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百官聽聞劉協有一子未死,反被南燁所救,有的恍然大悟,感嘆南燁國師未卜先知。有的則是將信將疑,不知這故事是真是假。還有人暗挑大指,認爲南燁本有機會殺人滅口自立爲帝,卻要救回劉協子嗣擁立爲帝,不愧爲仁義之主。
南燁也不管百官如何去想,直接對一衆文武言道:“曹丕篡逆,逼迫先帝禪讓而得天下,名不正而言不順,因此時日無多便復王位。曹丕退位,本該將帝位復還於先帝,怎奈先帝無福身死,而先帝之子理應繼承漢統。因此我欲立先帝子嗣劉懿爲帝,諸公以爲如何?”
郭嘉、典韋一文一武帶頭出班道:“國師英明!臣等願遵國師法旨!”
百官見此二人一出,才明白南燁早有計劃,幾個隨軍重臣想必全都知曉,只是沒有說破。這倒是與郭嘉所言相符,就是南燁爲了保護劉懿安全,將此事隱瞞下來。既然南燁與一羣重臣全都意見一致,百官也就不再多言,紛紛附議。
南燁命人選擇良辰吉日,築壇於南郊,舉行繼位大典。與劉備、孫權相比,南燁擁有的財力、物力、人力都強出許多,典禮盛況空前,數十萬百姓前來觀禮。南燁領着化名爲劉懿的兒子南懿走上了圜丘祭壇,朗讀祭文,拜祭天地。
六歲的南懿身穿龍袍頭戴龍冠,老老實實的立在南燁身旁跟着父親一同拜祭天地、祖先。儘管他還不太明白當皇帝意味着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改叫劉懿,但是他知道聽父母的話纔是乖孩子,十分配合南燁的行動。
南燁對小兒子的表現十分滿意,如此乖巧聽話的孩子不由他不喜歡,此時南燁覺得南懿比他那幾個有理想的哥哥強多了。其實南燁的幾個兒子不願當皇帝也和他這個當爹的教育方式有關,南燁自己就對皇權反感,潛移默化也影響了下一代。
告祭禮成,南燁與南懿轉身面對祭壇之下的官員百姓。只見壇下衆人分爲三層,最近一層是文武百官,往外一層是旗分五彩的交州軍,最外層則是密密麻麻的百姓。雖然祭壇之下有數十萬之衆,可是衆人鴉雀無聲,都將敬畏的目光聚集在南燁和南懿身上。
南懿還從沒見過這麼多人,難免有些怯場,小手緊緊的攥住父親的手,表現出十足的依賴。南燁低頭對兒子微微一笑表示鼓勵,而後宣佈道:“祭天已畢,新君登基。行禮,奏國歌!”
百官聞言一齊躬身行禮,連拜三拜,衆士卒齊行軍禮,數十萬百姓黑壓壓跪倒一片,山呼萬歲。禮畢之後樂師奏樂,百官士卒齊聲唱道:“大漢雄立宇宙間,華胄來從崑崙巔,江湖浩蕩山錦連,科學大道開新天,國運綿長億萬年……”
簡單的歌詞通俗凝鍊朗朗上口,曲調昂揚流暢。百官士卒只唱了一遍,便有百姓跟着哼唱第二遍。等國歌唱到第三遍時,祭壇下已然是數十萬人的齊唱,一時間歌聲震天。
國歌唱罷,南燁又宣佈道:“升國旗!”
隨着南燁一聲令下,百姓就見士卒之中走出一個百人組成的儀仗隊。儀仗隊中的士卒全都一般高矮,精神抖擻,護送着一面旗幟。儀仗隊圍繞祭壇繞行一週之後,這纔來到祭壇之前的旗杆之下,將旗幟緩緩升起。當旗幟隨風飄揚,遠處的百姓纔看清國旗的樣式。
國旗由紅、黃、藍三色組成,黃色爲底色,有炎黃子孫之意。國旗正中是紅色的“漢”字,代表大漢朝。一條藍色盤龍圍繞着中央的紅字盤旋飛舞,代表藍天、藍海、神龍皆護佑大漢。百姓見此旗幟,再次高呼萬歲。
升旗儀式結束後,南燁命人奉上玉璽交給南懿,而後宣佈:“閱兵儀式開始!”
一隊隊早已準備好的士卒排着整齊的方陣,從拱衛祭壇的大隊人馬中分離出來,依次走過祭壇開始閱兵。法師親衛、陷陣營、藤甲軍、交州騎兵、鐵浮屠、柺子馬、元戎弩兵,交州海軍、無當飛軍、霹靂車隊……十幾個方陣,不同裝備、不同特色的士卒看的百姓眼花繚亂,在場所有人都直觀的意識到了交州軍的無比強大。
每一個人都爲這雄壯無比的軍隊感到驕傲和自豪,就連年幼的南懿也不例外,小臉激動的有些發紅。南燁見方陣開始走過祭壇,便小聲提醒南懿道:“該你說話了,還記得說什麼吧?”
南懿朝南燁點了點頭,而後卯足力氣,用稚嫩的童聲喊道:“大漢將士萬歲!”
正在行進中的士卒方陣聽到這聲音立刻齊刷刷的望向祭壇上的南燁父子,一邊敬禮一邊高聲迴應道:“皇帝陛下萬歲!”
南懿聽到迴應更加心潮澎湃,接着喊道:“將士們辛苦了!”
士卒們也卯足力氣吼道:“爲百姓太平而戰!”
前來觀禮的百姓聽到如此激動人心的口號頓時歡呼起來,紛紛叫喊道:“大漢將士萬歲!”“皇帝陛下萬歲!”“光華國師萬歲!”……
司馬白在祭壇之下仰望着祭壇上的南燁,聽着耳邊的歡呼聲,心中也說不出什麼滋味。從兒時起她就知道家人死於南燁之手,一心想着找南燁報仇。可是當她今天第一次見到仇人的時候,心裡卻出現了一絲迷茫,不由想起了臨行前司馬懿的話。
“莫非對於天下百姓來說,南燁所做的都是對的?”司馬白不由在心中產生了疑問,可是緊接着她就又在心中否定道:“就算他對天下人有恩又如何?他與我有仇,我便該報仇。對錯無關緊要。”想到這裡司馬白的目光又堅定起來。
南燁可沒注意祭壇之下還有一個美女刺客,就算注意到了南燁同樣不會在意。這世上想要南燁命的人多了去了,每年來刺殺他的刺客沒有千八百個也有百八十個,不過有典韋、周倉和法師親衛,再多的刺客也是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