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奴隸制度

得到寧邊州遼軍與漢人廝殺的消息,坐鎮托克托城的完顏宗翰也暗暗吁了口氣,不由得笑起來。

如今耶律延禧和耶律大石俱都死了,遼國復興失去了主心骨,再無有聲望的皇族之人,對於金國統治遼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用漢人的話說,耶律大石這是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啊。

好,死得好!當浮一大白!

軍報傳回京師杭州郡,張林和內閣大臣們雖是遺憾,但對這個傷亡結果還算可以接受。

那三萬多的遼軍士兵就不好意思了,統統押回中原勞教,表現好的還有機會贖身,其餘人就死在礦山和修建道路、拓寬河道的工地上吧。

什麼是戰爭紅利,戰虜就是紅利!有了這批遼軍戰俘,至少北方的主要官道是可以在低成本的情況下修成沙石路了。

這批人自然是撥給了工建總署,張林叮囑一番,讓柳二和沈楚生“善待”戰俘,絕不準苛刻糧食餓死他們,要把他們養得健健康康地賣力幹活。

遼國足有八九百萬人口,從其中撈出一百萬出來爲國內建設添磚加瓦,財政會大大地輕鬆下來,許多工建和民生項目亦是可以大刀闊斧地上馬了。

西北土地開荒、黃河擴寬河道、修建砂石官道和有軌馬車鐵道、修築城池、修繕農政水利、礦山挖礦,哪一樣都需要數以萬計的勞動力啊。

針對這批戰俘,內閣大臣們搶破了腦袋,最終工建總署不得不把到口的肥肉分出一些。勻給農政總署五千人,分攤給商務總署五千人,剩下的說什麼也不讓了。

商務總署要戰俘,自然是要爲嗷嗷待哺的商人們謀福利啊,這麼多免費的勞動力,哪個商人、農場主不想要?最後按照兩百元一人的優惠價格打包賣掉,主要是賣給開礦山和農場的商人,把其他商人羨慕的喵喵叫。

針對戰俘,內閣早就出臺了《奴役法》,限定正常情況下的損耗數目,嚴格規定不準虐殺奴隸,否則處以鉅額罰款。

在勞役期間表現好的奴隸可以提拔爲領頭協助管理,領頭滿足五年工齡後,可以申請成爲中華國的國民,享受娶妻生子和安家落戶的權利。

總體來說,中華國對遼人奴隸政策還算是比較溫和的,但對金國女真族就沒那麼多講究了。但凡抓到女真戰俘,不準賣到民間,全部交給工建總署統一勞教到他們死亡爲止。

許多私商海運組建鏢行,經常會跟着海軍去往遼東海沿岸一帶“打秋風”,抓回來的女真人以八百元的高價賣給朝廷。還有私商鏢行,拿着冷兵器就敢獨自下南洋去抓其地矮小又黑瘦的奴隸,回來後以四百元的價格賣給朝廷。

這邪惡而殘暴的奴隸商業,在朝廷的默許下都快要形成產業鏈了。

不過現下爲了國內的基建工程,朝廷並沒有開放民間奴隸買賣的制度,凡是商人單獨抓回來的奴隸必須賣給朝廷,否則將處理鉅額罰金,屢教不改的甚至會叛重罪法。

商人們見人口買賣是一種大賺特賺的買賣,自然會將目光瞅向臨近的高麗、琉球、日本、交趾、占城、蒲甘等國,打着正常“務工”的旗號購買人口回來。

朝廷對此睜一眼閉一眼,把從這些國家買回來的男人和部分相貌不佳的女子,都交給農政總署去開荒,幹個十年給一筆錢就放回去。至於其中膚色較爲白皙、個子較高的女子則充入東北、西北一帶通婚種地,給漢人光棍生孩子去。

這時代周邊國家的百姓本就對中原大國心神嚮往,商人“務工”招募的行當乾的風生水起,漸有紅火之勢。

不得不說,奴隸貿易是一項非常賺錢的買賣,不論是民間還是朝廷,都是大賺一筆。

始作俑者張某人對此也沒什麼心理負擔,一個國家想要快速崛起,本來就是建立在從別國身上吸血充實自身的基礎上。不論是人口還是正常的貨物貿易,都是削弱別人,壯實自己。

用貿易手段還算是比較溫和的,最有效而暴力的手段則是戰爭掠取,不論是遼國還是金國抑或歷史上的蒙古元國都是這般搶掠漢人後快速壯大起來的。

不開展奴隸貿易,光靠中原人口的自身繁育,還得配合經濟發展,想把交通、水利、港口、礦山、開荒這些國家工業農業基礎打好,估計得上百年的時間。

張林等不起,也不想等。別國能搶漢人,咱們漢人憑什麼不能出去搶?

商人是逐利的,百姓更是務實的,物價穩定,生活水平姐姐提高,國民們只會對朝廷心存感激,只有部分“飽讀詩書”的讀書人才會把禮儀道德掛在嘴邊。

爲了堵住讀書人的嘴和守住人道底線,奴隸法比之後世相對溫和了許多,這也算是朝廷對傳統道德妥協後衍變出的特色奴隸法了,不至於那般兇殘無道。

御書房中。

張林伏案急筆,將自己心中對奴隸法的一些補充政策寫下來,儘量把勞動力引進政策完善一些,寬和一些。

尤其是針對中亞,西亞女子,他給商務總署佈置了任務,十年之內必須通過商業海運方式“招募”十萬名適合生育的高挑白皮女人(容貌可以不用講究)回來。

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國民體質,牛羊牲畜大規模養殖是一方面,但同時也要進行人種混血,爲以後跟***文明親近打基礎。

目前國內要改善體質的主要是廣南、蜀地,那邊的男性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需要人爲地改造一下。反正國內百姓對混血沒什麼看法,朝廷也不排斥混血兒加入公職隊伍。

前朝開封的那個“色目村”也被張某人故意給打散了,將裡面四百多口猶太人分散到各地,強行改變他們的宗教信仰。

說起宗教信仰,儘管他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國內的佛教信衆依然處於不小的規模。

寺廟們大多收斂起來,老老實實地上繳土地和稅賦,嚴格約束沙彌和尚,還跟道士學習出山門去普度衆生,行善積德地宣傳佛法。

尤其是南方,佛教根深蒂固,若是不動用非常規手段,很難在短時間裡把佛教攆滾蛋。想解決這個麻煩,還得從源頭下手,遏制佛教招募新的信衆。

但爲了避免引起社會動盪,張林只好從要求公職考覈中必須加入東正道教思想這一門科目,另外,品級官員必須是教衆。

其次,東正道教教會和道教慈善協會的慈善受衆必須是教衆(又信道教又信佛教的百姓不計在內)。也就是說,比如慈善教會要在哪裡建一所希望小學,只有教衆百姓纔可以把孩子送去讀書,但信佛的百姓孩子就沒有這個權利。

再者,在教育、商業政策、多額土地分配(超過人均五畝以外的土地),唯一信仰道教的百姓和商人擁有優先權。

當然,這些政策都是不寫入律法中,還是以一種“潛規則”制度施行下去,防止佛教信徒拿律法非公平性和宗教信仰自由做文章鬧事。

第631章 三權第492章 再見阿魯弟第421章 合兵析律府第219章 太謙虛了第212章 試探交鋒第339章 邦交第598章 災情第537章 皇帝的快感第519章 新改第49章 招納石秀第3章 嫂嫂潘金蓮第448章 金國求和第548章 島上補給第146章 偶遇蔡媛第680章 普爾森老爺第276 以法治民第257章 殺奔南下第684章 技術泄露第703章 個人房產法案第187章 追女手段不重要第627章 新內閣人選第645章 教育體制第682章 財富的積累第84章 盜取暗室第228章 梁山設計第456章 慈善事業第7章 肉夾饃第581章 酷法第84章 盜取暗室第15章 武大王婆懟起來第497章 條件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245 荷塘好事第340章 拖童貫下水第537章 皇帝的快感第137章 船隻計劃第38章 招納陶小娘子第543章 戰爭意圖第56章 想染指布行第148章 新東家第716章 銀聯第515章 軍力發展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297章 幹晾着你們第470章 成就感第516章 大理第545章 跟隨貿易發展經濟第96章 赤發鬼下山公幹第628章 熊鷹倆派第584章 黑土地第390章 閻家口寨第634章 閱艦第217章 安排蘇巧巧第296章 下馬威第582章 憲法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433章 登基第91章 向外拓展第673章 同進社第625章 孟加半島第110 贈送丫鬟?第525章 戰前儲備第179章 準乎?第31章 武松被激怒第216章 戰後瑣事第442章 漢蕃同民第533章 婚嫁移民第450章 邦交事宜第571章 東三省和外蒙第484章 大版圖第581章 酷法第211章 各有詭心第350章 水力鍛造第702章 中東新格局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第427章 東京城外第201章 回返大名第702章 中東新格局第123章 錦衣還鄉第205章 樑中書的變態行徑第224章 災雪荒年第98章 高員外好心辦壞事第600章 私巡第537章 皇帝的快感第303章 計劃四步走第524章 背後襲擊第629章 北美是你的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257章 殺奔南下第14章 煎餅出爐第36章 勞動改造第464章 金國的困境第644 細化與改革第565章 好東西得用起來第522章 第二個兒子第11章 明裡暗裡的調戲第541章 救回趙富金第641章 歐亞戰爭第100章 面試張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