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國家體系

文明的進步在於科技,科技的進步在於持續的創新。

華夏這片土地上歷史悠久,廣闊的土地,豐富的礦產資源,數千年的文明積累讓得漢人擁有當今世上最強大的科技和制度文明。

缺一遺憾的,是科技沒有轉化成民生和軍事力量,讓得百年後的蒙古人打斷了進程。

以官方帶動民間科技發展,這是策略之一,其二就是需要整個社會對於科技力量和科技人才的認同,而推動這一觀念普及出去的便只有官方和商業。

榮耀什麼的尚且不論,白花花的銀子和金燦燦的黃金纔是最直觀的體現,也是對科技人才最實效的獎勵。

成立墨師公署只是官方動作的第一步,相當於張林的小朝廷正式承認墨家地位,其後還要設立“墨師閣”機構,專門處理民間科技匠人的發明成果,要經過收集、篩選、審覈、評估、商洽、表彰、宣傳等一系列過程。

用於拋磚引玉爲墨學閣打響名氣的人選已是有了,那便是軍器監的田火匠和崔鐵匠兩位師傅,前者是黑火藥,後者是鍊鋼之法。

雖然火藥和鋼鐵最大的推動者是張林,不過張某人德行高尚,就沒必要參合進去了。

張林來找梅潤也不是無的放矢,此人雖是泉州商會的二把手,但向來是以幕僚的身份自居,他點頭的事,會長金大禮多半會同意。

投資的概念不難懂,商人早已在做,只是一直沒有個說法而已。就比如商會前番百般推遲把錢存進錢莊,後來聽聞朝廷禁軍慘敗後才同意存錢,這也算得上的風險投資的另一種形式。

只不過,他們承擔的是張林這個小政權會不會如方臘和宋江輩垮臺的風險,投資的乃是新任主公的前途。

傍晚時候回到府上。

門衛士兵見到張林,立正敬禮後,遞上一個札子稟告道:“主公,這是朝國理事公署送來的札子。”

朝國理事公署相當於宋朝廷的鴻臚寺,等同於後世的外交部,雖然這個機構還沒有正式成立,但胡翼之已是在認真履行職責了。

張林接過札子,踏過府邸門檻邊走邊看,看到某處不由會心一笑:“果然不太笨,算是明白我的意思。劉忠。”

“在!”

“你派個人去替我傳話給胡翼之,如何接待朝廷詔安使就按他的意思去辦。招募人手讓他自己親自去從學坊裡挑人,花費用度自去跟銀務署打個批條。”

“主公還有什麼吩咐?”

“沒有了,,叫他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詔安又不是兩國邦交,宋朝不承認咱們,那就沒必要談下去。去吧。”

“是!”

劉忠離去,張林環顧一圈偌大的院子,在大廳中坐了許久,忽而覺得身邊沒有個正式的傳話筒的確不方便。

宋朝廷都是用的太監,但他對太監沒什麼好感,又總不能老是把親衛營的人當跑腿,他考慮着是不是用正常男子。看來,自己得招募幾個秘書了。

張林進入福建路後除了整頓軍武和政事機構,在教育發展方面也下了大功夫,新式學坊針對底層百姓家庭的孩子開展了五年培養計劃。意思就是,這些百姓家庭只要肯送孩子來讀書識字,五年之內是學雜書本費全免,學坊還提供一頓午飯。

針對的主要是十四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年齡段,這批少年只要經過爲期一年的速成教學,基本的讀書認字是沒什麼問題的,而後會根據具體情況發放到各處技術性學坊中學手藝,短期一年培訓就足夠讓他們能靠手藝混口飯吃了。

基礎學坊除了教育讀書認字,也會培養他們關於物理、化學等旁支課程,讓這批少年以一個新的思維來看世界。

可惜的是,即便學雜書本費全免還提供午餐,學坊招收情況也不如想象中那麼樂觀,很多底層百姓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當成家用勞動力,寧願讓他們去田裡鋤草捉魚,也不願意去學坊裡讀書。

這是張林很難想象到的怪事情,然後就這麼確確實實地發生了。不得已,他只得着令銀務署支出一筆錢,以每天十文錢的月錢來招募底層家庭的少年們去讀書。

花錢請人讀書識字,這事兒想想都覺得好笑,然而卻是無可奈何。

一個國家能不能強大起來,要看綜合實力,就算偶爾在戰爭中失利,但只要這個國家的底蘊存在,就有翻身的機會。

國家底蘊是什麼?是全體國民的受教素養!

就如後世中國那般努力了七十年,國民素養比之隔壁的小日本都要差了不止一個檔次,更別提歐美了,這是近代歷史上令國人痛心的悲哀。

官員和教師的高福利待遇,是張林早就定下的政策之一,而同樣的,這兩個方面的人員也將承擔失職重罰的後果。後世那種吃拿卡要,家長紅包現象,張某人是絕不會讓它有發芽的機會。

院子裡涼風習習,張林提筆在石桌上鋪紙寫寫畫畫,把自己的軍政民建設思路儘量地完善計劃。腦子裡還有很多可用的點子沒有想到,他也只能不斷地補充進計劃中。

軍隊:國防總署,細分爲將官內閣和參謀部、軍醫署等。

民政:稅務總署、銀務總署(國家總行和國庫)、朝國理事總署(外交部)、育教總署、工建總署(含墨師公署)、警務總署(警察機構)、廉政公署、律法總署、財政總署、農政總署(下含土政總署)、交通運輸總署(含海船、河運、路運、鐵道等各部公署)、水利總署、商務總署、文化總署、衛生總署(含軍醫署)、人口和計育總署、審計總署、官報總署、體育總署等……

再往下分,則是各地公署衙門,包括海關、內航碼頭等……

當然,一個國家的機構遠遠不止這些,張林一個人沒辦法把所有東西都想那麼全面,也沒法子一下子把體制健全,需要很多人支持他一起完善。

不管怎麼說,福建路的地盤堪比日本和高麗國,人口和礦產資源豐富,足夠張林把將來治理天下的班底給搭好,一步步的從軍力、經濟、民心上擠壓北宋朝廷的生存空間。

而目前要做的,就是徹底把福建路和部分兩浙路地盤給鞏固下來,讓擴充的新軍有足夠的時間渡過訓練期。

第560章 斬草要除根第88章 經濟發展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277章 建立軍制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344章 貞娘回岸第455章 遷都在即第154章 表哥表妹第360章 府裡府外有佳麗第67章 另起爐竈第608章 皇位繼承人第718章 二戰第380章 兩浙商會第410章 無炮不戰第389章 投誠第117章 姐兒相思第420章 戰爭爆發第398章 大項目第432章 金國禮賀第7章 肉夾饃第578章 戰爭成本回收第659章 實戰演習第294章 梁山解體第46章 施恩的苦惱第203 與團練使和解第79章 誘賊上鉤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235章 膠着第96章 赤發鬼下山公幹第192章 適當地得罪一下第45章 提拔陶小娘子第496章 乃蠻第85章 逃之夭夭第462章 紅線村的女人第410章 無炮不戰第169章 造反需要專業隊伍第257章 殺奔南下第142章 怒火發泄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654章 北美是我的第484章 大版圖第440章 政治婚姻第341章 調整研發方向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452章 哄哄就得了第639章 計劃生育第115章 灌雞湯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675章 請人去送死第599章 海商第200章 賺李應上山第45章 提拔陶小娘子第221章 王黼就任第664章 秘本第500章 有心栽花花不開第450章 邦交事宜第207章 誘使梁山來討伐第508章 西夏回援第21章 監守自盜第504章 秦檜的前程第631章 三權第121章 辭歸莘縣第186章 老爺的無恥心思第79章 誘賊上鉤第255章 天下人第648章 房地產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354章 牽牽小手逛逛街第330章 詔安使第260章 護犢子的主兒第684章 技術泄露第672章 電氣化第525章 戰前儲備第676章 移民第198章 祝家莊被破第14章 煎餅出爐第350章 水力鍛造第577章 勞務輸入第180章 大王鄉也要搞事第164章 花魁之期第360章 府裡府外有佳麗第34章 鬧鬼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572章 國土防線第88章 經濟發展第31章 武松被激怒第333章 浪子之屈第101章 白玉蓮第401章 體制第130章 人生得有目標第317章 口才越來越好了第440章 政治婚姻第228章 梁山設計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311章 命如草芥第256章 殺進大名府第499章 賜婚第357章 日本平氏來人第88章 經濟發展第453章 鐵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