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各有詭心

梁山軍想攻打莘縣,如此兩千數陣仗,想從巨羊山小道里竄過來是不可能的,風險太大。他們若走大道,必然得打陽谷縣路過。

陽谷縣隸屬京東西路,卻挨着河北東路的巨羊山一帶,官道向北通博州,向南通濮州,西邊是大名府,東面則是鄆州,可謂一處兵家要地。

陳良道:“梁山軍裡但有知兵之輩,都會先行攻打下陽谷縣,引爲據點。一者可以前尾相顧,二者可以駐軍屯糧,略作休整。我若是那晁蓋,當以千兵步軍駐紮在縣城裡以作接應,堵住巨羊山大道,以馬軍來莘縣騷擾。莘縣、陽谷之間不過百十餘里地,快馬半日足以。”

張林道:“我若提前派人守住巨羊山道口,以馬軍在旁伺機而動,如何?”

“不妥。”陳良道:“咱們所能調派的步軍唯有六百餘數,那山道口周圍俱是林子岔道,防不可防,守無可守。”

想想也是,自己太天真了,張林點點頭:“教頭有何良策?”

“以馬軍拆分成小股騎隊,晝伏夜出地騷擾他們,進則攻之,退則隱於林間。那梁山軍若敢派馬軍強攻,咱們的三百馬軍足可破之。若他們不敢以馬軍單攻,必然步軍協同共進,陽谷縣城守備空虛,咱們趁機燒他糧草。”

陳良道:“他們進不得,退不得,必然要想其他路徑。說不定,便會穿過馬頰河,先破故城鎮,水陸齊下,以官道和陽平鎮爲點,繞開巨羊山攻打莘縣。”

陽平鎮,張林有些耳熟,忽然記起大名府的歐管事曾說過這個小鎮地處莘縣外圍,連着馬頰河還有一處官營船坊呢。

他比之梁山軍唯一的優勢就是佔盡地利人和,且馬軍戰陣的訓練水平高,有足夠的信心能三百破敵六百。梁山吃過虧,想必也不敢把馬軍拆散了來打。

不過,打退梁山的進攻不是張林目的所在,他要禍水東引讓梁山把火燒去大名府,以此方便自己火中取栗地做下殺人越貨的勾當。

但大名府畢竟是軍路重州,以“北京,澶、懷、衛、德、博、濱、棣州,通利、保順軍合爲大名府路”,有曉武軍、雲捷軍、武衛軍、勇捷軍、振武軍、宣毅軍各設指揮。

一指揮按五百人算,大名府各州府城分散開來的總計有六十多個指揮,兵馬合計三萬多人。

樑中書之所以對梁山賊夥不那麼上心,底氣也源於此,他身爲一州知府,也掛着河北安撫使的職責,統領各地兵馬都總管、鈐轄、都監、團練使事宜等。

張林若是此刻造反,哪怕砸鍋賣鐵,滿打滿算也就能湊個兩指揮的馬軍,加上最多四個指揮的步軍。靠這點兵馬想割地稱王,實在是癡人說夢。

得熬,至少還得熬個兩三年的猥瑣發育,纔能有底氣跟朝廷對着幹。

只是眼下,得先解決掉一個麻煩。

張林回去宅院,當即修書一封派人送去大名府的樑中書。無奈啊,只因北宋馬步軍都總管或兵馬總管多是由知府、知州等各級地方長官兼任,掌管路或府、州的兵馬。到了戰亂時候,纔會指派武官擔任。

兩日後,樑中書接到信,當作愛妾的面兒看了一看,隨手把信丟到桌面上,笑道:“你家二郎既想求我發兵搭救,何不親自來說?”

“莘縣乃二郎發家之地,家眷多在其中,老爺,求你看在奴家面上,調些兵馬去助他吧。他,他自己也會感恩與你。”

“我要他感恩作甚?”

“老爺。”

樑中書呵呵乾笑一聲:“信裡說,那梁山賊軍不過是盤踞在陽谷縣,而陽谷地處京東西路,非我轄內之地,如之奈何?我且從雲捷、武衛、振武裡抽調三個指揮駐守故城,以防賊人西進。二郎他自己也有千數廂軍,想必是能守住莘縣的。”

張巧雲急道:“廂軍匹夫怎比得上禁軍,那梁山賊軍來勢洶洶,可有四五千數呢!”

“哎,你個婦道人家懂得什麼。”樑中書道:“號稱四五千,能有三千嘍囉就不錯了。”

“那也有三倍之數。”

“莘縣地處巨羊山險要之地,易守難攻,無妨無妨。若你家二郎吃守不住,我再救他不遲。”

張巧雲無可奈何,知道男人心裡打的什麼鬼主意,無非是借這次機會讓自家弟弟就範罷了。心裡幽幽嘆口氣,只盼着賊人千萬別殺進莘縣裡。

又復三日後,樑府來信傳到了張林手中。

他看信後重哼一聲,不作理會。他身爲保甲司,調派廂軍的權利是有的,但遠不及都監。而樑中書還可以臨時指派兵馬總管,或着路分兵馬都監調遣禁軍。

北宋末年,根據禁軍名目不同,分立駐泊兵馬都監與本城兵馬都監,大名府的羅都監即屬於後者。而地方州府以下之兵馬都監,通常以知州、通判、知縣兼帶差遣,縣尉、都保正、大保正只管得着廂軍。

換句話說,羅都監和樑中書不放權支持張林,那他能調派的廂軍也就只有莘縣附近的縣鄉,總數不過千餘人。這點兵馬只能防着梁山賊兵破城擄掠,想出擊是沒辦法的。

不過,這樑中書卻不知此舉正中張林下懷,張林根本沒指着對方能來搭救自己,把三個指揮兵馬調派到故城鎮正合他意。現在唯一要思慮的,就是如何把梁山軍引過去。

與此同時,清河縣。

金人阿魯弟把曹寶和金大升二人狠是擁抱了一番,開懷大笑道:“請回去轉告你們東主,我非常非常樂意和他繼續做買賣,他的魄力可比張老東主大多了。”

曹寶道:“我家二爺要事在身,不便親自前來交易,也請您多多海涵。”

“無妨無妨,希望我們明年四月能夠見着面。”阿魯弟笑道:“容我多問一句,此番你們東主購買了三百多匹馬,是要打仗了嗎?”

金大升道:“我家東主已九月份榮升大名府保甲司提舉,有組織廂軍責權在身,三百匹馬只夠得一縣之用,明年我們希望多買些。還請阿魯弟您回去和市馬官美言幾句,東主必有重謝。”

阿魯弟眼前一亮,試探問道:“可否告知個大概數目?”

這一點,自家老爺卻是沒說。

曹寶想了想,回道:“五六百匹總是有的。”

“那也算不少,此事需得市馬官稟明我大金皇帝。”阿魯弟笑道:“我大金皇帝對你宋國甚爲仰慕,早遣人來作市易之談,只可惜遼人居中破壞,毀我兩國商貿通行,甚是可惡。”

他話鋒一轉,又高談闊興道:“不過,我金國自去歲攻下遼人東京,百戰百勝,所向披靡。等我國攻佔遼人上京後便可合軍一處,屆時揮兵南下,攻打遼人中京大定府,便可與你宋國順通商道,互通有無了。”

曹寶和金大升二人雖然被張林督促着瞭解了些宋、遼、金三國的軍事版圖,但畢竟心思沒花在上面,一時之間對阿魯弟說的地名模棱兩可,只得把話記在心裡,回去說給自家老爺聽。

他們再和阿魯弟閒扯一番,便是押着馬隊登船而去。

此次清河縣交易約有十萬貫,其中三萬貫用來買馬,共計採購了三百五十匹,贈送二十匹。

第112章 堂姐邀請第606章 整風第528章 科學的正確打開方式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326章 國家體系第488章 海軍規劃第92章 思緒紛飛第555章 戰損處罰第79章 誘賊上鉤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467章 天牢之人第467章 天牢之人第680章 普爾森老爺第545章 跟隨貿易發展經濟第682章 財富的積累第673章 同進社第506章 西夏危急第714章 愛爾蘭人的舞蹈第49章 招納石秀第262章 沐陽知縣第62章 親去藥家鎮第608章 皇位繼承人第479章 海軍建設第442章 漢蕃同民第317章 口才越來越好了第477章 單兵發展第511章 政績第492章 再見阿魯弟第443章 新皇宮建設第603章 新的戰爭第461章 逼死人的老套路第111章 司戶參軍第137章 船隻計劃第35章 施威第368 校閱調防第581章 酷法第260章 護犢子的主兒第689章 家族第201章 回返大名第341章 調整研發方向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317章 口才越來越好了第720章 家族傳承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700章 五月戰爭第124章 提拔中層第60章 準備跑路第712章 日本國要走出去第335章 商人本色第227章 回到陽谷第126章 教授漢語拼音第45章 提拔陶小娘子第428章 破開封城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438章 大整改第330章 詔安使第267章 蘇州城遇方臘軍第407章 傷亡比例縮小第625章 孟加半島第317章 口才越來越好了第123章 錦衣還鄉第585章 遷族第397章 技術在變革第666章 婚姻法案第167章 叔叔赴約第408 化學火藥的難題第135章 造反總得有個理由第255章 天下人第193章 梁山援軍第574章 精簡官員第579章 鑄幣第237章 救王黼第673章 同進社第242 處理產業第219章 太謙虛了第582章 憲法第403章 戰爭債券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180章 大王鄉也要搞事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23章 賠罪西門慶第111章 司戶參軍第360章 府裡府外有佳麗第198章 祝家莊被破第61章 娶妾和應邀第692章 艦隊第79章 誘賊上鉤第76章 其中糾結第577章 勞務輸入第511章 政績第 719章 時代的變遷第92章 思緒紛飛第52章 朝廷賞賜第318章 我這嗨着你愁着第590章 帶娃出去浪第565章 好東西得用起來第238章 挑撥離間第485章 志在東亞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245 荷塘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