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推行新漢學

新學到底是什麼?

張林覺得新學應該是一門包容了儒學、法學和墨學的新學統,他比較傾向於以法學爲主,儒學和墨學兩者輔助的系統結構。

一切圍繞法學爲中心出發,法學可以約束人內心中的惡念,用儒學來塑造人的道德情操,用墨學來增漲眼界看大千世界。

這種學問暫時還沒形成一種理論,不過張林已是在政治手段確立這個學統。

他一方面大肆替墨學鼓吹,並且爵位最先授予墨學代表的匠人,造勢意圖非常明顯。他在官報上批判儒家中庸的同時,也多多任用對墨學認可的儒家之輩,讓他們可以形成一股勢力。

另外,他明確律法,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皆要遵法,把法家之輩形成第三股政治勢力。

可以說,在張林的政權裡,只有同時認可法、儒、墨三學之人才可以委以重任。他堅信只要堅持下去,三學早晚會大一統。

至少,在他有生之年裡,哪怕法家和墨家做大,他也絕不會讓傳統儒家做大。

今年是多事之秋,宋國叛亂叢生,北地遼國也是被金人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連丟西京道和東京道,南北被金國軍隊一分爲二,朝夕不保。

遼國在風雨中搖搖欲墜,宋朝廷這時候派出童貫出使,意圖非常的明顯,那就是志在幽雲十六州,想以一個不流血的方式收復失地。

但宋朝廷忘記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虎落平陽也不是什麼犬都能欺負一下的。打不過金人是實話,但遼人還從未把宋朝禁軍放在眼裡。

童貫在日落西山的遼國南京道中依舊是碰了一鼻子灰,遼國重臣齊聲指責宋國背信棄義,違背了檀淵盟約,想要幽怨十六州,那就派兵來試試。

沒想童貫遭辱後,立即回返開封府,厲兵秣馬地調集平燕軍北上,聯合北地邊軍對遼國進行軍事威懾。同時,派遣化名趙良的燕人馬植去往金軍大營裡協商聯手攻遼的計劃。

軍機署傳回這些密報的時候,已是到了十二月份,張林一邊囑咐錦衣衛和軍機署嚴密監視北地戰況,一邊敦促兩浙路的前線兵馬儘快把方臘殘留餘孽給掃蕩乾淨,各地分派人手整治工農商業,把兩浙路徹底納入版圖。

張貞娘已是快要臨產,這些天時不時地就會陣痛,張林從衛生總署裡調來三個有名氣的大夫全天候住在宅府上,等待着新孩兒的出生。

大女兒小晴兒業已一歲半大了,正是咿呀學語,蹣跚學路的年紀,最愛在她老爹懷裡拔鬍子,纏人的很。

隨着方臘率軍撤出兩浙路,義軍下轄的版圖擴大了一倍有餘,工農商政的改革春風吹皺福建和兩浙兩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可以說,宋朝廷已經錯過了剿滅張林叛軍的最佳時機。

目前虎威軍下轄騎軍一旅二營,火槍兵兩營,炮兵兩營,盾槍兵和戰車各三營,加上輜重隊,合計兵馬超過了一萬八千人。

新夷軍、新福軍、新浙軍在驅趕方臘的計劃中小試身手,表現還算差強人意,新成立的三千人火槍旅打散編制後混編進入三軍中,合計兵馬四萬八千人。

其餘各地駐防,親衛旅合計一萬餘人。另行招募的常備軍,人數也保持在兩萬人上下,年後過了三月份就能補充進正規軍中。

據人口和計育總署遞交上來的審計文札,整個福建路和兩浙路在籍人口加起來超過兩千萬人口,這麼龐大的人口基數養一支十萬餘人的常規軍隊可以說是搓搓有餘。

張林亦是有心進一步擴展軍力,只是一味地擴張軍數未必是好事,現下軍隊中就很是缺乏基層軍官,都是從前線虎威軍和神機營的老兵中抽調,這無形中就降低了前線精銳的戰鬥力。

幸虧朝廷禁軍弱不禁風,西軍尚未南下,才能讓張林略有些擔心地同意了調換政策。

不過,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藉着年底的大校閱之風,他宣佈成立三處軍校。

軍校乃是軍官培養坊校的簡稱,在新式學坊中招收考覈合格的十八歲以上青年,並且從新軍中篩選一批表現優異的基層士兵進行再培訓,加設了許多新軍事科目,暫定爲一年一期。

三處軍校分別設在夷州島、福建路的南安和兩浙路的廣德州,張林亦是親自命名,分別取名爲鎮海軍校、長寧軍校、桐德軍校。

每處軍校首批次從軍隊中回招年齡適合的上過戰陣的士兵五百人,制定了爲期半年的急訓計劃,先把眼下的基層軍官缺口賭上再恢復一年一期。

關於民族國家,張林在議事廳把相關人等叫來開會,着重強調了思想建設的必要性,把忠於家國的理念編寫成《大國錄》,設爲新式學坊和軍校的必修課程。

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在書面上提及儒、法、墨三門學派的高低重要性,公開把法家作爲政權核心建設內容。而儒家取其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對中庸思想大肆批判,提倡“法禮”修德弘道,宣揚“墨禮”強國富民。

在《大國錄》中,張林正式表明天子也應持有“人人平等,皆從於法禮”的觀念,並且詳盡介紹了中原四周其他國家的民生現狀,提出“大國者,應威儀四海,俱遵漢學”的口號。

漢學,這個詞亦是走上了政治舞臺。

政權上下里外,包括民間,都展開了一股學習和普及漢學的風潮。

《民知報》、《商報》、《新法報》、《育教報》……等主流官報和民間報坊連續刊登文章,替漢學正名和鼓吹,引經據典地針對儒,墨、法學進行全新的詮釋。

最慘的就屬儒家的中庸之道了,幾乎被批的鮮血淋漓。

張林在秘書署槍手們的輔助下,親自撰寫文章針對“中庸”一詞做出解釋。

中庸不是讓人碌碌無爲,更非讓人當個職場和官場中的“老好人”,更不是“無過便是功”的意思。

中庸是讓人堅持目標,堅定信念,持之以恆的道理。

中庸是讓人懷揣公正明理處事之心,守禮弘德,中正世間。

中庸之庸字,同用,是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爲國爲民作出貢獻的道理。

把自然科學與中庸的天人合一結合起來,詮釋人對自然的認識才是真正的敬仰神明,才能達到“唯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

新漢學在官方輿論的造勢下,以一種不可抵擋的姿態洗禮着福建和兩浙兩地,引起思想動盪的同時,悄無聲息地紮了下根子。

重感冒,2更,休息兩天。抱歉。

第514章 同化蕃邦第408 化學火藥的難題第121章 辭歸莘縣第37章 買地皮擴建第724章 時空機第706章 移民歧視事件第95章 赤發鬼劉唐第577章 勞務輸入第696章 藝術戰爭第312章 捷報南下第89章 猥瑣發育第275章 名正言順地改制第296章 下馬威第679章 資本血腥第186章 老爺的無恥心思第338章 夷州遷徙第437章 吃鍋第135章 造反總得有個理由第581章 酷法第108章 拜府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575章 金國想突圍第373章 結案第195章 拉攏欒廷玉第453章 鐵軌建設第710章 軍改第196章 交換人質第668章 混血規則第667章 民間工程承包制第458章 行省和軍權第296章 下馬威第457章 哥是大天尊第366章 瓶頂和缺陷第393章 集權與分權第551章 賞賜大內總管第535章 皇親規矩第617章 美洲新中華第207章 誘使梁山來討伐第482章 金夏滅遼第595章 舊儒不死第662章 夏國第392章 大力支援第662章 夏國第696章 藝術戰爭第231章 局勢不由己第95章 赤發鬼劉唐第14章 煎餅出爐第614章 宗教第478章 商業帶動第71章 鑽營取巧第666章 婚姻法案第526章 視察鐵廠第202章 保甲司裡的花差第503章 奴隸制度第49章 招納石秀第202章 保甲司裡的花差第357章 日本平氏來人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一章 穿到陽谷縣第74章 威脅的文書第375章 穩金打遼第38章 招納陶小娘子第582章 憲法第718章 二戰第315章 治大國如烹小飪第330章 詔安使第592章 中原I型蒸汽機第64章 水衝龍王廟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496章 乃蠻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475章 河西之利第317章 口才越來越好了第90章 官身第131章 唆使鬱保四第621章 蝦夷立國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602章 大東北第29章 西門慶設局第710章 軍改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 719章 時代的變遷第294章 梁山解體第690章 土地第447章 捨不得吃第154章 表哥表妹第424章 金軍反水第513章 絲綢之路第37章 買地皮擴建第621章 蝦夷立國第455章 遷都在即第600章 私巡第589章 收拾蒙古部族第656章 技術輸出第669章 有理有據第377章 競技遊戲第278章 剃髮明志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552章 稅種第292章 反攻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