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喪家之犬,亡國滅種!

夜色如墨,尋陽城的城牆上,士兵們緊張地凝視着城外越聚越多的漢軍。

城中的火光搖曳,映照着每一個人緊繃的臉龐。

孫權站在城樓之上,遠眺着黑暗中影影綽綽的敵軍身影,心中充滿了沉重。

他轉身對身後的孫韶說道:“孫韶,你看這尋陽城,我們千餘人能否守得住?”

孫韶面色凝重,眉頭緊鎖,他環視了一圈城牆上的士兵,又看了看城外隱約可見的漢軍蹤跡,沉聲說道:“大王,尋陽城雖然堅固,但城池太大,我們人手不足,一千人分散守城,力量太過薄弱。倘若漢軍全力攻城,恐怕一日之內,城池便會失守。”

一千人,根本分攤不開,加上漢軍之前佔據尋陽的時候,非但沒有增加尋陽城防,反倒是四處拆除尋陽城防設施。

吳軍也沒有料想到漢軍會如此迅速,如此措不及防的打到尋陽這邊來,城中根本沒有準備什麼守城器具,現在準備,以城中的人手,那根本是沒有可能的。

而且

尋陽百姓,更是要防備其中有沒有間軍司的細作,若是裡應外合,內外勾結,守住尋陽一日都是長的,一個時辰之內,說不定尋陽城就給你破了。

孫權聽到這話,心中一沉。

他深知孫韶所言非虛,但放棄尋陽,對他來說,是一個極爲艱難的決定。

這座城池對吳國有重要的意義,一旦失守,不僅意味着戰略上的重大失利,更會對士氣造成極大的打擊。

況且,他在尋陽,尋陽失守了,漢軍大可散播謠言,言之他吳王孫權已死,戰場之上,說不定那些搖擺不定的人,就此投降了。

當然,孫權也清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只有先保住性命,才能圖謀東山再起。

呼~

於是,孫權深吸了一口氣,決然說道:“孫韶,傳令下去,趁漢軍尚未徹底圍城,我們連夜突圍出去。”

孫韶領命而去,孫權則站在城樓上,望着遠方的黑暗,心中充滿了無奈。

他知道,這一夜,將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先前還喜笑顏開,暢想着拿下荊襄九郡,尤其是拿下江陵這塊肥肉將大大增強吳國的國力。

但是現在

卻是可能連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

шωш¤ ttKan¤ ¢O

隨着孫韶的命令傳達下去,城中的吳軍開始緊張而有序地準備突圍。

孫權也換下了吳王的華貴袍服,穿上了一身親衛甲冑。

他選擇了一身不起眼的灰色鎧甲,這是爲了能在突圍中更好地隱蔽自己,減少被敵軍發現的風險。

在這個時候,體面不體面,已經不重要了,能夠活下去,方纔是最關鍵的。

孫權數次背盟,臉皮已經是非常厚了,對於這些虛名,他已經是不放在心上了。

活到最後的人,方纔能笑到最後。

區區虛名,何足道哉?

在換裝的過程中,孫權特意命人找來了一個身材與他相仿的親兵。

他讓親兵穿上他的吳王袍服。

“家中可有兄弟,子嗣?”

那親兵穿上吳王袍服,便知曉自己要幹什麼了,他心中既是害怕,又是激動。

“家中有兩個弟弟,沒有子嗣。”

孫權眼神閃爍,鄭重地囑咐道:“你朝北面突圍,吸引漢軍的注意力。記住,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要盡力活下去。今日之後,你便是孤的救命恩人,孤必定重謝。若是活不成,你家的兩個弟弟,都可以獲得重賞,封賞名爵!”

說着,孫權對着這親兵行了一禮,說道:“保重!”

那親兵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重重地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只是緊緊地握住了手中的長劍。

夜色漸深,突圍的時刻終於到來。

孫權帶着剩餘的士兵,悄無聲息地打開了尋陽城的南門,迅速向皖縣方向撤去。

而那個穿着吳王袍服的親兵,則帶着一大隊人馬,朝北面突圍。

黑暗中,漢軍的哨兵似乎察覺到了什麼,但當他們反應過來時,吳軍已經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孫權騎在馬上,心中五味雜陳。

他回頭望了一眼尋陽城,滿眼不甘,在夜色中漸漸遠去。

城外的于禁、魏延、阿會喃三人也得知了吳軍突圍的消息。

斥候急匆匆地來報:“吳軍兵分兩路,一路朝着尋陽北面羣山而去,一路朝着皖縣方向突圍。”

阿會喃是個急性子,一聽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問道:“吳王孫權在哪一路?”

他的聲音中帶着一絲急切和興奮,彷彿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追捕孫權。

吳王孫權乃是吳國之主,擒住他,吳國彈指可滅,這種功勞,可不是什麼小功勞。

斥候毫不猶豫地回答:“吳軍大部朝尋陽北面突圍,吳王王旗以及吳王在北面突圍的吳軍裡面。”

阿會喃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二位,時間緊急,不能讓那江東鼠輩逃了去,我先去追了,二位自便!”

阿會喃當即領本部兵馬,如同離弦的箭一般朝着北面羣山追去。

馬蹄揚起的塵土在空中瀰漫,彷彿一條黃色的巨龍在夜色中翻騰。

于禁見阿會喃出發了,也趕忙率領自己的部隊緊隨其後。

他深知阿會喃雖然勇猛,但缺乏謀略,自己必須跟上去,以免出現意外。

當然

主要原因是,擒住孫權乃是大功一件,這個時候,他可不能缺席。

三人並無從屬關係,在這個時候,阿會喃可不會跟你客氣。

客氣來客氣去,這個功勞可能都要給你客氣沒了。

魏延則站在原地,看着兩人帶着本部兵馬朝着尋陽北面而去,眼神閃爍,心中思量:“孫權不逃去皖縣,反而跑向山林深處,這其中或許有貓膩。”

他心中雖然疑惑,但並未表露出來,只是默默地觀察着局勢的發展。

當阿會喃和于禁的兵馬消失在夜色中時,魏延當即下令:“先入尋陽城!”

他打算先確認孫權是否真的不在城中,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孫權狡詐,興許並不在尋陽北面!

魏延所部大軍,很快便開往尋陽城了。

尋陽城內一片寂靜,街道上空無一人,只有偶爾傳來的犬吠聲打破了這寧靜的夜晚。

魏延率領的兵馬在城中搜索了一番,卻並未發現孫權的蹤影。

找了城中百姓一問,頓時知曉了不少內情。

“果然有詐。”魏延心中暗道,隨即下令:“朝着逃向皖縣的吳軍追去!”

“諾!”

大軍當即應諾,朝着東面皖縣方向追擊而去。

夜色漸深,一場驚心動魄的追擊戰在黑暗中展開。

魏延率領的兵馬如同獵豹一般,在夜色中疾馳,朝着皖縣方向追去。

而此時的孫權,正率領着另一路吳軍,在山林間穿梭。

他們藉助着夜色的掩護,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被敵軍發現。

山林間的樹木茂密,枝葉交錯,遮擋住了大部分的月光。

孫權和他的士兵們只能依靠微弱的火光和直覺來辨別方向。

儘管如此,他們的速度依然不減,因爲他們知道,只有儘快擺脫追兵,才能確保安全。

時間在晨曦前的黑暗中悄然流逝,猶如繃緊的弓弦上即將脫弦的箭矢,充滿了緊張與未知。

魏延率領的鐵騎在月色下如同黑色的幽靈,無聲無息地穿越着荒野,他們的呼吸都似乎凝固在冰冷的空氣中,惟有馬蹄聲在寂靜的夜裡迴盪,彷彿是命運之鼓的敲擊。

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天邊開始被染成淡淡的金色,透過稀疏的樹梢,那金色的光芒如同細碎的流沙,慢慢灑落在大地上,爲這片被戰爭籠罩的土地帶來了短暫的寧靜與祥和。

魏延緊鎖的眉頭在這晨曦中並未舒展,他的目光如鷹般銳利,穿透前方的迷霧,直視着皖縣的方向。

“前方便是吳軍!”

終於,魏延的鐵騎與逃向皖縣的吳軍交上了手。

“孫權,納命來!”

一時間,戰場上戰馬嘶鳴,刀槍交錯,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火光與劍影交織,如同血色的花朵在戰場上綻放。

魏延如狂風驟雨般衝入敵陣,他的長刀在陽光下閃爍着寒光,每一次揮動都伴隨着敵人的慘叫和倒下。

噗噗噗~

WWW⊕ тtkan⊕ ¢O

魏延在此刻當真是化身戰神一般。

然而,在這激烈的混戰中,魏延卻始終未能發現孫權的蹤影。

他環顧四周,只見戰場上煙塵滾滾,人喊馬嘶,但孫權的身影卻如同幻影般消失在這混亂之中。

魏延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緊咬牙關,揮舞着長刀,繼續在戰場上穿梭,尋找着那個讓他夜不能寐的敵人。

在激戰的高潮中,魏延與一名身披重甲的將領交上了手。

那將領身手不凡,與魏延打得難解難分。

兩人在戰場上你來我往,每一次交鋒都激發出火花四濺。

“來者何人?”

孫韶冷哼一聲,說道:“你孫韶爺爺是也!”

最終,在一聲巨響中,魏延一刀劈開了那將領的鎧甲,將其斬於馬下。

而在這孫韶身側,則有一個身穿玄甲,外穿紅袍的人,一看便是身處高位。

此人興許便是孫權!

魏延臉上大喜過望。

然而,當他揭開那將領的面甲時,卻發現並非孫權,而是一名吳軍的小卒。

魏延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環顧四周,只見戰場上已經到處是倒下的將士和殘破的旗幟。

他明白,自己在這場混戰中失去了尋找孫權的機會。

然而,他並沒有放棄。

“吳王在何處?”

面對着魏延噬人的面色,那人只好老實說道:“走到半路,大王竄入山林之中了,不知去向。”

“哼!”

魏延將此人提了起來,倒也沒有爲難他。

“搜索吳王,其餘人,隨我來!”

他命令手下繼續搜索,自己則率領着剩餘的將士向着皖縣的方向追去。

找尋了一圈,也沒有見到孫權的人影,反倒是與前來接應的諸葛瑾碰上面了。

“兀那賊廝,將我大王如何了?”

“哈哈哈~”

魏延大笑一聲,說道:“你主已被我大漢天兵所擒,識相的,現在便投降了,如若不然,待我大漢天兵一至,爾等便如土雞瓦狗般,必會被我大漢天兵一擊便潰!”

魏延此話一出,諸葛瑾所部頓時引起一陣騷亂。

“什麼?大王被擒了?”

“完了,我大吳完了!”

“現在投降,還來得及!”

孫權若是被擒了,吳國還有什麼抵抗的希望?

魏延只說了一句話,便讓諸葛瑾所部人心近乎離散。

“不要輕信他的謠言,若是大王真被其所擒,他何故到此地來?必是未找到大王!”

被諸葛瑾這麼一說,吳軍所部,頓時醒悟過來了。

魏延則是冷哼一聲,說道:“哼!信不信由你們!”

他當即調轉馬頭,並不與諸葛瑾所部爭鋒。

現在,找到孫仲謀,方纔是真的。

“難道他真的逃向了山林深處?”魏延心中暗道,臉上閃過一絲疑惑和不甘。

與此同時。

“大王,漢軍走了。”

孫權親眼看到漢軍過境,未發現在藏匿在林中的他。

在山林深處的孫權也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自己已經暫時擺脫了追兵,但接下來的路還很長,究竟能不能逃出生天,還得看之後的造化。

孫權看了看自己因爲逃跑而破爛的親衛袍服,心中很是屈辱。

我堂堂吳國之主,居然淪落到如此境地。

當真是可悲,可嘆啊!

哼!

孫權冷哼一聲。

待我回到吳國,再做計算!

你漢國今日給我的屈辱,我要讓你還回來!

“大王,漢軍又回來了!”

什麼?

孫權聞言大驚失色,頓時焉了。

方纔的那些雄心壯志,當即消失得一乾二淨。

這小命都快保不住了,還談什麼雄心與壯志?

“都督便在漢軍後面!”

諸葛瑾!

孫權心中大喜。

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等着漢軍遠離了之後,他這才從林中竄出來。

“子瑜,子瑜!”

孫權大聲喊了兩聲。

諸葛瑾聽到這個聲音,當即狂喜。

‘大王!’

他策馬而來,馬上便看到了模樣狼狽的孫權。

堂堂吳王,淪落至此?

“大王受苦了!”諸葛瑾眼中帶淚。

孫權搖了搖頭,有些擔憂漢軍去而復返,當即說道:“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速回皖縣營寨,再做定計!”

局勢現在對於吳國來說,已經是非常艱難了。

稍有不慎,亡國滅種,就在眼前了!

在這個時候,他必須要做些什麼!

第76章 新政出,風雲動!第203章 送質送女,計定荊南!第459章 祭皇陵,劉備的人格魅力!519.第514章 靈前登基,帝國新的掌舵手!第108章 孫權的選擇,歷史的分叉路口!第477章 陷陣營與漢軍神將!第607章 率先破局,烽煙四起!第447章 玄德握劍起,曹真鎮亂去!第334章 洞房花燭連四夜!第693章 皇莊府兵,草原政策!第17章 講武堂一期第360章 水淹蠻寨,二喬終至!第383章 巴人盡做漢人奴!第724章 合縱連橫,無上可汗!第224章 緩兵之計?我直接將計就計!第64章第734章 太原會戰,非戰之罪!第262章 謀臣對決,長安異動!第740章 龍興之地,天子之威!第239章 是做曹魏的狗,還是做大漢的臣?557.第552章 你們也配跟朕談條件?第241章 徐元直釜底抽薪,諸葛亮成及時雨!545.第540章 隴西士族,才女憲英!第99章 勸進稱王,太子劉禪!(求追讀!!六第736章 獻州之功,麒麟不予!570.第565章 活下去!第19章 公子有請第432章 拿我練兵?陸遜準備火燒連營!第310章 夜會尚香,整肅吏治!第227章 我只想做汝南郡守,誰是王我不在乎581.第576章 逼宮 選秀 抉擇!第644章 尚香重遊,男兒本色!第2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434章 幽怨美人,吳國下大棋!第741章 司馬良策,天子御族!第385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第135章 劉禪生擒曹子孝,宛城風雲!第4章 襲營第657章 敢不從者,刺聖黨羽!第8章 崇文館與講武堂第647章 虎落平陽,寬撫孫氏!第35章 山雨欲來(打賞加更!)第430章 伐吳開端,國際觀瞻!第365章 巴地暗流已涌動!第84章 劉玄德與曹孟德第60章 兩美相爭第454章 天命在漢!第236章 臧家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月票100加第20章 御下之道487.第482章 謀武關,徐州破!第673章 人當十萬,舌定幽州!第395章 無能狂怒與徹底瘋狂!第353章 大喬小喬皆幽嘆,亂世女子如浮萍!第301章 司馬懿被劉禪搞出PTSD了!第345章 大魏吳王與大漢吳王,孫吳太子孫登第234章 劉禪:是我厲害還是曹丕厲害?第316章 彈指滅山匪,片語收孟達!590.第585章 戰術成功,戰略失敗!第327章 馬超決斷,婚事將定!第633章 吳王太弟,刺聖王駕!第330章 劉備以病居幕後,太子臺前監國事!第61章 變故突生515.第510章 三氣曹子桓,連吐三口老血!第673章 人當十萬,舌定幽州!第83章 猛將歸心第252章 天下爲局第619章 龍山飄雪,天兵已至!第104章 曹家兄弟,洛神甄宓!第602章 阪上走丸,剖決如流!第425章 伴君如伴虎!509.第504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157章 先給你頭上帶點綠,謀荊州?給我去第332章 編撰農書,南中大開發!第19章 公子有請第719章 調徵渠帥,共赴國難!第264章 魏國內亂,少主顯崢嶸!第208章 衝冠一怒,盡屠一城!542.第537章 戰略主動變被動。曹真:我成小第624章 父慈子孝,仲謀落幕!第170章 鷹顧狼視,魏王欲誅司馬懿第737章 天子北巡,大勢所趨!第105章 暗波泛起:孫曹將聯盟!第705章 滅魏之議,攘外安內!593.第588章 幼麟方行,紫髯自艾!第128章 荊襄才俊,盡入吾彀中矣!第732章 大漢飛將,絕命掙扎!511.第506章 銀槍穿敵陣,魏國已入甕!第415章 薄裳難動情郎,斷臂方有轉機!第16章 輿論宣傳第396章 犧牲王后又何妨?第359章 三國,就是三方互相拖後腿!第714章 天兵十萬,何懼一戰!544.第539章 天險難攀,兩曹相會!第708章 天下未定,殺雞儆猴!第241章 徐元直釜底抽薪,諸葛亮成及時雨!第674章 草原共主,代郡太守!第126章 強勢的劉禪:談不攏?那就別談了!第731章 華夏聖盾,堅不可摧!第650章 太子監國,幽怨美人!第445章 磨刀霍霍向北行,興復漢室就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