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平素裡還覺得挺好說話的媚人也是這般態度,晴雯心中惱怒幾乎要迸裂出來,挺翹的胸脯也是急劇起伏。
但是想到自己現在也不過是屋外丫頭,比不得往日在老祖宗跟前了,也只能壓住自己內心火氣,咬着牙關,默默的轉過身便走。
回到自家屋裡一會兒,便有那襲人趕了過來道歉:”晴雯,你莫要生氣,那篆兒我已經讓她回去了,媚人先前是在二爺那裡受了氣,所以話語裡有衝撞,……”
“我可當不起!我一個屋外丫頭,那裡當得起花姨娘這般?”晴雯那刀子嘴也是繞不得人的,但見了襲人臉色一變,心裡又覺得自己有些過了,低垂下眼皮子,“襲人,二爺那邊也就你能說上話,你也須得要勸着點兒,莫要成日裡和那鍾哥兒出雙入對的,這兩日裡老爺太太心性不定的,沒準兒那一日又要發坐下來。”
襲人也是素來知曉這晴雯脾氣的,先前那一句的確讓她心裡有些堵,但後半句便又是晴雯的變相服軟道歉了,襲人展顏一笑道:“二爺那邊當奴婢的也只能盡力勸一勸了,若是爺不樂意聽,我們又能奈何?”
“今日裡不知道又那裡招惹了這位小祖宗,回來便是發脾氣,杯子摔了兩個,便是媚人去勸,也是被責罵一番,弄得媚人現在還在屋裡抹眼淚兒,……”
晴雯冷笑一聲,“那就只有你去好好勸勸了,總歸要這般折騰,遲早要出事兒。”
這寶二爺是個記吃不記打的主兒,只要老爺稍許淡忘了一些,他便要作妖,一旦老爺問起來,又嚇得屁股尿流,讓晴雯也很是不屑。
這個時空晴雯早已經和前世書中的晴雯不一樣了,既沒有進寶玉屋裡,只在屋外當個普通丫鬟,又見識了雲裳在馮府裡的自由自在,委實是越發對當下日子不安心起來。
見晴雯這般說,襲人也是嘆了一口氣。
二爺不知道從哪裡聽聞說薛家大爺把那香菱送給了馮大爺,這本來也是薛家的事情,不知道怎地有觸動了二爺的心思,就發作起來,莫不是二爺對那香菱也有意思?
想到這裡,襲人心裡也有些酸澀。
見襲人低垂着眼瞼不說話,晴雯心裡又有些不忍,她也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知道襲人在寶玉屋裡也不容易,一幫子大小丫頭,都是些不省心的,各自有各自的打算。
便是襲人得了太太的一些話,但畢竟沒有名分,像媚人、綺霰、麝月這些個未必心裡就服氣她,平素裡免不了就會有些磕磕碰碰,再遇上一個寶玉這等不操心的,那日子也不好過。
寶玉也的確心裡堵得慌。
一早醒來,便聽聞院子裡丫鬟們再說母親要把金釧兒玉釧兒送給馮大哥,心裡便着實不痛快。
那金釧兒是母親身邊長得最好看的一個,母親身邊其他繡鸞、繡鳳、綵鸞都趕不上,便是府裡邊出挑的鴛鴦、襲人都有不如,他也曾想過或許是母親給自己留着的,沒想到卻被要送給馮大哥,甚至還要搭上一個玉釧兒。
這也罷了,父親母親的決定,他自然不敢反對,只是這出去走一趟散散心,卻又聽聞到那薛大傻子居然一大早就讓人把香菱給送到馮府裡去了,這個消息又在府裡邊傳遍了。
寶玉幾乎要咬牙切齒了,對薛大傻子從來沒有這麼痛恨過。
若說是自己對那香菱沒有一點兒念想,那也是騙人的。
騙人容易卻騙不過自己,寶玉也的確存着心思啥時候能讓姨媽把這丫頭給了自己,左右舅舅也不讓薛大傻子挨邊兒,還不如給了自己也免得暴殄天物,卻沒想到薛大傻子來這麼一出。
寶玉甚至幻想過若是能和寶姐姐成好事兒,把那香菱和鶯兒一併帶進來,那纔是真正的人生贏家了,只可惜……
雖然沒有人說昨晚自己和薛大傻子的衝突,但是估摸着這事兒遲早也要傳出來,想到這裡,寶玉便是心堵得難受。
若真是讓馮大哥在自己府裡任挑任選選走一個丫頭,自己也要咬牙答應麼?
若是選了襲人怎麼辦?
想到這裡寶玉就更心慌,只盼着昨日裡馮大哥喝多了,忘了這事兒。
馮紫英的確沒忘這樁事兒,不過卻也沒有記掛在心上。
馬上就是入翰林讀書觀政了,這纔是大事兒。
但實際上卻很快讓馮紫英有些失望了。
翰林院就在文淵閣隔壁,原來兩邊是連爲一體的,但隨着內閣威權日重,事務繁多,涉及人員和相關事務也龐雜起來,而翰林院這種讀書制誥等清貴事務爲主就不再合適和文淵閣這邊再合在一起了。
從天平十年開始,文淵閣就正式和翰林院分開,翰林院搬出了文淵閣,在緊鄰着文淵閣不遠處重新拆開了一片,然後修了一座三進大院,成爲翰林院讀書和辦公的公廨。
而文淵閣與翰林院相隔不足百尺,也就是一道兩頭封死的夾巷隔開來,文淵閣甚至還在夾巷裡開了一道小門,同樣翰林院這邊也有一道門可入夾巷。
讀書,禮部右侍郎黃汝良授業,除了經義,更多的是講史。
只是短短三日,馮紫英便有些膩歪了這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翰林院讀書,而馮紫英也發現原本精氣神都相當高昂的庶吉士們迅速在這種單純讀書卻又沒有多少壓力的狀態下以肉眼可見的變化鬆懈下來。
讀史講史當時好事,但是如果成日裡都是抱着從秦漢到唐宋明的史書來細細解讀,或許其他庶吉士們還能有些興趣,但對於早就被前世中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所薰陶過的馮紫英來說,就顯得有些乏味了。
對馮紫英來說,觀政顯然對他的興趣更大,可是庶吉士觀政和普通進士觀政不一樣,普通進士觀政都是有各自所在的衙門,而庶吉士是以讀書和學習制誥文書爲主,觀政反而成了次要的副業,而且要有內閣的指令才能參與觀政,平常時間都是學習。
“你這纔讀了幾天書,就這般不耐煩了?”齊永泰嚴肅的語氣讓馮紫英只能低頭認錯,“弟子沒有不耐煩,只是覺得這等大好光陰,卻成日裡研讀史書,而且……”
“而且什麼,你覺得你史讀得很好了?”齊永泰沒給馮紫英好臉色,“以史爲鏡可以知興廢,這是唐太宗名言,紫英,讀史學史的意義不用我多說,你從秋闈春闈到殿試乃至庶吉士館選一路太順,爲師覺得你有些浮躁了,現在是該利用這一段時間沉下心來好好積澱一下自己了。”
馮紫英只有再度起身行禮表示受教。
“庶吉士修書讀史纔是正份兒,觀政還在其次,你們和其他觀政進士不一樣,他們觀政之後就要到各部府院寺司,你們還要繼續在翰林院,明白翰林院讀書修史的意義麼?”齊永泰苦口婆心。
馮紫英無言以對,他當然明白齊永泰的好意,自己在秋闈春闈折騰出太大風頭了,是該好好收斂一些了,而且自己這個年齡也太招人恨了,連練國事都沒有自己這麼能折騰,還不收斂,那就要成了木秀於林了。
問題是這翰林院讀史對於前世大學就是學政教而且又有了幾十年官場沉浮經歷的來說,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過了春闈,在大周仕途上很多束縛自己的東西沒有了,自己就該按照自己的一些想法來做事了,這是馮紫英的想法。
而且大周現在的情形很不好,馮紫英希望可以早一些介入這個歷史步伐節奏中去,儘可能的爲這個歷史車輪方向提供一些有益的助力。
“當然,紫英,我知道你這個人是不會安分的,但是庶吉士這一兩年你再怎麼都要堅持下去,這對你很重要。”齊永泰當然明白自己這個弟子的性子,悠悠地道:“讀書學史,你也可以結合大周當下的一些局面來寫寫文章嘛,原來在青檀書院裡讀書寫文章,送到朝廷還要過一手,現在正該是你們表現自己的時候了,但要注意與書院時不一樣了,你們現在是庶吉士,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貼合實際,不能再恣意汪洋,……”
馮紫英離開吏部公廨時,也嘆了一口氣。
這樣猥瑣發育,何時是個盡頭?這個時候他突然有些覺得自己年輕也是一個壞事兒了,十五歲的確很難讓人相信你這個人,再說你能寫能說,能折騰出事兒,大家還是覺得你是運氣機遇以及趕上了某些特定情形下。
當然,好像這也的確是事實,一句話,還得要用不斷的成功來積累,而且這成功還不能僅僅在一個領域了。
想到這裡離,馮紫英又緊了緊拳頭,既然觀政不可預測,那麼這讀書讀史一直這樣讀下去也太過枯燥,總得要折騰點兒什麼,才符合自己的性子,或許該利用翰林院這個名頭做點兒什麼了。
努力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