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

話說五臺山這個智真長老,原來是故宋時一個當世的活佛,知得過去未來之事。數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只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教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本人宿根,還有道心,今日起這個念頭,要來參禪投禮本師。宋公明亦是素有善心,因此要同魯智深來參智真長老。

當下宋江與衆將,只帶隨行人馬,同魯智深來到五臺山下,就將人馬屯紮下營,先使人上山報知。宋江等衆兄弟,都脫去戎裝慣帶,各穿隨身衣服,步行上山。轉到山門外,只聽寺內撞鐘擊鼓,衆僧出來迎接,向前與宋江,魯智深等施了禮。數內有認得魯智深的多,又見齊齊整整這許多頭領跟著宋江,盡皆驚訝。堂頭首座來稟宋江道:「長老坐禪入定,不能相接將軍,切勿見罪。」遂請宋江等先去知客寮內少坐。供茶罷,侍者出來請道:「長老禪定方回,已在方丈專候。啓請將軍進。」有宋江等一行百餘人,直到方丈,來參智真長老。那長老慌忙降階而接,邀至上堂。各施禮罷,宋江看那和尚時,六旬之上,眉發盡白,骨格清奇,儼然有天台方廣出山之相。衆人入進方丈之內,宋江便請智真長老上座,焚香禮拜,一行衆將,都已拜罷,魯智深向前插香禮拜。智真長老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然無言。宋江向前道:「久聞長老清德,爭奈俗緣淺薄,無路拜見尊顏。今因奉詔破遼到此,得以拜見堂頭大和尚,平生萬幸。智深兄弟,雖是殺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今引宋江等衆兄弟來參大師。」智真長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間論世事。久聞將軍替天行道,忠義根心。吾弟子智深跟著將軍,豈有差錯?」宋江稱謝不已。

魯智深將出一包金銀綵緞來,供獻本師。智真長老道:「吾弟子,此物何處得來?無義錢財,決不敢受。」智深稟道:「弟子累經功賞積聚之物,弟子無用,特地將來獻納本師,以充公用。」長老道:「衆亦難消。與汝置經一藏,消滅罪惡,早登善果。」魯智深拜謝已了,宋江亦取金銀綵緞,上獻智真長老,長老堅執不受。宋江稟說,我師不納,可令庫司辦齋,供獻本寺僧衆。當日就五臺山寺中宿歇一宵,長老設素齋相待,不在話下。

且說次日庫司辦齋完備,五臺山寺中法堂上,鳴鐘擊鼓,智真長老會集衆僧於法堂上,講法參禪。須臾,合寺衆僧,都披袈裟坐具,到於法堂中坐下。宋江,魯智深,並衆頭領,立於兩邊。引磬響處,兩碗紅紗燈籠,引長老上升法座。智真長老到法座上,先拈信香祝讚道:「此一炷香,伏願皇上聖壽齊天,萬民樂業。再拈信香一炷,願今齋主,身心安樂,壽算延長。再拈信香一炷,願今國安民泰,歲稔年和,三教興隆,四方寧靜。」祝讚已罷,就法座而座;兩下衆僧,打罷問訊,復皆侍立。宋江向前拈香禮拜畢,合掌近前參禪道:「某有一語,敢問吾師:浮世光陰有限,苦海無邊,人身至微,生死最大。」智真長老便答偈曰:

六根束縛多年,四大牽纏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幾

個筋斗。咦!閻浮世界諸衆生,泥沙堆裡頻哮吼。

長老說偈已畢,宋江禮拜侍立。衆將都向前拈香禮拜,設誓道:「只願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焚香已罷,衆僧皆退,就請去雲堂內赴齋。

衆人齋罷,宋江與魯智深跟隨長老來到方丈內。至晚閒話間,宋江求問長老道:「弟子與魯智深本欲從師數日,指示愚迷,但以統領大軍,不敢久戀。我師語錄,實不省悟。今者拜辭還京,某等衆弟兄此去前程如何,萬望吾師明彰點化。」智真長老命取紙筆,寫出四句偈語:

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寫畢,遞與宋江道:「此是將軍一生之事,可以秘藏,久而必應。」宋江看了,不曉其意,又對長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語,乞吾師明白開解,以釋憂疑。」智真長老道:「此乃禪機隱語,汝宜自參,不可明說。」長老說罷,喚過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句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魯智深拜受偈語,讀了數遍,藏在身邊,拜謝本師。又歇了一宵。次日,宋江,魯智深,並吳用等衆頭領辭別長老下山,衆人便出寺來,智真長老並衆僧都送出山門外作別。

不說長老衆僧回寺,且說宋江等衆將下到五臺山下,引起軍馬,星火趕來。衆將回到軍前,盧俊義,公孫勝等接著宋江衆將,都相見了。宋江便對盧俊義等說五臺山衆人蔘禪設誓一事,將出禪語,與盧俊義,公孫勝看了,皆不曉其意。蕭讓道:「禪機法語,等閒如何省得?」衆皆驚訝不已。

宋江傳令,催趲軍馬起程,衆將得令,催起三軍人馬,望東京進發。凡經過地方,軍士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來看王師;見宋江等衆將英雄,人人稱獎,個個欽服。宋江等在路行了數日,到一個去處,地名雙林鎮。當有鎮上居民,及近村幾個農夫,都走攏來觀看。宋江等衆兄弟,雁行般排著,一對對並轡而行。正行之間,只見前隊裡一個頭領,滾鞍下馬,向左邊看的人叢裡,扯著一個人叫道:「兄長如何在這裡?」兩個敘了禮,說著話。宋江的馬,漸漸近前,看時,卻是「浪子」燕青,和一個人說話。燕青拱手道:「許兄,此位便是宋先鋒。」宋江勒住馬看那人時,生得:

目炯雙瞳,眉分八字。七尺長短身材,三牙掩口髭鬚。

戴一頂烏縐紗抹眉頭巾,穿一領沿邊褐布道服。系一

條雜呂公□,著一雙方頭青布履。必非碌碌庸人,定是

山林逸士。

宋江見那人相貌古怪,風神爽雅,忙下馬來,躬身施禮道:「敢問高士大名?」那人望宋江便拜道:「聞名久矣!今日得以拜見。」慌的宋江答拜不迭,連忙扶起道:「小可宋江,何勞如此。」那人道:「小子姓許,名貫忠,祖貫大名府人氏,今移居山野。昔日與燕將軍交契,不想一別有十數個年頭,不得相聚。後來小子在江湖上,聞得小乙哥在將軍麾下,小子欣羨不已。今聞將軍破遼凱還,小子特來此處瞻望,得見各位英雄,平生有幸。欲邀燕兄到敝廬略敘,不知將軍肯放否?」燕青亦稟道:「小弟與許兄久別,不意在此相遇。既蒙許兄雅意,小弟只得去一遭。哥哥同衆將先行,小弟隨後趕來。」宋江猛省道:「兄弟燕青,常道先生英雄肝膽;只恨宋某命薄,無緣得遇。今承垂愛,敢邀同往請教。」許貫忠辭謝道:「將軍慷慨忠義,許某久欲相侍左右,因老母年過七旬,不敢遠離。」宋江道:「恁地時,卻不敢相強。」又對燕青說道:「兄弟就回,免得我這裡放心不下;況且到京,倘早晚便要朝見。」燕青道:「小弟決不敢違哥哥將令。」又去稟知了盧俊義,兩下辭別。

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衆頭領,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當下宋江策馬上前,同衆將進發。

話分兩頭:且說燕青喚一個親隨軍漢,拴縛了行囊。另備了一匹馬,卻把自己的駿馬,讓與許貫忠乘坐。到前面酒店裡,脫下戎裝冠帶,穿了隨身便服。兩人各上了馬,軍漢背著包裹,跟隨在後,離了雙林鎮,望西北小路而行。過了些村舍林崗,前面卻是山僻曲折的路。兩個說些舊日交情,胸中肝膽。出了山僻小路,轉過一條大溪,約行了三十餘里,許貫忠用手指道:「兀那高峻的山中,方是小弟的敝廬在內。」又行了十數裡,纔到山中。那山峰巒秀拔,溪澗澄清。燕青正看山景,不覺天色已晚。但見:

落日帶"~生碧霧,斷霞映水散紅光。

原來這座山叫做大山,上古大禹聖人導河,曾到此處。《書經》上說道:「至於大」,這便是個證見。今屬大名府浚縣地方。話休繁絮。且說許貫忠引了燕青轉過幾個山嘴,來到一個山凹裡,卻有三四里方圓平曠的所在。樹木叢中,閃著兩三處草舍。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松,丹楓翠柏,森密前後。許貫忠指著說道:「這個便是蝸居。」燕青看那竹籬內,一個黃髮村童,穿一領布衲襖,向地上收拾些曬乾的松枝,堆積於茅之下。聽得馬啼響,立起身往外看了,叫聲奇怪:「這裡那得有馬經過!」仔細看時,後面馬上,卻是主人。慌忙跑出門外,叉手立著,呆呆地看。原來臨行備馬時,許貫忠說不用鑾鈴,以此至近方覺。

二人下了馬,走進竹籬。軍人把馬拴了。二人入得草堂,分賓主坐下。茶罷,貫忠教隨來的軍人卸下鞍轡,把這兩匹馬牽到後面草房中,喚童子尋些草料餵養,仍教軍人前面耳房內歇息。燕青又去拜見了貫忠的老母。貫忠攜著燕青,同到靠東向西的草廬內。推開後窗,卻臨著一溪清水,兩人就倚著窗檻坐地。

貫忠道:「敝廬窄陋,兄長休要笑話!」燕青答道:「山明水秀,令小弟應接不暇,實是難得。」貫忠又問些徵遼的事。多樣時,童子點上燈來,閉了窗格,掇張桌子,鋪下五六碟菜蔬,又搬出一盤,一盤魚,乃家中藏下的兩樣山果,旋了一壺熱酒。貫忠篩了一杯,與燕青道:「特地邀兄到此,村醪野菜,豈堪待客?」燕青稱謝道:「相擾卻是不當。」數杯酒後,窗外月光如晝。燕青推窗看時,又是一般清致:雲輕風靜,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燕青誇獎不已道:「昔日在大名府,與兄長最爲莫逆。自從兄長應武舉後,便不得相見。卻尋這個好去處,何等幽雅!像劣弟恁地東征西逐,怎得一日清閒?」

貫忠笑道:「宋公明及各位將軍,英雄蓋世,上應罡星,今又威服強虜。像許某蝸伏荒山,那裡有分毫及得兄等。俺又有幾分兒不合時宜處,每每見奸黨專權,矇蔽朝廷,因此無志進取,遊蕩江河,到幾個去處,俺也頗留心。」說罷大笑,洗盞更酌。燕青取白金二十兩,送與貫忠道:「些須薄禮,少盡鄙忱。」貫忠堅辭不受。燕青又勸貫忠道:「兄長恁般才略,同小弟到京師覷方便,討個出身。」貫忠嘆口氣說道:「今奸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小弟的念頭久灰。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自古道:『鳥盡,良弓藏。』」燕青點頭嗟嘆。兩個說至半夜,方纔歇息。

次早,洗漱罷,又早擺上飯來,請燕青吃了,便邀燕青去山前山後遊玩,燕青登高眺望,只見重巒疊嶂,四面皆山,惟有禽聲上下,卻無人跡往來。山中居住的人家,顛倒數過,只有二十餘家。燕青道:「這裡賽過桃源。」燕青貪看山景,當日天晚,又歇了一宵。

次日,燕青辭別貫忠道:「恐宋先鋒懸念,就此拜別。」貫忠相送出門。貫忠相送出門。貫忠道:「兄長少待!」無移時,村童託一軸手卷兒出來,貫忠將來遞與燕青道:「這是小弟近來的幾筆拙畫。兄長到京師,細細的看,日後或者亦有用得著處。」燕青謝了,教軍人拴縛在行囊內。兩個不忍分手,又同行了一二里。燕青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不必遠勞,後圖再會。」兩人各悒怏分手。

燕青望許貫忠回去得遠了,方纔上馬。便教軍人也上了馬,一齊上路。不則一日,來到東京,恰好宋先鋒屯駐軍馬於陳橋驛,聽候聖旨,燕青入營參見不提。

且說先是宿太尉並趙樞密中軍人馬入城,已將宋江等功勞奏聞天子。報說宋先鋒等諸將兵馬,班師回軍,已到關外。趙樞密前來啓奏,說宋江等諸將邊庭勞苦之事。天子聞奏,大加稱讚,就傳聖旨,命皇門侍郎宣宋江等面君朝見,都教披掛入城。宋江等衆將,遵奉聖旨,本身披掛,戎裝革帶,頂盔掛甲,身穿錦襖,懸帶金銀牌面,從東華門而入,都至文德殿朝見天子,拜舞起居,山呼萬歲。皇上看了宋江等衆將英雄,盡是錦袍金帶,惟有吳用,公孫勝,魯智深,武松,身著本身服色。天子聖意大喜,乃曰:「寡人多知卿等徵進勞苦,邊塞用心,中傷者多,寡人甚爲憂戚。」宋江再拜奏道:「託聖上洪福齊天,臣等衆將,雖有中傷,俱各無事。今逆虜投降,邊庭寧息,實陛下威德所致,臣等何勞之有?」再拜稱謝。

天子特命省院官計議封爵。太師蔡京,樞密童貫商議奏道:「宋江等官爵,容臣等酌議奏聞。」天子准奏,仍-H光祿寺大設御宴;欽賞宋江錦袍一領,金甲一副,名馬一匹,盧俊義以下給賞金帛,盡於內府關支。宋江與衆將謝恩已罷,盡出宮禁,都到西華門外,上馬回營安歇,聽候聖旨。不覺的過了數日,那蔡京,童貫等那裡去議甚麼封爵,只顧延挨。

且說宋江正在營中閒坐,與軍師吳用議論些古今興亡得失的事,只見戴宗,石秀,各穿微服來稟道:「小弟輩在營中,兀坐無聊,今日和石秀兄弟,閒走一回,特來稟知兄長。」宋江道:「早些回營,候你每同飲幾杯。」戴宗和石秀離了陳橋驛,望北緩步行來。過了幾個街坊市井,忽見路傍一個大石碑,碑上有「造字臺」三字,上面又有幾行小字,因風雨剝落,不甚分明。戴宗仔細看了道:「卻是蒼頡造字之處。」石秀笑道:「俺每用不著他。」兩個笑著望前又行。到一個去處,偌大一塊空地,地上都是瓦礫。正北上有個石牌坊,橫著一片石板,上鐫「博浪城」三字。戴宗沉吟了一回,說道:「原來此處是漢留侯擊始皇的所在。」戴宗嘖嘖稱讚道:「好個留侯!」石秀道:「只可惜這一椎不中!」兩個嗟嘆了一回,說著話,只顧望北走去,離營卻有二十餘里。

石秀道:「俺兩個鳥耍這半日,尋那裡吃碗酒回營去。」戴宗道:「兀那前面不是個酒店?」兩個進了酒店,揀個近窗明亮的座頭坐地。戴宗敲著桌子叫道:「將酒來!」酒保搬了五六碟菜蔬,擺在桌上,問道;「官人打多少酒?」石秀道:「先打兩角酒,下飯但是下得口的,只顧賣來。」無移時,酒保旋了兩角酒,一盤牛肉,一盤羊肉,一盤羊肉,一盤嫩雞。兩個正在那裡吃酒閒話,只見一個漢子,託著雨傘杆棒,背個包裹,拽扎起衫,腰繫著纏袋,腿護膝,八搭麻鞋,走得氣急喘促,進了店門,放下傘棒包裹,便向一個座頭坐下,叫道:「快將些酒肉來!」過賣旋了一角酒,擺下兩三碟菜蔬。那漢道:「不必文謅了,有肉快切一盤來,俺吃了,要趕路進城公幹。」拿起酒,大口價吃。戴宗把眼著,肚裡尋思道:「這鳥是個公人,不知甚麼鳥事?」便向那漢拱手問道:「大哥,甚麼事恁般要緊?」那漢一頭吃酒吃肉,一頭夾七夾八的說出幾句話來。有分教,宋公明再建奇功,汾沁地重歸大宋。畢竟那漢說出甚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第25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第04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第81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第32回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第43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第49回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第49回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第94回 關勝義降三將 李逵莽陷衆人第68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第38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第09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第54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佈連環馬第42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第111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第73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第24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第84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第25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第58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第12回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104回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第72回 柴進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第88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第101回 謀墳地陰險產逆 蹈春陽妖豔生奸第33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106回 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汩沒破堅城第107回 宋江大勝紀山軍 朱武打破六花陣第55回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第104回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第54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佈連環馬第102回 王慶因奸吃官司 龔端被打師軍犯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東京城獻俘第74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第50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第05回 九紋龍翦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第114回 寧海軍宋江弔孝 涌金門張順歸神第16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第77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第06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第27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第55回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東京城獻俘第87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第81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第02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第90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第51回 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第01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第15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第25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第17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08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第83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第87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第33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112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第80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第88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第83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第12回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74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第98回 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第02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第02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第23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第01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第81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第100回 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觀宋江同奏捷第73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第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第55回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第97回 陳觀諫官升安撫 瓊英處女做先鋒第29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第33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80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第94回 關勝義降三將 李逵莽陷衆人第78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第56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第95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喬道清術敗宋兵第69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第52回 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第66回 宋江賞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第43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第56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第40回 宋江智取無爲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第74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第78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第24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第52回 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第12回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116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第74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第83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第68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第91回 宋公明兵渡黃河 盧俊義賺城黑夜第51回 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第93回 李逵夢鬧天池 宋江兵分兩路第11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