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錦人家
認完親,二房三房的人就離開了。楊石氏將三個兒媳留了下來。
楊石氏知道季英英僅帶了一房家人兩個侍婢,吩咐楊大奶奶:“照府裡的規矩,再給明月居配兩個二等,四個三等奴婢。管事嬤嬤就不用了,三奶奶有陪嫁嬤嬤。”
“太太,明月居有八個灑掃做粗活的僕婦,我身邊兩個丫頭足夠使了。”季英英並不想身邊隨時圍着一大堆人。
楊大奶奶笑道:“弟妹就不要推辭了。你現在是楊家大房的三奶奶。身邊只有兩個小丫頭侍侯,會被人笑話的。除了粗使僕婦,我和你二嫂有兩個嬤嬤十二個奴婢。明月居的人已經少了一半了。”
現在告訴季英英,總比將來她知道明月居的奴婢比別處少了一半,心裡不痛快。楊陳氏還沒有摸清季英英的性情。認親時季英英沒出岔子,顯得很大方。畢竟出身小商家,誰知道她將來會不會眼皮子淺,藉機鬧騰。熱孝中將她娶過門來,是楊家委屈了她。楊陳氏不願意再落得苛待弟妹的名聲。
最主要的是,她不希望婆婆覺得自己安排不妥,又把執掌中饋的權力收回去。
這段時間大奶奶做的極好。楊石氏並不打算把管家的權力收回去。她沒有說話,等着大奶奶和季英英商量。
不知道爲什麼,季英英感覺到二奶奶待自己很平和,大奶奶的眼神和語氣總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難道是楊靜淵和楊靜山的感情不好?
三年孝期,自己對楊家的應酬並無興趣。能幫着楊家織鬥錦,是報答楊石氏的恩情。等待楊靜淵回來,纔是季英英最大的心願。有多少人侍侯,是否被人笑話,她並不在意。
而且,如果要爲織鬥錦配色。她更希望明月居安全清靜。娘和嬤嬤們都說過,大戶人家人多口雜。人一少,自然事非就少。季英英堅持自己的意見:“多謝大奶奶好意。明月居原先就只有香油一個小廝,也沒有侍侯的奴婢。明月居里只有幾個做灑掃粗活的僕婦。我和三郎一樣都喜歡清靜。”
叫自己太太。不喊大嫂叫大奶奶。楊石氏的心越發淡了:“人手不足,你再找大奶奶討人吧。”
季英英望向了雪青,輕聲說道:“二孃想向太太討雪青暫時來明月居幫襯幾天。等我的嬤嬤和丫頭上了手,再送雪青回來。”
有楊石氏信賴的大丫頭在明月居,需要什麼,吩咐她去辦就行了。
楊石氏有點吃驚季英英的聰明。雪青是她的人,安排在明月居,也能知曉季英英的動靜。她點頭允了。
大奶奶臉上的笑容淡了幾分。不領情就罷了,討雪青去侍侯是什麼意思?不相信自己嗎?她還沒小心眼到去剋扣明月居的用度。
“大郎今天氣色如何?”
聽到婆婆問話,大奶奶趕緊收了心思答道:“從昨天起,郎君已經能吃粥了。今晨還開口說了話,讓小廝墊高了枕頭,靠着坐了一會兒。”
楊石氏高興起來:“這就好。你回去告訴大郎,下午我領着季氏去給他見禮。”
母親只留了季英英用午飯。大奶奶模糊知道是爲了娶季英英過門有一半的原因是爲了織鬥錦。她想起了那方被丈夫珍藏着的絹帕,酸溜溜地想,季二孃有那麼大的本事麼?她溫順地應了,與二奶奶聯袂離開。
楊石氏站了起來:“白鷺堂太大了,人一少,說話都帶着迴音。回內堂吧。”
季英英有些詫異楊石氏語氣裡透出的寂寥。她默默地跟在後面出了白鷺堂。
順着迴廊往後,穿過一座穿堂,就到了楊石氏住的後院。
白鷺堂大氣端莊。後院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四周牆角都種着花卉植物。西南角種着一架金銀花,枝幹有兒臂粗,有些年頭了。西北角有三株桃花,條形的葉子舒展着,粉紅的花苞結了滿樹。像粉色的紗,溫暖柔軟。東南角砌了一座水池,小荷才露出尖尖角。東北角靠正房的東廂外開了一處花池。薔薇順着低矮的籬笆上攀爬着,初夏時節就會綻放紅紅白白的花。中間甬道上有兩口大青石缸,這是防走火的儲水缸,種着幾葉睡蓮。迴廊下掛着一長排鳥籠。各種鳥嘰喳叫着,憑添了幾分生氣。
楊石氏見她滿臉驚奇,隨口說道:“閒着無事侍弄下玩意兒打發時間。你若喜歡這些,吩咐府裡的花匠去明月居,隨你怎麼弄。”
楊家的當家主母會閒着無事嗎?季英英看到楊石氏神情有點恍惚,突然明白過來。大老爺寵柳姨娘後就來得少了。那時候,太太正值盛年……她垂下頭謝過了楊石氏,掩住自己同情的眼神。沒有楊三郎,讓她一個人在大宅子裡渡過漫長歲月,多麼可怕。
後宅的正堂沒有用桌椅,鋪着微微泛黃的葦蓆,陳設着低矮的圈矮與條形案几。讓季英英感覺親切。
她跽坐在楊石氏下首。膳食是分餐制。四素一湯。 一嫁大叔桃花開 ht tp:///RAjbYPt
孝期茹素是很正常的事。楊石氏遲疑了下道:“英英,讓你進楊家來委屈你了。等過了老爺百天,你可以不用吃素。”
季英英愣了愣。想起楊靜淵除了吃自己做的那碗菜湯飯後,就不碰葷腥,她趕緊說道:“滿了一年再動葷腥吧。”
是個懂事知禮的孩子。如果三郎在家,該有多好。楊靜淵一氣之下走了。他走後,楊石氏才發現多年來承歡膝下,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不是早已步入盛年和中年的兩個親生兒子。悔意在她心裡滋生。每每觸碰,都酸澀不己。她當時怎麼就氣暈了頭,看三郎百般不順眼呢?
她吃了一點就放了筷子,淡淡說道:“你還年輕,多吃點身體纔好。不必拘謹。”
季英英只好又拿起竹筷,多吃了半碗飯。
用過飯,雪青在一旁煎了茶奉上。
楊石氏慢悠悠品着茶,輕聲說道:“老爺是正月十九去的。四月二十楊家要做百日祭。三郎也許會回來。我希望你能將他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