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十八鑲
劉‘浪’說,我覺得這麼玩命,我們幾個的命都會被玩進去,我們就三條命,根本就玩不起。任教授說,你現在到是冷靜和理理智了,我早就看完了,主旗棺這兒沒有機關。劉‘浪’說,機關都是爲旗棺而設,怎麼可能沒有機關呢?
任教授說,正常是,人進來的時候,都怕主旗棺會的機關,都會靠邊走,然後就中了機關,這個主旗棺,也屬於副棺,這個是銅旗棺,相對來講,就是相對金棺來講,並不是最重要的。所以,這個機關是在旁邊的,我們不要靠邊,走裡面就沒有問題。
任教授,劉‘浪’和劉曼靠到主旗棺的邊上,任教授圍着主旗棺繞了一圈,把旗棺錯開,三個人一愣,裡面是‘女’屍鮮活,跟活着一樣,穿着旗袍。劉‘浪’說,看來我們真的要見到滿人了。劉曼說,快了,過了這幾道券‘門’就成功了。
突然,任教授一愣說,不對勁兒,這不是滿式旗袍。劉‘浪’說,有可能是後來有所改變,任教授說,不是這樣的。劉‘浪’問,爲什麼?任教授說,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徵意義。
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儘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
旗裝大多采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鬆,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爲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衆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豔’複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豔’‘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爲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爲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爲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這上面所說的是旗袍的經由,下面纔是正真的滿族旗袍,滿族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於滿族稱爲“旗人”,故將其稱之爲“旗袍”。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着血緣關係,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爲“旗袍”的範疇。
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漢滿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爲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爲時尚;清中期,漢滿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