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岑長倩

李恪此次南下揚州,雖是爲官,亦當無性命之憂,但兒行千里,楊妃又怎能不掛念。

楊妃將李恪喚進宮中,耳提面命了一番,仔細交代了許多事情,這才準李恪出宮回府。

李恪出了昭慶殿,自含光門出了皇城,便直奔楚王府而回,當李恪策馬趕回王府時,剛至府門外,便聽得守門的王府衛率傳信,有一少年男子持岑文本的名帖拜見。

岑文本官拜楚王府長史,乃李恪臣屬,但李恪與岑文本名爲君臣,實爲師徒,岑文本視李恪更是如自家子侄一般照看,李恪待岑文本自也禮敬非常。

李恪聽聞有人拿着岑文本的名帖求見,只當岑文本有要事相告,沒有絲毫的怠慢,當即便往王府會客的偏廳而去。

當李恪來到偏廳的門外,擡眼望去,果然,在偏廳之內坐着的正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

這少年眉清目秀,脣紅齒白,身着布袍,衣着簡單,雖不顯富貴,但一眼望去卻頗有幾分書生儒氣,絕非尋常人家教養出來的子弟。

“父皇相詔,本王在宮中逗留了些時間,叫公子久候了。”李恪一入偏廳,便對廳中坐着的少年拱手道。

這少年聽得李恪的聲音,擡頭望去,他此前雖從未見過李恪,但見一身着親王袍服的李恪入內,哪還不知李恪的身份。

少年連忙起身拜道:“草民拜見殿下。”

李恪上前,親自將少年扶起,對少年笑着問道:“公子奉岑師之命而來,不知可是岑師有何吩咐?”

少年自懷中取出了岑文本的名帖,遞到了李恪的手中,對李恪道:“草民奉家叔之命,特來王府,爲殿下效力。”

李恪聽了少年的話,微微一愣,在腦海中慢慢思慮了起來。

岑文本既是李恪恩師,又可謂李恪謀主,李恪對岑文本自然極是瞭解。

岑文本乃前隋虞部侍郎岑之象次子,其兄乃校書郎岑文叔,其弟乃秘書郎岑文昭。

岑文昭才年近三旬,成婚不足十載,岑文昭之子自不可能是這般年歲,故而眼前的少年只會是岑文叔之子。

岑文叔早年亡故,已不在人世,岑文叔之子便被岑文本帶在身邊,親自撫養,視若己出。

李恪聽着眼前少年的話,已經八分猜到了這少年是何人。

李恪問道:“你可是岑師長侄岑長倩?”

岑長倩聽了李恪的話,面露訝色,他此前從未自報姓名,沒想到李恪竟知道他是何人?”

岑長倩問道:“殿下竟知在下拙名?”

李恪笑道:“岑師曾同本王提及棘陽岑氏諸子,岑師最爲盛讚的便是你,本王豈能不知。”

去歲年末,岑文本在王府同李恪閒聊之時,李恪曾提及自己一人在府中讀書苦悶,想請岑文本薦一岑氏子弟來同他伴讀,李恪便曾自岑文本口中聽過岑長倩這個名字。

岑文本提及岑長倩時頗多讚譽,甚至遠在其子岑曼倩之上。

此番李恪不日即將南下揚州,岑文本必是想起了李恪曾同他講過的話,故而命岑長倩來尋李恪,拜入王府效力。

不過李恪對於岑長倩的瞭解自不只限於岑文本口中所述,李恪對岑長倩這個數十年後,在武周朝叱吒風雲,對李唐忠心耿耿,一度官拜右相的名臣自然知曉。

不管是出於對岑文本的信任,還是李恪自己所知之事,他對岑長倩都有着足夠的好奇和重視,儘管眼前的岑長倩還只是一個比他都年少上三歲的少年。

李恪對岑長倩道:“公子初來,若乍居高位恐難伏衆,本王欲以公子爲楚王府文學,不知公子可願屈就?”

岑長倩雖然早知叔父岑文本乃楚王心腹,極得楚王重用,可他萬萬沒想到李恪竟開口便是楚王府文學一職,着實驚住了他,而這僅僅只是靠着岑文本的一張名帖而已。

岑長倩忙道:“殿下實在太過擡愛草民了,草民一介少年,不過略通文墨,豈敢當正七品文學一職,草民只願殿下身旁跟着的侍讀便可,何需官職傍身。”

岑長倩的意思,李恪自然知曉。

岑長倩並無功績在身,只是岑文本的子侄,若是隻因岑文本的關係便得李恪重用,勢必會引起旁人非議,叫李恪難做。

不過眼下的岑長倩雖還只是個才名不顯的少年,但李恪卻很清楚他的才幹,若是區區一個正七品的楚王府文學便能留着岑長倩在自己身邊,自是值得的。

李恪堅持道:“長倩兄既入本王門下,本王自當給你一個職份,本王心意已絕,長倩兄便不必再推辭了。”

——————————————————

岑長倩拜入李恪門下,本該是岑文本親自引來的,不過此次岑文本卻命岑長倩拿着自己的名帖前來拜見,自然不是輕慢,而是他另有要事。

就在岑長倩出現在李恪府上時,岑文本身着便裝,在城南玄都觀拜會他的故友袁天罡。

“袁道兄好一副直腸子,我那徒兒本在殿中安坐,好端端地便被遣去了東南,你可得給我一個交代。”岑文本與袁天罡相交甚篤,說話也沒有那般多的顧忌,上來便對袁天罡道。

袁天罡道:“岑兄可是錯怪我了,今日白虹貫日之相貧道只是據實而言,絕無半分虛假。”

王玄策道:“異象便是異象,是否應在東南也都無妨,只是今日那些朝臣藉此事攻訐殿下,逼殿下外放,袁道兄怎的也不說一句公道話。”

袁天罡聽着王玄策的話,神色一正,對王玄策道:“白虹貫日異象確是應在東南,貧道之所以一眼不發,正是因爲羣臣所言之事,正是貧道所想。”

袁天罡所言,正是王玄策所擔憂的,王玄策連忙問道:“袁道兄莫不是想要殿下去東南破了這白虹貫日的異象?”

袁天罡回道:“白虹貫日,亂在東南,或禍延神州半壁,非常人所能破之。”

王玄策聞言,面露憂色,問道:“難道此事當真與殿下有關?”

袁天罡篤定道:“天機難測,貧道雖不知具體何事,然殿下有太微之相,此事非殿下不可。”

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十四章 恩蔭第三章 靈州軍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四章 拉攏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章 汗庭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十二章 夷男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章 結好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二十章 初定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八章 聘禮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九章 尋機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十章 拉攏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一章 定帥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十七章 仙娘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