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校向來不在商人們的考慮之中,但隨着從新學坊裡結業的學生進入各家行當裡後,商人們才發現這批新式教育下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多麼的可愛。
這些十八九歲經過一年短期培訓的結業學生服從命令,識字算數樣樣拿手,工錢雖然多一些,但作用比之過去的掌櫃都不差,而且上手非常快。
如今在政策刺激下,各家都興建作坊擴大生產,招募工人中免不得有許多生手。比起這些生手,商人們寧願去新式學校裡搶奪結業和待結業的短期學生。
所以,開辦學校這個提議一出來,就引起所有人的興奮討論。律法中似乎並沒有規定私商不可以開設學校的規定,而且私塾學院早已有之。
陳會長沉吟少許,敲敲桌子把討論聲壓下來,道:“這事兒先這麼定,具體能不能開辦,如何開辦,晚上我去拜訪主公時候順帶問問。不過咱們得先拿出個章程出來,辦多大的學校,招多少人,各家如何分攤花費,今兒先商議好。”
張林來到兩浙路,第一天校閱之後與杭州城官署衙門開了個短會,商務公署裡就傳出了主公要點名見見兩浙商會的話語,所以纔有了商人們坐在這裡商討如何“送見面禮”的事。
……
“主公,兩浙杭州商會的陳家禮會長遞了拜帖來。”
張林從秘書署署長周敏手裡接過拜帖,簡單掃一眼放在桌面上,笑道:“動作倒是麻溜的很,這消息很靈光啊。”
周敏笑笑,收回拜帖,問道:“那您見是不見?”
“來了就見見吧,對了,馬上飯點,你也來作陪好了。”
“是。”
張林臨時徵用的這座府邸也是兩浙杭州商會捐獻出來的,佔地十餘畝,商會本是好心把地契和房契送來,卻被張某人義正言辭地退了回去。
開玩笑,他張林若是收了這府邸,傳出去豈不是有損名聲嗎?對於張某人來說,如今缺的就是聲望。
北地戰略志在奪回幽雲十六州,說到底就是爲了把他的聲望推向一個高峰,讓他得以名正言順地登基稱帝,作爲從胡人手裡收復失地的漢家皇帝迴歸“正統”。
爲了這個正統,張某人可是操碎了心。
陳家禮儘管不是第一次進來這個府邸了,但此刻心裡卻是有些激盪、緊張,他小心翼翼地坑着頭跟着秘書總署的人往前走,七拐八拐地繞過一些院門後,來到了一處較大院子的門口。
門口站着四個腰跨唐刀、揹負火槍的親衛營侍衛,檢查了腰牌後才敬禮放他們進入。
進入院門,一個身穿綢袍的三十來歲文質彬彬的秀才從石板路緩步走來,迎聲道:“是兩浙商會的陳會長吧?我是秘書總署的周敏,主公已在偏廳備下薄酒,請吧。”
“周署長,幸會,幸會,不才正是陳家禮。怎敢勞煩主公設宴,這實在是……豈敢豈敢啊。”陳家禮有些受寵若驚地道。
“都是些家常小菜,陪主公喝兩杯就是,走吧,莫讓主公等的心急。”
“是,是。”
陳家禮跟在這“秘書長”身後,過了院道進廊道,進大廳轉內堂後來到一處偏廳。
主座上,一個實在年輕得不像話的青年正拐着腿在椅上看報,對侍衛的喧聲充耳不聞,旁邊後堂偏廳有幾個侍女端着木盤進進出出。
“主公,陳會長來了。”
“嗯。”張林這才裝模作樣地撇開報紙,望他笑道:“你就是兩浙路的杭州城商會會長陳家禮?”
“小人蔘見主公!”陳家禮拜倒在地,行了個大禮。
“免禮。走吧,剛好也到飯點了。”
張林虛扶,帶頭走進偏廳,周敏座陪,三人在一張不大的圓桌旁落座。侍女隨即上前添酒,欠身退至一旁。
桌上的確是些尋常菜餚,只不過裝盤精緻些,吃的人身份不同罷了。
“素聞主公勤政,生活質樸,此言非虛啊。”
這話聽多也就那樣了,張林淡淡一笑,岔開話題道:“兩浙公署遞上來的札子我看了,陳會長肯帶頭下鄉開坊,確確實實做了件大善事。”
“哪裡哪裡,都是主公英明,我等不過是貪個名聲罷了。”陳家禮恭敬地舉杯,敬酒道:“小人斗膽,代表兩浙商會敬主公一杯。”
“好說,呵呵。”張林半飲杯中酒,扭頭問道:“我記得批給兩浙路的軍工作坊名額也有陳會長在內吧?”
周敏點頭道:“是的,陳會長同時也是商務總署在兩浙路的船務海洋運輸集團政策批准的五個名額其中之一,有製造四千料大船的資格。”
張林若有所思地應一聲,又問道:“工建總署派下來的技術員就位沒?”
“年後初八就上工了,陳會長的船坊也是從前官辦船坊拍賣後擴建出來的,已是開始運作。”
“哦,是嗎?”
www ▪ttκǎ n ▪℃o
陳家禮忙不迭地應聲道:“是,是是。多謝總署大人們擡愛,小人能得到這名額,也是天大的鴻運。”
“海運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運輸方式,不管是運人運貨也罷,造出來的中大型海船一定要質量可靠。陳會長,這公門的錢說好賺也好賺,可要上點心啊。”
“主公放心,小人定是不敢偷工減料的。”
張林笑道:“你這船坊剛起步,不但要造新船,也得把翻新舊船的活計做起來。眼下用船的地方多,先把舊船利用起來。對了,你這船坊叫?”
“江浙陳氏海洋運輸公司,掛在兩浙陳氏集團下。”
“與時俱進嘛,不錯不錯,這名字起的好。兩浙一帶陳姓商者無數,我希望你陳氏集團能帶頭做個於國於民有利的大儒商。”
“主公所言甚是。小人今日前來拜會主公,還有另一樁事想當面請教一下。”
“哦,說說看。”
“是。”陳家禮整理思緒,道:“目前商會各家不管是老作坊也好,或是在建的新作坊也罷,大多缺人手。主公興辦新式學校,短期培訓出的人正合我等之用,不過還是缺人。所以小人想問問,商會可不可以自行開辦學校培訓人手。”
張林道:“這是你一個人的意思,還是你商會討論過的意思?”
“不瞞主公,來之前,大家夥兒確是商議過的。主公放心,若是可以開辦學校,一應花銷絕不讓官署來負擔,全部按照官辦學校開建和招生。”
“瞧瞧,誰說商人唯利是圖的?”張林對周敏呵呵笑道:“你看看兩浙商會,就很會辦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嘛。這事兒不但要贊同,還得給與一定支持,你回頭發個札子給育教公署,把這事當成典型來辦。”
“是。”
“教化育民乃是大事,各地官署衙門要推行,也離不開百姓們的支持。商會肯做出表率,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陳會長,你是打算開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陳家禮恭敬答道:“主要是招一些年齡十六七歲的少年,派匠人老師傅來教學培訓,這樣可以儘快地結業,給各家作坊裡補足人手。”
後世的南翔技校?很有意思的想法。
“唔,這是短期培訓計劃,有沒有想過長期培養計劃?”
“這……”陳家禮吞吞吐吐地道:“請恕小人直言,長期培訓的話,小人們雖然家資不薄,卻也是負擔不起的,有心而無力啊。”
這個時代,並不是每個家庭都願意讓孩子去讀書識字的。也就是頒發了每天每人五文錢(新貨幣五分錢)的補貼政策後,很多頑固家庭才願意放人。
想想就讓人腦殼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