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各部札子

關於要不要把火器下放給商人開辦的鏢行,張林一時間真是拿不定注意,他知道這般做的話將大大刺激商人們外出探險闖蕩的慾望,但同時會把火器過早地流入亞歐大陸。

如今化學火藥還卡在瓶頂,若是火器流傳出去,很快就能追上中華帝國的軍隊武裝水平。

當然,張林倒不怕他們打過來,只是這樣一來,科技差距縮小實在不是個好事。

雖然西域商人已經知道了火器這種玩意,但他們基本上沒法得到黑火藥的最佳配方,也沒辦法得到火器--因爲張林已是派錦衣衛在高昌回鶻打探過了,連回紇人都沒搞到火器,可想西夏國也是對火器製造和裝備十分謹慎小心的。

這種先進的武器,任何一個國家得到製造工藝都會敝帚自珍的,泄露出去給周邊國家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其實張林當初將鳥銃送給金國,也是抱着讓金國跟宋國消耗的打算,只是沒料到宋國平燕大軍居然這般不堪一擊。說起來,開封府的災難有一半要算他的頭上。

話回正題,其實他心裡是有慾望發展民間安保公司這一行當的,可以有效地刺激民族向外探險的精神,亦可以解決部分退役軍人和底層百姓的部分就業崗位問題。

綜合考慮後,他還是覺得火器暫時不必開放,可以把弓箭、矛槍、刀劍、輕甲,神臂弓和車弩改造的小型連珠弩裝備給民間鏢行。這樣的軍械,已是足夠他們自保了。

至於何時開放火器,待定吧。

另外就是內閣遞交上來的處理將近三十五萬西夏國士兵的札子。

這部分人肯定是不能讓其短時間內流入國內的,指不定要生出什麼亂子。目前國內正在主修貫穿太原府到高昌回鶻的國道(碎石沙子土路),全程四千多里路,狠缺勞力。

內閣建議把這三十五萬人定以三年的勞教,三年後勞教期滿可以分配十畝地,拆散了混入河北、廣南、蜀地、荊湖幾處行省,很快就能把這批異族士兵給同化掉。

至於這羣士兵的妻兒老小,爲了安撫他們,就沒必要強行拆分了。

而且這羣党項人中有接近七萬人擅長馬術,勞役後其中一批人也可以充入興盛的鏢行中,爲商隊進軍西域保駕護航。

這個建議很中肯,張林是持贊同意見的。

不過對於西夏國餘下的二百五十萬人口的百姓階層,則計劃遷徙至少一百五十萬回中原,部分安排在燕雲和剛建不走的河內行省,其餘按照縣鎮級別每個地方分一點消化。

另外則是西夏國內因爲戰爭和飢餓的大量處於三十五歲以下的女人,就沒必要遷走了,利用她們吸引漢人農場主、商人、開荒者、手工業者、農民、傷殘士兵去往西夏境內定居,每個西夏女子可以分配五畝土地,實行開荒三畝可以自留一畝的獎勵政策。

據人計署臨時統計上來的數字,把西夏境內的貴族遷徙走後,民間妾氏(朝廷規定,西夏降臣、貴族、商人、士兵只能保留妻室,妾氏一律收回)、侍女、丫鬟、寡婦接近二十萬人,加上從高麗和日本國引進的女子,可以有效解決漢族光棍問題。

這個民族融合政策至少需要十五年時間才能初步見效,可謂任重而道遠。

商務總署的札子則是建議開放糧價管束,蓋因財政吃緊是一部分,另外則是民間耕地衛生的百姓對糧價上不去有怨言。按照現在人均接近十八元/月的工資水平和糧食產量,糧價應該控制在0.018元/斤爲最佳。

張林思慮少許,還是覺得不能太過於管控市場,爲了鼓勵農耕,他作出批示可以讓糧價在30%上下浮動,由市場自行調整。

朝廷宏觀掌控即可,沒必要過分插手管束。

未來兩年的國家商業經濟將以絲綢、棉布、亞麻、造船業、農場畜牧業爲主,尤其是前幾樣的出口貿易,將很大程度上刺激造船業和鏢行運輸行業的發展。

至於軍部的札子就比較現實了,在弓弩大規模退出軍事舞臺後,戰車兵和盾槍兵也跟不上軍事發展了。

在跟西夏和金國的實際交戰中,前線將領發現一旦敵人擁有了火器,那麼戰車兵和盾槍兵實際上發揮的作用很小。

就算是騎兵,也可以通過炮兵開花彈、葡萄彈/鏈彈、木鐵手榴彈等武器和防禦工事、溝壕、地形等辦法解決。

目前中華國五十五萬常規軍和將近十五萬的常備軍中,戰車兵和盾槍兵接近四十五萬人,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全裁撤掉。軍部建議抽調從這四十五萬人中抽調一半轉爲火槍兵,將其中近五萬名會騎馬的士兵轉爲騎兵。

軍部嗷的大開口,殊不知這要給財政造成多大壓力,約莫二十五萬士兵的換裝和集訓可不是容易事情。

按照每個士兵刨去盔甲後至少四百元的換裝費,軍費就達到了一億元,孃的,朝廷今年財政收入才八千萬元!

當然,軍部也很聰明地解釋道:戰車兵換裝後,戰車改造成馬車賣給民間商人們,盾槍兵換裝下來的盾矛可以賣給國內興起的鏢行,或者是西域、日本、高麗、琉球等國家,至少能減掉30%的軍費。

但七千萬元的龐大軍費開支依然會讓內閣跳腳。

面對軍部獅子大開口,張林大筆一揮,在二十五萬人換裝規模上直接砍掉十五萬,十萬人還是能吃得消的,慢慢來吧。

戰爭就是吞金獸,中華國積蓄了兩年的戰備物資,在跟金國和西夏國短短半年的交手中就消耗了將近一半。西夏國的國庫和大量貴族被“批鬥”後,回收了大量的金銀珠玉,財政纔是緩口氣。

別看西夏國小,卻給財政總署貢獻了足足兩億元的金銀收入,其地党項貴族窮奢極惡,宮廷貴族家裡許多器物都是金銀打造,許多佛教物事亦是純金打造。

在這百多年裡,党項人利用絲綢之路滋生出一大批周旋於漢人和西域商人倒買倒賣的“買辦階級”,可謂是賺足了財富。

第297章 幹晾着你們第540章 金國身上的刺第350章 水力鍛造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689章 家族第318章 我這嗨着你愁着第497章 條件第128章 教育教材的提議第656章 技術輸出第209章 誰的鍋第156章 腹黑心腸第130章 人生得有目標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723章 火星飛船殘骸第726章 勇士角色第257章 殺奔南下第445章 司法不貫徹第675章 請人去送死第505章 西、北地戰局第344章 貞娘回岸第445章 司法不貫徹第647章 日本的動亂第597章 化學甘油第151章 錢去如流水第605章 新戰爭模式第626章 大皇子的選擇第363章 基礎學科第369章 北上戰略第703章 個人房產法案第38章 招納陶小娘子第449章 科考改革第624章 有名無實第36章 勞動改造第368 校閱調防第52章 朝廷賞賜第137章 船隻計劃第296章 下馬威第621章 蝦夷立國第490章 鼓勵商貸第418章 一戰成名第641章 歐亞戰爭第616章 元武盛世第96章 赤發鬼下山公幹第378章 監禁裡的七姐第170章 嚴懲偷窺第134章 舉杯相慶第281章 上課第608章 皇位繼承人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680章 普爾森老爺第678章 膽子大才有肉吃第389章 投誠第270章 夷州島的新家第195章 拉攏欒廷玉第670章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第13章 收買王婆子第205章 樑中書的變態行徑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716章 銀聯第362章 劉氏紡紗機第371章 難產第721章 燕家女子第565章 好東西得用起來第14章 煎餅出爐第673章 同進社第448章 金國求和第211章 各有詭心第552章 稅種第375章 穩金打遼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518章 商隊籌備第151章 錢去如流水第65章 殺子之仇第477章 單兵發展第219章 太謙虛了第23章 賠罪西門慶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276 以法治民第78章 籠絡第280章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560章 斬草要除根第291章 燧發火槍第22章 玩火第497章 條件第171章 抓賊當人樁用第487章 匡扶東正道教第413章 放虎歸山第530章 稅改第87章 鏢行開業準備第52章 朝廷賞賜第447章 捨不得吃第467章 天牢之人第579章 鑄幣第196章 交換人質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549章 道教改革第585章 遷族第325章 科技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