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章 兩虎相爭,必有一亡?

隨着楊沂中厲聲暴喝的喝令聲起,擺在陣勢前列的宋軍重裝步卒面對着洶涌殺來的靖難軍騎衆,反而齊刷刷踏前一步,如牆而進時,上百柄長斧立刻便要狠狠劈落下來,渾重的劈殺利器一併揮動而下,也渾如百來道霹靂凌空劈落,直將眼前所有生靈盡皆斬得粉碎!

也唯有催馬奮力衝馳的靖難軍將士面臨勢大力沉、且齊斬揮落的長斧,身上披覆的甲冑也不濟事,雙方人馬猛烈的相撞在一處的那一剎那,登時又有激烈的金屬鑿擊聲乍起,猛烈劈落的長斧撕裂鑿碎衣甲,衆多騎軍健兒的身軀也被斧頭剁進血肉,鮮血當即也如噴泉也似的激濺噴射起來!

而靖難軍騎衆夾裹着猛烈的慣性疾馳而來的衝擊,當即也將不少宋軍重甲步卒撞擊的口噴鮮血,往後倒栽摔倒過去。只是居高臨下奮力劈斬直搠過去的軍械磕碰在對方身上厚重的步人甲上也很難造成甚麼實際性的傷害,李孝忠率領麾下兒郎奔殺破陣,多半也仍要憑藉胯下戰馬卷帶起的衝力往步陣深處裡鑿。

人馬、金鐵、血肉之間的劇烈碰撞之下,拼力突殺的靖難軍騎衆也衝勢也難免被託緩了下來。又是一片片的血光伴隨着周圍長斧揮劈下來的動作飛濺,馬刀騎槍的諸般兵刃兇橫的綽起在宋軍步人甲上仍舊也只是迸射得火星到處飛濺。周圍鐵塔也似的宋軍勇健反而趁勢合攏圍殺過來,衆多長斧一併揚起劈落,衝陣的義軍兵馬也仍不免傷亡慘重,所過之處也留下一地的殘肢斷臂。而李孝忠咬牙驅馬深深陷入宋軍步陣當中,迎着周圍密集的敵軍人潮,當手中鐵槍先是上下盤旋飛舞,直盪開幾柄劈斬過來的長斧,旋即化作一道寒芒直透過前方一員宋軍步將覆面兜鍪的直搠入他的眼眶,胯下雄俊戰馬依然長嘶仰蹄,蹬翻了正前面另一名重甲步卒踐踏而過,步人甲當胸處的甲葉也凹陷下去,登時將那軍卒踏得胸骨碎裂,而當即斃命!

而李孝忠剛策馬疾馳衝出去的那一剎那,幾柄長斧幾乎在同一時刻也都狠狠剁鑿向他須臾之前所處的位置。周圍仍是成片的斧光利芒齊頭劈斬揮落,激濺噴涌的血雨從半空中灑落下來,很快的也將李孝忠身上大片衣甲染成了血紅色!

李孝忠咬牙切齒,已是恚怒欲狂,他深知身上濺染的鮮血大多盡是自己麾下的義軍兒郎被長斧劈裂開軀體所濺射出來的。然而楊沂中所統領的騎弩精銳與配置長斧的重甲步兵非但是有備而來,也正剋制住他麾下以輕騎爲主的義師騎軍。

本來得蒙蕭唐哥哥委以重任,總掌河東路各處兵家要隘防事,李孝忠之前奇襲奪還陝州,除了靖難軍舊部人馬,亦有周遭州府縣鎮大批的民間義勇爭相投靠而迅速壯大規模,靖難軍的兵員編制,如今甚至與其它一些義師馬步軍兩三支軍旅兵力的總合相抵,可是如今除了把守壺關乃至周圍要害關隘的諸部義軍,追隨李孝忠以輕騎爲主取道借糧的馬軍,如今遮莫也早已是傷亡過半,且尚還不知留得幾成人馬能夠突圍殺將出去!

萬幸的是這些攔在要隘處截殺而身披步人甲重鎧,手綽長斧的宋軍重裝步卒兵力不算衆多,所能排布開的步陣雖然密集緊湊,可是前後列開的縱深距離亦是有限。李孝忠耽着萬般兇險突殺了陣,他強打精神,因急促劇烈的震盪而早感到痠麻乏力的雙臂又掄舞起來,手中大槍也勢如風雷的橫掃出去,而重重的擊打在正面一員宋軍步將的胸膛處將其砸翻擊打,連帶着身後五六名步卒相撞倒地之際,李孝忠猛的急催坐騎,胯下戰馬縱身一個飛躍,堪堪的已然從敵軍佈陣當中直撞了出去。

我雖然殺出陣來,可恨卻不知還要有多少弟兄要陷於此處!

. тt kān. ¢ ○

李孝忠忿然念時,忽的卻感到眼前一黑,當他驚覺擡頭望時,就見楊沂中早有所察的已然暴衝而至。鐵蹄翻騰、烈馬長嘶,騎乘在高頭大馬上似乎要比李孝忠高出半個頭的楊沂中俯視披靡,陰沉的眸子依然甚是冷漠,眉宇間也直透着股寒入骨髓的陰鷙與沉靜,他手上動作卻是毫不含糊,雙臂猛掄劈斬,沉重的斧頭上那鋒利的斧刃霎時間劈裂了空氣發出呼嘯勁響,而直朝着李孝忠當頭砸來!

既然終究要當面狠厲廝殺,李孝忠也厲吼一聲,手中長槍疾探而出,直攻向楊沂中劈斬而至的大斧,兩般軍械霎時撞擊一起,火星四濺,激烈的金鐵交鳴聲驟然間也響徹長空。李孝忠手中長槍竟生生的被砸開,他連忙俯身閃避,旋斬劈落的大斧卻直擦過頭戴的渾鐵兜鍪,當即也被卷落墜地,而李孝忠也頓感震耳欲聾的巨響在腦中嗡嗡迴盪着,眼前已不禁金星亂冒!

耳邊隱約似有聽見激烈的馬蹄聲傳來,楊沂中便如跗骨之蛆也似的又策馬殺至,勢必要死死糾纏住李孝忠,沉重的大斧再度撕裂開空氣,毫不留情的劈斬狂攻。李孝忠幾乎要咬碎了滿口的鐵齒鋼牙,仍是拼盡全力招架抵擋。然而先前到底已是殺得雙臂痠麻、渾身乏力,一番激烈的廝拼之下也不免被楊沂中猶如狂風瀑雨的攻勢給壓制住。

雖然並非是以自己的最佳狀態對陣好整以暇的楊沂中,可是死戰激鬥一番下來,本來也曾與蕭唐麾下些武藝奢遮的馬步軍豪強切磋較量的李孝忠也立刻意識到:就算自己氣力充沛而未曾經歷劇烈的消耗,恐怕也難說能夠勝得過這個張俊帳下的第一悍將,甚至義軍諸部其他論武勇出類拔萃的虎將英傑,也都未必會有十足的把握篤定能勝過這楊沂中!

而死死糾纏住李孝忠不放的楊沂中雖然已佔據得上風,可是他臉上神情仍絲毫不見半點喜怒之色,凜然冷漠的貌相不由的有些滲人,楊沂中也絲毫不叱喝怒罵,仍是默不作聲的揮動着手中大斧舉重若輕,每一招下去卻似又夾雜着風雷之勢的猛烈進攻。金鐵劇烈磕碰的蕩擊聲從來就沒有停息過,左支右絀的李孝忠也已注意到身後諸隊宋軍重甲步卒也合圍包攏過來,眼見正要與楊沂中一併再將自己死死的給包圍住。本來銜尾緊追不放的那諸隊宋軍弩騎精銳也早已襲殺而至,與那些兀自齊頭揮斬長斧的重裝步卒夾攻絞殺,目所能及處的己方靖難軍騎兵健兒,幾乎也都已陷於敵軍陣中慘烈戰死......

李孝忠雙目直似要噴出火來,可他也已感覺到自己恐怕也很難再當下幾記楊沂中勢大力沉的重擊,他心中也不禁憾然悲憤的暗付道:遮莫也是我忒過託大了,沒料到宋軍諸部當中,還有楊沂中這廝統領的兵馬恁般強悍!雖說戰事臨陣應變,也少不得須耽着兇險已求勝機,可是俺李孝忠身負重任,又怎能死在此處!?

1683章 機關算盡,最後的掙扎?631章 蕭唐與梁山?李俊的思量421章 瘋魔魯智深!鋤奸除惡,就是大慈悲!964章 再會岳飛,雪練蟒共聚大義1613章 窮寇必追!小商河慘劇的再現?1568章 寧惹閻羅王,莫犯武二郎!(3)025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786章 國之干將,又當如何救?935章 爲虎作倀,猥瑣怪漢035章 天人武松!376章 險象環生,以爲打虎就完事了?52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202章 我叫關勝,武聖關雲長的後裔922章 如血殘陽,真正的勇士332章 夫妻之禮,人倫大事1015章 共聚大義,先賺能爭取過來的05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1226章 建元永樂,摩尼教聖公1193章 計再毒,卻已無所顧忌216章 金蟬脫殼之計091章 屠龍手,幻魔君559章 長長本事,先別忙着落草1350章 有怨報冤,有仇報讎1540章 痛悼,血讎,反擊1019章 十二副寶甲,大郎當取一件681章 各取所需,新的絕技188章 宋代火器,後世技術的融合1392章 高麗大軍,國戰規模983章 兩頭救人,雙線行事153章 做成大事,如何分贓?987章 休言死去見閻王,只此便如真地獄217章 劫營是假,火攻爲實1680章 兩種意識的深仇宿怨,須當有個了斷130章 另一種投名狀125章 銅鞮縣故人797章 濫官現形,捉賊捉贓1498章 狗賊!原來是你這廝!879章 我敬重你,所以必須要殺你1197章 與我有深仇大恨的,又何止是那夥強寇?633章 我的大哥,叫做李俊1158章 兄弟間的信賴,水滸中的套路1746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1763章 同族同宗同林鳥,厄難臨頭你飛不飛?466章 就知道你要撞陣,就知道你要用鞭265章 揭陽三霸,那兩個兄弟在哪?417章 量產不行,山寨也是可以的752章 你便是逃,還能逃多久?451章 裴宣鐵面目,法刀不留情!043章 小正太燕青1665章 搶下城關,內外夾攻!1181章 誥命夫人不成,壓寨夫人可否?199章 被人當做“蔡黨”的忠良311章 遊俠氣性,說走咱就走897章 自古無義戰,徵者以上伐下1154章 有意安排的對決,大郎這次且不可衝動1793章 陝西諸路,固若金湯1098章 不再任人擺佈,你的人生你做主1417章 兄弟的大事,喜上加喜760章 文殊院中,佛門殺生524章 劫取生辰綱,還沒去搶,便已暴露869章 西寧州,童貫,劉法566章 蕭唐只有一個,“全羽”卻可以有很多949章 蕭唐抵京,宮內的召見1100章 也有交情,卻要兵戎相見697章 強者愈強!曾經的名師270章 張順投任俠,李俊勸張橫531章 快刀對決,誰說我要跟你拼力氣?528章 狂人不狂,狠人石寶234章 京師樞密院,再遇鄭居中607章 官職軍權,別整虛的,來點實的1456章 水泊梁山,待某家回去尋你559章 長長本事,先別忙着落草931章 以一人之命,換十萬生靈242章 赴京師的莽和尚,很悲催的小霸王1125章 不該招惹強敵?該得罪的早得罪了1581章 樹倒猢猻散,失勢黑三郎2160章 李俊的出海嫡系,遠比太湖小結義奢遮778章 亂軍廝殺,武松的打法169章 汴梁故人,醫仙唐芃秀1104章 急先鋒,成也急,敗也急1150章 智多星的本事,這張面具戴不久了330章 水路並進,誰說沒地盤養兵?223章 神弩無雙,卻只三支箭555章 女怕嫁錯郎,男怕浪潑婊1625章 另兩個來投者,倒都是舊識370章 女真人的戰神,單個挑不?1558章 祝永清,祝永金498章 你射我一箭,我還你二十一箭1554章 招江湖的好漢,挖朝廷的牆角558章 紅白鏖戰,是你們非要賭的360章 血鬥馬賊,單挑未必只靠武勇1052章 魚龍混雜,面目全非的梁山508章 渾人鬱保四,阡陌險道神1760章 走時魯提轄,來時花和尚1271章 招安與反招安,梁山分崩離析(1)758章 當年的酒錢,現在還你1012章 難以企及?非也非也1160章 奈何對面不相識?我尊重你的志向1371章 勢在必爲,宋江的無奈184章 美人受寵,宋徽宗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