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瑜意識到這一切都是一個可怕陰謀,可是已經晚了。
他本來就有些奇怪,他若是在來此的途中被殺死,葉敏昭縱然成了帝國當仁不讓的繼承人,正統皇帝也未必心裡就會舒坦。
畢竟葉敏瑜死了,最大的得益者就是葉敏昭,正統想不懷疑他都難。
而現在葉敏瑜終於明白了,所謂的半途截殺,這一切不過是一個幌子。他臉色慘然地看着李陵,問:“本王在半途遇襲,到底是誰給你送的消息?”
李陵道;“是呂簡呂大人,我知道他是您外祖父靖海侯身邊的紅人,所以才毫不猶豫地信了他!”
葉敏瑜苦笑道;“呂簡那個王八蛋現在人在哪裡?”
“難道呂簡有什麼問題嗎?他給我報信之後說是不放心王爺的安全,單人獨騎去接應你去了!”
“你知不知道,有人在皇上面前把咱們兩個都給告了黑狀,說是你我勾結起來,密謀造反!”
“啊?”李陵這才感到此事的不同尋常!此前有了這樣的消息,這次偏偏是他帶着數千人馬前來接應葉敏瑜,又莫名其妙地衝撞了皇上的聖駕。
李陵帶兵是把好手,政治鬥爭經驗卻不怎麼豐富。他有些麻爪地道:“殿下,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葉敏瑜慢慢地冷靜了下來,他緩緩地道:“現在還能怎麼辦?我想要不了多久,皇上的大軍就該開過來瀾,咱們要麼束手就擒,就算保住腦袋也很有可能被圈禁終身。要麼,就乾脆揭竿而起,真正反了朝廷,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什麼?”李陵驚得差點兒跳了起來,“咱們根本就沒有造反謀叛的意思,您是皇上鍾愛的兒子,不能和皇上見一面,把事情說開了,請他打消疑慮嗎?”
葉敏瑜反問道:“咱們現在去和皇上說咱們這不是造反,你說皇上會相信咱們嗎?”
李陵認真想了想,要說還是葉敏昭的連環計太毒了,大概從一開始他就設好這一系列的政策,誘導着葉敏瑜和李陵一步步邁進他的陷阱中。李陵擔心葉敏昭的安危,好死不死帶着真寧衛所有的騎兵前來接應,又好死不死派了一隊人馬衝殺氣騰騰地衝到了皇帝圍獵的山谷裡。
現在在回頭解釋一切都是誤會,誰信呢?怎麼就有這麼巧的事?!
他在原地走來走去,一時之間心亂如麻。葉敏瑜淡淡地看着他,等着他最後的決定,坐以待斃他是肯定不肯的,可要造反對抗朝廷,這個決心也不是那麼好下的。
葉敏瑜身邊的侍衛全都悄悄地把手按在了刀把上。這裡全都是李陵的人,他們害怕李陵被逼到了絕路,破釜沉舟,捉了葉敏瑜向朝廷報功,以換得朝廷網開一面,饒他一死。
李陵在原地繞了幾圈,終於下定決心,他猛然翻身拜倒在葉敏瑜的腳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殿下,末將就把自己這條命交給您了,若是有朝一日,您能殺回京師登上大位,請您不要忘了末將家裡的死去的幾十口人!”
李陵作爲河北都指揮使,他的家眷是理所當然要呆在北京的,這也是害怕他們這種掌握兵權的人叛亂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李陵要是扯起了反旗,他的全家不用說,恐怕一個也活不了。
葉敏瑜伸手扶起李陵道:“若真有那麼一天,本王願與將軍共同治天下!”
下定了起兵的決心之後,李陵便收攏兵馬。陳嘉果然派了數千兵馬前來攻襲,葉敏瑜和李陵這邊人數少,又加上打得是皇帝的親兵,一時之間軍心渙散,甫一接觸就兵敗如山倒,李陵帶人保護葉敏瑜逃回真定衛,陳嘉考慮到皇帝的安危,不敢窮追,這纔給了葉敏瑜和李陵可乘之機。
正統十年六月初四,趙王葉敏瑜於河北真定衛正式起兵叛亂。起義用的名號爲“誅陳嘉、清君側”爲號召,傳檄天下,歷數陳嘉和西廠數十條罪狀。一時天下震動。
葉敏昭這時候也反過味來了,他之所以落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陳嘉在其中沒有起什麼好的作用。
正統灰溜溜地從避暑山莊日夜兼程趕返京城,同時派陳嘉帶領上萬精銳人馬圍攻真定衛。回到真定衛之後,李陵立刻就將兵權交給了葉敏瑜,他也明白,現在這種形式之下,他根本就沒有葉敏瑜的號召力,他起來造反也完全沒有合法性,爲了不被朝廷輕易消滅,只有將兵權交給葉敏瑜。
葉敏瑜用最快的速度整頓了真定衛,以四千人馬誘敵深入,在真定衛數十里外的黑虎嶺設下伏兵,將陳嘉的一萬人馬打得落花流水。陳嘉在親衛的拼死保護下冒死突圍,僅帶着數百人逃脫。
此戰之後,葉敏瑜收編御林軍八千多人,加上河北都指揮使司的一萬多人,人馬達到了兩萬多人,聲勢大震。與此同時,衆人在真定衛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起義軍走向。
有人建議趁着地方尚未就叛亂做好準備,立刻發兵攻打河北保定、邯鄲等幾個大城市,以此爲基地逐步包圍京師。更有人被這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激得信心爆棚,紛紛建議由河北直撲京師,只要拿下了京師,葉敏瑜就可以名正言順坐上龍庭,那時候他們就都是開國的功臣了。
葉敏瑜一陣苦笑。京師有精兵二十萬,又城高牆厚,糧草堆積如山,莫說是他手中只有區區兩萬人,便是再多十倍也休想攻下大楚帝國的心臟。何況城裡還有葉邑辰這位常勝將軍。
李陵提出一個方案,向北攻擊大同、宣府一線,只要佔住了這些長城一線的城池,就可以外聯突兀,與突兀的大部族組成聯軍,藉助突兀驍勇的騎兵幫助葉敏瑜奪回皇位。
這個辦法可謂十分狠辣,突兀和大楚這幾年紛爭不斷,只要葉敏瑜振臂一呼,突兀人羨慕中原富庶的生活和燦爛的文明,只要葉敏瑜願意和他們聯手攻擊內地,他們肯定願意聚集在葉敏瑜的麾下,倒時候不費一錢一糧,就能聚集起以十萬計身經百戰的戰士,日後葉敏瑜打下了京師,再回頭對付突兀人就是了。
這個方案十分誘人,也很有可行性,卻被葉敏瑜毫不猶豫地否決掉了。請神容易送神難,藉助突兀的人馬攻打朝廷,就算真能成事,日後倒黴的也是老百姓。
衆人商議了一番,又拿出了兩套方案,一是南下,一是東進。南下一條路是從河北出發,途徑山東,直取南京。南京乃是□□龍興之地,開國之初的首都,後來太宗登上大位,花了十八年的時間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太宗晚年纔將都城遷到了北京。
南京現在是第二首都,地位僅次於北邊的京師,政治上的地位尤其重要,若是能夠拿下南京,就是無法打回北京,也可以和北京劃江而治。
這套方案的缺點就是南京距離河北千里迢迢,途中變數太多。一個不慎起義軍就有可能全軍覆沒了。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向東挺進,進軍關中,控扼陝西。關中的好處在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山川環抱,氣勢團聚。歷史上有“百二秦關”的說法。意思是說百萬之兵攻打關中,兩萬人足以拒之。
若能取下西安,一統中原不敢說,割據一隅還是很有希望的。
葉敏瑜苦思良久,決定挺進關中。
葉邑辰在大興的莊子上聽到了葉敏瑜叛亂的消息,心中自也有千百種滋味。雨瀾這時候也聽到了消息,震驚之餘,急急忙忙跑來和王爺商量:“趙王怎麼說反就反了?他不是皇上內定的儲君嗎?皇上身子不好,他再熬幾年就可以登基當皇帝了,何必這個時候造反呢,真是殊爲不智!”
葉邑辰道:“正因爲他是皇上內定的儲君,纔有人逼着他不得不造反!”
雨瀾大吃一驚:“你是說小王爺?他怎麼有本事做出這種事情來?”在雨瀾的心目之中,葉敏瑜和慧妃在朝中根本沒有任何勢力,他怎麼就能逼着葉敏瑜造反的。
葉邑辰微微一笑:“瞧瞧,包括你在內,絕大多數人,都被他們母子給騙了!”
雨瀾還是有些不敢相信,若這一切是慧妃和葉敏昭的詭計,他們的心思未免太過深沉。雨瀾不願多想,她這次來找王爺是想催着他趕快回京的。“具體是什麼□□,我懶得知道,誰當皇帝也和我沒關係,只是如今兵荒馬亂的,住在這裡太不安全了,咱們還是趕快帶着孩子們回京吧!萬一趙王帶人帶過來那可就麻煩了。”
葉邑辰噗嗤一笑,拉着雨瀾在他的身邊坐下。“你別怕!葉敏瑜不是傻子,就他那點實力,現在借他一個膽子,他也不敢來打北京的。”
雨瀾對軍事方面所知不多,不過她知道王爺是個中翹楚,既然王爺說葉敏瑜不會打北京,那他就一定不會來。
她在王爺的身邊坐下,才發現王爺的書案上放着一副巨型的地圖。她好奇地問:“趙王不會打北京,那他會打哪兒?”
葉邑辰的目光落在地圖上,對於葉敏瑜的動向他早已有所判斷,便對妻子說:“他有三條路好走,要麼北上聯絡突兀,要麼南下襲取南京,要麼東進攻略關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條路是北上,若是換了葉敏昭,他必定會北上向突兀人借兵,因爲他是個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不過以葉敏瑜的性子,應該做不出這種事情來!若是南下的話,此去南京千里迢迢,山東河南都是兵精糧足,沿江爲了防範蜀漢更是部署了許多兵士,可謂危險重重。所以他最有可能的去向就是向東,攻略關中!”
雨瀾見他侃侃而談,語氣中充滿了自信,不由道:“那你要不要把這些告訴皇上!”
葉邑辰淡淡道:“這是他們父子之間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擺明了不想插手。若他肯出馬,收拾葉敏瑜還是很容易的,可是他對葉敏瑜也頗有惺惺相惜之感,此前他不肯站在葉敏瑜的一邊,倒不是因爲他在兩兄弟之間更喜歡葉敏昭,而是權衡利弊之後,爲了利益最大化纔有此選擇。
接下來的事兒他可不願意多攙和。他心裡也有本賬,只要不是他帶兵圍剿,葉敏瑜應該能夠順利達到西安!感情上,他也不大希望這個侄子就這麼掛了!
“咱們不但不能回去,你還得對外放出消息去,就說我病了,病得十分厲害,連牀都下不來了?”
雨瀾有些愕然地看着他。旋即也就明白了,他這是不想帶兵出去討伐葉敏瑜。提起打仗,皇上現在大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葉邑辰了。雨瀾也不想葉邑辰出去打仗,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雨瀾不敢怠慢,很快便放出消息說葉邑辰因爲夏天貪涼在屋子裡放了過多的冰,不小心着了涼,因爲一開始沒注意,結果高燒不退,病情十分嚴重。
果然皇上回了紫禁城,立刻就派了太監過來宣旨,要拜葉邑很爲討逆大將軍,出兵平亂。葉邑辰在雨瀾的一番化妝之下,帶着滿臉的病容,顫顫巍巍地對着傳旨的太監道:“不是本王不遵聖旨,實在是本王病得厲害,咳咳……”一陣瘋狂的咳嗽,嚇得那位太監捧着聖旨又回到了紫禁城。
正統自從狩獵的時候被葉敏瑜氣得昏了過去,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就沒有好轉,他纔是真的病得厲害。回到京城緊接着就接到了陳嘉兵敗的消息,陳嘉跪在他的面前痛哭流涕,正統對他的確是寵愛萬分,責備了幾句,兵敗的事兒就這麼輕輕揭過了。
當務之急是要選擇一位將領帶兵討逆,葉邑辰不肯帶兵,正統只好啓用長興侯耿軍文爲大將軍,率領五萬大軍圍剿趙王葉敏瑜。
經三法司會審後,蕭家一門成年男丁被統統斬首,女子全部賣入教坊司爲奴,蕭宗昌、蕭宗盛的妻族、母族被株連。
與此同時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升慧妃爲貴妃,由她代掌風印,統攝六宮。將葉敏瑜之母蕭皇貴妃妃廢爲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