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進步在於科技,科技的進步在於持續的創新。
華夏這片土地上歷史悠久,廣闊的土地,豐富的礦產資源,數千年的文明積累讓得漢人擁有當今世上最強大的科技和制度文明。
缺一遺憾的,是科技沒有轉化成民生和軍事力量,讓得百年後的蒙古人打斷了進程。
以官方帶動民間科技發展,這是策略之一,其二就是需要整個社會對於科技力量和科技人才的認同,而推動這一觀念普及出去的便只有官方和商業。
榮耀什麼的尚且不論,白花花的銀子和金燦燦的黃金纔是最直觀的體現,也是對科技人才最實效的獎勵。
成立墨師公署只是官方動作的第一步,相當於張林的小朝廷正式承認墨家地位,其後還要設立“墨師閣”機構,專門處理民間科技匠人的發明成果,要經過收集、篩選、審覈、評估、商洽、表彰、宣傳等一系列過程。
用於拋磚引玉爲墨學閣打響名氣的人選已是有了,那便是軍器監的田火匠和崔鐵匠兩位師傅,前者是黑火藥,後者是鍊鋼之法。
雖然火藥和鋼鐵最大的推動者是張林,不過張某人德行高尚,就沒必要參合進去了。
張林來找梅潤也不是無的放矢,此人雖是泉州商會的二把手,但向來是以幕僚的身份自居,他點頭的事,會長金大禮多半會同意。
投資的概念不難懂,商人早已在做,只是一直沒有個說法而已。就比如商會前番百般推遲把錢存進錢莊,後來聽聞朝廷禁軍慘敗後才同意存錢,這也算得上的風險投資的另一種形式。
只不過,他們承擔的是張林這個小政權會不會如方臘和宋江輩垮臺的風險,投資的乃是新任主公的前途。
傍晚時候回到府上。
門衛士兵見到張林,立正敬禮後,遞上一個札子稟告道:“主公,這是朝國理事公署送來的札子。”
朝國理事公署相當於宋朝廷的鴻臚寺,等同於後世的外交部,雖然這個機構還沒有正式成立,但胡翼之已是在認真履行職責了。
張林接過札子,踏過府邸門檻邊走邊看,看到某處不由會心一笑:“果然不太笨,算是明白我的意思。劉忠。”
“在!”
“你派個人去替我傳話給胡翼之,如何接待朝廷詔安使就按他的意思去辦。招募人手讓他自己親自去從學坊裡挑人,花費用度自去跟銀務署打個批條。”
“主公還有什麼吩咐?”
“沒有了,,叫他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詔安又不是兩國邦交,宋朝不承認咱們,那就沒必要談下去。去吧。”
“是!”
劉忠離去,張林環顧一圈偌大的院子,在大廳中坐了許久,忽而覺得身邊沒有個正式的傳話筒的確不方便。
宋朝廷都是用的太監,但他對太監沒什麼好感,又總不能老是把親衛營的人當跑腿,他考慮着是不是用正常男子。看來,自己得招募幾個秘書了。
張林進入福建路後除了整頓軍武和政事機構,在教育發展方面也下了大功夫,新式學坊針對底層百姓家庭的孩子開展了五年培養計劃。意思就是,這些百姓家庭只要肯送孩子來讀書識字,五年之內是學雜書本費全免,學坊還提供一頓午飯。
針對的主要是十四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年齡段,這批少年只要經過爲期一年的速成教學,基本的讀書認字是沒什麼問題的,而後會根據具體情況發放到各處技術性學坊中學手藝,短期一年培訓就足夠讓他們能靠手藝混口飯吃了。
基礎學坊除了教育讀書認字,也會培養他們關於物理、化學等旁支課程,讓這批少年以一個新的思維來看世界。
可惜的是,即便學雜書本費全免還提供午餐,學坊招收情況也不如想象中那麼樂觀,很多底層百姓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當成家用勞動力,寧願讓他們去田裡鋤草捉魚,也不願意去學坊裡讀書。
這是張林很難想象到的怪事情,然後就這麼確確實實地發生了。不得已,他只得着令銀務署支出一筆錢,以每天十文錢的月錢來招募底層家庭的少年們去讀書。
花錢請人讀書識字,這事兒想想都覺得好笑,然而卻是無可奈何。
一個國家能不能強大起來,要看綜合實力,就算偶爾在戰爭中失利,但只要這個國家的底蘊存在,就有翻身的機會。
國家底蘊是什麼?是全體國民的受教素養!
就如後世中國那般努力了七十年,國民素養比之隔壁的小日本都要差了不止一個檔次,更別提歐美了,這是近代歷史上令國人痛心的悲哀。
官員和教師的高福利待遇,是張林早就定下的政策之一,而同樣的,這兩個方面的人員也將承擔失職重罰的後果。後世那種吃拿卡要,家長紅包現象,張某人是絕不會讓它有發芽的機會。
院子裡涼風習習,張林提筆在石桌上鋪紙寫寫畫畫,把自己的軍政民建設思路儘量地完善計劃。腦子裡還有很多可用的點子沒有想到,他也只能不斷地補充進計劃中。
軍隊:國防總署,細分爲將官內閣和參謀部、軍醫署等。
民政:稅務總署、銀務總署(國家總行和國庫)、朝國理事總署(外交部)、育教總署、工建總署(含墨師公署)、警務總署(警察機構)、廉政公署、律法總署、財政總署、農政總署(下含土政總署)、交通運輸總署(含海船、河運、路運、鐵道等各部公署)、水利總署、商務總署、文化總署、衛生總署(含軍醫署)、人口和計育總署、審計總署、官報總署、體育總署等……
再往下分,則是各地公署衙門,包括海關、內航碼頭等……
當然,一個國家的機構遠遠不止這些,張林一個人沒辦法把所有東西都想那麼全面,也沒法子一下子把體制健全,需要很多人支持他一起完善。
不管怎麼說,福建路的地盤堪比日本和高麗國,人口和礦產資源豐富,足夠張林把將來治理天下的班底給搭好,一步步的從軍力、經濟、民心上擠壓北宋朝廷的生存空間。
而目前要做的,就是徹底把福建路和部分兩浙路地盤給鞏固下來,讓擴充的新軍有足夠的時間渡過訓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