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佈局江陽郡(三)

事實上,張遵從CD出發的時間差點比關彝還要晚。

作爲目前爲止張家第三代唯一的男丁,在看到關家有了第四代後,張紹也開始着急了。趁着張遵這次回CD,張紹替兒子向皇帝請了相親假。

這個時候的張遵比兩年半前的關彝要吃香多了。

首先,人家的父親不像關彝的父親關興那樣,已經掛了幾十年了。張紹是尚書僕射,真正的可以影響朝廷決策的高官。其次,張遵的姑媽是皇后!第三,張遵是復興社的大股東,錢絕對不缺。第四,雖然張遵現在只是管三個縣的下郡太守,但那也是太守!二十三歲的郡太守,全蜀漢現在也就這麼一個!

所以,和關彝的婚姻多少有些無奈比起來,張遵準備娶媳婦的消息一傳出去之後,張家的大門瞬間被各路媒人給擠爆了!

“你這個傢伙啊,這麼搞不是坑我嘛!這時候二叔指不定正罵着我呢。”

牛郫縣渡口,關彝的船隊已經駛出碼頭。隨行的人員其實並不算多,除了關小七等關家人以外,還有新招的侍衛長句寧,計劃中的信鴿培養師烏蒙阿木父子等人。這本來實屬正常,但讓關彝無語的是,張遵借送行的名義從CD跑了出來,到了牛郫後居然不回去了,直接拉着張家的幾十個家將上了關彝的船。

“嗨!兄長,小弟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把我的江陽郡搞好,哪有興趣去搞那些東西。再說了,通過這次上門求親的人小弟算是明白了個道理,大丈夫只要能建功立業,何患無妻?!要是小弟現在還是和兩年多以前一個樣,今天會有這麼多人來求親嘛!您看,連費承、董厥那兩個老不死的都厚着臉皮派人上門提親了。他費家不是也想學我張家,兩姐妹都嫁給太子麼?這會怎麼想起把妹妹嫁給我?至於那董家就更不要臉了,他是我復興社的死敵啊!我復興社上下怎麼可能和他們家結親?更何況董家的小姐纔多大?今年十一月才十三!我有那麼禽獸嘛!”

你們家張飛張三爺就是個禽獸,當年夏侯淵的堂侄女出門撿柴禾,結果被你們家張三爺給搶了做壓寨夫人——好像那時候夏侯夫人也只是十多歲吧!

“嗯嗯,這麼多家千金小姐,你就沒一個看上眼的?”

“我哪有兄長這麼好的福氣,定親之前還可以雙方見面談一談?算啦,本官去了江陽郡,去賨人的寨子挑一個吧!”

哎,家傳啊,你們家確實有這個家傳。

“那你這麼跑了也不是個事啊,二叔發火倒是小事。反正我也被人坑慣了,這個也無所謂。但是你不能就這麼去江陽郡上任啊,你的任命文件呢?幕府人員呢?”

“嘿嘿。”張遵賤賤的笑了一下,轉身就從懷裡撈出來了朝廷的任命文件:“文件在此,小弟早有預謀。”

“你的幕府呢?本來以二叔的人脈,爲你搭建一個精良的幕府完全不是問題。你只要老老實實在CD多待一兩個月就好。結果呢?你可要想清楚了,江陽郡現任太守馬秉,乃是改之的堂兄。結果改之在涪陵郡艱難輾轉九年,這馬秉根本不聞不問,可見不是好打交道的人。這交接的事情你可要千萬慎重啊。”

“嗨!這個更好說,這不是有兄長在嘛。哎呀!”

“你腦袋裡裝的都是什麼啊?本官身爲涪陵郡太守,怎麼能有資格去查江陽郡的賬?”

“啊!那怎麼辦?兄長,你可要救我!CD我是不回去了,但江陽郡也要儘快接手!”

“真是個無賴!罷了,我們先不去交接。我們進入江陽郡後,就在漢安下船,然後爲兄帶你去一個地方。涪陵那邊爲兄派人催一催勇伯和承祚。”

“哈哈哈,小弟就知道兄長不會不管我的!我們在漢安下船後去哪兒?”

江陽郡,下屬三縣。三縣基本呈一條直線排列:北端是漢安縣,縣城所在區域基本與21世紀的四川省內江市區重合。中間是郡治所在的江陽縣,也就是21世紀的四川省瀘州市。東南端是符節縣,縣城所在位置大體在21世紀的瀘州市合江縣城區範圍之內。

後世的內江,以盛產甘蔗、白糖著名,號稱甜城。不過在這個年代,甘蔗還在印度半島的某個旮旯裡。所以甜城什麼的,是沒有的。而後世的瀘州,號稱酒城——這個就跟關彝更沒有什麼關係了:生產高度蒸餾白酒是很多穿越者的大殺器,關彝要搞也沒啥難度,但問題是他現在缺糧食缺得要發瘋,誰敢搞糧食酒業他恨不得殺了誰。他自己又怎麼會去搞高度白酒這種極其耗費糧食的東西呢。

之所以在漢安下船,是因爲從漢安縣城往西南方向走大約五六十公里,就到了一個現在還沒有具體的名字,但在後世赫赫有名的地方:鹽都——自貢。

鹽,作爲一切動物身體裡必須有的東西,對於人類生存有着決定性的作用。直到中國的經濟徹底起飛之前,幾千年來,鹽業都是國家財政佔比極重的來源之一。

具體到蜀漢來說,因爲蜀漢不沿海,所以蜀漢國內的鹽基本都是通過抽取地下滷水,然後蒸煮得鹽。蜀漢爲此專門設置了司鹽校尉,負責全國的食鹽生產、銷售。第一任司鹽校尉是王連,幾十年下來,王連和他以前在鹽府的屬下呂乂、杜琪、劉乾等人,都先後成了兩千石高官,由此可見主管鹽業的官員在蜀漢政權內部的重要。

但是蜀漢的鹽業生產有一個最大的問題:生產技術落後。當然,這種落後是相對於後世而言——總之,由於生產技術的限制,蜀漢的食鹽生產,往往是先選定地方,然後人工挖一個表面積很大的坑,之後慢慢的往下挖,直到人在井下無法呼吸爲止——這種方法,一般只能抽取地下一二十米之內的滷水,其產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別看巴五郡、蜀六郡到處都有鹽井,但蜀漢的食鹽生產,卻只能是保證國內的需求,大宗的對外銷售是沒有的。

作爲一個穿越者,作爲一個參觀過自貢鹽業博物館的穿越者。關彝非常清楚的知道,給井鹽開採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技術,就是北宋年間被四川大英縣人發明的卓筒井技術。有了這個技術,鹽井最多可以打到地下一千米。

自貢所在的這塊地方,在三國時代已經開始產鹽了。但同樣由於生產技術的限制,其產量在蜀漢衆多的鹽井中並不算特別突出。雖然也有司鹽校尉府的官員進行管理,但並不太受重視。

作爲參觀過鹽業博物館的穿越者,關彝很清楚,蜀漢時代,自貢就已經有了比較著名的鹽井:富世井、大公井,所以雖然現在的這塊地方還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有了這兩口鹽井做參照物,關彝很快在這一塊無名之地中圈定了後世自貢主要的深井產鹽區。

“令行啊,相不相信哥哥?”

“這不是廢話嘛,把命給兄長都可以的,怎麼不信。”

“那好,這塊地方。”關彝右手虛指:“從那裡到這裡,這方圓六百畝的地方,等你接任江陽太守後,我派人來,以復興社的名義全部買下來!”

“呃,兄長,這些都是不怎麼長莊稼的鹽鹼地,我們復興社買來幹嘛?”

關彝看了看周圍,再次確認沒有旁人後對張遵悄聲說到:“這塊地方下面一百二十丈開始,有取之不盡的自噴滷水!”

“啊!!!”張遵早就不是當年在CD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公子哥了,滷水意味着什麼,他非常清楚。

“不止是自噴滷水,這地下還有天然氣,嗯,也就是可以自己燃燒的氣體。有了這個東西,根本不用伐木熬鹽。”

張遵的雙眼已經變得通紅,呼吸也開始急迫了起來。但過了一會,他醒悟過來了:“兄長,地下一百二十丈,這麼深的地方我們挖不到啊!我涪陵郡以前也有鹽井啊,頂天也就往下挖五六丈吧?”

“呵呵,涪陵郡的鹽井產量少得很,爲兄懶得去改良。這裡就不一樣了,這裡的產量極大,而且伴生天然氣,不用伐木熬鹽。所以爲兄這次就要出手了。”

“哦。”張遵根本沒問關彝爲什麼知道那麼深的地下有那些東西,也沒問關彝用何種方法把這些東西取出來。在他看來,自己這位兄長近乎無所不能,他說了是那就是,說了行,那就一定行。“不過兄長,這國家實行鹽鐵專賣。就算我們買了地,一旦有大量滷水產出……”

“呵呵呵,這個嘛,爲兄差不多已經和陛下說好了。以後這裡的鹽場單獨實行就場專賣制,銷售所得,朝廷八成,我們兩成。”

關彝長嘆了一口氣:“朝廷有了這大量的食鹽,國內鹽價當可下降一些,百姓們也能多吃點鹽。如果產量足夠,還可以遠銷荊楚,改善下朝廷的財政……剩下的那點小頭,若是順利的話,估計一年所得不下一億,我們可以用這筆錢向南中購買人口。這江陽郡,特別是漢安縣,地勢平緩,真是開荒種田的好地方啊。”

“哦。”張遵傻傻的點了點頭,突然之間反應過來:“兄長是說,兩成股份就能獲利一億以上?!”

當然了,後世自貢著名的燊海井,其量產高峰期,每天自噴出來的滷水都有幾千石呢。熬製成食鹽,怎麼也有幾十石吧。就算這裡產鹽過多導致鹽價腰斬,但再怎麼也不可能低於500錢一石。這麼算下來,一天的毛利就是兩萬多錢,而這,僅僅是一口井!關彝可是清楚的知道,他劃出的這塊地盤,可以打出至少兩百口鹽井!最多三年,這裡每年出產的井鹽,毛利起碼在十億以上!

第一五二章 戰爭與和平(八)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九十五章 鍾會的運氣(二)第一二一章 復興反擊戰(三)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五三四章 橫掃如卷席(九)(爲書友~咚~加更)第一七零章 殺完給顆糖第一二五章 復興反擊戰(七)第五十三章 我是好人哪第三二二章 詭異的建業(四)第四四六章 幷州之會戰(七)第二七一章 決戰的序幕(四)第三八三章 進擊的關索(三)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一五三章 戰爭與和平(九)第五零六章 小衛求學記(五)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頭第一三零章 誰敢比我慘(一)第四七八章 洛陽是雒陽(六)第一四九章 戰爭與和平(五)第三三一章 世家的方向(一)第五二三章 第一次科舉(一)第二八二章 關中大決戰(七)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二六九章 決戰的序幕(二)第六十二章 請放馬過來(三)第二四四章 街亭爭奪戰(四)第二九三章 晉國有新銳(二)第一二一章 復興反擊戰(三)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五一一章 碾壓的快感(二)第三五二章 一路向西行(七)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四十三章 責任重於山(一)第一零四章 前面是江油(二)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四二一章 一戰取晉陽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四零九章 改元求一統(二)(爲書友逐日2005加更!)第五三九章 漢室已復興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四八三章 洛陽是雒陽(十一)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一八八章 魏晉之禪代(一)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一五一章 戰爭與和平(七)第二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一)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一九八章 真彩雲之南(二)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三一九章 詭異的建業(一)第三三九章 國家的未來(一)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三七一章 現在二對二第八十四章 風雲初涌動(四)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二三五章 北伐進行時(四)第一四五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五三二章 橫掃如卷席(七)第一六二章 江東之英主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一五零章 戰爭與和平(六)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五二五章 第一次科舉(三)第六十九章 佈局江陽郡(一)第三三八章 杜武庫點兵(四)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二十五章 請皇帝代言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四五零章 將軍馬下亡(二)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八三章 進擊的關索(三)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四五零章 將軍馬下亡(二)第四四八章 匈奴與鮮卑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四十三章 責任重於山(一)第十章 婚姻是大事(二)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一零一章 鄧艾的決心(二)第一六五章 抄家進行時(三)第四九五章 不同的一代(一)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四三零章 幽燕多壯士(三)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四一零章 惶恐的晉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