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產能過剩

牆倒衆人推,樹倒猢猻散。

在鐵索瞿塘關被破之後,南宋朝廷兵敗如山倒,中華國東路大軍一路暢通無阻地沿江西進,所過之處皆有當地官府巴結討好地送來犒軍食物和糧餉。

儘管劍門關還處於雙方將近三十萬大軍的膠着戰況,但失敗已是避無可避,人心軍心都散了,還打什麼呢。

很快,秦宰就接到了南宋朝廷的和談請求,他接到消息的那一刻忍不住罵了聲賤骨頭,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非得死傷數千士兵才能罷手。

三月中,南宋朝廷投降的消息傳回京都杭州郡,張林立刻派遣出早已待命的官員團隊前往川蜀之地進行安撫百姓和管轄交接。

此時正是春耕時候,蜀地的糧產對於國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刻都耽誤不得。隨團而去的,還有大批工建、農政、商務署人員,他們將在最短時間裡恢復川蜀經濟。

雖然以小代價收復了南宋小朝廷,但是將近三千人的傷亡數量依舊是讓張某人痛心不已,倒不是這點撫卹金負擔不起,而是這麼多士兵死傷的太沒價值了。

所以,內閣決議要以“阻礙民族和國家統一”的漢奸罪查抄抓捕南宋朝廷以藍寧工爲首的死硬分子,對此,張林也同意了。

不爲別的,就爲這場內戰中將近兩三萬人死傷情況,必須要抄了藍寧工等人的家,誅殺其家族十四歲以上的所有男子,適合生育的婦女收監各地教坊司課以重稅,十四歲以下的孩童另行分散安置。

就在整個三月間蜀地人頭滾滾的血腥殺戮中,唐玉仙順利誕生了一個兒子,這可把張林高興壞了,是順產的七斤重健健康康的兒子。

這小傢伙精神的跟頭小野牛似的,那哭聲響亮的能把皇宮頂子給掀掉。

滿朝文武亦是滿口恭賀,只是……元武陛下又一次把冊立皇太子的奏章給扔了。

不過陛下第一次給出了明確表態,爲了防止天子誤國,必須要在十六歲成年後纔可有資格冊立太子之位。意外情況下,可由內閣推選賢德聰慧的皇室子孫繼承大寶。

這讓內閣大臣們既是驚訝,又是感動,這歷朝歷代還未曾有大臣可以做主選皇帝的故事呢。就算有,取決權也主要是皇室裡的攝政皇后或者皇太后,大臣主要是輔助作用。

而元武陛下明確規定,如果他發生了意外情況未能及時冊立太子,後宮不得干政,皇太子的冊立完全由二十五位內閣大臣(新增海軍大臣、陸軍大臣有資格進入內閣)投票決定。

陛下如此聖明,爲了防止自己遭遇不測後子孫誤國誤民,作出這般大的讓步,簡直是亙古未有的大魄力。

不過內閣大臣們也都明白,當今元武陛下體格強健,“夜御十女”,御醫院的太醫們都稱讚陛下體質遠勝常人,長命百歲不是問題。

體格強健如牛,張林是認可的,但夜御十女是什麼鬼,到底哪個王八蛋傳出去的。

當張林把這個錦衣衛打探回來的民間謠傳當故事講給李師師聽的時候,正跪在牀榻上爲男人品簫吹管的女人笑得咯咯咯出聲,樂不可支,花枝亂顫。

以至於大喇喇站在牀褥上享受的張某人,不得不伸手按住李師師的雲鬢,讓她認真點服侍。

女人雙膝跪曲,雙手扶着男人的後腰臀部位,施展精湛的技藝,間或抱怨道:“臣妾吃不下呢,嘴都麻了。”

“……”

歡好後,苗兒委屈地爲兩位主子清理戰場,收拾完後便弱弱地告聲退下,回到偏房候着。

已經榮升爲嬪妃的李師師春風得意,如今只盼着皇上能多寵幸她,趁着年輕生個孩兒,這一輩子也就踏實了。

她目光柔柔地望着倚躺在牀頭軟墊上陷入沉思中的皇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男人就養成了這個習慣,從喜歡在激情後安靜地想一些心思。

天子主宰着萬萬人的性命,要考慮的事情當然多了,何況是較爲勤政的元武陛下呢。

目前讓張林最爲棘手的問題不是戰爭,而是如何進一步發展國內的經濟,如何把他的資本理念灌注到漢家民族的血液經絡裡。

隨着南宋朝廷的投降,國內人口接近一億之數,多嗎?分散到這麼大的國土上其實一點兒也不多。

很多地方都缺人手--缺少廉價的勞動力。因爲他張某人的一意孤行,導致國內人均收入水平以超過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增強,壞處也體現出苗頭了,那就是商人們在閉關鎖國的情況下抱怨人工成本太高,賺的沒有開國之前多了。

不怕橫向比,就怕縱向比啊,人均生活水平這玩意是體諒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在正常情況下是剛硬--只升不降的。若是下降,那社會也就開始動盪了。

商業發展的速度緩慢了,又是在國家大力投資的背景下,目前依稀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苗頭--主要是棉布、絲綢等布貨和糧食。

所以內閣已經開始制定政策,準備把釀造蒸餾酒的項目開放到民間,藉以消耗部分糧食。同時,把糧食磨成粉庫存在封閉的木桶中以延長保質期。按照一年兩季的耕作週期,勉強能消化掉麪粉。

這是很搞笑的事情,然而確是真實的,在兩田法和一系列農政政策刺激下,糧食的確是供過於需了--在現有的耕地面積下,一億人口不足以消化掉糧食產量。

第二個頭疼問題就是人均生活水平增漲過快後,導致願意基層勞動力跟不上商業發展。何謂基層勞動力?就是願意從事礦山,鐵坊、碼頭搬運、水力建設、工程道路建設等基礎項目的男性勞動力。

這部分勞動力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因此只有少數的漢人願意去幹,大多數漢人寧願在家種田間或乾點小工補貼家用就能過上不錯的日子,何必去基層項目中累死累活呢?

不論是商人還是朝廷僱傭漢人去幹活,都是負擔極大,對廉價--甚至免費的勞動力十分渴望。

廉價甚至免費的勞動力哪裡來?當然是犯了重罪法的罪犯和戰俘了,所以問題推到了軍部的頭上,那就是儘快發動戰爭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勞動力需求。

再一個問題,則是沿海地帶商業發展太快,糧價不漲,導致田地開始出現空置現象。許多百姓開始種植經濟作物,比如果樹、蔬菜、苜蓿之類,甚至一部分由農民轉變的商人寧願把田空着也不願意賣掉--因爲他們找不到人來種,僱傭別人來種實在不划算。

在這次巡察回來後,農政總署就開始修改土地法:即有主的田地荒廢一年年則由當地官署強制回收爲官田,給與一定的補償金。並且商務總署鼓勵小資產商人們去當農場主,從當地官署手裡買連成一片的官田進行糧食生產--但這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

沒人願意在糧價不漲,糧食過剩的情況下還去種田。所以,問題又回到瞭如何消化糧食和人口上。

財政總署在這個需要戰爭才能解決的問題基礎上,只得作出銀務署降息的政策,民間儲存利息從1.4%降到1.25%,配合1.28%的國債發行把民間資金一收一放地運作。

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啊。

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66章 慫恿石秀第78章 籠絡第157章 我要當官第471 夫妻生活第39章 瑣碎第235章 膠着第424章 金軍反水第100章 面試張大戶第611章 土地第243章 人爲利驅第456章 慈善事業第120章 姐妹齊力第445章 司法不貫徹第124章 提拔中層第135章 造反總得有個理由第78章 籠絡第360章 府裡府外有佳麗第265章 攻破揚州府第107章 便宜堂姐第309章 吳用策反厲天閏第593章 天經地義第545章 跟隨貿易發展經濟第477章 單兵發展第31章 武松被激怒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482章 金夏滅遼第327章 隱秘的政策第538章 規劃教育基礎第28章 武大慘禍第596章 定下發展調子第353章 買藥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633章 精簡軍隊第673章 同進社第496章 乃蠻第716章 銀聯第59章 被人當豬養第500章 有心栽花花不開第490章 鼓勵商貸第95章 赤發鬼劉唐第462章 紅線村的女人第642章 世界第一第296章 下馬威第394章 用武器堆戰爭第600章 私巡第581章 酷法第102章 侍寢第376章 一切都在變第485章 志在東亞第670章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第360章 府裡府外有佳麗第464章 金國的困境第88章 經濟發展第557章 西遷第45章 提拔陶小娘子第179章 準乎?第546章 晉升之路第715章 以戰爭開啓新時代第534章 鐵釘戰略第130章 人生得有目標第585章 遷族第15章 武大王婆懟起來第409章 合兵廬州城第458章 行省和軍權第283章 從梁山身上割肉第591章 燕青的歸宿第347章 光陰迫人第393章 集權與分權第373章 結案第291章 燧發火槍第688章 飛黃騰達的普爾森第636章 不敢去北美第533章 婚嫁移民第11章 明裡暗裡的調戲第683章 美國第712章 日本國要走出去第410章 無炮不戰第51章 孟州來信第669章 有理有據第501章 農業經濟第344章 貞娘回岸第233章 進水泊第707章 事件發酵第 719章 時代的變遷第370章 黃牛風波第552章 稅種第489章 階層鬥爭第413章 放虎歸山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170章 嚴懲偷窺第160章 與蔡媛瞎掰扯第99章 假貨探親第68章 新天地第334章 財政吃緊第157章 我要當官第420章 戰爭爆發第564章 嚴防技術泄露第676章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