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章 殺完給顆糖

當西元264年的四月,洛陽那邊夏侯家的人頭再一次堵塞了洛水的時候。成都這邊的府南河裡,也多了十幾顆人頭。

是的,僅僅是十幾顆而已,確切的說,是十一顆。

在關彝查抄的十八家權貴中,有七家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另外十一家有通敵叛國這樣的政治問題。關彝就把這十一家裡的主事人全部抓起來殺了。其餘的人,一個都沒有殺。

這麼做,不是沒有爭議。

關彝的親屬、兄弟、朋友都要求對這十一家進行夷滅三族的處置——永絕後患!可是關彝卻不爲所動,只勾絕了十一條人命。

“夫君,您這樣做,欲置妾身、復兒和妾身肚子裡即將出世的孩子於何地?”

“夫人爲何如此講?”

“這些人通敵賣國,當然該殺。而且按照漢律或者蜀科,夷了他們的三族也沒人能說什麼不對。可是你卻不這麼做!那柳家、費家的餘孽可不會認爲這是仁慈。他們的孩子長大了,無一不會把刺殺你爲父報仇作爲人生唯一目標。若是你沒有了,我關家必然再次衰落!那時候妾身和孩兒們……”

“是啊,夫君。姐姐說得對。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夫君切莫心慈手軟。再說了,通敵叛國夷滅三族,放到哪裡都是不爲錯的……”

關彝左右手環抱,將兩個女人輕輕的摟在懷裡:“關彝何其有幸,有兩位夫人衷心對待……可是夷滅三族這種事情,一旦開了口子,就實在難以停下來。我怎麼能爲了一己之私,在大漢內部開創如此風氣……若是以後柳家、費家等諸家的孩子要來殺我,那就讓他們來吧。爲夫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守護的東西也很多。不會輕易被人給幹掉的。”

“夫君,你真的傻啊。一天到晚就想着國家,想着未來。就沒有想想自己,想想現在?想想我們這個家?”

“爲夫不是傻,是執着。從當年在烏江岸邊下定了興復漢室的理想開始,爲夫就顧不得自己了……哎,這些遺孤的仇恨以及未來可能的刺殺算個啥?內部的彎彎繞繞,外部的強大敵人……爲夫自從當了這大司馬以來,再也沒有睡過一天好覺。哎,真不知道當初丞相、蔣大司馬、費大將軍這些人是怎麼扛過來的。不過,都做到這個份上了,再辛苦,我都要走下去。”

和堅決只殺當事人,絕不夷滅三族引起關彝的親朋好友反對,而其他人都還算贊成比起來。關彝對經濟犯的處置引起的爭議更大——他的方案,幾乎是全國集體反對。

當黃皓、劉幹這樣的大蠹其家產被清算出來的時候。蜀漢內部的高官全部都被震動了。不要說性子火爆的太子劉諶,就是現在已經不管事的劉禪都在宮內狠狠的罵了幾天娘。

然後,大家的意見非常一致:這些鉅貪也該殺掉。就算不夷滅三族吧,當事人也要全部斬首,然後其家眷全部發賣爲奴!

關彝再一次對這種主流意見說了不。

作爲一個穿越者,作爲一個穿越前心智已經比較成熟的穿越者,關彝清楚的知道,後世華夏對待貪污犯的態度,經過了三個階段的昇華。

第一個階段,殺殺殺。

第二個階段,重判,偶爾殺。

第三個階段,刑期一般都不太長,人基本上一個都不殺。但一定要在徹底追繳贓款的同時還要加上一定數量的罰金。

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如果對一般經濟犯罪一昧的以誅殺爲主,或許是能震懾住一些人不敢貪。但絕不會震懾住所有人。而且在這種高壓下還敢去貪的人,其頑固性和破壞性極大。貪起來就是一個喪心病狂。

第二個階段其實只是向第三個階段的轉型。這種方式其實最不可取。關彝在轉世之前,已經見識了好幾個貪官:在‘堅強’的服完十幾年刑期後,出來做起了大富豪——這簡直是在鼓勵大家使勁貪、大量貪——事發了不要緊,錢還在嘛。十幾年牢獄生涯出來後,後半輩子就是榮華富貴了。

第三個階段纔是最有意義的。

貪污犯最怕的是什麼?不是坐牢,而是貪污所得全都被收繳一空!那時候工作沒了,社會地位沒了,錢也沒了。短短几年刑期倒是很好熬過去。可是出來之後呢?

這纔是對貪污犯最好的懲罰。這才能讓那些即將貪污的權貴們心裡感到壓力和震撼!

所以關彝對劉乾等單純的經濟犯罪分子的處罰是:抄沒全部家產,全家流放到漢嘉郡、汶山郡等蜀漢少數民族聚居地去——廢物利用,提高當地漢族人口比例。

至於黃皓,咳咳,九千歲被渴死純屬一個意外——主要是他在雒城駐紮了很長一段時間,回了成都之後九千歲一家都成了人幹了。要不然他也是準備流放黃皓一家的:人的適應能力是最強的。這些鉅貪們,當他們失去了一切財富,去了荒僻的地方。憑着他們的聰明才智(傻X一般也當不了貪污犯,至少貪不了太久),一樣可以爲流放之地落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嘛。

不管怎麼說,在這次抄家行動中,關彝是吃飽了,不,應該說他是吃撐了。

流動資金以及大量的不動產,差不多拿到了七十億。再加糧食六百多萬石,以及憑空多出來的五萬多人口……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東漢質帝元年(146年),漢帝國當年全國收取田稅(十五稅一)一共是三千四百六十五萬石。算賦和口賦,也就是人頭稅,加在一起是73億錢。而當時的漢帝國政府掌控的人口有多少呢?五千六百萬!

而蜀漢現在政府掌握的人口,勉強有一百萬。而關彝不過抄了十三家,就拿到了這麼多東西……難怪大家都說貪官該殺啊!

不過,相對於即將展開的改革來說,這點錢,不夠!

而且,由於關大司馬一上位就開啓抄家模式,已經引起了蜀漢權貴階層的集體警惕:你這傢伙要幹嘛?真要背叛自己的出身去做人民公僕嗎?告訴你啊,適可而止哦!要不然就是全國叛亂等着你!

所以,人殺完了,家抄完了,還得給這些傢伙一顆糖,安撫一下。

炎興二年四月初五,大司馬府發佈了一條新命令:改良鹽政令!

關彝在這道命令裡主要講了這麼一個事情。

本官覺得國家現行的鹽政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生產效率低下、腐敗問題嚴重、百姓吃鹽困難導致身體素質低下等等。你們看劉幹那廝吧,才當了五年司鹽校尉,就貪到這個份上。所以,鹽政必須改!

怎麼個改法呢?變鹽場國家公有爲私有,私人負責生產、運輸、銷售。國家只派駐人員在鹽場統計出貨量,然後當場徵稅就好。稅率呢,是比較重的哪,百分之二十!

目前整個大漢有四十多座鹽場,每座鹽場有幾十到幾百口鹽井不等。出鹽量什麼的大司馬府也重新進行了統計。現在,定於五月一日開始,在成都的大司馬府對這四十多座鹽場進行拍賣(附:自貢鹽場不參與本次拍賣,他已經是復興社的私產了)。有興趣的朋友,單獨購買也可,組團購買也可……而且,我們畢竟是大漢嘛。名義上是華夏這塊大地上最正統的國家。所以,我們的鹽場拍賣,不光針對益州人士,也針對整個大漢十三州的所有人士!

這是自漢武帝爲了收集更多的錢財支撐與匈奴作戰,從而實行國家食鹽專賣以來。近四百年後,第一個政權明確表示願意將鹽場交給私人打理。消息傳出,魏蜀吳三國的權貴們,集體震動!連帶的,剛剛對關彝表示不滿的蜀漢世家大族們,紛紛對大司馬府再一次表示了極大的讚賞。

第一五一章 戰爭與和平(七)第七章 求知涪陵郡(五)第四零七章 何爲穿越者(二)(超大章節,爲盟主李嘉木加更!)第一二零章 復興反擊戰(二)第五三九章 漢室已復興第二七四章 中線和東線(二)第三七二章 西城攻防戰(一)第一一九章 復興反擊戰(一)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二十五章 請皇帝代言第八章 裙帶何其多第四六六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四八二章 洛陽是雒陽(十)第四八一章 洛陽是雒陽(九)第七十四章 壯哉卓筒井第六十六章 人生不如意(三)第四七九章 洛陽是雒陽(七)第三七三章 西城攻防戰(二)第四十章 蝴蝶的翅膀(六)第四九九章 全新的試驗第一八四章 江南的新風(一)第二六四章 異樣的春耕(四)第三九零章 未來的大將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二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二)第三九七章 政變的前奏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風(三)第四九四章 最強的敵人(三)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被荒草章推了……第二四四章 街亭爭奪戰(四)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第二四六章 街亭爭奪戰(六)第一四五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九十九章 你是白癡麼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一四二章 復興殲滅戰(九)第三六五章 曹魏再揚旗第二四九章 關彝的日常(一)第三四一章 國家的未來(三)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二九九章 異族的未來(二)第五零八章 江山真如畫(二)第四六九章 大陸澤之戰(四)第四五四章 一退和一進(四)第一三二章 新聞直播間第三二四章 大司馬一家(二)第二三五章 北伐進行時(四)第一六一章 權力的遊戲(五)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晉吳(三)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三十二章 深耕涪陵郡(九)第二三二章 北伐進行時(一)第一九八章 真彩雲之南(二)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五三六章 橫掃如卷席(十一)(爲書友“一串很長數字ID的書友”加更)第五十九章 幕後的交易(二)第四五二章 一退和一進(二)第四五二章 一退和一進(二)第一六一章 權力的遊戲(五)第五二五章 第一次科舉(三)第三零六章 戰後的餘波(六)第一七二章 鹽場拍賣會(二)第五二零章 長遠的佈局(一)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四三七章 會戰之前奏(三)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五三七章 橫掃如卷席(十二)第四九三章 最強的敵人(二)第二七零章 決戰的序幕(三)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五零五章 小衛求學記(四)第二十章 三代的理想(五)第五十九章 幕後的交易(二)第一四八章 戰爭與和平(四)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四二七章 彼此的將略第一零九章 孔雀的最期(二)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五四章 一路向西行(九)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三九八章 異族的準備第四一四章 全國總動員(二)第二一七章 羣鴉的盛宴(十三)第三八三章 進擊的關索(三)第三八四章 西城之反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