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意大利二

七十、意大利(二)

這個時代,幾乎各國的將領們都認爲大規模的登陸行動絕無成功的可能,這是思維的誤區。雖然英國人在達達尼爾海峽正在採取這麼一次大規模的行動,但它正在遭受失敗,即使是土耳其人都能把他們擋在了加利波利半島。

李海頓知道英國人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大規模登陸本身,而是國爲他們選錯了地點,達達尼爾海峽狹窄的水道和加利波利半島狹長的地形都不利於登陸部隊展開攻擊,反而有利於防守一方。

博洛耶維奇說意大利軍隊並不強,完全能夠從正面突破,然後把他們分割,並不需要進行一次海上冒險。雖然意大利海岸幾乎就沒什麼防禦,而且奧匈海軍也取得了亞得里亞海的絕對控制權,但他們還是認爲那是在冒險。

拉維納城意大利東北部,位於博洛尼亞以東大約110公里,距海邊大約有13公里。在這裡登陸的困難在於拉維納只有一個很小的港口,陸軍重裝備的運輸和登岸是個大問題。海軍部的意見是在安科納港附近登陸,然後佔領這座港口城市,但這樣做又與威尼托地區的戰役計劃關係不大,等於開闢了第二個戰場。

李海頓則極力主張選擇位於意大利北部蜂腰部的拉維納作爲登陸場,奧匈軍隊如果在這裡登陸成功並且展開部隊,就等於在意大利軍隊的後方把他們與羅馬之間的聯絡攔腰斬斷,從而使在意大利北部的主力軍隊陷入包圍之中,意軍將會在戰場上兩面受敵,陷入到夾攻,這樣極有可能促使戰鬥力本來就不強的意軍崩潰。

奧匈海軍在戰前倒也開展過兩次登陸演練,並且能夠在灘塗搭建簡易的浮箱碼頭,可以解決一部分裝備和人員上岸的難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拉維納附近海岸水深較淺,大型艦船無法靠近海岸,海軍部必須徵集到足夠的小型運輸艦船,而且還要保證航道的絕對安全。

這問題倒不大,從波拉或的裡雅斯特到拉維納只有110海里左右,運輸船大約只用10小時就能夠抵達意大利海岸。最重要的是隨着三艘“伊斯特里亞大公”級戰列艦的服役,奧匈海軍在亞得里亞海取得了優勢,涅戈萬上將保證海軍能夠承擔起負責海上安全的重任。

李海頓堅定地認爲,除了威尼斯港和安科納港有重兵防守外,意大利人根本沒有預料到奧匈軍隊會從海上登陸,在東海岸其他地域根本沒有防禦準備。在拉維納登陸雖然困難重重,但並非不能解決,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並不會造成多大的阻礙。如果奧匈軍隊在這裡登陸成功,則有可能切斷意大利北部120萬意軍主力的退路,這樣有可能迅速地解決掉意大利人,迫使他們投降。

李海頓利用他皇儲的身份和在戰爭中率領陸海軍取得幾場勝利所積累的威望,最終說服總參謀部和包括德國人在內的衆多高級將領接受了他的計劃。

戰爭本來就象一場賭博,不冒一點風險是不可能的,問題是需要把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作戰計劃和兵力部署又再次經過了調整,奧匈軍最精銳的第7集團軍被調往的裡雅斯特和波拉軍港進行待命。

爲了迷惑意大利人,8月13日,設在特倫託的奧匈南線總指揮部改稱爲“南蒂羅爾地區防禦總指揮部”,似乎顯示奧匈帝國根本無力向意大利發動反擊。

但奧匈帝國已經在這一地區集中了5個集團軍近110萬的兵力。

博洛耶維奇把進攻部隊分成了三個方向:第3集團軍和新組建和第12集團軍的目標是威尼斯-帕多瓦一線,第6集團軍目標是維羅納,第8集團軍則先在伊鬆佐河一線展開反擊。德國第12集團軍則作爲總預備隊佈置於伊鬆佐河一線。

李海頓計劃到9月間過了雨季後再發起全線攻擊,沒想到他沒下令,意大利人卻搶先在伊鬆佐河發起了進攻。

原來意大利軍總參謀長卡爾多納上將由於之前損失巨大的無效進攻而造成國內深刻的政治危機,相當一部分議員揚言要退出戰爭,反而在國內引起愛好和平的意大利人民的廣泛支持。他需要在議會選舉之前取得一次能夠振奮全國的勝利,來緩解這次的政治危機。

但意軍的進攻讓他們本來就不堅固的防線頓時分崩離析,反擊的機會來了。

卡爾多納的作戰計劃是以意第3集團軍從蒙法科納到薩格拉多之間發起突破,然後拾級而上,仰攻多貝爾多,同時,意大利第2集團軍將在薩波託諾橫渡伊鬆佐河,爭取在戈爾茨佔領一個穩固的橋頭陣地,然後攻擊託明諾,突破整個奧匈軍的防禦體系。

很可笑的是,意大利人居然還認爲在他們面前的是兵力不足的蒂羅爾地方部隊和奧匈第8集團軍,置奧匈帝國從東線抽調了3個集團軍南下的事實不顧。他們想當然的認爲奧匈軍隊的調動是爲了對付塞爾維亞人。

8月17日早晨6點整,意軍開始發起大規模彈幕射擊,猛烈的炮擊整整持續了7天,然而對羣山中的奧匈軍各個支撐點的破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4日7點整,隨着一聲刺耳的哨子聲響起,意軍從戰壕中蜂擁而出,衝向確定無疑的大毀滅。

如果說意軍的7天炮擊還是產生了什麼效果的話,那就是使博洛耶維奇能夠準確地判斷出了意軍的進攻方向,他將第3和第8集團軍部署在了意軍的進攻方向正面,而把第6和第7集團軍全部集中到了意軍兩大集團軍進攻的結合地帶。

他需要突破意軍的結合部,然後快速地前插,根本不管側翼。

博洛耶維奇計劃把意軍的主力全部消滅,而不是擊潰。

23日,博洛耶維奇帶着前線司令部趕到貝爾多,接管了整個防線的指揮權,就近指揮,他明白自己將面臨的是一次象拉德茨基一樣的機遇。他擁有如同臺階般向上延伸的防禦地形,可以分級部署防禦,他將主要預備隊部署在阿爾卑斯的羣峰的後面,這樣的話,如果需要發動反擊,奧匈軍將獲得居高臨下俯衝而帶來的巨大動能。

意軍第2集團軍在薩波託諾的6個渡口開始橫渡伊鬆佐河,他們面對的地形十分不利,陡峭的巖壁就在河的對岸,他們一過河就必須開始攀爬,沒有任何比較平緩的河灘能夠讓他們集結和建立橋頭陣地。

對於進攻的意大利人來說,這是血淋淋的一天,他們根本無法接近峭壁,缺乏大炮的奧匈軍無法摧毀意軍的渡船,這個弱點卻變成了意軍的死亡陷阱,一批又一批的意軍渡過了伊鬆佐河,卻根本無法在機槍火力面前攀上峭壁,被成片地掃倒在河中,而意大利軍官只是麻木不仁地催促部隊渡河,把一批又一批的士兵送到奧匈軍的機槍口之前,然後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被打死在河裡,屍體漂浮在伊鬆佐河中,整個場景彷彿人間地獄一般。

意軍第3集團軍的攻擊目標是從蒙法科納高地延伸到薩格拉多高地之間的20公里的比較低矮的鞍部,當然這個低矮也是相對於周圍高峻的山峰而言的。

意軍彷彿大羣亂哄哄的羊羣,蜂擁而出,步履蹣跚地向鞍部攀爬,從蒙法科納河薩格拉多兩個高地交叉的火力構成了一個火力陷阱,部署在鞍部棱線上的奧匈軍則不管不顧地只是把成捆的手榴彈向下砸去,意軍處於根本幹捱打不能還手的境地,無法達成任何突破。

然而,意軍巨大的兵力優勢畢竟還是有些效果的,經過三天苦戰,意大利第3集團軍終於突破了山脊棱線,然而等待他們的不是輕鬆和休息,而是下一道更高的山脊。

奧匈軍在給意軍巨大殺傷後,有序地撤退到更高的山脊陣地上,輕鬆地等待着意軍。士氣極度低落的意軍被軍官驅動着,拖着疲憊不堪的身軀再次開始冒着槍林彈雨攀爬。

在不斷後撤中消磨着意大利人本就薄弱的戰鬥意志的同時,位於後方的德軍主力第12集團軍也開始向第一線運動。

七三意大利五147 海軍技術173 大西洋戰局七遠東89 海嘯二111 漠北一73 怒海爭鋒一三五海上示威116 蘇門答臘四157 琉球海戰五65 印度洋126 駛向戰場73 怒海爭鋒一一一八日落法蘭西七十四投資一一二日落法蘭西一60 高加索空戰二23 大葉尼塞戰役三22 大葉尼塞戰役二五三準備二八飛機和無畏艦四九桑河之戰43 南京三19 西班牙黃金三七六艦長39 利益二27 援助70 挪威海二108 庫班戰役四157 琉球海戰五二六兵制142 冰島二61 高加索空戰三四十凱旋一五八烏拉爾二四三塞爾米亞二八七牽制作戰二新的開始3一二八埃及戰記二九八斯卡格拉克十一一五四翻版馬歇爾二六八海軍計劃84 訓練82 重返歐洲九六斯卡格拉克九75 怒海爭鋒三101 轉折二128 菲律賓一三三超級無畏艦四九桑河之戰73 怒海爭鋒一四八圍點打援22 大葉尼塞戰役二二一伏擊151 反攻三八七牽制作戰79 黃色計劃二七二意大利四九九斯卡格拉克十二161 復仇之火二三機械廠九六斯卡格拉克九148 制導火箭28 淞滬之戰一一莊生曉夢144 冰島四114 蘇門答臘二一三二埃及戰記六66 中國工業23 大葉尼塞戰役三166 半島登陸一四一海神之戟四170 對立的戰略146 冰島六一〇七北非121 廣西號的沉沒一一一一託卜魯克四10 海空對抗一84 訓練二新的開始40 騙局五五爭執154 琉球海戰二162 復仇之火三二七裝巡還是戰巡六九意大利一九九斯卡格拉克十二137 超級航空母艦七四意大利六272 挪威海四一四三海神之戟六160 復仇之火一七六艦長一二六動盪五九突破二一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