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戰爭與和平(九)

一聽到李密說出“梵天一夢”後,曹魏在場的名士們在短暫的驚鄂後,全都面色潮紅,雙眼發亮,猶如集體打了一支雞血!

從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執政初期開始,曹魏的主流思想就已經逐漸發生了變化。講求實務的法家思想,以及提倡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都不再佔據主流。佔據主流的,是玄學思想。

玄學的定義很多,這裡不細講。作爲一個政權,當玄學成爲國家高層的主流後,由此造成的影響是什麼呢?最粗魯直白的說法就是:一羣本該爲國計民生殫精竭慮的國家中高層官員,天天上班不談稅收錢糧這一類世俗之事。只談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質、文明終極關懷等高大上的哲學問題。至於國家有了問題,具體事務誰去操辦呢?下人、賤人,或者說辦這些事的人,會自動的被這羣“哲學家”視爲下人、賤人。

所以李密說出“梵天一夢”後,對於苦苦思索事物本源的曹魏名士們,頓時頗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陶醉感。

一時之間,無數的麈尾揮動,宴會廳裡的諸多名士紛紛起身,但是彼此互相對視後,大家還是朝着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了拱了拱手,表示了謙讓之意。

無他,因爲此人姓向名秀字子期,乃是竹林七賢之一。他是在嵇康被司馬家誅殺後,被司馬昭強迫出仕的。品行無損,名氣又大,大家誰敢和他爭啊?

“方纔令伯梵天一夢,於秀實有猛然斷喝之感(佛教此時在中國還未昌盛,醍醐灌頂這個詞是沒有的),那麼敢問令伯,何爲本?何爲末?何爲有,何爲無?”

本末有無的問題,是玄學思想主要的幾個論題之一。這個問題若是放到現代,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從功利的角度來回答最爲簡單:重要的是本,不重要的是末。我所掌控的纔是有,不能掌控的統統都是無。

但是在這個時代,大家說話的方式講究的是虛無縹緲,所以不能回答得這麼直白。

只見李密微微一笑:“不是末的便是本,不是本的便是末,不是無的便是有,不是有的便是無。”

毫無疑問,這TM全是廢話。但這個時代,就是這種廢話最吃香!

“妙哉,原來這個問題還可以如此解。我等一直執着於某一字,卻不知道可以如此串講……令伯,秀拜服。”

“那麼請問令伯,有與無,孰優孰劣?”起身問話的是任愷,字元褒。青州人。在政治上,此人是賈充的政敵。在學術思想上,此人的思想與竹林七賢接近:貴無。

所謂無,當然是相對於有而來。什麼是有,其實是指名教。什麼是無,就是尊崇自然。貴無,當然是相對於有來說,以無爲尊。這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宗旨。但是這種思想有很危險的苗頭——過度的貴無,會導致人們越來越不把現實當回事,長久的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人如果只是個普通人,無非是個精神病。但是當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都普遍尊崇這樣的思想,這個國家要麼快速亡國(西晉),要麼扯淡(東晉)。

“呵呵呵”李密對着任愷道:“因我益州接近身毒,所以當地高人的言論偶有接觸。曾有一高人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然,更有高人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你們這些所謂的“追求自然派”全TM都弱爆了,你們居然嘴裡說“自然”,那就還是落到了“有”的下乘。在我看來,這些東西全都是不存在的,連自然都不存在,那就是徹底的“無!”

李密說的這兩首偈語,當然來自穿越者。穿越者借鑑的,當然是來自於唐代高僧惠能。

漢末三國時代,佛教已經傳入中國上百年了。但這個時代的佛教,還在緩慢的適應中國的國情:比如中國人的祖先崇拜情節,就是佛教本身的教義所沒有的。因此,此時的佛教在中國還沒有多大的影響。

佛教在中國的興盛,要到了五胡亂華時期,一方面他適應了中國的國情,自我做出了調節和改變。另一方面吸收了魏晉玄學的辯證精華,使得自身更有邏輯性(逼格再次提升)。同時由於那個年代慘烈的戰亂,使得普通百姓急需精神信仰。各國統治者也需要佛教來穩定統治因此大力推廣……如此種種,才使得佛教在中國走向興旺。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個意思:李密藉助穿越者的優勢,拿着玄學發展到頂峰的東西,來吊打玄學初興時代的這羣傻鳥!這羣所謂的名士們,不跪了纔怪!

果然,在李密說出這兩句偈語後,不光是任愷,在場的所有名士們,全都激動得不可自抑。更有不少年輕一點的名士,紛紛起身對着李密鞠躬:“聽令伯一席言,獲益終身。請李師受我等一拜!”

“呵呵呵,不敢當。諸位,李密也不過拾人牙慧而已。”

“先達者爲師,李師不必過謙,還請李師再爲我等解惑。敢問李師,若是菩提非樹,明鏡非臺,那這一顆心當是何物?”

“不敢爲諸位大賢之師。關於元褒所問,密想請反問諸位一句。諸位,現在冬夜風大,外面的旗杆上大旗烈烈飛舞。敢問,是風動還是旗動呢?”

“當然是旗在動,不,是風動,不,不不不……”

“呵呵呵,諸位,在李密看來,非是風動,也不是旗動,而是心動。”

逼格再一次拔高了,這一下子連賈充都驚詫的站起身來對着李密鞠躬致意了。

“還好當初太守傳授我這些東西之前反覆給我講了很多實例。否則我自己都會沉迷於這些虛幻的東西而無法自拔。可這些無聊的論題對於解決實際事務有個屁用啊!也好,你們就繼續在貴無的大道上滾下去吧。需知這‘心外無物’的概念一旦提出,你們這些名士們,恐怕就更加狂放不羈了。”

正當李密自己陷入沉思的時候,在場的曹魏名士們已經是雙目發紅。有些城府不深的小年輕已經是淚眼婆娑,嘴裡都喃喃的唸叨着“朝聞道夕死足矣”之類的話語。

當大家再次對着李密集體鞠躬致意之後,李密還禮。然後慨然長嘆了一聲道:“諸位,雖說心外無物,但李密今日是着相了。需知,莊子言,不言而善應。老子言,辯不若默。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世間的至理大道,若是真能用嘴講出來,那就不是大道了。言盡於此,李密告辭了!”

李密起身,笑意盈盈的簡單和完全處於呆傻狀態的馬傑自然跟上,在一片恭送李師的崇拜聲中,瀟灑離去。

……

夜已深,可是相國府的一間書房裡,燭光灼灼,司馬昭、王元姬、司馬炎等正聽着賈充對今晚宴會的詳細報告。

“這西蜀使者,好歹毒的心腸啊。”聽完賈充的報告,司馬昭雙目發冷,面色嚴肅。長嘆一聲後,終於吐出了這句話。

爲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爲,現在曹魏的高級官員中,玄學思想已經開始擡頭。但它總體還處於一個摸索階段,很多理論還不成熟。而李密今晚的話,就是提前把這個思想給催熟。

而且和玄學思想發展到後期,有貴無和貴有兩個流派不同。李密在宴會上着重突出的是貴無。

這樣的思想過早成熟落地,會導致出現什麼情況呢?

第一、心外無物嘛。我所見所遇,其實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不必在乎他們。只要我內心安寧,一切都擾動不了我——好了,大家互相不把對方當人了。至於上司皇帝也好,下官百姓也罷,哪怕至親親人,一切都是幻象。

第二、道可道非常道嘛。能夠講清楚的東西都不是大道,都是下賤胚。所以以後大家講話,爲了逼格不降低。必須要講一些雲山霧繞的瞎話空話,要不然就會被人瞧不起。

你說,這樣的風氣一旦形成主流。那這個國家還怎麼運行?

(附帶說一句,這就是後來兩晉的主流思想。穿越者在這裡只不過提前催熟而已。玄學發展到極致,只能是自己把自己搞死。)

司馬家是儒家出身,信奉的是入世。本來就和喜歡玄學的這些所謂的名士們尿不到一塊。更何況,司馬家現在是國家的掌控者,要是手下的大臣們個個一天到晚都搞這些虛的,那這個國家該怎麼辦?

“哎,這簡無雙言辭鋒利,李令伯思辨無雙。西蜀小國,人才居然也如此鼎盛麼?”

又長嘆了一聲後,司馬昭對賈充說道:“明天安排他們去中軍校場,讓這些蜀賊看看我中軍的強盛!我就不信了,文的壓不住,武的也不行麼?公閭,明天讓文俶披掛上陣!”

第二四一章 街亭爭奪戰(一)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四八七章 東吳的認知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八十四章 風雲初涌動(四)第四八六章 晉祚今終焉(三)第三四四章 五原的商路(二)第五十三章 我是好人哪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五章 求知涪陵郡(三)第四五八章 老驥不伏櫪(二)第三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十)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二五零章 關彝的日常(二)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被荒草章推了……第三八八章 局面的反轉(三)第四五八章 老驥不伏櫪(二)第四一三章 全國總動員(一)第四八四章 晉祚今終焉(一)第二三六章 北伐進行時(六)第二零零章 真彩雲之南(四)第三八一章 進擊的關索(一)第一七零章 殺完給顆糖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第四九九章 全新的試驗第三九九章 如此之政變(一)第四七九章 洛陽是雒陽(七)第三五二章 一路向西行(七)第一零三章 前面是江油(一)第三三二章 世家的方向(二)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三四零章 國家的未來(二)第四九七章 亡國的皇室(一)第四三六章 會戰之前奏(二)第四八零章 洛陽是雒陽(八)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頭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五十三章 我是好人哪第二九四章 晉國有新銳(三)第二十五章 請皇帝代言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三一一章 關中的復甦(五)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四七七章 洛陽是雒陽(五)第七十四章 壯哉卓筒井第一六四章 抄家進行時(二)第五一九章 世家的改變第一六四章 抄家進行時(二)第四三五章 會戰之前奏(一)第五零三章 小衛求學記(二)第二三三章 北伐進行時(二)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三十一章 深耕涪陵郡(八)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一七四章 桓王之再生(一)第五一九章 世家的改變第三四二章 國家的未來(四)第一三五章 復興殲滅戰(三)第三三二章 世家的方向(二)第二四零章 洛陽與建業(二)第一一九章 復興反擊戰(一)第四零七章 何爲穿越者(二)(超大章節,爲盟主李嘉木加更!)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廟算(一)第二八零章 關中大決戰(五)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二五八章 郿縣防禦戰(三)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四八六章 晉祚今終焉(三)第七十章 佈局江陽郡(二)第五二二章 長遠的佈局(三)第二七一章 決戰的序幕(四)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廟算(二)第一二五章 復興反擊戰(七)第三六六章 不得不出兵(一)第四五八章 老驥不伏櫪(二)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三六一章 廉者當自警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三九二章 文明的交匯(二)第三六二章 漢都歸長安第四一六章 全國總動員(四)第二五八章 郿縣防禦戰(三)第四四七章 幷州之會戰(八)第四八零章 洛陽是雒陽(八)第四一七章 兵發蒲阪津第三二一章 詭異的建業(三)第一五二章 戰爭與和平(八)第四七七章 洛陽是雒陽(五)第四五二章 一退和一進(二)第三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十一)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