了。俄國的冬天冷得嚇人,經常在零下20度以下,有些地方的積雪已經有一米多深。這使得聯軍給前線的補給變得困難起來。

軸心國聯軍整個冬天都與蘇軍在哈爾科夫外圍展開激戰,實際上最爲困難的反而是雙方在後勤補給線上的運輸部隊。

這個冬天,前線近百萬軸心國聯軍的補給則主要通過空中運輸來完成的。

在這個時空,由於有着亞洲和非洲殖民地的存在,德國和奧匈的航空運輸業在一戰後持續發展,由此也帶動了兩國飛機制造業的興旺發展,兩國的飛機制造業遠比另一個時空發達得多。在德國,阿拉多、道尼爾、福克伍爾夫、容克斯和亨克爾五大飛機制造公司在戰前都擁有設計和製造雙發、三發中型運輸機和四發重型運輸機的豐富經驗,而奧匈帝國四大飛機制造公司由於帝國的產業保護政策,發展更加平穩。

在東線反擊戰役開始前,德奧軍方已經裝備了大約1200架中型運輸機和近400架四發重型運輸機。爲了保障前線的物資供應,軍方又從民用航空公司徵用了近2000架各型運輸機,總數超過了3000架的運輸機所組成的空中補給通道,給軸心國的冬季作戰提供了近一半的空中保障,有力地支持着軸心國聯軍在東線的作戰。

在大批運輸飛機的支援下,軸心國部隊甚至有能力發動一場中等規模的反擊戰役,但奧匈方面卻反對與蘇俄方面全面開戰,一直想把這場戰爭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只要恢復戰前芬蘭、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烏克蘭、頓河等國與蘇俄原有的邊境線,並對蘇俄實施“有限的懲誡”。

德奧兩國的高層並不希望在東方出現一個統一的俄國斯人國家,“紅色政權”的存在會讓兩國能借“反布”的名義,使得其分裂和肢解俄國的戰略意圖輕易就能實現。

當然,李海頓也希望那個東方國家能夠抓住這個削弱俄國的時機,趁機壯大自己。(……)

141 冰島一63 戰略147 新秩序八三比薩拉比亞一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481 目標阿非利加二91 海嘯四六二帝國結構9二三裝甲艦的爭論130 菲律賓三八六海上力量4113 蘇門答臘一170 對立的戰略五六自食惡果111 漠北一109 生產155 琉球海戰三六六相遇四五普熱米爾一4一〇四春季攻勢一一四一海神之戟四11 海空對抗二八五比薩拉比亞三五八反攻81 目標阿非利加二二三裝甲艦的爭論一一四日落法蘭西三十六十年五十目標地中海一一四日落法蘭西三61 高加索空戰三91 海嘯四一五八烏拉爾二126 駛向戰場113 蘇門答臘一二五俄國還是日本55 戰爭一六一海上之王23 大葉尼塞戰役三154 琉球海戰二九六斯卡格拉克九68 積蓄二一三四埃及戰記八十六十年164 歐洲劇場一二〇在礦山一二九海軍競賽87 直布羅陀三77 一邊倒的屠殺70 挪威海二36 逆海二一二九埃及戰記三7一〇二我的世界一二三黑海艦隊三五海上示威七三意大利五四七普熱米爾三123 海軍基地110 助力四七普熱米爾三167 絕望118 西班牙黃金二一三三埃及戰記七一四四海神之戟七四三塞爾米亞二100 轉折一3一一九日落法蘭西八一五一察裡津二119 蘇門答臘七135 奇襲紐約四114 蘇門答臘二一四三海神之戟六一四三海神之戟六三七戈本號十四投資27 援助三機械廠60 高加索空戰二七九的黎波里164 歐洲劇場39 利益二94 海嘯六一二八埃及戰記二一二四鄧尼金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四五普熱米爾一142 冰島二十五無奈的婚約112 漠北二89 海嘯二十七貪婪的威廉九改裝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