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參加訪談節目
三天的研討會結束了,閆曉波教授做了總結陳詞,這次研討會共收錄論文165篇,其中特別優秀,獲獎論文三篇,其中一篇就是王凱的論文。
隨後王凱這個名字開始在學界內傳播開,10月24日,星期一,華夏社會科學研究院漢代古墓研究中心王炳民教授,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採訪時,也提到了王凱這個名字。一時之間,“王凱是誰?”成爲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網絡時代纔剛剛到來,很多好事者,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到王凱的信息,與此同時,主流媒體也開始關注起王凱了,他們覺得王凱如此年輕,卻在學界突然名聲鵲起,背後一定有可以深挖的素材,因此這兩天要求採訪的電話接連不斷打進了王凱的手機,但毫無意外,都被王凱拒絕了。
本來王凱和姜書涵在結束了研討會之後,就應該返回M市,但他卻臨時得到王炳民教授的通知,讓他在燕京再多呆兩天,週三,王炳民教授會從河中省飛回來,社科院重大科研項目基金會已經通過了關於王凱同學獎學金的申請,社科院決定授予王凱二級獎學金,共計1萬元。
1萬元真的不算多,但問題是社科院的獎學金是國家級別的,甚至高於歷史學內部的范文瀾獎學金,所以這是一個榮譽大於實際獎金的獎學基金,很多老教授研究一輩子可能都拿不到。這次卻頒給了一個年僅22歲的大學本科生,這簡直是破天荒第一次。
滯留燕京兩天,乾點什麼呢?當然是和姜書涵好好逛一逛了,特別是故宮和長城,還有升旗儀式。王凱覺得每天早上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是無比神聖莊嚴的,正巧現在還有機會,那就看一看。
10月26日,王炳民回到燕京大學,先主持召開了一次會議,然後下午帶着王凱來到社科院,參加了這次獎學金的頒佈,燕京電視臺全程錄像,稍後會製作一個關於王凱個人的紀錄片。
10月27日,王凱受邀參加了燕京電視臺的一個訪談節目——《知否》,這還是王凱第一次參加這種節目呢,多少有些緊張。
主持人陳靜是一位年輕漂亮,且知性的女人,在採訪之前,對王凱笑道:“緊張嗎?”
“有點!”王凱實話實說。
“不用緊張,就是聊天,這個給你!”陳靜遞過來一個保溫杯。
“什麼?”
“水杯,第一次上臺難免緊張,有時候會手足無措,你手裡拿點東西,可以緩解緊張情緒。”陳靜還是很有經驗的。
“謝謝,陳姐。”
“不客氣!”陳靜微笑道。
節目錄制正式開始,陳靜登臺,“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陳靜。最近有一個名字,常常被大家提起,他就是最年輕的國家級獎學金獲得者——王凱,下面我們有請王凱同學。”
“大家好,我是王凱,M大學歷史系大三學生。”王凱上臺後,對着臺下的觀衆鞠了一躬。
“王凱你好,請坐。”
王凱坐在沙發上,突然就看見了茶几上擺着之前陳靜遞給他的那個保溫杯,於是隨手拿過來,心裡還真就踏實了不少。
陳靜道:“王凱,首先要恭喜你獲得了社科院重大科研項目獎學金。”
“呵呵,我也很榮幸能夠獲得這個獎學金,其實我做的真的很有限。”王凱十分謙虛地道。
陳靜笑道:“還挺謙虛!你知道嗎,你是這個獎學金最年輕的獲得者,但實際上我很想知道,這麼年輕就獲得如此殊榮,對你未來在學術方面的研究是否有影響呢?”
“嗯,會有影響?”
“什麼影響呢?”
“當然是好的影響了,他讓我更有動力去探索歷史,鑽研歷史。我不會只滿足於獎學金,在學術的道路上,我只是剛剛起步,我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更加努力。實際上獎學金是一種壓力,也是對我的一種鞭策。假如我就此躺在功勞簿上,人們就會戳我的脊樑骨,所以我必須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
陳靜完全沒想到王凱會如此從容鎮定地說出這一番話。這下她是真的,從心裡往外的覺得王凱很不錯的。
“嗯,不錯,在你這個年紀,能有這樣的見地,真的很不錯。”
“其實,作爲一個學生來說,無論取得什麼樣的成績,都是老師教得好,所以在這裡我也要特別感謝在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那你能談一談對你影響最大的一位老師嗎?”
“嗯,其實很多老師對我的影響都很大,比如我上高中時的班主任馮老師,她是教語文的,我之所以最後選擇文科,很大程度是受了她的影響。”
“你想見一見馮老師嗎?”
“哦?你們把馮老師也請來了?”王凱疑惑道,馮老師應該還在醫院啊,怎麼會來到現場呢?
陳靜笑道:“請看大屏幕!”
王凱身後的大屏幕頓時亮了起來,“王凱!”一張慈祥的臉,出現在畫面上,“恭喜你獲得了國家級獎學金。說實話,剛開始節目組找到我的時候,我感到很意外,但聽到你獲獎的消息又感覺是理所應當。你是個好孩子,是我的驕傲!……”
看完了錄像,陳靜道:“我相信馮老師會看我們這一期節目的,那你有什麼想在現場對馮老師說的嗎?”
“嗯,我很感謝馮老師,她一直很關心我。國慶節期間我回家的時候還去看望了她,當時她還在住院。”
“住院?馮老師怎麼了?”陳靜明知故問。
“之前馮老師被一輛電動車撞到了,腿骨折了,但是肇事司機卻逃跑了,現在還沒有找到。”
陳靜驚訝道:“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我們相信當地警方一定會很快找到肇事司機,而且也希望馮老師可以快點好起來。”
“除了感謝老師,你還想感謝一下什麼人呢。”
“親人和朋友,我的父母都是農村人,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爲了供我讀書,付出了很多,在這裡,我要對他們說,謝謝你們,爸,媽,我愛你們。”
“聽說你之前在覈心期刊發表雜誌後,引來不少爭議,甚至有些人揚言要開除你,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問題很敏感。
“沒有,沒有人要開除我,他們只是出於對學術的認真嚴謹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質疑了我的結論,但我覺得這是正確的,不然寫論文只爲了譁衆取寵,不是都可以胡說八道了嗎。”王凱頓了頓,“說到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學妹姜書涵同學,當初是她邀請我參加這次學術研討會的。說實話,我很意外,她是我們歷史系的名人呢,我很怕自己能力不足,給她丟臉。當然這也促使我找到了曹操墓,所以我還要感謝她,另外在論文發表之後,的確有很多人質疑我,但她始終堅信我沒有說謊,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我幫助,感謝她!”
“看得出來,你們的革命友誼很深厚!”陳靜調侃了一句,“那麼我們今天也有幸把姜書涵同學請到了現場!”
一陣音樂過後,姜書涵坐在了王凱的身邊,陳靜笑道:“你們兩個還挺般配!”
一句話搞的王凱和姜書涵都很尷尬,“放心,這句不會播出的,呵呵!”
“先請問書涵同學,是什麼讓你決定邀請王凱參加學術研討會的呢?”
“學長剛纔說,我是歷史系的名人,但其實他自己纔是。他在歷史系有個外號,叫‘活化石’,圖書館裡的書他差不多都讀過,所以當時我接到邀請函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了他。”
“原來是這樣啊!”陳靜也感到不可思議,才大三,就把圖書館的書都看完了啊,這得是多大的閱讀量啊。
其實,是陳靜誤會了,也或許是姜書涵沒說明白,王凱看書也是有選擇的,大多是與歷史和文學相關的,至於其他的書,都是隨便翻翻,但他記憶力好,看過一遍的東西,一般都印象深刻罷了,因此給人感覺好像什麼都知道。
“看了這麼多書,還有時間參加社交活動嗎?不會有人叫你書呆子嗎?”陳靜問道。
“呵呵,這就是學長的另外一個外號,‘書呆子’。但其實學長真的不是一個書呆子,他踢球很厲害,就在不久之前,還帶領他們05級奪得了人文學院三大杯足球賽的冠軍呢。”
“哦?他踢什麼位置?”陳靜好奇道。
“守門員,三場比賽,沒有讓打進一個球,厲害吧!”姜書涵滿眼的崇拜。
“這麼說,王凱同學是文武全才了!”
演播室裡一片歡聲笑語……
一上午的錄製結束,下午王凱和姜書涵終於可以打道回府了。
10月28日早晨,坐了一宿的火車,終於回到了M市,上午9點多,王凱和姜書涵在導員劉紅軍的帶領下,來到了人文學院小會議室,院長姜山將出席並主持至此特別針對王凱的慶功會,至於說,之前要開除王凱的事,早就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